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00.71 KB
- 文档页数:19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研究分析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空巢老人将逐年增多,这一现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比城市更为严重,主要是由于农村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极少,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接着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养老模式做了综合评价,最后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标签: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1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现状1.1 农村老人的居住状况多以独居为主全国老龄委员会2009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空巢、类空巢老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约有40%,主要以夫妻户、低龄老人为主,同时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
老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有48.3%,其中老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的占30.7%。
老人自愿入养老院占17.6%,但多因经济条件、养老院收住对象限制、当地无养老机构等原因而不能如愿。
1.2 农村老人的经济负担较重农村老人的经济支出主要体现在生活费用、生活物品费用以及医疗费用的支出。
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自己劳动收入和子女提供,并且有一半以上的老人家庭收入水平均在600元以下。
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收入只能满足日常生活开支。
对于医疗费用,若是数额较小可以承受,一旦老人有重大疾病,则抵抗风险的能力急剧下降甚至不具备应对突发疾病和重大疾病的能力。
因此,老人的医疗费用应当由社会各方统筹,以提高老人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
1.3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困难农村老人的生活照料状况分为日常的生活照料和生病后的生活照料两种情况,调查显示农村老人生活照料主要还是依靠家庭成员。
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老伴和子女照顾的老人占到90%以上。
农村老人生病后生活照料的提供者绝大部分是家庭成员。
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而言,日常和生病后的照料还是主要依靠自己和老伴,其他人的照料不具备条件也不能及时对老人平时的生活加以照料。
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和建议1.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经济压力、人口外流、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老人被留守在农村,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不能得到保障。
本文从社会和个人层面分析了导致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提供思路和参考。
2. 原因分析2.1 社会层面•人口外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人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生活和工作,导致原本社区里的人逐渐减少。
•经济压力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家庭无力支付留下的老人及其日常生活的开销,只能让老人留在农村过日子。
•偏远地理很多老人居住在偏远山区或村庄,因为交通条件不便,导致很难与家人联系。
2.2 个人层面•子女抛弃很多子女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无法照顾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导致他们无法在身边。
•子女离异一些老人由于子女离异或其它原因,无法和子女同住,只能留在农村生活。
•因病抛弃有些老人生病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被子女所包容,只能孤独地生活在农村。
3. 对策和建议针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现状,下面从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3.1 社会层面•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快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引导集体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提高社区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物质需求。
•加强老年人法律保护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保护,对那些恶意拐骗和侵犯老年人的行为做出严厉的法律处理。
3.2 个人层面•强化家庭责任与观念家庭成员应该加强家庭责任观念的重视,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使其能够享受到充分的生命福祉。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老人应该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通过社会资源互动,来满足自身的社交和精神需求。
农村空巢⽼⼈调查报告(精选7篇)农村空巢⽼⼈调查报告(精选7篇) 当某⼀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明⽩时,务必需要展开调查,最后将结果反映在调查报告中。
调查报告要怎么写才逻辑紧密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农村空巢⽼⼈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农村空巢⽼⼈调查报告篇1 为进⼀步了解我街空巢⽼年⼈在⽣活、⼼理、精神及其他⽅⾯的需求,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关爱空巢⽼⼈的惠⽼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董、和平五个社区进⾏了专题调查。
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晚辈)同住的⽼年⼈,由社区专职⼲部对⽼年⼈组织⼊户调查。
调查采取问卷⽅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户直接⾯对调查对象进⾏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当⾯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
现将我街空巢⽼⼈⽣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
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
汇总结果显⽰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占34.55%,⼥性125⼈,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占17.28%,70~79岁的91⼈占47.64%,80~89岁的62⼈占32.46%,90岁以上的8⼈占4.19%。
⽂化程度分组:⽂盲39⼈占20.42%,⼩学初中的112⼈占58.64%,⾼中中专22⼈占11.52%,⼤专及以上18⼈占9.42%。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占3.67%,丧偶的107⼈占56.02%,配偶健在的65⼈占34.03%,离异的8⼈占4.19%,再婚的4⼈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占15.18%,5—10年的42⼈占21.99%,10—15年29⼈占15.18%,15—20年的32⼈占16.75%,20年以上的59⼈占30.89%。
现有⼦⼥分组:有1个⼦⼥的35⼈占18.33%,有2个⼦⼥的45⼈占23.56%,有3个⼦⼥的55⼈占28.8%,有4个⼦⼥以上的43⼈占22.51%,⽆⼦⼥的14⼈占7.33% ⼆、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医疗健康⽅⾯ 1、空巢⽼⼈多数具有较⾼的⽣活⾃理能⼒,但⾝体疾病较多。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对介休市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城市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行列,(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全国老年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0%,并将在2014年达到两亿。
