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早期自然哲学(前苏格拉底) 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17
早期自然哲学第一节伊奥尼亚派地处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地区是中东与希腊的交通要冲,东西方的文化最初在这里交汇。
公元前6世纪时,希腊人在伊奥尼亚地区建立的城邦米利都和爱菲斯是重要的商业与政治中心,新兴的思想很活跃。
第一批哲学家在米利都形成学派,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则是一位独立的哲学家。
我们把他们合称作伊奥尼亚派;事实上,这两地的哲学家在历史上并无实际联系。
水本原说泰利斯(Thale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85/584年)出生于米利都望族,早年曾到埃及学习科学知识,回来之后从事几何、天文、气象等方面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
传说他成功地预测了日食,用分流的水利工程帮助军队渡河,等等。
他以渊博的学识被列为当时希腊“七贤”之一。
泰利斯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
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并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
哲学思维的可贵之处不但是在别人习以为常的地方提出问题,而且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如果说,泰利斯所说的“水是本原”的断言在今天看来似乎是幼稚可笑的,那么,他为自己的结论所列举的证据和理由却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
他的结论虽然过时,但是,他的问题和思维方式却表现出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征。
在此意义上,他被称为第一位哲学家是当之无愧的。
泰利斯为水本原说提出两方面的理由。
一方面,他用经验证据说明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
据亚里士多德说:他得到这个想法,也许是由于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就是从湿气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的(由此产生万物的东西即是本原)。
这是引起他的想法的一个事实。
另一个事实是: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不过,亚里士多德接着又说,泰利斯的观念与远古推崇水的神话和习俗有关。
泰利斯接受了古埃及人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图式,他用水的摇晃解释地震现象。
埃及人同时认为天上充满着水。
太阳每日乘船在天河遨游,雨水从天河漏下。
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的发展线索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的发展线索,可以追溯至公元前7世纪初叶,从此开始逐渐形成自然哲学的概念。
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许多初期的自然哲学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米利都学派,由一个名叫瑞斯的哲学家所创建。
米利都学派最重要的贡献是强调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自然界具有自身的规律和机制,可以通过理性的推理和实验来加以探索和发现。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诸如“万物流变”、“永恒的万有”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思想状况。
公元前5世纪,前苏格拉底哲学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面貌。
在众多的哲学家中,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安那克西曼德。
他提出了“一切都是亘古不变的”和“物质是无限的不可见、不可触及的东西”等概念,对于形而上学的探讨有了独特的见解。
随后的赫拉克利特和帕门尼德则更加深入地研究了自然界的本质。
赫拉克利特主张“一切都在流变和变异”,几乎可以被视为杜威这一思想的雏形。
帕门尼德则是第一个将自然界的观念与自然人的观念联系起来的哲学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出了很多重要的问题。
到了公元前4世纪,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达到了全盛时期。
柏拉图所开创的学派以及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阐述,在探究哲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柏拉图主张“形而上学万物皆有其真理”,形成了严密的哲学思想体系,并开创了哲学意义上的抽象思考模式。
而亚里士多德则深入研究自然界,建立了自然哲学的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成为其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自然哲学家之一。
总的来说,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然的实证到哲学上的抽象思辨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哲学观念与思辨方法。
同时,其对自然学科和哲学学科的影响,也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哲学的早期形态——自然哲学古希腊自然哲学,始于公元前6世纪,终止于公元6世纪。
希腊哲学的主题是获得关于宇宙万物和万物的必然性或规律性的知识。
希腊人最初最主要的哲学研究对象是自然(研究自然的目的是“拯救现象”,为现象提供合理的根据和说明),研究自然的哲学叫做“自然哲学”。
