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因本分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38.05 KB
- 文档页数:13
第十单元病因一、A11、劳神过度,常见临床表现是A、腰酸腿软,精神萎靡B、气少力衰,神疲消瘦C、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D、动则心悸,气喘汗出E、以上均非2、劳力过度,临床多见A、健忘,早衰B、心悸,失眠,多梦C、腹胀,便溏,消瘦D、腰膝酸软,眩晕耳鸣E、少气懒言,体倦神乏3、疠气的致病特点是A、伏而后发B、高热持续不退C、易伤津耗气D、扰动心神E、传染性强4、疠气与六淫邪气的主要区别是A、多与季节气候有关B、多与地理环境有关C、体外入侵D、具有强烈传染性E、多从皮毛口鼻而入5、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不包括A、外感性B、季节性C、传染性D、地域性E、相兼性6、风性善动不居,游走不定,体现风性A、为百病之长B、轻扬开泄C、善行而数变D、主动E、以上皆非7、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B、黏滞C、数变D、重着E、升散8、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为阳邪,其性炎热B、为阳邪,其性开泄C、为阳邪,伤津耗气D、为阳邪,易生风动血E、为阳邪,其性炎上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火邪的致病特点的是A、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B、火热易伤津耗气C、火热易生风动血D、火热易发肿疡E、火性干涩,易伤津液10、易伤阴位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11、多夹湿邪的邪气是A、暑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2、“行痹”主要是由何种邪气引起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13、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肿疡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14、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为阳邪,易伤阴位B、为阳邪,其性轻扬,可致腠理开泄C、为阳邪,其性炎上D、为阳邪,多挟湿致病E、为阳邪,其性炎热15、具有升散耗气特性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6、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7、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8、思虑过度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乱B、气陷C、气上D、气结E、气收19、过度悲伤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乱B、气结C、气下D、气上E、气消20、七情内伤致病,均可损伤的脏是A、肝B、心D、肺E、肾21、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A、出血量多B、出血不畅C、出血夹有血块D、出血伴有疼痛E、出血量少二、B1、A.火邪B.湿邪C.暑邪D.燥邪E.风邪<1> 、六淫邪气中,易损伤人体阳气是A B C D E<2> 、具有明显季节性的邪气是A B C D E2、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 、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 B C D E<2> 、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A B C D E3、A.汗出恶风B.四肢困倦,胸闷呕恶C.皮肤干涩D.狂躁妄动E.头身疼痛,肢体活动不利<1> 、湿邪致病可见A B C D E<2> 、火热之邪致病可见A B C D E4、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暑邪<1> 、具有易袭阳位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A B C D E5、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 、具有耗气伤津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2> 、具有凝滞收引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6、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 、具有干涩伤津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2> 、具有生风动血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7、A.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B.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C.二便失禁,昏厥,遗精D.纳呆,腹胀E.心悸,惊恐不安<1> 、暴喜可引起A B C D E<2> 、过度悲伤可引起A B C D E8、A.气上B.气乱C.气缓D.气结E.气消<1> 、情志为病,过思则A B C D E<2> 、情志为病,过惊则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劳神过度:指思虑劳伤过度,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可见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以及脾失健运的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一(A1)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 分,计 20 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d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c)A.心 B.脾 C.肝 D.肾 E.