)如何安置老年群体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次的调查目的地为介休市的主要住宅小区,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介休市住宅区50岁以上的老人。
他们中或者子女外出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子女虽与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后人照料。
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共计28个题目。
调查问卷共计100份,全部回收有效。
问卷回收后,对问卷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导语: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交通通讯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离家工作,越来越多的老人只能忍受着不能常见子女的辛酸。
于是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严重,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空巢老人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这个本应和乐的暑假里,我们怎能忘记那些人说着寂寞和无助的空巢老人呢?于是在挑选课题时果断选择了关注空巢老人这个话题。
希望通过这次努力能让人们更了解空巢老人的现状,空巢老人现状产生的原因,希望人们可以反思和体会空巢老人生活的不易,探寻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让空巢老人们生活可以不再艰难,可以不再面临太多的辛酸正文:走访调查中,我通过采访交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目录一、内容概要...............................................2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2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3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4 二、文献综述...............................................5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6 (二)相关概念界定.........................................6 (三)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7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9 (一)调查问卷设计........................................10 (二)样本选择与描述......................................10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11 四、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概述..................................12 (一)基本生活情况........................................13 (二)经济状况............................................14 (三)健康状况............................................15 (四)社会交往与娱乐活动..................................16 五、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存在的问题............................17(一)生活照料问题........................................18(二)经济支持问题........................................20(三)精神慰藉问题........................................21(四)健康护理问题........................................22六、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23(一)个人因素............................................24(二)家庭因素............................................25(三)社会因素............................................26七、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对策建议........................27(一)加强政府政策支持....................................28(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9(三)提升社区服务能力....................................31(四)促进家庭亲情沟通....................................32(五)提高老年人自我调适能力..............................33八、结论与展望............................................35(一)研究结论总结........................................36(二)研究不足与展望......................................36一、内容概要本报告旨在全面调查与分析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通过深入调研、访谈与数据分析,揭示这一特殊群体在当前社会中的生活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探究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逐渐凸显。
空巢老人是指农村中子女已经外出工作,留下父母单独生活的老年人,他们面临着生活孤独、精神空虚以及健康问题等多种困境。
探究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以及对策,对于缓解老年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呈现出孤独感强、精神空虚的特点。
由于农村人口流失的加剧,子女多数外出务工,空巢老人在家中生活时日久会感到孤独。
他们没有外界交流和社交圈子,长时间的孤独容易导致他们的精神状态下降,甚至出现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其次,农村“空巢老人”由于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对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渐减弱,往往缺乏紧急救助的保障。
在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老年人得到医疗和保健的条件相对较差。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健康问题或事故等,老年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和照顾。
对于农村“空巢老人”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缓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力度,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和养老保障。
包括提供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确保老年人有基本的生活和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应加强社区建设,为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社交支持。
社区可以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交流和休闲的场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同时,积极推广居家养老服务。
政府可以提供养老服务的补贴,支持有能力的老年人在家中得到养老护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
此外,应增加农村养老院的建设和改善。
通过加大对养老院的投入和改善设施条件,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居住环境,满足他们的生活和养老需求。