希腊人看待自然时,不同于神学家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不是以幻想和想象的方式,而是以理性认识的方式看待自然,他们试图以自然的东西说明自然,这就形成了希腊哲学的早期形态,即“自然哲学”也被称之为“宇宙论”或“宇宙生成论”,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生成演变过程。
在希腊哲学中,自然哲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宇宙论衰落之后,自然哲学仍然构成了希腊哲学的重要内容,例如在亚里士多德留给我们的著作中,有百分之八十是自然哲学方面的著作。
前苏格拉底哲学作为自然哲学或宇宙论,以自然的本原为研究的对象。
最初的哲学家们大多用构成万事万物的材料作为本原,例如水、火、土、气等,这些本原观体现了自然哲学家们的一个朴素的观念:本原是无定形的。
万物从一个东西既本原中产生出来,生灭变化之后又回归本原,本原变化万物但终归还要回归自身,所以本原是一切,但又什么都不是,没有任何规定性。
当哲学家们用无定形的本原来解释自然万物的流动和变化的时候,知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当一些哲学家们争论究竟什么是无定形的本原时,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本原必须是有规定的,这一派哲学家以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为代表。
毕达哥拉斯把数作为万物的本原,尽管“数”还不是一个思想概念,仍有感性的特征,但是与水火土气相比,毕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抽象性;巴门尼德和其他自然哲学家一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处于时空之中的对象,不同在于以前的哲学家所说的本原具有感性直观可把握的形体和性质,如可感的物理性质以及可用数字符号和图形象征的数学性质,而巴门尼德则说明本原的意义和性质只能是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辩所把握的“是者”。
西方哲学史第三章引言西方哲学史是研究西方哲学发展和思想演变的一门学科。
本章将讨论西方哲学史的第三章,重点关注西方哲学在古希腊时期的发展和主要思想家的贡献。
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古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其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前苏格拉底哲学时期、苏格拉底哲学时期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时期。
前苏格拉底哲学时期前苏格拉底哲学时期是古希腊哲学的起源,主要包括自然哲学和柏拉图学派。
自然哲学自然哲学主要关注宇宙的起源和本质。
早期的自然哲学家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以通过理性和观察来解释和理解。
例如,推动自然哲学发展的梯子学派,他们提出了对宇宙起源的不同解释,如提出了世界是由四个元素(地、水、火、气)组成的。
柏拉图学派柏拉图学派是前苏格拉底哲学时期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哲学思想以对形而上学的关注和对理想国的构想而闻名。
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一系列永恒的、不变的形式构成的,这些形式超越了我们所感知的物质世界。
形式被视为真理和现实的根源。
苏格拉底哲学时期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主要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进行。
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是人的认识和德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通过思考和探索,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道德。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哲学时期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是柏拉图的学生。
亚里士多德对新科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强调了理性、实证和经验的重要性。
他的形而上学思想区分了物质和形式,并认为物质没有形式就是无意义的。
他还提出了逻辑学的基本原则,奠定了科学研究的基础。
西方哲学史的第三章主要关注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和思想家的贡献。
前苏格拉底哲学时期包括自然哲学和柏拉图学派。
苏格拉底哲学时期以苏格拉底的思想为主要特征。
第一篇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最初形态。
这里所说的“古希腊”,既不是一个历史名词,也不是一个地理名词。
从时间上说,古希腊哲学从公元前六世纪开始形成,一直到公元6世纪初,最后一个新柏拉图学校被归依了一神教的基督教的罗马皇帝所封闭,共延续了一千多年,中间经过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及帝国时期。
从地域上说,它开始于小亚细亚的希腊殖民城市,繁荣于希腊本土,并移植到亚洲、非洲的广大地区。
古希腊哲学史一个自称为海伦后代的小民族给予欧洲和全人类的精神宝藏。
它追究宇宙来源,探索万物真实,并诘问人生目的,内容丰富,气象万千,为人类的理论思维开辟了道路,给以后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哲学是丰富多彩的哲学。
它的各种流派,不同倾向、侧面、层次和色彩孕育着以后西方哲学的不同形式。
然而,作为西方哲学最初的形态,它具有着某些一般的特点。
第一,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古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世界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作为理论两者显然不同,以致对立,但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作为奴隶主的哲学家,他们的理论却都是企图为奴隶制度的合理性作辩护,为巩固奴隶制度服务的。
