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怎样入侵人体的?PDF.pdf
- 格式:pdf
- 大小:288.95 KB
- 文档页数:3
43. 为什么病毒感染的症状有时很轻微?43、为什么病毒感染的症状有时很轻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
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同样是病毒感染,有些人症状严重,而有些人却症状轻微,甚至几乎没有感觉。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病毒感染人体的机制。
病毒是一种极小的微生物,它们自身无法独立生存和繁殖,必须依赖宿主细胞。
当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寻找合适的细胞,然后侵入并利用细胞的机制来复制自身。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即启动防御机制。
免疫系统就像是人体的“保卫军队”,时刻准备着与外来的“敌人”作战。
如果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功能强大,那么它就能迅速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毒,从而使症状变得轻微。
比如说,一个经常锻炼、饮食健康、睡眠充足的人,其免疫系统往往处于较好的状态。
他们的身体就像拥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能够在病毒刚刚入侵时就迅速做出反应,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至于引发严重的症状。
另一方面,病毒自身的特性也会影响感染症状的轻重。
不同类型的病毒具有不同的致病性和传播能力。
有些病毒相对温和,可能只会引起轻微的不适,如普通的感冒病毒;而有些病毒则极其凶猛,如埃博拉病毒、新冠病毒等,它们一旦感染人体,就可能引发严重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感染的剂量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少量的病毒入侵人体,可能给免疫系统足够的时间来逐步应对和清除,症状也就相对较轻。
但如果是大量的病毒一次性侵入,免疫系统可能会瞬间面临巨大的压力,难以招架,从而导致严重的症状。
个体的基因差异也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每个人的基因构成都是独特的,这决定了我们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和反应方式。
有些人可能天生就具有某些基因变异,使他们的身体能够更有效地抵抗特定病毒的感染,从而症状轻微;而另一些人可能由于基因的原因,对某些病毒更加敏感,容易出现严重的症状。
年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儿童和老年人往往更容易出现严重的症状。
中医对抗病毒感染的独特见解一、中医理论体系对病毒感染的认识中医学认为,病毒感染属于“瘟病”范畴。
瘟病是一种由外邪入侵人体引起的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机多变。
在中医理论中,病毒感染与自然环境、人体体质密切相关。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人体正气充足时,病毒难以入侵;一旦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病毒便乘虚而入。
二、中医诊断与治疗病毒感染的方法1. 诊断方法中医诊断病毒感染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闻诊听取患者的咳嗽、喘息等声音;问诊了解患者的病史、饮食、睡眠等情况;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体温等变化。
四诊合参,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2.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病毒感染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毒类型和患者体质,采用清热解毒、祛湿散寒、养阴润燥等方法。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中药治疗:中医常用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针对不同病毒感染制定相应的药方。
(2)针灸治疗:中医运用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增强免疫力,达到抗病毒感染的效果。
(3)推拿治疗:中医推拿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毒能力。
(4)食疗养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目的。
如适当食用清热解毒、养阴润燥的食物,如绿豆、菊花、蜂蜜等。