肺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b)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c)A.胆B.胃C.三焦D.脾E.脑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b )A.鼻B.耳C.口D.舌E.目7.“罢极之本”是指( a )A.肝B.肾C.脾D.胆E.心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 )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c )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d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肺气虚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d )A.拇指端B.食指端C.中指端D.小指端E.无名指端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d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常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 分,共 20 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 2 个是正确的。
《中医基础理论》作业题病因·外感病因、内伤病因一、填空题【例题】1、宋代________把病因分为三类,明确提出了“三因学说”答案:陈无择2、寒邪伤于肌表,郁渴卫气,叫做“____ _”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叫做“____ __”。
答案:伤寒;中寒1、诸湿肿满,皆属于 。
2、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_______________和劳逸失度。
3、七情影响脏腑气机的具体病机是:喜则 。
4、《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思则 ;寒则 。
5、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 、 三个方面。
6、过劳包括 过度、 过度、 过度。
二、名词解释【例题】病因:破坏人体生理平衡状态,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叫做病因。
1、六气2、六淫3、疠气4、七情内伤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编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例题】下列哪项是人类赖以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A. 六淫B. 六邪C. 六气D. 内生六气E. 疠气答案:C题解:六气是自然界正常的季节气侯变化,是万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人类已适应了这种气候变化规律,因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
六淫与六邪是同一含义,只是在人体对六气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产生了疾病,这时就成为致病的六淫邪气了。
内生六气也叫内生五气和内生五邪,它不是正常气候,也不是致病因素,而是病理过程。
疠气是具有传染性和强烈致病性的外感病邪。
1、其性轻扬,易犯人体上部及肌表的病邪是( )A.暑邪 B.风邪 C.燥邪 D.寒邪 E.火邪2、风邪其性开泄,是指( )A. 病变表现在上部B. 抽搐动风C. 腠理开泄D. 扰乱神明E. 病位不固定3、最易导致病位游移不定的外邪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暑邪 E.燥邪4、寒邪的致病特点是( )A. 开泄B. 重浊C. 动血D. 伤津E. 收引5、容易引起气血不通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6、造成痛痹的主要邪气是( )A.寒邪 B.热邪 C.湿邪 D.燥邪 E.暑邪7、六淫中致病使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的邪气是( )A.风 B. 寒 C. 湿 D. 燥 E. 火8、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A. 寒邪B. 暑邪C. 湿邪D. 瘀血E. 寒邪9、具有阻遏阳气,趋下的外感致病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暑邪 E.燥邪10、燥邪的致病特点是( )A. 开泄B. 重浊C. 动血D. 伤津E. 收引11、致病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是( )A.暑邪 B.燥邪 C.风邪 D.寒邪 E.火邪12、纯为外邪的是( )A. 风B. 寒C. 暑D. 湿E. 燥13、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湿邪14、致病具有“一气一病”特征的邪气是( )A.风邪 B.火邪 C.疠气 D.湿邪 E.寒邪15、与情志抑郁最为相关的因素有( )A.心神不守 B.肝失疏泄 C.肝气升发太过 D.髓海空虚 E.心神不足16、七情致病最先伤及哪一脏?(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7、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怒则气上B. 思则气缓C. 悲则气消D. 惊则气乱E. 劳则气耗18、悲伤过度会使气机失调而出现( )A. 气上B. 气乱C. 气消D. 气下E. 气缓19、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的原因是( )A. 恐则气下B. 惊则气乱C. 怒则气上D. 喜则气缓E. 悲则气消20、下列具有使气机向上的致病因素是( )A.大喜 B.惊骇 C.卒恐 D.暴怒 E.过悲21、导致气机郁结的情志刺激因素是( )A.喜 B.怒 C.思 D.忧 E.悲22、暴怒影响脏腑气机活动的特点是( )A. 气上B. 气乱C. 气消D. 气下E. 气缓23、嗜食生冷寒凉之品易导致( )A. 耗伤胃阴B. 损伤脾胃阳气C. 助湿生痰D. 阻滞脾胃气机E. 以上都不是24、劳力过度主要伤及( )A.气 B.血 C.精 D.神 E.津液25、过劳最易伤( )A. 气B. 血C. 津液D. 肉E. 精(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
中医■病因相关知识考核一、单项选择题1中医学探求病因的最主要方法是()[单选题]。