他们认为,这种制度是合乎自然的制度,努力按着本性,天生就是俯首听命,从事于沉重的体力劳动。
奴隶主则按照本性,天生就是发号施令,从事于政治、文化、军事活动。
奴隶制是永远不可改变的,改变了奴隶制就是违反了自然,悖逆了宇宙秩序和人自身的本性。
不但这样的阶级偏见会有意无意地给理论打上烙印,甚至某些社会观念和政治理想,也会影响着哲学理论的形成。
象许多研究家曾经指出的,柏拉图单一的、自我等同的理念和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独立自足理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弗兰西斯·培根说,把圆周运动看做是完全、美满,是希腊人的种族成见(偶像)。
这就超出了社会意识形态而成为种族群体成见了。
第二,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哲学”这个概念,在希腊语中石philosophia,即“热爱”(philos)和“智慧”(sophia)的合成词,故其本义为“爱智慧”。
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的发展线索在古希腊,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被称为自然哲学。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家们试图通过逻辑思考和理性分析,探索宇宙的本质和规律。
在自然哲学的初期,出现了一系列以神秘主义和神话注解为特征的思想流派。
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数学和几何学,认为宇宙可以通过数学规律来理解,并且宇宙是由无限的数字和形状构成的。
另一个重要的自然哲学家是赫拉克利特,他提出了世界的“万物流转”(Panta Rhei)理论。
赫拉克利特认为宇宙是永远不断变化和流动的,而且万物都是由一个永恒的原始物质,火,组成的。
接下来,形而上学的思想开始在自然哲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希波克拉底和他的学派提出了一种原子论的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不可见的原子构成的。
另一位形而上学思想家巴门尼德则提出宇宙是由四个元素(火、气、土、水)和无限小的原子构成的。
在前苏格拉底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探讨知识论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哲学思想。
例如,普罗泰戈拉斯认为人类的灵魂是由先前经验的记忆所构成的,而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可以获得真理。
此外,前苏格拉底时期还涌现了一些卓越的自然哲学家,如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和爱皮鲁斯。
他们探究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出了宇宙是由无限和永恒的原始物质组成的观点,并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自然现象。
综上所述,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发展经历了神秘主义和神话注解的阶段,逐渐转向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思考,并进一步发展为以科学观察和推理为基础的自然哲学。
这些思想的发展为后来的苏格拉底及其学派创造了探寻智慧和真理的哲学基础。
西方哲学史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一节:伊奥尼亚哲学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万物充满了神灵。
2、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定?。
the infinite.本原的两个特点:普遍性和流动性.3、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万物因气的凝聚与疏散而形成)4、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明确强调了本原的永恒性、普遍性、流动性和秩序性。
(1)主要观点: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All things are in flux .(2)逻格斯(logos):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
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这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万物发展的规律性,强调变化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
第二节:南意大利哲学1.毕达戈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
Things consist of numbers.在说明宇宙是天体的和谐的时候提出了十种对立的范畴。
而且发现了音乐中和谐音程之间的数学关系,各种音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为琴弦长短的比例关系。
结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
2.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哲学(1)巴门尼德:(Bing范畴的首创者)提出了两条研究的途径:一条是真理之路?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一条是意见之路?存在不存在,非存在存在?,理智是真理之路,感觉只能获得意见。
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
真理之路则要用理智来进行论辩。
存在?的意义:A、?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然不是?反对赫拉克利特的?既存在又不存在?的思想,提供真理的是存在,非存在是虚假的不能提供真理。
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不变性和完满性。
(2)芝诺:认为存在不能是众多,只能是单一;存在不能是运动的,只能是静止不动的。
他捍卫巴门尼德的观点:存在是单一的。