三、中医预防病毒感染的策略1. 增强体质:中医强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正气,抵御病毒感染。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功法。
2. 调养精神: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人体免疫力。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有利于预防病毒感染。
3. 健康作息:中医倡导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正气恢复和抵御病毒。
4. 饮食调养:中医提倡饮食有节,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脾胃健康,增强抗病能力。
5. 中医防疫香囊:中医制作防疫香囊,内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佩戴在身上,起到防疫作用。
病毒入侵人体过程观后感之前看了一个关于病毒入侵人体过程的科普视频,哎呀妈呀,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视频里详细展示了病毒是如何像一群狡猾的小恶魔,悄悄潜入我们身体,然后开始兴风作浪的。
你能想象到吗?那些小小的病毒,我们肉眼根本看不见,却有着如此强大的破坏力。
一开始,病毒就像是一个个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它们在空气中飘荡,或者藏在我们接触的各种物品表面,等待着时机。
当我们不经意间用手触摸了沾有病毒的地方,然后又摸摸鼻子、揉揉眼睛或者吃点东西,病毒就瞅准了这个机会,顺着我们的口鼻、眼睛或者消化系统的入口,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我们的身体。
进入身体后,病毒可不会闲着。
它们会开始寻找合适的细胞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这就好比一个小偷在一个大房子里到处翻找值钱的东西一样。
病毒表面的那些凸起,就像是它们的钥匙,而我们身体里的细胞表面的受体,就像是对应的锁。
当病毒找到了匹配的细胞,它就会把自己的遗传物质像一个偷渡客一样,偷偷地注入到细胞内部。
被入侵的细胞一开始可能还没察觉到异样,还在正常地工作。
但随着病毒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内开始复制、组装,细胞就慢慢发现不对劲了。
这时候,细胞就像是一个被劫持的人质,失去了自我,开始按照病毒的指令大量生产新的病毒。
这些新产生的病毒从细胞里释放出来后,就会继续去感染更多的细胞。
它们就像一群疯狂的侵略者,不断地扩张自己的领地。
而我们的身体呢,也不会坐以待毙。
免疫系统这个时候就像是身体里的“警察部队”,察觉到了病毒的入侵,开始行动起来。
白细胞们最先冲了上去,它们就像一个个勇敢的战士,和病毒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但是病毒太多了,白细胞有时候也会力不从心。
这个时候,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比如发烧、咳嗽、流鼻涕。
这其实是身体在努力抵抗病毒的表现。
我看着视频里展示的这一幕幕,心里真是感慨万千。
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城市,平时看起来一切都井井有条,但一旦有了病毒这样的外敌入侵,整个城市就会陷入混乱。
病毒入侵人体过程观后感近期,全球范围内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在这场抗疫斗争中,科学家们和医务工作者们都在全力以赴防控和治疗,但是我们应该更了解这个病毒究竟是如何侵入人体,以及它对人体会造成哪些影响,这对我们更加了解这种病毒以及自我保护也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病毒的基本结构。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外壳由整齐的蛋白质分子重叠而成,周围还包裹着一个脂质膜。
而它的感染途径则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污染物以及消化道道、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引发感染。
接下来,当病毒进入人体后,它会选择一个最容易进入的细胞,感染上它。
在这个过程中,新型冠状病毒会先找到人体表面一种叫ACE2的蛋白质,它是一种转化酶,同时也是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
新型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可以结合细胞表面的ACE2,从而让病毒进入细胞。
进入细胞后,病毒开始在细胞内复制自己。
它通过释放自己的核酸进入细胞内,并利用细胞机制来进行自我繁殖,这个过程可以让病毒在短时间内快速扩散,而且病毒复制的数量越多,越容易引发病症和损伤。
但新型冠状病毒其实并不是直接导致严重病症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于病毒感染做出了过度反应,才会在发病后出现严重病症。
免疫系统可以看作是人体的保卫者,在感染后试图清除体内的病原体,然而当免疫反应过度时,它会导致自身的毁伤,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病症,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细胞因子风暴。