A.四诊合参B.审察内外C.辨症求因√D.辨证论治2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邪气的范畴()[单选题]。
A.六淫B.疣气C.虫兽D.体虚√3 .在六气的含义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
A.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8 .对人体有致病作用√C.是万物生长的条件D.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4.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单选题]。
A.外感性B.相兼性√C.季节性D.转化性5."风百病之长”是因为()[单选题]。
A.风性主动B.风性善行C.风性开泄D.风易兼挟他邪√6 .风邪伤人,病变部位不固定是由于()[单选题]。
A.风性数变B.风性轻扬C.风性主动D.风性善行√7 .风疹块之皮肤瘙痒,此起彼伏的临床表现,体现了风邪的()[单选题]。
A风性数变V8 .风性轻扬C.风性主动D.风性善行8 .下列哪种邪气致病,具有发病急、传变快的特点()[单选题]。
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9 .寒客肌表,郁遏卫阳者称为()[单选题]。
A.伤寒√B.中寒C.外寒D.里寒10 ."中寒"是指()[单选题]。
A.寒伤肌表B.寒入经脉C.寒自内生D.寒中脏腑√I1寒邪侵袭肌表,出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的病机是()[单选题]。
A.脾阳受损B.寒中少阴C.寒自内生D.卫阳被遏V12.寒邪具有“收引"的特性,可使()[单选题]。
A.气机收敛,膜理闭塞√B.耗气伤津,经脉失养C.脾阳不振,运化无权D.阳气受损,失其温煦13.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单选题]。
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14 .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是()[单选题]。
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15 .湿邪致病,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单选题]。
A.春季居多B.夏季居多C.长夏居多√D.冬季居多16 .六淫之中属于有质之邪,但侵人多隐缓不觉的是()[单选题]。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病因习题集第七章病因第一节外感病因一、选择题(一)A1型题1.“六淫”就是指( )A、六气B、六气的太过与不及C、六种毒气D、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E、风寒暑湿燥火2.下列哪项不就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A、季节性B、地区性C、传染性D、转化性E、外感性3.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就是( )A、热邪B、风邪C、寒邪D、暑邪E、燥邪4.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与肌腠的外邪就是( )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暑邪5.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就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6.六淫中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就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7.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就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8.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 )A、津液B、气C、血D、精E、神9.在六淫中,易扰心神的邪气就是( )A、风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10.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A、手足震颤B、四肢抽搐C、四肢游走性疼痛D、角弓反张E、四肢麻木11.下列哪项属于湿邪的性质( )A、凝滞B、粘滞C、涩滞D、瘀滞E、动血12.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就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3.寒性收引可导致( )A、阻滞气机B、损伤阳气C、耗气伤津D、气机收敛E、凝滞经脉14.称为“百病之始”的邪气就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5.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邪气就是( )A、风邪B、寒邪C、湿邪D、瘀血E、暑邪16.在六淫中独见于夏季的邪气就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17.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就是( )A、寒B、燥C、湿D、暑E、火18.导致行痹发生的主要邪气就是( )A、寒邪B、湿邪C、热邪D、风邪E、火邪19.导致着痹发生的主要邪气就是( )A、寒邪B、湿邪C、热邪D、风邪E、火邪20.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就是( )A、湿邪B、燥邪C、热邪D、暑邪E、寒21.寒邪的致病特点有易致( )A、气消B、气耗C、气泄D、气乱E、气收22.炎夏之日,症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就是由于( ) A暑热炽盛B、扰及心神C、耗气伤津D、暑湿夹杂E、热极生风23.临床上症见头痛如裂,目赤肿痛,其病机为( )A、心火上炎B、肝火上炎C、胃火炽盛D、肺火炽盛E、阴火炽盛24.寒邪、湿邪的共同致病特点就是( )A、损伤阳气B、阻遏气机C、粘腻重浊D、凝滞收引E、病程缠绵25.在一定条件下,“五志”与“五气”皆可化( )A、风B、寒C、湿D、火E、燥26.下列哪一项就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 )A、上炎B、耗气C、伤津D、动血E、扰神27.六淫之中,唯一可直中少阴为病者,应属( )A、燥邪B、寒邪C、暑邪D、火邪E、湿邪28.不属于疫气性质及致病特点的就是( )A、传染性强B、特异性强C、症状相似D、气候反常E、发病急骤29.下列哪项不属于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 )A、社会因素B、气候因素C、隔离因素D、环境因素E、体质因素30.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就是( )A、张仲景B、刘完素C、陈无择D、陶弘景E、巢元方(二)A2型题1.某人素体虚弱,感受寒邪而发病,自诉恶寒,手足冷,腹痛腹泻,便下清稀。
