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联合硬外麻用于老年人手术的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将90例asaⅱ—ⅲ级择期下肢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
观察2组局麻药用量及麻醉效果。
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硬膜外麻醉组。
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硬膜外组。
静脉辅助药明显少于硬膜外组,麻醉效果更优于硬膜外组。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具有比硬膜外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局麻药用量小,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人下肢手术;局麻药用量【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06-02随着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增长,必然导致老年人因病就医而要求手术治疗者增多,老年人下肢手术也相应增多。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体质弱,代偿能力差。
给麻醉处理提出更高要求。
我院自2005年将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取得满意效果,与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具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确切,局麻药及辅助用药少等优点。
1 一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老年下肢手术90例,男40例,女50例,年龄60岁—92岁,体重50-70kg,asaⅱ-ⅲ,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36例,粗隆间骨折闭合订内固定术24例,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0例,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
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ⅱ-ⅲ期30例,脑梗塞后遗症10例。
冠心病9例,糖尿病15例,合并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炎20例,ecg示st-t 不同程度改变25例,所有患者皆为择期手术,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
1.2 麻醉方法与监测:术前常规导尿处理,入室后常规持续低浓度吸氧并监测bp.hr.ecg.spo2,开放静脉通路后,先常规平衡液扩容200-300ml,腰硬联合组穿刺前,手术床床头抬高15度左右。
侧卧位,患侧在下,选l2-3间隙或l3-4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人腰麻针,等待脑脊液流出,注人10%gs1ml+0.75%盐酸布比卡因2ml+盐酸麻黄碱注射液0.5ml,注药速度宜慢,约30-40秒,退出腰麻针,硬膜外向头侧置管,退针固定导管,侧卧15分钟,随时监测麻醉平面,并通过体位变化调节麻醉平面,麻醉平面固定于t10左右。
轻比重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部及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合并症多,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下降,因而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麻醉方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个麻醉、手术期、维持循环及呼吸功能是保障麻醉患者安全和提高术后康复质量的关键,腰一硬联合麻醉集中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而避免了这两者的缺点。
我院对择期行髋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阻滞的麻醉方法,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骨科髋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65-84岁,体重42-87kg、asai-ⅲ级,其中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例,冠心病7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检查、积极治疗并存疾病至病情稳定,高血压患者口服降血压药物至术晨,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手术为全髋置换术、骨头置换术,dhs内固定术,钢板内固定术等。
麻醉方法麻醉前30mm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入室后常规监测bp、hr、ecg 及spo2,鼻导管持续吸氧2-3l/min,开放静脉输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输入速度6-10mp/kg/h)备好阿托品,麻黄碱或多巴胺等待用。
采用患侧在上的侧卧位,于l2-3或l3-4椎间隙进行腰一硬联合穿刺,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针插入腰穿刺针,穿破硬脊膜蛛网膜见脑脊液流出后根据患者asa和心功能分级注入布比卡因轻比重液(0.75%布比卡因+注射用水2ml)1.5ml-3ml,注药速度5-10s内注完。
抽出腰穿针硬膜外腔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并固定好硬膜外导管以备用,麻醉操作完毕如侧卧位手术可不必变换体位,平卧位手术如单侧手术保持穿刺体位5min后平卧,如双侧手术则固定好硬膜外导管后即变平卧位。
控制患者的麻醉平面在t10以上,患者效果欠佳或手术时间超过1.5h时,硬膜外一次注入,甲磺酸罗哌卡因5-8ml以维持麻醉。
结果56例患者均穿刺成功,腰麻效果确切,有4例麻醉平面达到t7-8,对于血压下降超过20mmhg的给予静注麻黄碱5-10mg或多巴胺3-5mg术中血压,心律平稳,手术时间55-140min,出血量100-900mg,所有患者无呼吸抑制发生,无任何麻醉并发症发生。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应用作者:马林海童鲁莎毕玉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23期【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80例。
年龄60~72岁。
ASA级Ⅱ~Ⅲ级。
随机分成两组,CS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CEA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连续硬膜外麻醉(CEA)。
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呼吸的相关参数,同时观察麻醉效果。