在细胞因子风暴中,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大量产生细胞因子,而这些物质有时候可以引发非常强烈的炎症反应。
正是这种严重的炎症反应,才会让人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受到破坏。
而重症病人往往需要通过呼吸机来帮助他们呼吸,而且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治疗。
考虑到这个病毒的致死率非常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感染。
最好的方法是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出门佩戴口罩,以及避免去密集的地方等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像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锻炼身体等等,这些能够让免疫系统更加健康高效,从而更好的应对病毒入侵。
人类宿主对入侵病毒的免疫机制病毒是一种很小的生物体,它们可以侵入人体并造成各种疾病。
在人类历史上,病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原体,因为它们可以通过空气、口腔、体液等各种途径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但是,人类宿主对入侵病毒的免疫机制,让我们有了对抗病毒的能力。
人类宿主的免疫系统可以通过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来对抗病毒。
主动免疫是指人类宿主自身产生的免疫反应,被动免疫则是指人类宿主通过外源性因素如疫苗来获得免疫力。
被动免疫在病毒出现的早期期间使用率非常高,它可以帮助减少病毒的传播范围。
被动免疫的核心是疫苗,它可以让人类宿主在未感染病毒时就产生特定的抗体,当病毒侵入人体后,抗体可以识别并摧毁病毒。
这样一来,当病毒出现时,它的传播范围会被减少,人类社会的健康也会得到保障。
与被动免疫相比,主动免疫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病毒入侵人体时立即启动,对抗病毒非常有效。
主动免疫指的是人类宿主自身产生的免疫反应。
当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会通过特定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来对抗入侵的病毒。
主动免疫可以被分为两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是指特定类型的免疫细胞帮助识别和摧毁感染病毒的感染细胞。
这些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
当细胞被病毒感染时,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可以在细胞内摧毁病毒,而T细胞则可以在细胞外杀死病毒。
体液免疫则是指对抗病毒的抗体,它们可以在病毒进入人体后立即被产生。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一种分子,可以通过被“绑定”在病毒表面上来阻止病毒进一步侵入人体细胞。
一旦病毒被绑定,它就会被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摧毁。
除了主动和被动免疫外,人类宿主还可以通过自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来对抗入侵的病毒。
自然免疫是指人体本身就有的免疫系统。
它包括皮肤和黏膜的物理屏障以及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
适应性免疫则是指在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自身可以通过学习和记忆来提高对抗病毒的免疫力。
总而言之,人类宿主对入侵病毒的免疫机制,是一种非常复杂、高效的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如何抵御病毒入侵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很神奇的系统,它能够帮助我们抵御各种病毒的入侵,它就是人体免疫系统。
当我们的身体受到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就会展开一系列的防御措施来对抗这些病毒,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那么,人体免疫系统如何抵御病毒入侵呢?免疫系统的种类和作用我们的免疫系统主要由两类重要的细胞组成,一类是白细胞,另一类是淋巴细胞。
白细胞是我们体内的一种很重要的细胞,它的主要职责就是捕捉和杀死病原体,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袭。
而淋巴细胞则是另一种感染和防御病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为两种类型:T细胞和B细胞。