最后,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和照顾,鼓励子女多多回乡看望父母。
子女能够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并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不仅能够让老年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能够加强老年人的社交和精神支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调查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报告调查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报告我对贵州省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贵州是一个多山地区,农村地区人口较为集中。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
本报告旨在了解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我们选择了某贵州县的几个农村地区,随机抽取了50位空巢老人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主要涵盖了他们的基本信息、家庭结构、生活条件、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在访谈环节,我们与每位空巢老人面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二、调查结果1. 基本信息:被调查的空巢老人平均年龄为75岁,男性占42%、女性占58%。
其中,50%的空巢老人年收入低于2000元,90%的空巢老人只有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
2. 家庭结构:调查发现,80%的空巢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很少有人在身边照顾。
62%的空巢老人与配偶一起生活,其他人则单独生活。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生活条件:调查显示,近70%的空巢老人居住条件较差,房屋老旧、漏雨、安全隐患较多。
有60%的空巢老人没有供暖设施,冬天很冷。
此外,由于经济困难,40%的空巢老人衣食无忧,无法得到良好的医疗保健。
4. 健康状况:近80%的空巢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是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但由于社会福利政策的限制,他们很难得到及时治疗和照顾。
三、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改善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1. 完善社会福利政策: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保障力度,确保空巢老人享受到基本的福利待遇,包括医疗保健、养老金等。
2. 支持组织建设: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社区组织或志愿者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和社交支持。
空巢老人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2篇)空巢老人现状调查报告一、什么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二、空巢老人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2篇)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
你想知道调查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空巢老人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空巢老人现状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为深入了解红旗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我校“三下乡”活动的三十几位成员在村里全面展开问卷调查,走进村民生活、深层次地了解村民各方面的状况。
帮年老的村民量血压,送上最真切的关爱。
二、调查对象衡阳市红旗村三、主要过程及基本情况走访的村户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占全村人们的90%。
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大,但甚至也有十岁左右小朋友独自一人居住在家中,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
家有老人的一般是奶奶在家照顾孩子,爷爷到山上的家里做农活、忙家务。
由于常年干较重的农活,农村许多的老人身体不好,治病也需要花很多钱,对于原本就贫穷的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
而少部分独自一人在家的孩子便是自己放学就赶回家做饭、洗衣服。
与留守儿童交流之后,我们发现,他们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一样,十分需要父母的关爱,长期和父母分开都十分想念父母,特别是一些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孩子,见到父母的机会就更少。
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味的抱怨,到了一定年龄,加上亲人的引导,各个都变得很懂事,主动承担家里的负担,很理解父母的难处,他们都会试着去面对现状,去承受这一切。
而在空巢老人之中发现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都缺乏安全感,一般陌生人都没法和他们沟通,这些老人很少与人交流。
他们有些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也有生活保障,但是内心却充斥着孤独寂寞。
心情郁闷、沮丧、孤寂,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优秀5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一一、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xx村的留守老人2.调查方法:20xx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
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
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
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
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
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
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
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
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
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
,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一)政策方面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乡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乡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就业和生活,导致乡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
为了解乡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某乡村地区的空巢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现场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通过与他们的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经济状况和社交网络等方面的情况。
三、调查结果:1. 生活状态:大部分乡村空巢老人过着相对孤单的生活,他们每天的主要活动是照顾自己、看电视、读报纸等。
由于缺乏亲人的陪伴,他们的精神状态并不是很好,经常感到寂寞和无聊。
2. 经济状况:乡村空巢老人大多数依赖养老金生活,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较落后,养老金金额较低,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他们往往会节衣缩食,生活相对困苦。
3. 社交网络:由于孩子们都在城市,乡村空巢老人的社交网络相对较弱。
他们经常参加一些乡村组织的活动,如老年协会、晨练队等,以此来弥补社交上的空缺感。
