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摘要]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人才培养功能、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功能和精神文明的教育引领功能。
但当前职业教育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不足,因而必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任务,提出要重点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四大工程。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坚定不移地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一、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普遍较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目前我国每年有一千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中而回到农村。
多数中小学毕业生因为缺乏生活和工作技能,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困境。
面对当前农民文化与科技素质普遍偏低的现实,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立长期与短期结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才能及时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基础人才,才能保证农村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才能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城镇化进程,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真正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新农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人才培养功能,即培养农业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需要培养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将广大农村的人口压力,变成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这是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是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功能,即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来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实用科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实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
三是精神文明的教育引领功能,即通过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树立农村文化建设新观念,促进农村和谐。
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职业教育工作,出台了许多助学政策,各地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之貌。
现以笔者工作所在地山西省吕梁市孝义教育局为例,谈谈对职业教育情况发展的认识。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局教育发展一、孝义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孝义市教育局本着”以就业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兴建孝义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好形势为动力,以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依据国、省、地、市有关职教工作的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市局工作计划,立足本职,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一)强化领导管理,为职业教育发展创设良好环境加强领导。
市局领导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定期召开职业教育专题会议,及时研究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走势,及时协调我市职业教育与经济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强化宣传。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
我局组织广大师生上街开展宣传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努力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求学、择业和成才理念,在全局上下形成狠抓职业教育的共识。
加大投入。
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档次,2007年,投资两个亿开始筹建吕梁市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基本竣工。
职业技术学院的建成,将彻底改变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在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局招聘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充实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当中。
同时,在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内部调剂,遴选了一批基础好的文化课教师,通过培训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去,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双师型”队伍已初步建立。
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职业教育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加强校企合作。
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科技转化桥梁作用,注重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前景问题建议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各级地方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将其作为推进经济振兴、促进就业的战略重点,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举措,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中,作为一名职业教育一线工作者,对职教的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职业教育虽然在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培训规模和培训质量都呈现出了一定的增长,但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偏见。
目前,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是,社会普遍存在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
职业教育有低人一等之嫌,处于次要和弱势地位,因此,政府和学校应加强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
社会的人才观念、用人用工制度,影响职业教育的就业形势;在人事制度和待遇上的配套激励政策有待完善。
2.专业设置与社会、市场需求失衡。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程度低,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所需岗位脱节,造成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实际应用能力,质量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3.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资金仍显不足,各类职业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滚动。
由于投入不足,使得大多数职业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实习实训设备、建立实训基地,使得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条件落后,实训设备简陋、陈旧,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投入的不足,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学校,违规招生、买卖生源、虚假宣传;部分学校还存在学生学籍造假、套取政府资助资金等现象;部分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艰难办学。
关于农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思考关于农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思考064400 河北省迁安市教育局李建强农村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农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一代农民,以便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而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农村学生就业意识薄弱,就业意向狭隘,这虽然与农村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经济状态分不开,更与社会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有关。
多年来,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在淡化了学生就业意识的同时,却强化了学生狭隘的就业意向,这就造成了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独特现象。
通过高考考取大学,进而谋得一份好“差事”,便是农村中学生根本的就业意向。
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对人们更具吸收力。
农村人普遍希望子女通过读书,跳出农门。
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批评过:“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造房子不造林。
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
因此说,在农村学生中特别是农村职业中学学生中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不是“没有必要”、“可有可无”,而是势在必行。
在农村职业中学学生中培训良好的职业意识,应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一、加强职业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多年教育实践表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难度相当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的职业观以及办学效益与质量问题。
许多地方的农民没有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切实感到好处,尝到“甜头”,从而形成了他们片面职业观和择业心理,成为发展农村职教的严重障碍。
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行出状元”,还需要把就业教育与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创业意识、成长意识等结合起来,要求他们主动适应社会。
学校还要引导学生彻底摒弃传统的“重脑轻体”和“服务业低入一等”观念,摒弃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鼓励他们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扬起生活的风帆,在和专业、了解自己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的特点,正确处理好国家、社会需要和个人志愿之间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的心理准备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