四个著名的否定运动否定多的论证:A、?二分法?B、?阿基里追龟?C、?飞矢不动?D、?运动场?芝诺的论证表明他不承认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运动是时空的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由此否认运动的可能性。
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的发展线索
1. 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的历史背景:古代希腊城邦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背景。
2. 米利都学派(Milesian School)的出现:提出万物皆是水、火和气所构成的基本物质。
3. 伊奥尼亚学派(Ionian School)的兴起:强调宇宙间无限的原始物质。
4. 拉斯特(Xenophanes)和他的思想:强调一神论和反对多神论,认为神是宇宙的本质和神圣的统一原则。
5. Pita goras and the Pythagorean School:主张宇宙是有序而和谐的,每一个物体都有一个数学表达式。
6. 推动哲学“回归人类”的苏格拉底:重视道德、伦理和个人品格的发展,在哲学上强调“善良比知识更为重要”。
7. 关于自然和人类本质的争议:柏拉图主张存在于稳定的理念世界中的真正本质和价值观。
8.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通过观察和科学实验来探讨宇宙和生命,提出了四元素论、移动、进化等自然哲学理论。
9. 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的影响和遗产:对欧洲和伊斯兰世界的思想、文化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论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摘要:本文从本原问题、运动观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三方面论述了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德谟克里特学派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从中看到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丰富的思想和无限的生命力,推动着西方哲学的发展。
关键词:古希腊自然哲学本原问题运动观辩证法中图分类号:b50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153自然哲学是2000年前灿烂无限的古希腊文明奇苑中一朵开得最早、最璀璨夺目的奇葩,对于人类科学技术发展而言,古希腊文明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开启了一个以思辨的方式思考自然、处理个体与茫茫宇宙之间关系的时代,这使得古希腊人很早就着眼于对自然界作出系统的、构造性的思考与认识。
古希腊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科学问题与科学思维方式,这些在今天科学中仍然依稀可辨。
吕翠华在《如何看待古希腊自然哲学对近代科学的贡献》一文中说道古希腊哲学是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最初形态,而自然哲学就是这一最初形态的源头(换句话说,古希腊自然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1]。
1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形成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产生,是由它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丰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一是古希腊虽然称为希腊,但却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许多地域较小、各自独立的城邦组成的。
在这里,公民具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性,这就为思想自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为哲学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奴隶制社会使得奴隶主有闲暇从事脑力劳动,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
二是希腊哲学的产生直接得益于丰厚的文化背景,它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古希腊地处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汇之处,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与有条件汲取各大文明的精华,如荷马的英雄史诗、巴比伦的算术、埃及的几何学和宗教观等,共同构成的肥沃思想土壤,催生出古希腊自然哲学这朵智慧之花。
早期希腊哲学是古希腊哲学的产生阶段,在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讲早期自然哲学(前苏格拉底)在我们对希腊哲学进行了一个导论性的介绍之后,我们现在正式步入正题。
引领自然哲学家走出迷思的是这样两个基本的问题:什么?什么,即是说,事物实际上到底是什么?我们说现象变来变去没个定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怎样?这些事物变来变去,如何进行解释?即事物到底是怎样存在变化的?第一节伊奥尼亚派(米利都派和爱菲斯派)伊奥尼亚派主要包括四个哲学家,分部在米利都和爱菲斯城市,这两个城市都位于伊奥尼亚地区(东西分文化的交汇处,小亚细亚),所以一般统称为伊奥尼亚学派。
一水本原说:哲学之父泰勒斯(Thales,约BC.585年)1、生平轶事。
博学者科学家、技术专家两个著名的典故A、知识、哲学与财富B、仰望星空故事的蕴义2、泰勒斯的主要思想——水本原说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
为什么是水?观察: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是从湿气里产生。
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是潮湿的来源。