然而,由于人口流动的原因,这些组织活动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四、调查结论:乡村空巢老人面临着生活孤独、经济拮据和社交不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1. 加强乡村养老金的发放,提高乡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2. 增加乡村社区服务设施,为乡村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活动和社交机会。
3. 积极推广互联网技术,为乡村空巢老人提供在线社交和娱乐平台。
4. 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增加在乡村地区的就业机会,陪伴老人生活。
五、对策建议:1. 加强对乡村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关怀,建立志愿者机制,为他们提供定期的关爱和服务。
2. 加强对乡村空巢老人的法律保护,落实相关政策,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 开展乡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评估,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乡村空巢老人面临着许多生活困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在全社会的关心下,乡村空巢老人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我们有必要弄明白问题情况,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一起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大年初一去拜年让我看到非常揪心的一幕,我的邻居奶奶独自一人在家连上厕所都非常的困难,我的妈妈帮了她。
这时我才想起她的子女都在外地打工没有回家过年,老人患有轻微的偏瘫,行动很不方便。
这时一个流行很久的词语进入我的脑海“空巢老人”,作为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没有退休工资,没有保姆,没有好的居住场所,甚至一些空巢老人还带着一些留守儿童一起生活。
想到这些我产生了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的一个想法。
二、调查过程和研究方法(一)调查过程:我们确定了这一调查问题之后,首先上网搜索了空巢老人的相关材料,然后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有效的调查。
具体步骤: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当前社会空巢老人的现状。
2、对学校周边几个村的村委领导干部、村民、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大家各抒己见,提出改进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现状的有关建议,并完成调查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1、个别访谈法。
向村委有关干部、部分村民了解空巢老人的生存情况。
2、问卷法。
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实地观察法。
到空巢老人家里进行实地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单调,生活拮据,生活环境恶劣,特别是一些年龄大的和无儿女的老人居住在以前烘烤烟叶的土坯房中,生活相当困难,家里没有像样的摆设,吃饭和穿衣都很困难。
面对着这一社会现实,空巢老人们需要社会很大的关注,需要周围好心邻居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国家要予以重视以及儿女们要尽到孝心,去关心照顾这些老人。
(一)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急需要关注大多数老人不能跟子女生活在一起,而且老人们一般都对子女报喜不报忧,很多子女并不知道自己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不易,于是安全问题就需要更加的关注。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标题: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针对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进行了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的方法,对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需求和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报告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着孤独寂寞、经济困难、健康状况不佳等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加大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与支持,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和保障措施,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背景介绍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独居或者夫妻二人独居,成为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群体。
他们经历了子女外出打工、城市化进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孤独、贫困、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的方式,并结合实地观察,全面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三、调查结果1. 孤独寂寞: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缺乏陪伴和交流,导致感到孤独和寂寞。
2. 经济困难:空巢老人多数生活来源于退休金和农田收入,但由于退休金水平较低、农田收入减少等原因,经济压力较大。
3. 健康状况不佳:空巢老人多存在健康问题,由于缺乏照顾和及时的医疗保健,健康状况更加脆弱。
四、调查分析1. 孤独问题:缺乏陪伴和交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负面影响,需要加强社区服务,提供社交活动和养老相互帮扶机制。
2. 经济问题:政府应提高退休金待遇,加大养老保障力度,农村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也可以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
3. 健康问题: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空巢老人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康管理机制,为老人提供定期的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
五、建议与措施1. 增加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度,建立健全的信息采集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老人的需求和困难。
2.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社交活动,促进老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
3. 政府应提高养老金标准,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经济支持。
4. 鼓励农村空巢老人参与农业合作社、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根据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以下是一些关键结果和分析:
1. 空巢老人数量:农村空巢老人数量逐年增加。
这主要归因于子女外出务工或移居城市,导致农村老人无人照顾。
2. 住房状况: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居住条件较为简陋。
很多老人住在自建的农村房屋或老旧的住房中,存在安全隐患和不便利的问题。
3. 经济状况:农村空巢老人大部分依赖退休金和子女的经济支持。
然而,由于退休金水平有限且子女收入不稳定,许多老人生活负担较重。
4. 健康状况: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健康问题。
缺乏常规医疗保健和照顾,老年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存在困难。
5. 心理健康:由于孤独和缺乏社交活动,农村空巢老人更容易遭受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和焦虑。
6. 社会支持:在农村地区,社会支持系统相对较弱。
缺乏社区组织或志愿者服务,农村空巢老人常常缺乏陪伴和社交支持。