第七章病因第一节外感病因一、选择题(一)A1型题1.“六淫”是指()A. 六气B. 六气的太过和不及C. 六种毒气D.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E. 风寒暑湿燥火2.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A. 季节性B. 地区性C. 传染性D. 转化性E. 外感性3.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是()A. 热邪B. 风邪C. 寒邪D. 暑邪E. 燥邪4.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燥邪E. 暑邪5.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6.六淫中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7.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8.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A. 津液B. 气C. 血D.精E. 神9.在六淫中,易扰心神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火邪D. 湿邪E. 燥邪10.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A. 手足震颤B. 四肢抽搐C. 四肢游走性疼痛D. 角弓反张E. 四肢麻木11.下列哪项属于湿邪的性质()A. 凝滞B. 粘滞C. 涩滞D. 瘀滞E. 动血12.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13.寒性收引可导致()A. 阻滞气机B. 损伤阳气C. 耗气伤津D. 气机收敛E. 凝滞经脉14.称为“百病之始”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15.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瘀血E. 暑邪16.在六淫中独见于夏季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火邪17.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A. 寒B. 燥C. 湿D. 暑E. 火18.导致行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A. 寒邪B. 湿邪C. 热邪D. 风邪E. 火邪19.导致着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A. 寒邪B. 湿邪C. 热邪D. 风邪E. 火邪20.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A. 湿邪B. 燥邪C. 热邪D. 暑邪E. 寒21.寒邪的致病特点有易致()A. 气消B. 气耗C. 气泄D. 气乱E. 气收22.炎夏之日,症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由于()A暑热炽盛 B. 扰及心神 C. 耗气伤津 D. 暑湿夹杂 E. 热极生风23.临床上症见头痛如裂,目赤肿痛,其病机为()A. 心火上炎B. 肝火上炎C. 胃火炽盛D. 肺火炽盛E. 阴火炽盛24.寒邪、湿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A. 损伤阳气B. 阻遏气机C. 粘腻重浊D. 凝滞收引E. 病程缠绵25.在一定条件下,“五志”和“五气”皆可化()A. 风B. 寒C. 湿D. 火E. 燥26.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A. 上炎B. 耗气C. 伤津D. 动血E. 扰神27.六淫之中,唯一可直中少阴为病者,应属()A. 燥邪B. 寒邪C. 暑邪D. 火邪E. 湿邪28.不属于疫气性质及致病特点的是()A. 传染性强B. 特异性强C. 症状相似D. 气候反常E.发病急骤29.下列哪项不属于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A. 社会因素B. 气候因素C. 隔离因素D.环境因素E.体质因素30.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 张仲景B. 刘完素C. 陈无择D. 陶弘景E. 巢元方(二)A2型题1.某人素体虚弱,感受寒邪而发病,自诉恶寒,手足冷,腹痛腹泻,便下清稀。
第七章病因第一节外感病因一、选择题(一)A1型题1.“六淫”是指()A. 六气B. 六气的太过和不及C. 六种毒气D.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E. 风寒暑湿燥火2.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A. 季节性B. 地区性C. 传染性D. 转化性E. 外感性3.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是()A. 热邪B. 风邪C. 寒邪D. 暑邪E. 燥邪4.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燥邪E. 暑邪5.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6.六淫中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7.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8.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A. 津液B. 气C. 血D.精E. 神9.在六淫中,易扰心神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火邪D. 湿邪E. 燥邪10.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A. 手足震颤B. 四肢抽搐C. 四肢游走性疼痛D. 角弓反张E. 四肢麻木11.下列哪项属于湿邪的性质()A. 