T细胞能够直接攻击病毒,并且可以帮助调节免疫系统,增强身体免疫力;而B细胞则能够产生抗体,帮助我们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以上两类细胞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它们能够联合起来对抗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而当身体内出现病毒时,免疫系统就会开始进行防御,相应的反应包括两种:细胞免疫:这种免疫反应依靠T细胞直接杀死感染病毒的细胞,以消除病毒的增殖。
体液免疫:这种免疫反应依靠B细胞产生抗体,通过吞噬病毒、阻止病毒侵入细胞,或是直接杀死病毒等多种方式来对抗病毒的侵袭。
免疫系统如何识别病毒在开始防御病毒之前,免疫系统首先要知道这些病毒的存在。
那么,免疫系统如何识别病毒呢?病毒进入我们的体内后,它会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来感染我们的细胞,让细胞成为它的制造工厂。
而这个过程中,病毒会释放出一些信息,比如病毒的蛋白质、DNA等,这些信息就可以让免疫系统识别出这个病毒的存在。
当病毒的信息进入我们的免疫系统后,T细胞就会开始对这个病毒进行识别。
T细胞通过识别病毒信息的方式来确定病毒的种类和类型,接着就会开始对病毒进行攻击。
而B细胞则会通过病毒的信息激活自己,开始产生相应的抗体,防止病毒进一步入侵。
如何对抗病毒当免疫系统识别了病毒的存在后,就会开始进行攻击。
具体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细胞免疫:T细胞会识别和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毒的扩散。
人体免疫系统如何对抗微生物和病毒的入侵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系统,可以保护人体免受各种微生物和病毒的侵袭。
在免疫系统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它们通过相互协作来防止病毒和微生物感染体内细胞。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了解人体免疫系统如何对抗微生物和病毒的入侵。
一、免疫系统:身体的守卫人体免疫系统由许多类型的细胞和分子组成,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白细胞。
白细胞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它们的功能各有不同。
其中最重要的细胞是T细胞和B细胞,它们可以识别入侵体的标记,并且可以制造特异性抗体来对抗它们。
此外,还有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类型的白细胞,它们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微生物或病毒入侵人体时,它们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
这个过程称为“抗原提示”。
抗原提示的过程发生在抗原提呈细胞上。
这些细胞早已发展出高度特异的受体,可以识别微生物或病毒表面上唯一的标记。
然后抗原提呈细胞会将抗原展示在细胞表面,提示T细胞和B 细胞进行进一步的攻击。
二、T细胞和B细胞的作用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可以介入和激励免疫反应。
当它们受到抗原提呈细胞的刺激时,它们可以分泌足够的信号分子来激活其他类型的白细胞,例如B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这使得B细胞能够制造抗体并与病原体结合,最终将其摧毁。
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杀死感染了它们且已经发出警报的细胞。
当感染的细胞开始合成病原体蛋白后,它们将一些蛋白分摊在它们的表面上,这叫做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着急MHC类I分子将抗原呈现给T细胞。
T细胞检测到呈现的信号后会开始释放细胞毒性蛋白,这些蛋白可以穿过感染细胞的膜并摧毁细胞。
B细胞则是制造抗体的专门细胞。
每个B细胞都承担着特化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制造一种特定的抗体来攻击一个特定的入侵体。
当B细胞检测到外来抗原时,它们会制造出特定的抗体并将它们分泌到周围的液体中。
这些抗体可以和感染入侵细胞上的病原体物质结合,形成大块,防止它们进一步传播。
书 山 有 路
1
病毒是怎样入侵人体的?
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感染者的器官与组织出血不止并在剧烈疼痛中死去时;当看到红丝
带,让人联想到那可怕的至今已夺去数十万人生命的艾滋病毒时;当曝光某野生动物成为人
类餐桌上的新宠,使我们担忧的想到因为捕食果子狸而爆发的“非典型肺炎”时;当禽流感爆
发,大量的家禽被捕杀时,我们不禁要问,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病毒?在医学发达的今天,病
毒何以如此可怕?面对病毒,我们该怎样回击?
显微镜下的病毒
若要弄清楚以上几个问题,需要对病毒进行全面的剖析。作为世界上最小的生物,病毒要
比细菌还小百倍。所以狡猾的病毒能通过除菌滤器。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
