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XXX市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喷灌设计)工程概算表
- 格式:pdf
- 大小:213.24 KB
- 文档页数:33
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评价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及电话:审核人及电话:填报时间:年月日注:1.本表第1-10项用于2019年及以后年度省对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统计时间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统计口径含往年度结转、当年省下达和各地自建的高标准农田在当年的完成情况,详细情况填写附件2;
2.本表第9-13项用于对当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情况评价,统计时间为当年预算资金安排的新立项项目截至当年12月31日的进展情况;
3.当年任务在当年完成,且已经列入统计的,原则上不得再列入下一年度省对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任务;
4.开工实施节点一般从监理单位发出项目开工令之日算起。
— 6 —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及电话:审核人及电话:填报时间:年月日注:1.该表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填写,设区市汇总,内容为县(市、区)当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实施进展情况;
2.填报当年新立项项目进展情况,统计口径从项目开工之日至当年12月31日;
3.已建成面积已列入当年省对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完成的建设任务,不得再列入下年度统计范围。
— 7 —
附件3
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及电话:审核人及电话:填报时间:年月日注:1.该表由县级农业农村局填写,各设区市汇总,填报内容为当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往年度结转、当年省下达和各地自建的高标准农田在当年完成情况;
2.列入当年统计的项目不得在下年度再列入统计范围;
3.各地自建栏目填写各地自主投资(包含利用社会资本)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
— 8 —。
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资料清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标准农田是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高效管理的农田,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高效节水灌溉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还可以提高农田产量,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资料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为农田灌溉工作提供参考。
一、高标准农田的定义高标准农田是指按照农业生产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现代化设施和高效配套,以提高农田产量和效益为目标,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是实现“高产、高效、高质、高效益”的农田生产模式。
二、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性1. 保护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高效节水灌溉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提高产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保证作物在适时、适量的条件下得到灌溉,从而提高农田产量。
3. 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的灌溉方式可能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1. 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通过管道将水滴灌到植物根系下的灌溉方法,这种技术可以减少浪费,提高水效率。
2. 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土壤水分的流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3. 集雨灌溉技术:通过在地表和地下设置集雨设施,将地表和屋面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节约地下水资源。
4. 定量灌溉技术: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和作物需水量,通过计算灌水量,实现精确灌溉,避免浪费。
5. 微灌技术:微灌是在根系区域直接向土壤供水的灌溉方式,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地下水位下降,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四、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案例1. 某农场引进滴灌技术,在农田中设置了滴灌管道,实现了水的精确投放,有效减少了灌溉水的浪费,同时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完整版)节水灌溉工程竣工结算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竣工结算编制说明一、工程概况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地点位于。
拟实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亩。
本项目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为目标,结合项目区种植结构等实际情况,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形式微滴灌。
工程总投资万元,本标段主要为公司(村滴灌施工),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及回填m,阀井个,管道安装PVCФ110* 0.63Mpa km,PE管Ф63 *0.63Mpa km,Ф16内镶贴片式滴灌管 km,首部机电设备安装滴灌工程潜水电泵175QJ40-105/6以及变频器、过滤器、施肥装置安装各套,井房座,年月日开工,年月日竣工.1.1水文气象县为温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寒同期,雨热同季。
冷暖干湿差异明显,无霜期为191d,年日照总时数2745h,积温4743.9℃,平均气温13℃,多年平均蒸发量1947.3mm,属于较干旱地区。
饶阳县地处华北平原的干旱中心,由于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泰沂山区雨影的影响,年降水量显著偏少,而且年际变化剧烈,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509.9mm,50%年份降水量488.1mm,75%年份为387.1mm。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中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1%,3~5月份降水量仅占11%,9~11月份占年总量10%;12~2月份占年总量3%左右。
1.2交通运输条件工程区内县乡级公路四通八达,通往各项目村道路均为硬化路面,田间道路能够满足施工要求,项目实施的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1.3自然地理和社会概况县隶属省市,距省会市km,北距km,西临县,南接县县,北部、东与县接壤。
地理坐标位于东经,北纬之间。
县域总面积km2,辖个乡镇、个行政村。