古埃及的影响。
★泰勒斯的意义不在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而在于他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中国古老的思想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
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
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
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
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
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
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
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
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
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
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
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
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
君子知此之谓道也。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
下,土也,而谓之地。
上,气也,而谓之天。
道也其字也,青昏其名。
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
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当。
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
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二无定说: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 约公元前570年)1、万物本原不定(infinite)2、人类生命的起源:朴素的进化论。
3、补偿原理:因果必然性观念。
从无定本原中分离出来——叫做生成反过来复归于无定本原——叫做消亡补偿原理是说,有生成就必然伴随有消亡。
之所以会有补偿发生,是因为生成是对本原的一种消耗和损害,所以必须要有些东西归还回去。
三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约公元前546/545)这个哲学家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
他提出气是万物本原。
气综合了水和不确定性的特征。
他最具有启发性的新思想在于:质上的差异的原因是量的差异。
四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BC504-501年)1、生平著作。
A、王族。
高傲。
清高。
离群索居。
B、著作。
天书残篇。
《论自然》。
2、火本原说与逻各斯logos★希腊哲学有两个很明显的对立倾向,即主张运动和主张静止两个阵营,赫拉克利特是坚持变化的阵营。
(后面爱利亚学派主张静止。
)所以赫拉克利特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代表人物。
A、火本原说。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火是世界的本原,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是,具体燃烧和熄灭的东西,即火;第二个是世界的秩序,即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则★‚一切都转化为火,火转为一切,有如黄金换成货物,货物又换成黄金。
‛B、这个规则就是logosLogos和火是同一本原的两个方面。
一个具体一个抽象。
‚世界的构成是不足,焚烧是多余‛,‚火在升腾中判决和处罚万物‛3、生成辩证法这种生成的辩证法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教材15页]转化关系/ 和谐关系/ 同一关系/ 相对关系★★★★★赫拉克利特的几个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命题。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后来又有人说‚人连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战争乃万物之父‛。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C、‚猪在污泥中取乐‛。
[到底谁是猪?]D、‚狗咬他不认识的人‛。
[有眼不识泰山]E、‚人的性格是他的守护神。
‛[性格决定命运?]4、政治伦理思想a、坚持法治。
★★★‚人们应当为法律而战斗‛。
b、反对希腊的多神崇拜。
c、反对灵魂不死灵魂轮回。
★人的真正的智慧和道德在于追求火的规律,追求自然的真理,而不是享乐。
享乐的人的灵魂是湿漉漉的,这是灵魂的堕落。
d、平等。
对于所有人来说,存在着一个可以达到的共同的宇宙,所有人都分享了火的普遍理性和普遍规律。
第二节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32/531年)。
他创立了一个神秘主义学术和宗教团体,他的学说都是以秘传的方式传播。
据说残忍密教禁忌。
一数学净化灵魂,让灵魂不朽1、注重净化灵魂,渴望纯洁和不朽。
[借用了来自奥尔弗斯教的灵魂转世说]2、而净化灵魂的手段:音乐和哲学。
这两者都关系到和谐。
★数学研究是一种比任何其他生活都更纯粹的生活,它可以把人们从对特殊事物的思考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思考永恒而有序的数的世界,没有功利性,所以能够净化灵魂,所以他们把对数学的沉思当作哲学和宗教生活的主要内容。
而且我们都发现,数字或者数学公理似乎都是不变的,永恒的,所以这个学派认为,通过研究数学可以将灵魂净化到同数学一样永恒的层次。
二数本原说:形式概念的诞生数才是万物本原,数目是多,不是一,而且数是不变的,永恒的。
数才是本原,他们的理由如下:第一,一切事物都有数目。
