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提 升 学 校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仁怀市林阁中学李刚

当学校大一统的办学格局被打破,伴随现代学校制度的推行,学校的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校如何发展?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和壮大?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不断思考的问题。

自现代学校制度推行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引领下,走上了依法自主、民主管理的道路。但如何克服千校一面,实现内涵发展,笔者以为,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这原本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概念。综合多种定义,取其共性。可定义为: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不易复制,支撑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资源。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企业不同于于其他企业的做生意的方法。

每一个有学校教育经历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校,给我们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结束学生生活时,学校留给我们的,特别是对我们的人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应该就是我们印象深刻的某一所学校的文化。

文化的形成要有一定的时间,要有适合的土壤,而且一经形成,就会产生“文化的惯性”。比如今天的北大能学者云集、人才辈出,成为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皆因蔡元培先生任校长治校之功。他任职期间力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铸就了北大昔日的历史传统,奠定了今日的格局气象。这就是一种校园文化。她不仅影响了一批批的北大人,还在那个历史阶段为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仅此一例我们就不难看出,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了。

所以笔者认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在于有多高的升学率;有多少中高级职称;有优越的办学条件,而是在于校园文化的优劣。当然,前面所述的这些因素,会在一定时期影响学校的发展,但决定性的因素仍然是校园文化。

下面,笔者借助企业管理中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围绕学校从校园文化建设着手提升学校办学核心竞争力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物质文化是基础。

在学校这个育人的场所里,可以说是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蕴含中育人功能的。因此学校

的建设,除了专业人员的设计外,应该有一线学校管理者的建议。而且学校的建设应立足于整体规划,力争投入一所,完善一所,如果不能一次完成,在分步实施中必须遵循整体规划。这是学校物质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一个部分。一经形成,就不是学校管理者能改变的因素。其次,学校的绿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根据“五化三园”的要求。学校应建设得花园一般。但花园也不应该是整齐划一的。通常学校的绿化已被园林公司所包揽,但学校在实施时,应该融入学校个性化的一些东西——主要是体现因地制宜。比如绿化带的分布、花草的选择、造型的设计等等。

学校可以运作的空间还有:办公室、教室、功能教室、宣传厨窗等的设计,这些地方应极力体现学校办学特点,可以借鉴别人,但不能搞移植。否则失去个性,就没有特点。

二、精神文化是核心。

精神文化应该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如何打造精神文化?这是学校校长的工作。物质上我们可以贫乏,但在精神上我们必须是富足充实的。

1、旗帜鲜明的提出办学的目标和理念,形成一套系统的办学理论。

实践是需要理论指导的。特别是最初的实践活动。离开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水浒传》中梁山的兴旺,也是在宋江上山后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才使天下豪杰闻风而至。所以不难看出,正确的理论不仅可以指导实践,还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有了完整的、得到老师认同的一套办学理论,使全体教职员工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

2、强化“校训”和“三风”的教育,使其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追求。

学校的“校训”和“三风”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灵魂。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精神的象征,是学校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的行动纲领与指针,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三风”,是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师生的品德、治学、立身处世等风尚的反映,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居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范,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氛围,稳定而具有导向性,具有教化、熏陶、规诫等教育功能。学校可利用班会、集会、升旗、问卷、测试、活动等形式强化师生对“校训”“三风”的理解。一所学校如果能将本校的“校训”和“三风”融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对于学校内聚合力,外塑形象,永葆活力与朝气,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激励师生员工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弘扬优良传统,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弘扬学校优秀的办学传统,促进“文化惯性”的形成。

每一所学校在办学的历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传统。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在其中寻找有利因素,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用道德的力量感召人;用成功的事例鼓舞人。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建校纪念日。并且利用这个日子开展纪念活动。以此延续传统,实现学校文化的薪火相传。从而产生文化的惯性现象。

4、认真组织学校的典礼和节庆活动,形成重要的文化载体。

学校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同时也是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学校可以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散学典礼”“成人典礼”“艺术节”“体育节”“校庆日”“读书日”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要节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师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庆典活动,让校园文化找到绽放的形式,同时,也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载体。使学校文化既有形式,又有内容。

三、制度文化是保障。

制度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们对制度重要性的一种认识。但如何制订并实施制度?这里面就有一些考究。在制度的制订上,一是要体现民主,因为一个学校的制度是对学校的所有成员有共同约束作用的,需要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二是要体现普遍性,学校的制度一定要针对普遍现象制订,而不能针对个别制订,否则就会损害多数教师的利益;三是要与时俱进,我们开展管理工作时,时间、环境、对象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作为管理依据的制度也要相应调整,否则就会出现漏洞或赏罚失度。另外在制度的实施上,要坚决体现执行力,只要有违反制度的行为发生,不要因为对象特殊或有外力干扰而改变执行的尺度,要做到始终如一。如此就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反之则会让制度犹如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当然,只实施以上的刚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校园的文化。正如教是为了不教一样,高明的管理者也应做到:管的目的是为了少管。能让学校的的教职工自觉遵守,减少兑现处罚的机会,就要在源头上多做预防。主要是多关注教职工的思想动态,抑制不良倾向的抬头。这样既维护了制度的权威,又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久而久之,学校一种良性的制度文化就会形成。创建“和谐校园”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四、行为文化是展示。

文化建设的成果最终要通过行动来检验。所以师生的行为是校园文化最好的展示。

1、教师的表率是关键。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效果明显、能起立竿见影作用的教育形式。诸如教师的精神风貌、敬业精神、办公室文化等,都能折射出一所学校文化的影子。

2、学生的养成是学校文化追求的终极目标。

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她提供的服务就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求,把广大家长送来的孩子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学生受教育的程度,除了文凭这个标志外,养成教育的好坏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所以,学校特别是中小学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这体现的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必须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期间。比如: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安全意识、节约意识、文明礼貌、礼仪风范等等。这些教育,一旦得到学生的接纳,将伴随学生一生,能并让其一生受益。

无数成功的事例表明:优秀的成功人士身上都集中众多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他们的成功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