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全县耕地面积万亩,总播种面积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万亩,棉花播种面积万亩,油料播种面积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量 t,农民人民纯收入元。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概-中国节水灌溉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概(估)算编制概述二○一六年七月前言 (1)1 概算文件的编制依据和组成 (2)1.1 编制依据 (2)1.2 编制说明 (2)1.3 概算表及概算附表 (3)2 费用构成 (6)2.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费用组成 (6)2.2 建筑及安装工程费 (6)2.3 设备费 (9)2.4 独立费用 (10)2.5 预备费 (11)3 编制方法及计算标准 (12)3.1 基础单价编制 (12)3.2 工程单价编制 (16)3.3 施工临时工程 (18)3.4 独立费用 (19)3.5 预备费、静态总投资、总投资 (19)4 投资估算 (20)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规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概(估)算文件编制,合理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投资,提高概(估)算编制质量,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特点,制定本编制指南。
本编制指南适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除应符合本指南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塘坝(容积小于10万m3)、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千瓦)、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m3/s)、灌溉机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小于500m3)等小型水源工程;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3/s)、小型灌区渠系、井灌区输水管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等。
1 概算文件的编制依据和组成1.1 编制依据1.1.1 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法令法规、制度、规程及技术标准;1.1.2 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定额;1.1.3 水利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则;1.1.4 初步设计文件和图纸;1.1.5 有关合同协议及资金筹措方案;1.1.6 其他。
引言水资源作为农业发展的根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同时还能促进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厅长包片、处长包县”的督导方式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铜仁市万山区因地制宜的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每亩节水可达100~220m3,粮食产量提高8~15%,经济作物增产20~30%,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为推动铜仁市万山区现代农业和节水农业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要节水灌溉技术1.1滴灌式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式节水灌溉技术是通过低压管道将农业灌溉水转换成持续缓慢渗出的水滴,通过长时间应用可以让植株根系地区的土壤水分处于最佳状态,由于根系活跃区的含水量充足,能够有效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育,保障植株健康、旺盛的生长。
由于滴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只针对需要水的农作物根区部进行灌溉,同时由于农业灌溉水是逐渐伸入到土壤中,不会破坏土壤结构,也很难出现地表径流现象,因此,滴灌式节水灌溉技术不仅集约了农业用水,还促进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随着滴灌技术的完善,可将滴灌技术和覆膜技术有效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膜下滴灌技术,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和化学肥料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滴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受滴头孔径的影响,当孔径较小时容易出现流速低或堵塞,建议在使用时进行灌溉水过滤处理。
1.2喷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喷灌式节水灌溉技术是指通过喷灌机灌溉时所产生的压力将水运送到管道顶部的喷头,在喷头的作用下降水均匀的喷洒至农作物表面,可保证大面积的农田接收到水资源。
随着喷头的改进,喷灌式节水灌溉技术的均匀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可以实现90%以上农田广,且灌溉效果较好。
该技术主要依靠动力,由于喷灌设备均在地下,对地表种植影响微乎其微,可在不同地形农田上进行操作,管理难度低,与之前的大水漫灌方式相比,不仅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同时可通过机械的自动化管理,节省了劳动力。
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流程讲解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盐碱化程度,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下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的具体流程:1. 灌溉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农田的作物类型、生长周期、生长阶段和土壤水分蒸发量等进行详细分析。
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确定农田的灌溉需水量。
2. 灌溉系统设计:根据农田的地形、土质、降水量等情况,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
包括灌溉水源、主干管网和分水管网等方面的布置。
同时,还需要考虑农田的排水情况,保证农田内的水分不会过多积聚。
3. 设备安装与调试:根据设计方案,安装灌溉系统所需的设备,如水泵、喷灌器、滴灌管等。
在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的调试和试运行,确保各个部件能够正常工作。
4. 定时浇水控制: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浇水计划。
可以根据土壤水分传感器、天气预报、蒸发量监测等数据,实现自动化控制,准确计算农田的灌溉需水量和最佳浇水时间。
5. 施肥与灌溉结合:在进行灌溉过程中,可将肥水一并施入农田。
通过合理调控施肥量和浇水量的比例,达到节水的效果。
同时,在灌溉后要加强土壤保水措施,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和流失。
6. 监测与管理:建立农田的监测系统,对灌溉系统的运行情况、土壤水分、农作物生长情况等进行及时的监测和分析。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灌溉量和施肥量,以保证农田的高效灌溉和节水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农田的灌溉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盐碱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的省份。
