新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228.02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春秋》【答案】 D

【解析】【分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故答案为: D

【点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

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

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

经典。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A. 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风格凝重、深厚而大气。

B. 以“土地”和“光明”为主要意象,具有自由诗的特点:简洁化、散文化、口语化。

C.擅用象征手法融入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恋爱中男女的幸福与忧伤,含蓄优美。

D.1978 年“归来”以后,诗意变得更警策,通过镜像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

味。【答案】 C

【解析】【分析】 C选项描述的是泰戈尔《园丁集》的特点。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

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雨的四季》一文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

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

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C.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是后人加的。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D.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

三,四句叫颈联,五,六句叫颔联,七,八句叫尾联。颈联、颔联一般要对仗。

【答案】 D

【解析】【分析】 ABC说法正确。 D:这句话把颔联和颈联搞反了,三,四句叫颔联,五,

六句叫颈联。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

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

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

“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

B. 人难免会遭受挫折,用刘桢的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来激励人们,面对逆境,

志向坚贞,顽强不屈,是恰当不过了。

C. 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在“曲院风荷”,我们吟诵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在“柳浪闻莺”,我们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情景。

D.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要植根于历史与

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答案】 A

【解析】【分析】 A 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指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

珍惜得到的东西,前后内容不对应。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大家在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送东阳马生

序》是一篇序言。

C.《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的文学

家、政治家、思想家。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答案】 B

【解析】【分析】 ACD理解和分析正确。B《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而不属于序言。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

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

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最常用的表现手

法是“赋”“比”“兴”。 B. 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

“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

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体现出诗人一种“大我”的革命感情。

C.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弱冠、豆蔻、而立、知命、耳顺

等。 D. 阿西莫夫,美国作家,是世界知名的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代表作《基地》

《新疆域》等。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文学常识主要集

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平时学习加强记忆。始龀:

七八岁刚换牙的小孩儿,泛指童年。如:龀童(七、八岁的小孩) ,龀年 (童年 ) ,龀岁 (童年 )。弱冠:男子二十岁;豆蔻: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而立:男子三十

岁。知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耳顺:耳顺是六十

岁的代称。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

谓,无所违碍于心。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所以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豆蔻、弱冠、而立、知命、耳顺等。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文化常识大

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

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7、 8 岁)、豆蔻( 12、 13 岁)、弱冠( 20 岁)、而立(30 岁)、知命( 50 岁)、耳顺(60 岁)。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运用了对比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二十年前后故乡的巨大变化。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德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C.《孤独之旅》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

D.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答案】 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B 项的“作者莫泊桑,是德国

作家”错误。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

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做此题

时,学生应该认真读题,核实各个选项的表述的正确与否。找出错误。要求学生平时要

多记忆多积累一些文学文化常识,包括名篇的作家作品以及作品的内容都要有了解。多读多

看课外书籍,对课内名篇都要有深刻的理解。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也是儒家的重要学

术著作。

B.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阁下”都属于敬辞。

C.科举考试,童生应岁试,录取人县学,称为“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

D. 边塞诗,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