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消肿药
- 格式:pdf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1
解毒利尿中药方一、利尿消肿中药方利尿消肿法,《内经》称之为“洁净府”.张仲景说:“腰以下肿,当利小便”.所以这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水肿侧重于身体下半部,或水肿先见于身体下半部而后肿及全身.在临床上,又当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利尿方法.1.化气利尿“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水结膀胱,气化不利.症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恶寒发热,汗出而渴,脉浮.治以五苓散加减,化气利水.桂枝10g,焦白术12g,茯苓12g,泽泻20g,猪苓12g,共研末,以开水冲服,或以水煎服.2.温阳利尿“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水邪壅盛,肾阳郁阻,但关不开,聚水为肿.症见肢体浮肿,四肢厥冷,小便不利,小腹胀满,脉沉.治以真武汤加减,温阳利尿消肿.制附片10g,茯苓10g,焦白术10g,生姜10g,白芍10g,水煎服.3.甘寒利尿水热结滞,壅遏膀胱,尿道阻滞.症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滴沥涩痛,口干渴,脉沉.常以自拟方,甘寒利尿消肿.冬瓜皮20g,芦根10g,白茅根15g,石韦10g,苡薏仁15g,杏仁10g,灯芯草或通草10g,西瓜翠衣10g,水煎服.4.苦寒利尿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暑热内壅.症见肢体肿重,小便短少色黄,口渴,舌红,脉数.治以一物瓜蒂汤,苦寒利尿消肿.瓜蒂甜瓜蒂或丝瓜蒂均可20枚,水煎服。
二、如何利用利尿消肿药水肿的原因有:①心脏性水肿:多见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
②肾性水肿:多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病人。
②肝性水肿:多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病人。
其次,还有一些常见的水肿,如妇女更年期水肿、无任何原因可查的生理性水肿等。
利尿药主要是通过影响肾脏的排尿功能而增加尿量,用以减轻或消除水肿以及腹水症状,解除病人痛苦。
水肿形成的原因不一,治疗方法也各异,利尿药虽是消除水肿的重要药物,但也只能治标,不治本。
要根治水肿,需要辨别水肿的成因,全面考虑治疗方法,单用利尿药只是辅助措施。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本类药物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
应用利水渗湿药,须视不同病证,选用有关药物,作适当配伍。
如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发汗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寒湿相并者,配祛寒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至于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则应分别与健脾、芳香化湿、或清热燥湿药配伍。
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以提高疗效。
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宜慎用或忌用。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将本章药物分为利尿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和利湿退黄药三类。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本节药物性味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偏于利水渗湿,服药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多,故具有利尿消肿作用。
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临证时则宜根据不同病证之病因病机,选择适当配伍。
茯苓《本经》为多孔菌料真菌茯苓的菌核。
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
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湖北、四川等地。
7~9月采挖。
堆置“发汗”后摊开晒干,再行“发汗”、晾干,如此反复3~4次,最后晾至全干。
生用。
[性味归经] 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1.用于各种水肿。
本品甘补谈渗,性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故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若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证,或水肿、小便不利,多与猪苓、白术、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若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可与滑石、阿胶、泽泻同用,如猪苓汤。
若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
2.用于脾虚诸证。
本品能健脾补中,若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常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汤。
若脾虚停饮,常与桂枝、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茯苓颗粒利水消肿缓解水肿茯苓颗粒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缓解水肿症状。
水肿是指体内组织间隙或腔隙里过度积聚液体,导致组织肿胀的症状。
茯苓颗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真菌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地区。
在中医理论中,茯苓被归属为“利水渗湿”的药物。
它具有渗湿化痰、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的作用。
因此,茯苓颗粒被广泛用于治疗水肿引起的不适症状。
茯苓颗粒的主要成分为茯苓酸、酚酸类和多糖类物质。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生理活性,能够有效促进体内废水和毒素的排除。
此外,茯苓颗粒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于调整身体代谢具有一定的益处。
茯苓颗粒可通过多种途径缓解水肿症状。
首先,茯苓颗粒能够增加尿液排出量,加速体内多余水分的排泄。
其次,茯苓颗粒能够调节体内的水分代谢,减少水分的潴留。
此外,茯苓颗粒还能够增强血管壁的稳定性,减轻血管渗漏,从而减轻水肿症状。
茯苓颗粒的用法和用量一般为口服。
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每次一般服用3~5克,一日2~3次。
在服用茯苓颗粒期间,应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高盐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疗效。
此外,茯苓颗粒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相互影响或产生不良反应。
茯苓颗粒作为一种中药,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但是,在使用茯苓颗粒治疗水肿症状之前,还是应该向医生咨询和建议,以明确病因、确定诊断,并了解是否适合使用茯苓颗粒。
同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茯苓颗粒,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及时调整剂量和方案。
总之,茯苓颗粒作为一种中药,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缓解水肿症状。
但是,在使用茯苓颗粒之前,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按照医生指导合理使用,并注意适当的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同时,茯苓颗粒作为中药,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证据支持,以明确其疗效和安全性。
利消肿药缓解水肿的西药及使用说明水肿是指身体组织因液体潴留而引起的肿胀症状。
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脚踝、腿部、手臂或面部等。
水肿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长时间站立、坐着不动、长时间泡在水中、气候炎热等。
为了缓解水肿症状,许多人会选择使用利消肿药,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西药利消肿药及使用说明。
一、西药利消肿药的种类1. 利尿剂:利尿剂是常用的缓解水肿的药物。
它能够增加尿液的排出量,从而减少身体的液体潴留。
常见的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