7. 关爱问题:农村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应提供社会福利和医疗服务,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8. 解决方案:为确保农村空巢老人的福祉,可以探索建立养老
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开展社区关爱活动等综合措施。
总的来说,农村空巢老人面临许多挑战,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支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调查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报告【调查报告】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一、背景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离开农村家庭,将父母独自留在农村生活的老人。
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贵州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困境,本调查旨在明确他们的生活状况,为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200份问卷,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居住条件、经济来源等问题。
通过对问卷的回收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三、调查结果1. 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占比80%以上。
其中,女性的比例较高,超过60%。
这表明贵州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属于高龄老人,女性更容易成为独居老人。
2. 居住条件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差。
约70%的老人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设施不完善、临近农田的居住环境也给老人带来健康和安全隐患。
3. 经济来源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养老金、子女赡养费以及自己的退休金。
养老金是老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占比达到60%以上。
但是,由于农村养老金标准较低,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金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4. 社会交往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交往相对较少。
由于子女的迁徙,老人们失去了重要的社交圈子,很多老人长时间处于孤独状态。
部分老人因为听力、视力等身体原因,交流困难,导致社交活动减少。
5. 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的孤独、无聊、无人照料等情况下,老人们容易感到寂寞、失落和无助。
而且,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加速老化的过程。
四、存在问题与解决建议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较大的生活困境和心理问题。
老年人生活现状问题的研究及对策(三篇)老年人生活现状问题研究及对策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和老年人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在和谐社会的大家庭逐步改善养老问题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农村,如和解决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客观详实的分析了当前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我国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据相关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已有1.29亿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0.15%),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30%)。
2015年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高峰,2025年我国将迎来第二个老年高峰,如此高的老年人口比例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压力是空前的,那么,我们应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以有效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呢?这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给农村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使老年人有一个安定祥和的晚年,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农村老人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医疗卫生无保障相对于城市老年人养老,农村老年人养老比较困难。
城市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的制度保障,尤其是大部分老年人有养老退休金,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经济保障有了更大的改善。
农村老人则不然,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
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而我国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还比较低,农村的医保制度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农村老人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二)家庭规模缩小,年轻人负担加重近30年来,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是我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1 / 19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石柱县临溪镇为例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然而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的父母亲都上了年纪,他们不但要从事一些农业生产,还需要照顾孙辈,各种问题十分突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空巢老人。 在本次调研中,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这一社会问题,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以社会调查、文献调查所取得的实证材料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剖析、论证与诠释,以探索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改善其生活现状。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对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ese economy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And more and more farmers go to city to work,but their parents are old.These old man have to do their work alone ,and must to take care of their grandson.