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曼昆)1
- 格式:ppt
- 大小:872.00 KB
- 文档页数:49
曼昆经济学原理pdf
《曼昆经济学原理》是一本广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作者为美国经济学家曼昆(N.Gregory Mankiw)。
该教材因其清晰的逻辑、易于理解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分析而被全球众多大学采用。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围绕十大经济学原理展开,这些原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这十大原理的概述: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在做决策时,人们需要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取舍。
2.机会成本:做决策时,需要考虑放弃的次优选择的成本。
3.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人们的行为会受到奖励和惩罚的影响。
4.贸易可以创造财富:通过贸易,各国可以专注于生产自己最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5.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有效方式: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协调供需。
6.人们追求边际效益:决策时,人们会考虑额外行动带来的额外成本和收益。
7.两种基本的决策制定规则:个人和企业根据成本和利益来做出决策。
8.分散化可以提高效率:通过分散化,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
9.风险和不确定性: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10.政府可以发挥作用:政府通过政策干预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不仅介绍了经济学理论,还强调了应用和政策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本书的中文译本自1999年出版以来,一直是国内大学中选用最多、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之一。
曼昆经济学原理目录曼昆(N. Gregory Mankiw)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是经济学入门级教材的经典之作。
该教材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许多大学和学院的经济学课程中,并以其简洁明晰的叙述风格和实用的经济学原则而备受好评。
《经济学原理》一书共分为十个部分,包括导论和九个主题。
下面是《经济学原理》一书目录的详细介绍:导论1. 经济学原理介绍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经济学的定义以及它的核心原理和方法。
它还解释了为什么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经济学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经济决策。
个体经济学——供给和需求2. 如何思考像经济学家一样这一部分讲述了经济学家如何思考问题和分析经济行为。
它介绍了供给和需求的概念,让读者了解市场如何决定价格和数量。
3. 供给需求市场的行为这一部分探讨了供给和需求如何在市场中互动,形成均衡价格和数量。
它还讨论了市场的影响因素,如税收和补贴。
宏观经济学——长期政策4. 量化经济学增长这一部分介绍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和因素。
它还讨论了科技、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的影响,以及政府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5. 价格稳定与保持就业这一部分讨论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关系。
它介绍了央行如何管理货币供给,以维持价格稳定和就业。
6. 政府财政政策的工具这一部分涵盖了政府如何利用财政政策来影响经济。
它介绍了政府支出、税收和债务如何影响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短期政策7. 消费者选择和生产者选择这一部分解释了消费者和生产者如何做出经济决策,并讨论了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
8.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效率这一部分介绍了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和效率。
它还讨论了市场失灵的情况以及政府如何应对。
9. 市场力量与市场失灵这一部分探讨了市场失灵的各种情况,如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
它介绍了政府如何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国际经济学10. 国际贸易这一部分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模型,讨论了关税、配额和汇率对贸易的影响。
曼昆《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作者试图以简明扼要的方式阐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这门学科,从而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和分析中。
书中的内容分为十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包括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以及供求模型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研究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和市场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着重探讨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等现象。
在第四部分中,曼昆讨论了政府的角色和职责,包括政府税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
第五部分涉及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问题,包括比较优势、关税和汇率等内容。
第六部分研究了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的问题,包括工资决定和贫困等方面。
第七部分关注企业组织和市场竞争的问题,包括垄断和寡头垄断等方面。
在第八部分中,曼昆研究了资源分配和效率的问题,包括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外部成本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内容。
第九部分探讨了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的问题,包括工资决定和贫困等方面。
第十部分关注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
通过系统地组织和阐述这些经济学原理,曼昆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
原理进行决策和分析。
尽管经济学本身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但是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尽可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从而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章 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5章 垄 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6章 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7章 寡 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双语)带你读《经济学原理》,每日更新,欢迎来主页查看。
翻译部分经本人校对修改,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九Principle 9: 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In January 1921, a daily newspaper in Germany cost 0.30 marks. Less than two years later, in November 1922, the same newspaper cost 70,000,000 marks. All other prices in the economy rose by similar amounts. This episode is one of history’s most spectacular examples of inflation,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prices in the economy.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
不到两年之后,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
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类似的程度上升。
这个事件是历史上最惊人的通货膨胀的例子,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has never experienced inflation even close to that of Germany in the 1920s, inflation has at times been aneconomic problem. During the 1970s, for instance, when the overall level of prices more than doubled, President Gerald Ford called inflation “public enemy number one.” By contrast, inflation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ran about 2½ percent per year; at this rate, it would take almost 30 years for prices to double. Because high inflation imposes various costs on society, keeping inflation at a low level is a goal of economic policymakers around the world.虽然美国从未经历过接近于德国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但通货膨胀有时也成为一个经济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双语)带你读《经济学原理》,每日更新,欢迎来主页查看。
翻译部分经本人校对修改,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人们如何作出决策There is no mystery to what an economy is. Whether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economy of Los Angeles, the United States, or the whole world, an economy is just a group of people dealing with one another as they go about their lives. Because the behavior of an economy reflects the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s who make up the economy, we begin our study of economics with four principles about individual decision making.“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论我们谈论的是洛杉矶经济,美国经济,还是全世界的经济,经济只不过是一个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
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就从个人作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Principle 1: People Face Trade-offs原理一:人们面临取舍You may have heard the old saying, “There ain’t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Grammar aside, there is much truth to this adage. To get something that we like, we usually have to give up something else that we also like. Making decisions requires trading off one goal against another.您可能听过一句老话:“没有免费的午餐。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英文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class=txt>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 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 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 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 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 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 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 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第一篇:曼昆微观经济学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十大原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内容提要: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理论是: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任何一种行为的成本可以用其所放弃的机会来衡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做出决策;人们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改变自己的行为。
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理论:贸易以及相互依赖性可以是互利的;市场通常是协调人们之间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通过纠正市场失灵或者提高经济中的平等程度,政府可以潜在地改善市场结果。
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理论是: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货币量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根源;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关键概念: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笑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价格反映一个吴恩平的社会价值也反映该物品的社会成本)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