2. 抗组胺药:抗组胺药是一类可以缓解过敏反应的药物,但它们也常被用来缓解水肿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阻止组胺的释放,减少血管扩张,从而减轻水肿。
常见的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赛庚啶等。
使用抗组胺药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以及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使用。
3. 抗炎药:对于由炎症引起的水肿,抗炎药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这类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液体潴留。
常见的抗炎药有布洛芬、酮洛考酮等。
需要注意的是,抗炎药并非适用于所有水肿症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二、利消肿药的使用说明1. 在使用利消肿药之前,应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不同的药物适应的水肿类型也不尽相同,使用错误的药物可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缓解效果。
2. 使用利消肿药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严禁自行提高或减少剂量,以免造成不良反应或缓解效果不佳。
3. 长期使用利消肿药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超过规定的使用时间。
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而长期使用抗组胺药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4. 在使用利消肿药的同时,应注意休息、保持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动。
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对缓解水肿症状有积极的影响。
三、注意事项1. 在使用利消肿药期间,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消肿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有很多种,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消肿丸是什么吗?关于消肿丸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滑石木通白术黑牵牛(炒)通脱木茯苓茯神(去木)半夏(汤去滑)陈皮各7.5克木香4克瞿麦穗丁香各37.5克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治水肿喘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克,灯心、麦门冬煎汤温服。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力论》卷十四
通过本文对消肿丸的介绍,我们知道消肿丸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哦!希望介绍的这些消肿丸
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健康养生!。
利水消肿药的功能主治功能主治概述利水消肿药是一类中医药,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湿热病的治疗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利尿、排湿、消肿等。
利水消肿药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水肿、浮肿、尿少、尿黄等症状,具有清热利湿、排毒消肿的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利水消肿药的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药的常用药物常用的利水消肿药物有以下几种: 1.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用的利尿药材,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水肿、便秘等症状。
2. 木瓜薏苡仁:木瓜薏苡仁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配方,含有木瓜酶和薏苡仁等成分,具有利水消肿、祛湿通络的作用。
3. 猪苓:猪苓是一种常用的利水消肿药材,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水肿、腹胀等症状。
4. 泽泻:泽泻是一种常用的利尿药材,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水肿、脚气、尿路感染等症状。
利水消肿药的功效与主治利水消肿药主要具有以下功效与主治: 1. 清热利湿:利水消肿药可以清热湿毒,具有降火、解热的作用,能够治疗因湿热引起的水肿、尿黄等症状。
2. 利尿排湿:利水消肿药能够刺激肾脏排尿功能,使体内多余的液体排出,减轻水肿、浮肿等症状。
3. 解毒消肿:利水消肿药具有解毒、消肿的作用,能够排除体内湿毒,减轻浮肿、腹胀等症状。
4. 调理脾胃:利水消肿药可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脾胃湿困引起的水肿、便秘等症状。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利水消肿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用量控制:使用利水消肿药需要按照医嘱指导,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2. 孕妇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应禁用利水消肿药,以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3. 过敏禁用:对利水消肿药物过敏者禁用,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4. 肾功能受损慎用:慢性肾功能受损者、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水消肿药,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总结利水消肿药是一类中医药,在治疗湿热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六、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茯苓】《神农本草经》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气微,味淡。
以切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应用】1.水肿尿少: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2.痰饮眩悸:善于渗泄水湿3.脾虚食少,便溏泄泻:能健脾补中,渗湿而止泻,使中焦清升浊降,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4.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用法用量】煎服,10~15g。
【茯苓皮】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干燥外皮。
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利水消肿。
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煎服15~30g。
【茯神】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中间带有松根的部分。
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宁心安神。
适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健忘,失眠。
煎服10~15g。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气微,味微甜。
以粒大、饱满、色白者为佳。
生用或炒用。
【药性】甘、淡,凉。
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应用】1.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2.脾虚泄泻: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3.湿痹拘挛:常用治湿痹而筋脉挛急疼痛4.肺痈,肠痈:清肺肠之热,排脓消痈5.赘疣,癌肿【用法用量】煎服,9~30g。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滑利,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薏苡仁与茯苓均归脾经,都能健脾利水渗湿,对于脾虚湿盛之证,常相须应用。
但薏苡仁性凉能除痹,排脓,解毒散结,对于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为常用。
而茯苓性平和缓,为利水渗湿之要药,其利水渗湿、健脾之力较薏苡仁为强,对于水肿,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使用。
取其利水健脾之功,常用治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等,为治痰饮病之要药,又有宁心作用,常用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
【猪苓】《神农本草经》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