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stand these.So there is a new group,the Rural Empty Nester. In this research,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Empty Nester’s life this social problem, follow the discovery problem, analysis problem, research ideas to solve the problem, material to social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survey made the empirical basis, analysis, demonst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explor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of Rural Empty Nester improve their living status. Key words:Empty Nester; Present situation of liv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一、 绪论 2 /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在广大农村几乎就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于是一个新的群体又出现了——农村空巢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规模保守估计已经达到1800人次以上,这个数字还将呈上升趋势[1]。然而相当多的农村留守老人在心理上、物质上都有问题,因此,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这不仅仅是让农村空巢老人从心理上和物质上得到更多改善,更是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虽然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据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经济、精神文化、社会保障支持方面存在诸多突出的问题[2]。为深入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于2014年春节前后在重庆石柱县临溪镇各村组进行了此课题调研,希望能用自己调查得到的真实数据得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从而为更好的改善他们的各方面现状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在本次调研中,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这一社会问题,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以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通过所取得的资料、数据为依据,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剖析、论证与诠释,以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探索解决和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对策。
二、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成因 目前,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学者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对空巢老人进行界定[3]。这里将农村空巢老人界定为年龄在55-60 周岁及以上, 3 / 19
子女长期在外求学、务工和定居的农村老年人,或者是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村落,但不共同生活的农村老年人。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大约有1800万人以上,其生活现状早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及政府部门也想过一些办法来解决和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的方法。如政府加大农业补贴鼓励农民在乡从事农业生产,这样一来老人有儿女陪在身边也就避免了成为空巢老人,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还是更加倾向于进城务工。 农村空巢老人是农民工的父母,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与农民工问题联系十分紧密,更加确切的说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农民工问题派生出来的。所以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大多是农民工的父母,他们为何要丢下父母背井离乡进城务工。其原因是农民面对着相当大的经济压力,只有进城务工才能满足其物质需求。因此要研究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就必须不能撇开农民工问题不管。 农民工指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佣去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中国农民工数量庞大,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49.5%,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1.8%[4]。所以如此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当他们进城务工时就无暇顾及其父母的生活,相应的农村空巢老人就产生了。然而还有一些农村青壮年因为工作、学习、经商等原因没有与其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一部分老人加上子女进城务工的老人就组成了农村空巢老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三、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在2015年2月份期间进行,在重庆市石柱县临溪镇前进村、大树村、前光村选取了100组农村空巢老人家庭为调查对象。在调查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本次问卷由我委托前进村村干部在开会时逐题讲解,现场匿名填写,当场回收问卷;其余两个村的问卷调查由我委托他人或亲自走访进行填写和回收。调查内容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4 / 19
经济状况、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社会保障支持现状六大方面。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因为问卷遗失、损坏和填写不完整等问题,回收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为87%,对有效问卷统计得到各版块的数据。 (一)基本情况
表1 调查样本的性别比例 男 女 55.2%(48) 44.8%(39)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性别比例相差较大,总体来说是男性多于女性。本次调查的样本中男性比女性多了9人高出约十个百分点。
表2 调查样本的年龄分布 年龄阶段 55-60岁 61-65岁 66-70岁 71-75岁 76岁以上 人数 28 23 19 10 7 比例 32.2% 26.4% 21.8% 11.5% 8.0%
在此次接受调查的老年朋友中,年龄大于70岁的较少,占调查总人数的19.5%,其中年龄在76岁以上的老人只占总样本的8%;而年龄阶段在55-60岁的占总调查样本的人数最多,达到了32.2%;年龄在60-70岁的老人也较多,占总调查人数的48.2%,将近占总调查人数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空巢老人的年龄大多分布在55-70岁之间,高龄空巢老人较少。(见表2)
表3 调查样本的配偶是否健在 老伴健在 老伴已故 男 女 人数 60 18 9 比例 69.0% 20.7% 10.3%
在接受调查的老人中,有60位空巢老人的老伴健在,占总调查人数的69.0%;老伴去世的老年朋友占总调查人数的31.0%,其中男性空巢老人的比例明显高于 5 / 19
女性空巢老人,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20.7%,而女性空巢老人只占10.3%。据此可以看出,农村空巢老人的老伴大多健在,在老伴去世的空巢老人群体中也是男性占多数。(见表3)
可以看出子女个数在3个的最多,其次是子女个数为4个和2个的,三种情况总共有64人,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子女个数为一个的有11人,也在总调查人数中占有一定比例;在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有3人无子女,子女个数在5个及以上的有9人,均占总调查人数的少数比例。(见图1) 而在问及子女回家的频率时,有61人表示子女一年回家一次,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70.1%;表示子女在半年以内回家的有11位老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2.6%,两年回家一次的与子女半年以内回家的基本持平;占到比例最少的是两年以上回家一次的,只有5位老人反映这样的情况,仅占总调查人数的5.7%。(见表4)
表4 调查样本的子女回家频率 时间 半年以内 一年一次 两年一次 两年以上 人数 11 61 10 5 比例 12.6% 70.1% 11.5% 5.7%
当被问及自己是否仍在务农或工作时,有39%的老人表示自己仍在务农或工
3 11 17 28 19 9 0 5 10 15 20 25 30 0 1 2 3 4 5个及以上
图1 调查样本的子女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