的结构非常简单,大多数病毒只是一团由蛋白壳体做“外衣”包裹着基因物质的核壳体而已。
但因此也产生了病毒的两个“鲜明的特色”:一般生物细胞中的核酸均含有DNA与RNA这
两种遗传物质,但是病毒却只拥有其中的一种,如乙肝病毒内的核心部分为双链DNA,而
艾滋病毒内部的遗传密码却是分布在RNA分子上,更为奇特的是引起疯牛病的朊病毒居然
只是蛋白质分子,不含任何遗传物质;另外,病毒的内部结构虽然极为简单,但外部形态却
有很多种。如乙肝病毒与艾滋病毒均为颗粒状;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SARS病毒则是
一种冠状病毒的变种。
也正是因为病毒的结构极为简单,据此,一些科学家猜想,病毒可能是从普通细胞中“逃逸
人体”出来的ONA或RNA片断,在获得了一些蛋白质或是部分细胞膜作为它们的外壳后而
成为了独立的生命体病毒。如果这种猜想是真实的话,那么就意味着病毒这种古老的生物自
20亿年前细胞最早出现后,就一直在地球上作乱。
事实上,确实是从史前时代起,人类就遭遇到过病毒的侵害。除鼠疫、天花、牛痘等在人类
历史上曾经有过“横扫世界”的强进势头并且造成重大损失的传统病毒外,最近几十年新的病
毒正以一种令人胆颤的神秘方式不断出现。尤其是其中的大多数属于尚不为人所知的热带地
方性病毒。目前,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病毒,其中大约有100多种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
其中的新兴病毒已经在人类全球健康网络上打开了缺口。比如,震惊全世界、至今无药可治
的艾滋病毒;目前正在西非蔓延同样没有有效治愈方式,同时致死率又极高的埃博拉病毒;
由蚊子携带并且可以随着气候变化的美国西尼罗河病毒等等。这些“新兴病毒”本是长期隐藏
于密林之中的,作为病毒的自然宿主,各种野生动物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病毒库。然而,多年
书 山 有 路
2
来带有病毒的野生动物们一直未发生明显的症状。它们安安静静的潜伏不动,也可以说是
在蛰伏待机。一旦生存环境发生改变,这些病原体就会抓住机会,得以转移到新的宿主或
产生突变体,从而引发新的疾病,进而扩大种群。
在病毒传播的过程当中,地球的主宰——人类,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现代文明的
发展使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遭到大面积破坏以后,动物们不得不向人类生活的区域转移;另一
方面,随着交通工具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足迹已几乎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这也增加了
人类与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所以,新病毒的陆续出现大概也是人类破坏环境所
付出的惨痛代价吧。
以埃博拉病毒为例,它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之中,早在1976年就首次被发现于
扎伊尔的埃博拉地区并因此而得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当时被感染的300名
患者中,共有274人被病毒夺去了生命。没有有效的治疗与防治方法,几十年来,埃博拉病
毒在非洲引起了数次发热和严重内出血的爆发流行,绝大多数的感染者难免死亡。
这种可怕的病毒爆发的原因,就始于人们处理受感染的肉类或者野生动物,特别是大型猿类
动物。尽管人们还不清楚这些动物是如何传染这种病毒的。但不幸的是野生动物的肉却是这
一地区居民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可是,病毒到底是如何从宿主身上转移到人类体内的呢?病
毒的感染机制依然和它的核壳体结构相关。病毒需要寄生于活的宿主细胞,原因就在于病
毒缺乏增殖所需要的酶系统,因此必须依赖于寄主细胞提供自我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体
系、能量和场所。外部条件准备就绪后,病毒需要完成以下六个步骤完成其增殖活动,分
别是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
吸附作为这邪恶过程的第一步是决定感染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现已发现,在吸附过程中,
细菌的细胞壁以及动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脂蛋白或糖蛋白充当了“内鬼”的角色。作为细胞表面
受体,它们会与动物病毒或和噬菌体表面特异性的吸附蛋白发生相互作用而完成病毒的吸附
过程;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植物细胞上有特异性的受体。吸附的整个过程可在几分钟到几十
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成功附着到宿主细胞以后,病毒要么通过某种方式进入宿主细胞,要么
会将含有复制病毒指令的基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之内。若病毒需要进入宿主细胞,简单来说,
可以有四种方式:注射式侵入、细胞内吞、膜融合以及其他特殊的侵入方式。有尾噬菌体可
以通过尾部收缩将衣壳内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内,这样的方式称为注射式侵入;而动物病毒