为有效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近年来,山东省坚持“节水优先”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全面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努力为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截至2019年,全省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400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3,连续多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
2019年国家下达山东省(不含青岛市,下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7万亩,据验收统计,目前已建成329.75万亩(其中管道灌溉面积323.16万亩,微灌喷灌面积6.59万亩),超出国家下达任务的86.3%。
2020年国家下达的26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年度计划任务也已全部落实到位,并完成了项目实施方案的评审,近期将陆续进入招投标和实施阶段。
一、坚持高位推动, 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山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推动农业节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效精准灌溉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的意见》《关于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意见》等系列指导意见,明确要求“2018—2020年全省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到2020年全省水肥一体化面积发展到75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6”,从而为全省集中打造“灌溉精准化、节水长效化、管理智能化、环境生态化”的现代化农田作出了总体安排。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山东省在分解落实2019年、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时,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任务面积一并报省政府批准后同步下达,并统一纳入对各市粮食安全责任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等综合考核内容,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督导有力、跟踪问效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采取定期调度、约谈通报、现场督办等多种措施,确保如期完成上述各项目标任务。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加快发展喷灌、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推进实施精准灌溉、智慧灌溉,切实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为今后进一步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供了政策遵循。
农业灌溉工程预算书尊敬的读者,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题目《农业灌溉工程预算书》所撰写的正文:农业灌溉工程预算书一、项目概述本预算书旨在为农业灌溉工程项目提供详细的财务估算及预算依据。
农业灌溉工程的建设旨在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满足农民对水资源的需求。
二、经济性评价1.项目背景(此处可简要介绍项目所在地区的农业现状、灌溉需求等)2.项目目标(此处列出项目的具体目标和预期成效,如提高农田灌溉效率10%等)3.预算依据(在这一部分中,将详细列出项目所需的各项费用,并给出相应的计算依据)4.主要费用(此处按照不同的费用项目进行分类,如设备购置费、劳动力成本等,并在每个分类下列出具体的费用清单)三、项目实施计划1.项目时间安排(此处以表格的形式列出项目的时间节点,可以按月或按季度进行划分,并在每个节点上注明具体的工作内容)2.人力资源分配(说明项目所需的人力资源,并按照不同角色或职责进行划分,并给出相应的工作量和费用)3.风险分析(在这一部分中,列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算调整方案)四、项目费用及资金筹措1.项目投资总额(在这一部分中,将项目各项费用总和,并给出具体的数字)2.资金筹措(说明项目的资金来源,并按照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划分,并给出相应的金额)3.资金使用计划(以表格的形式列出项目的资金使用计划,包括各个环节的费用以及预算执行情况)五、项目效益评估1.直接经济效益(此处列出项目预期的直接经济效益,如农田灌溉效率提高所带来的产量增加等,并给出相应的衡量指标和计算依据)2.社会效益(在这一部分中,列出项目预期的社会效益,比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六、项目评估与结论基于对农业灌溉工程项目的预算估算和效益评估,本预算书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在这一部分中,对项目的预算和效益进行总结,并提出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七、参考文献(如果有的话,列出本预算书所参考的文献或资料)结束语:通过本预算书的编制,我们对农业灌溉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和分析,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推广摘要:农业作为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家还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和促进优质农田建设,同时促进优高标准农田发展。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农业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工业和农业的逐步发展,资源和电力的使用增加,特别是严重紧缺的水资源。
我国已进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行列。
灌溉农业主要由大水灌溉,需要大量的水。
长期以来,缺水一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1.硬环境因素。
这里提到的硬环境因素主要是固定时空环境中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经济因素和其他因素。
第一个自然因素是气候、水资源和地形,它们都是当地农业发展和灌溉的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涉及农民的具体特点对灌溉技术具体使用的影响。
经济因素具体涉及农民的家庭收入、劳动力等。
2.软环境因素。
主要是技术、组织、社会和政治因素。
技术因素主要是支持水和灌溉项目的技术和基础设施的质量和适应性。
组织因素包括业务和密集组织。
影响有效利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社会因素是信息渠道和相关的社会服务条件。
政策因素,即相关的管理制度、各部委的供资和政策支持理解。
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现状1.农民对节水和灌溉技术的传播知之甚少。
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不了解缺水的后果。
他们认为有河流都可以使用大量的水进行灌溉,并强调适当的灌溉。
缺水不仅未引起了农民对土地供水不失衡的关注,而且也引起了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农民对政府开发和采用的高效灌溉技术缺乏一定程度的基本认识,大众媒体的宣传运动也没有产生预期效果。
水管理和畜牧业的趋势是农民接受水灌溉技术。
农业灌溉技术和节约只有在农民同意和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才能有效促进。
但是,许多农民挣得不多。
节水农牧业带来的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对许多人来说是负担不起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