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基本确切,但CSEA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多于CEA组,P【关键词】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手术患者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因此围术期危险性较大,其麻醉方法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患者的预后。
近年来笔者对老年患者施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应用CSEA和传统的CEA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60~72岁老年手术患者80例,男34例,女46例;手术种类包括髋关节和下肢手术38例,疝修补术10例,前列腺摘取术4例,妇科手术28例,ASA级Ⅱ-Ⅲ级,随机分为CSEA组和CEA组,每组40例,术前合并冠心病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6例,慢性气管炎4例,糖尿病2例。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不使用术前药,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30 min内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500 ml,用美国AgilentM1205全功能监护仪监测Bp、HR、ECG、SpO2。
CSEA组穿刺点根据术式决定为-或-椎间隙,先缓慢注入0.5%布比卡因注射液8~12 mg(0.75%布比卡因2 ml加脑脊液1 ml)行腰麻,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5 min后测试麻醉平面,10 min后不足者,硬膜外腔给予2%利多卡因2 ml试验量,然后酌情追加药物。
CEA组根据术式决定穿刺点为-或-椎间隙。
向上置管3 cm。
硬膜外用药为2%利多卡因4 ml,5 min测试麻醉平面后,根据患者麻醉平面及反应情况追加用药量。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联合硬外麻用于老年人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后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腰麻联合硬外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相当,A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B、C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6~9 mg)腰麻联合硬外麻用于老年人手术,是非常适合、安全、可行的。
标签:布比卡因;腰麻联合硬外麻;老年人手术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人手术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其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是很多学者重视的问题。
如若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后果[1-2]。
其腰麻的安全性常常引起许多争议,许多学者仍建议做硬膜外麻醉。
笔者通过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联合硬外麻来研究临床用药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SAⅠ~Ⅱ级患者90例,年龄63~88岁,行腹股沟斜疝手术48例,阑尾炎手术27例,下肢切痂植皮手术9例,下肢钢板螺丝钉取出术6例。
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
1.2 方法
各组患者均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选L3~4间隙用BD公司的硬膜外穿刺针行硬外腔穿刺,成功后刺入配置的25Gwhilacre腰穿针,见脑脊液流出后用8~10 s/ml 的速度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6、9、12 mg,再向硬膜外头侧置管3 cm后转平卧。
麻醉效果不足或因手术时间长,麻醉后期硬膜外追加1%盐酸利多卡因5~8 ml。
1.3 术中监测及评分
患者入室后,常规连续监测BP、HR、SpO2、ECG,每5分钟测1次无创血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求其平均值为基础值;手术结束后行改良Bromage评分,其评分标准如下:0分为无运动阻滞,1分为不能屈曲髋关节,2分为不能屈曲膝关节,3分为不能屈曲踝关节,4分为不能动脚趾。
1.4 统计分析
数据由SPSS 14.0软件包进行处理,资料数据采用t、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组患者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脊髓及周围神经退行性变,脑脊液分泌减少及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吸收减慢,阻滞时间延长,限制患者下床活动,对下肢血运及功能恢复不利。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联合硬外麻醉,利用了两者之间的优点,具有神经阻滞完善、镇痛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少等优点[3]。
可以降低麻醉中低血压发生率和减轻低血压的严重程度[4],同时可减少局麻药毒性带来的危害,且起效快、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
A、B组中均出现腰麻后肌松差、反射明显的患者,硬膜外腔追加1%盐酸利多卡因5~8 ml后好转。
分析原因:可能与穿刺针到位后固定不佳或针口紧贴马尾神经丛间导致局麻药扩散困难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A组单用0.5%布比卡因6 mg腰麻,其阻滞平面较低,且血压、心率无明显的波动,有2例需用麻黄碱处理。
C组用0.5%布比卡因12 mg腰麻,其阻滞平面较高,血压、心率下降明显,几乎所有患者均需用麻黄碱处理。
B组患者其阻滞平面,及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居于上述两者之间。
由于A组用药量少,用药后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较小;改良Bromage评分及镇痛持续时间显示,小剂量组对运动神经阻滞作用相对较弱,且运动恢复也更快。
小剂量布比卡因(6~9 mg)腰麻联合硬外麻用于老年患者的下腹部及下肢的手术麻醉是非常适合、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野.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4):210-212.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53.
[3]Ronald D Miller,曾因明,邓小明.米勒麻醉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8.
[4]晏达.腰麻硬外阻滞行剖宫产术中疼痛的特点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3,24(2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