的常见侵入方式则是通过细胞内吞来完成。细胞膜内陷形成吞噬泡,病毒粒子从而得以进入
细胞质当中;若病毒含有包膜,那么在侵入过程中,病毒包膜可以与细胞膜融合,最终使病
毒得以进入细胞。若是植物病毒那么可以通过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上的小伤口或天然的外壁孔
侵入。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也可以成为病毒入侵细胞的通道。正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
马”,根据病毒的种类不同,被侵入细胞的类型不同,病毒入侵细胞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
的。
完成入侵步骤以后,病毒在细胞内将会首先发生脱壳过程。这是指病毒感染性核酸从衣壳内
被释放出来的过程。无包膜病毒只需要脱衣壳;有包膜的病毒,脱壳过程包括脱包膜和脱衣
壳这两个步骤,方式因“病毒”而异。紧接着病毒会“马不停蹄”的进行生物合成。即根据基因
指令,并借助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场所来合成核酸和蛋白质。这是病毒基因组进行
复制和表达的一个过程。以病毒核酸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核酸分子,并以病毒RNA
或病毒DNA的转录产物作为信使RNA,在细胞的核糖核蛋白体上合成衣壳蛋白,此过程中
所需要的多数酶也来自宿主细胞。而在此阶段,胞浆中并没有病毒颗粒,因此被称为隐蔽期。
病毒的结构成分,核酸和蛋白质已分别准备就绪,随后在细胞核内或细胞质内发生装配过程,
即组装成核衣壳。绝大多数DNA病毒是在细胞核内组装,而RNA病毒与痘病毒类则在细
胞质内组装。无包膜病毒组装成核衣壳以后即成为成熟的病毒体。最后即是释放过程,也是
在此过程中,绝大多数有包膜病毒通过细胞内的内质网、空泡,或以出芽方式释放而成为成
书 山 有 路
3
熟病毒。在这一系列的过程当中对细胞膜破坏较轻,宿主细胞死亡慢;而无包膜病毒释放时
被感染的细胞崩解,释放出病毒颗粒。宿主细胞膜被破坏,细胞也随即死亡。
从单个病毒吸附开始至病毒释放完成,整个过程称为感染周期。并且鉴于病毒是严格的细
胞内寄生生物,又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很难找到杀死病毒而不伤害寄主的处理手段和药物。
因此防重于治是对付病毒的基本方针。预防病毒的主要措施有:消灭传染源、铲除传染媒介、
接种疫苗也是一个有效措施。消灭传染源这是预防动、植物和微生物病毒的有效措施,包括
卫生检疫、隔离、铲除传染源;另外动植物病毒大都通过媒介传染,以昆虫为主。例如乙型
脑炎通过蚊子传染、许多植物病毒通过蚜虫传播。因此消灭传染媒介对于病毒的预防显得更
为重要;虽然病毒的复制速度极快,杀伤力极大,但是也不可以为所欲为依然会遭遇“强敌”,
即生物免疫系统——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到处“巡视”的淋巴细胞随时准备消灭
外来入侵物质,一旦受到抗原刺激就会启动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大量的抗体与抗原相抗衡。
接种疫苗就是利用了特异性免疫学原理。在遭遇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前,有意给人体注入病毒
的蛋白壳体(即疫苗)可使人体免疫系统为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做好准备。这种方法己经挽救了
几百万人的生命。但是据上文介绍可知病毒的结构极其的简单,这便意味着它们能够迅速变
异。所以,在一种病毒爆发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似乎消失了,但是不知哪天就会“重整旗
鼓”以一个新面孔的形式“卷土重来”。又或者一种流感病毒疫苗不能彻底解决病毒性感冒一
样。这是因为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通过不断改变蛋白壳体,使人类的免疫系统每次都需要对
它们进行重新确认,从而为病毒在人群中传播赢得了时间。另一方面不需要抗体参加的抗病
毒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其中最重要的是干扰素,它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而产生的一种物
质。直接使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剂都可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人类与病毒的战争还在继续。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存在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保护野
生动物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造成的影响,就会减少我们与携带各种病毒的野
生动物的接触,也就大大降低了“新兴病毒”出现的几率。人类的活动不仅对地球上的其他
生物,甚至对人类自身已经造成伤害,人类与病毒的战争还在继续,人类思想与行动的战争
依然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