第二,从数出发,可以推演出世界。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意义,即创立了形式这个概念。
这种抽象形式的思想对理智推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以技术科学来说,形式化是最基础的第一步骤。
通过形式化,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来重新安排组合事物,然后再还原成具体的产品。
可以说,工具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数学几何等抽象性思维的发展,是很难得到大的发展的。
第三节爱利亚学派(公元前6—5世纪)★★★这一学派的中心思想是:世界本原是不变的一。
★★★(伊奥尼亚的中心思想:世界本原是单一的,但是却是变化的)(毕达哥拉斯:世界本原是多,但是不变)一理神论: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 约公元前540年)克塞诺芬尼与阿那克西美尼同时,有的人还说他早于泰勒斯。
他的主要观点有如下几点:批判神人同形同性论。
作为世界主宰的神必须是绝对的,不会变来变去,他在哪里都始终如一,具有普遍性和唯一性。
克塞诺芬尼的神,不是人格神,而是统摄万物的最高原则,原因或者实体,是人的理智能够认识到的最高对象。
这就是deism理神论(和theism有神论区别)。
总的说来,克塞诺芬尼的主要意图很简单,就是要把哲学引向最大限度的稳定性,二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公元前500年)1、爱利亚学派的实际创立者和主要代表。
在理论上把世界的本原看做“永恒不变的一”的观点就是他确立起来的。
2、巴门尼德提出来的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整个宇宙只有一个东西,它从来不变化,没有任何部分,永远不可毁灭。
A、巴门尼德同意世界上似乎存在着各种各样变化多端的事物,但这些变化和多样性的存在都是幻觉。
——因为他更加信服逻辑推理,而不是眼睛所看见的东西。
B、他的逻辑原则:只有存在者(存在)存在,不存在者(无)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不存在者的存在是不可能的。
C、★★★从这个地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思维这里就是指我们的思想意识,存在就是指“有”,指作为认识对象的存在本身。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呢?[“思维与存在同一”这个命题是有问题的。
我们只能说,思维和存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是这个联系不是一种必然联系。
]巴门尼德——海德格尔——无中生有——上帝——老子巴门尼德否定了“非存在者存在”,也就是说,他否定了“虚无”存在。
换句话说,就是虚无这样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虚无和存在是一对矛盾,不可能同时存在。
这个思想引出了一个西方哲学史中的重大问题: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虚无不存在?或者换一个问法,‚为什么世界存在着,而不是虚无,为什么存在着世界,而不是一无所有?‛这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世界是如何起源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解答:存在与虚无科学家的解答:大爆炸理论。
宗教的解答:上帝。
中国道家的解答:“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但是这里的无是指充塞天地的道本身。
★……“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自生耳。
”(郭象庄子注)大白话就是说,无就是无,怎么可能生出有来?有还没有被生出来,那么有当然也不能生出其他东西,那么是什么东西在生成?答案是,天地本身就是有,就是存在着的东西,天然存在,它自己在不断生成。
西方:超越性中国:内在的超越性D、世界存在的主要特性:永恒的、不生不灭,无始无终。
连续性。
完满的不动的一。
2、巴门尼德的思想,还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他的世界本原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具体存在于世界中的实在,是一个“球体”,处于时间和空间中。
第二点,巴门尼德区分了真理和意见。
★巴门尼德关于意见和真理的区分,对整个哲学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区分就是后来一直延续下来的感性和理性的区分。
三芝诺悖论(Zenon,约公元前468年)1、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或者说是他老师理论的坚决的捍卫者。
2、芝诺对他老师的捍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捍卫世界是一的观点,第二是捍卫世界是静止不动的观点。
(反证法)论证世界是一的。
(无穷大的苹果?)世界是静止不动的——四个悖论。
A 、二分法。
B、阿基里斯追乌龟。
[混淆了两个运动是性质不同的东西,简单说,就是速度差别]C、飞矢不动。
D、运动的相对性悖论。
A □□□□□□□□B □□□□□□□□→C ←□□□□□□□□★芝诺悖论的根本错误是混淆了时间和空间的性质。
空间可以分割成无限的距离,但是时间是不可分割的,这两者之间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东西。
第四节元素派什么是元素?元素这个词是stoichenon,本来意思是指字母。
古希腊哲学家用它来表示性质的不可分性,性质的最小单元。
一、恩培多克勒(Enpedocles,约BC495-435年):四根说★生平及轶事浪漫这个词,其实是一个外来词,应该是法语roman这个词,法语词里面,romantique就是浪漫的意思,而roman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小说‛的意思。
1、四根说水火土气2、爱与恨恩培多克勒素朴、幼稚、天真的意境美类比: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绒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3、流射说恩培多克勒还用四根说来解决认识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