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434.00 KB
  • 文档页数:2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小题。

我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法治思想,有没有法治传统?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法治是舶来的概念,我国历史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虽然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法家思想家,他们的学说理论对社会发展、国家统一产生过巨大推动作用,但不少人还是认为,法家的法是刑法,法家只有刑法之治。

这样的看法有其道理,不过也有过于简单之嫌。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著称,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与方法,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法家的“法治”思想产生于我国古代发生社会巨变的历史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概括而言,法家的“法治”思想试图改变之前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根基的社会结构,并着手在自然人和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国家之间尽可能建立起某种权利义务关系,并以此为联结、以地缘范围为依据建立起国家。国家不再是诸侯贵族的血缘联合,法律使得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整合基础。

法家的法是国家制定的成文法。这有别于以往古老社会的习惯或者不公开、不外传、只在统治者内部代代相承的治国典则。这种法律是用老百姓容易明白的文字写成的,写成以后是公布的,以普遍规则的形式明确告诉大家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结果。这些法律公布以后,一方面使民众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预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约束官吏,使其不能轻易违背法律而任意侵害老百姓,否则统治者就会丧失威信。在法家看来,法律如果没有信誉就无法得到执行。“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才能更好发挥法作为有效治理工具的作用。

可以看出,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一种治国理论,强调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不在于君主是否仁德,而在于法律制度。可以说,将法律视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将“法治”视为一种治国的基本方法,是法家“法治”理论的实质内涵。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指导庞大国家官僚机器运转的不仅有儒家的“德政”,也有法家的“法治”。在法家“法治”思想指导下,古代中国自始至终坚持了成文法法律体系。这种法律体系历经秦律、汉律、唐律及至明清律例,成为中华法系的基石,帮助国家维护长治久安。在古代那样一个生产水平和技术条件下,中国能够有效治理非常广袤的地域,成为人口众多的超大型国家,国家的权力和法律的威力能够触及社会基层,法家思想和成文法系统功不可没。比较法家产生同时期的其他人类文明,他们的国家形态许多还是

城邦、城邦联盟、贵族联合等,不能不说法家的“法治”思想在那个年代展现出独有的智慧。

不过,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我们今天来看,仍然属于古典的法治,所以不能直接移植过来为我们所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是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法治文明成果,包括科学借鉴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从而更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法家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理论社会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学术界的共识。

B. 法家思想中的法律在形式上既约束百姓也约束官吏.但对两者约束的目的有所不同。

C. 中国古代法制改变了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根基的社会结构,使国家能够有效治理非常广袤的地域。

D. 法家的“法治”思想使古代中国自始至终坚持了成文法法律体系,超越了儒家的“德政”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文章在主体上采用了逐层递进论证手法,论述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在网家治乱兴衰中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B. 文章认为我们对法家及其思想的理解不能过于简单,并从产生背景,珣论内涵和思想智慧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C. 文章指出了法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其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借鉴价值。

D. 文章以疑问引出话题,在肯定—驻狩法合理性的同时客观委婉地表明自己的观存,利于下文有针对性地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学术界有些人认为,法治是舶来的概念,我国历史上没有法治,只有法家的刑法之治。

B.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一种治国理论,而它所强调的法律是重新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

C. 为了迎合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法家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与方法。

D. “德和“法治”相结合,构成了传统中华法系的基石,展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智慧。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结合文本内容“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指导庞大国家官僚机器运转的不仅有儒家

的‘德政’,也有法家的‘法治’”分析可知,传统中国是儒法并用,“超越儒家”之说不合文意。故选D。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不是逐层递进论证的。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没有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C项,“为了迎合……需要”无中生有,逻辑顺序反了;D项,结合文本内容“在法家‘法治’思想指导下,古代中国自始至终坚持了成文法法律体系。这种法律体系历经秦律、汉律、唐律及至明清律例,成为中华法系的基石,帮助国家维护长治久安”分析可知,中华法系的基石是在法家“法治”思想指导下,古代中国自始至终坚持了成文法法律体系。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母亲泪

刘建超

我记忆中的母亲从来没有流过眼泪。

二姨曾经对我说过,你母亲心硬呢,你姥爷走的时候,都没有见到地流泪呢。

母亲是心硬。我大哥当兵那年,南疆战事正紧。我和母亲送我哥哥去车站。欢天喜地的鼓乐声震耳欲聋,说话都要大声吆喝。旁边的一个阿姨对我母亲说,正打仗呐,你舍得孩子去啊?母亲当着哥的面说,不打仗当兵干什么?老大牺牲了,俺老二继续上。母亲拍拍我的头。

大哥真的留在了战场上。

我听报告说,大哥他们是唱着《再见吧,妈妈》趟入地雷阵的。当兵六个月,大哥走完了他十八岁的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