凝滞B. 粘滞C. 涩滞D. 瘀滞E. 动血12.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13.寒性收引可导致()A. 阻滞气机B. 损伤阳气C. 耗气伤津D. 气机收敛E. 凝滞经脉14.称为“百病之始”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15.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瘀血E. 暑邪16.在六淫中独见于夏季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火邪17.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A. 寒B. 燥C. 湿D. 暑E. 火18.导致行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A. 寒邪B. 湿邪C. 热邪D. 风邪E. 火邪19.导致着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A. 寒邪B. 湿邪C. 热邪D. 风邪E. 火邪20.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A. 湿邪B. 燥邪C. 热邪D. 暑邪E. 寒21.寒邪的致病特点有易致()A. 气消B. 气耗C. 气泄D. 气乱E. 气收22.炎夏之日,症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由于()A暑热炽盛 B. 扰及心神 C. 耗气伤津 D. 暑湿夹杂 E. 热极生风23.临床上症见头痛如裂,目赤肿痛,其病机为()A. 心火上炎B. 肝火上炎C. 胃火炽盛D. 肺火炽盛E. 阴火炽盛24.寒邪、湿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A. 损伤阳气B. 阻遏气机C. 粘腻重浊D. 凝滞收引E. 病程缠绵25.在一定条件下,“五志”和“五气”皆可化()A. 风B. 寒C. 湿D. 火E. 燥26.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A. 上炎B. 耗气C. 伤津D. 动血E. 扰神27.六淫之中,唯一可直中少阴为病者,应属()A. 燥邪B. 寒邪C. 暑邪D. 火邪E. 湿邪28.不属于疫气性质及致病特点的是()A. 传染性强B. 特异性强C. 症状相似D. 气候反常E.发病急骤29.下列哪项不属于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A. 社会因素B. 气候因素C. 隔离因素D.环境因素E.体质因素30.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 张仲景B. 刘完素C. 陈无择D. 陶弘景E. 巢元方(二)A2型题1.某人素体虚弱,感受寒邪而发病,自诉恶寒,手足冷,腹痛腹泻,便下清稀。
中医的病因,病理相关知识考核一、选择题1中医把所有导致人生病的原因,称为(I[单选题]*A.毒气B.正气C.外因D.不内外因E.邪气V2、中医把人体的免疫力(防病力、自愈力),称为(λ[单选题]*A.毒气B.正气√C.外因D.不内外因E.邪气3.中医认为导致人生病的原因可分为两类,分别是括内因和(I[单选题]*A.他因B.原因C.外因√D.不内外因E.毒因5.导致人生病的外因包括六淫、(\饮食、外伤。
[单选题]*A.房气√B.传染病C.^^毒D.病理产物E.七情6.导致人生病的内因包括七情、劳逸、遗传和(1[单选题]*A.饮食B.传C.病毒D.细菌E.病理产物V7.六淫是指相对于人体正气而言,太多的六种气候能量,不包括(1[单选题]*A.风邪8.寒邪C.火邪D.湿邪E.疣气√8.六淫的致病特点是,当你()时,六淫便会导致你生病。
[单选题]*A.正气充足B.正气太多C.正气不足√D.接触邪气E.正邪斗争9.疣气即现代说的传染病,下列疾病,不属于房气病的是(\[单选题]*A.肺结核B.艾滋病C.乙型肝炎D.流感E.高血压病V10.疣气的致病特点是,不管你正气强弱,只要(),疾气便会导致你生病。
[单选题]*A.正气充足B.正气太多C.正气不足D.接触邪气√E.正邪斗争11、饮食致病的常见原因包括,饮食(K饮食不节(不节制及无节律)及饮食偏嗜。
[单选题]*A.太多B.太少C.不洁VD.过洁E.适度12、外伤致病的常见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伤,如热、力、电、光、水,一类是()伤,如虫毒、兽毒、化工毒。
[单选题]*A.饮食B.化学√C"ΛWD.精神E.病理产物13.七情不包括(1[单选题]*A.喜B.怒C.忧D.思E.志V14.七情的致病特点是,当你某种情绪()时,七情便会导致你生病。
[单选题]*A.太过(过度/过少)√B.太少C.太多D.正常E.适度15.劳逸是指人体的形体、能量和()三个方面过度的操劳或过度的安逸,而导致生病。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病因一、A11、下列哪项不是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A、外感性B、相兼性C、转化性D、季节性E、传染性2、六淫是指A、六种毒气B、风寒暑湿燥火C、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D、六气E、六气的太过和不及3、寒邪致病,多见疼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A、寒主收引,气机收敛而止痛B、寒客机表,卫阳被遏而痛C、寒性凝滞,气血阻滞而疼痛D、寒为阴邪,伤阳失于温煦而痛E、寒性收引,经脉拘急而疼痛4、易袭人体阴位的是A、湿邪B、寒邪C、暑邪D、风邪E、燥邪5、湿邪致病最易困阻的是A、心阳B、肺阳C、肝阳D、脾阳E、肾阳6、暑邪、火邪、燥邪的共同的致病特点是A、纳少B、发热C、伤津D、生风E、动血7、暑邪伤人出现气短乏力的症状主要是由于A、暑为阳邪,其性炎上B、暑性升散,伤津耗气C、暑多夹湿,阻遏气机D、暑性升发,易扰心神E、暑性干涩,易伤津液8、具有外感致病因素总称的是A、风邪B、湿邪C、燥邪D、寒邪E、暑邪9、为外邪致病先导的是A、风邪B、暑邪C、燥邪D、寒邪E、火邪10、下列哪项体现出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A、风为阳邪B、风性轻扬C、风性善行D、风性数变E、风性主动11、湿邪致病出现小便混浊,或面垢、眵多等症状的主要的原因是A、湿性粘滞B、湿性趋下C、湿性重浊D、湿为阴邪E、以上均非12、六淫邪气中,易损伤人体津液的是A、燥邪、暑邪B、湿邪、寒邪C、寒邪、风邪D、风邪、湿邪E、火邪、湿邪13、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A、为阳邪,其性升发向上B、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C、为阳邪,其性炎上D、为阳邪,多夹湿邪E、为阳邪,其性炎热14、最易致人体疮疡肿痛的邪气是A、火邪B、暑邪C、燥邪D、戾气E、风邪15、疠气和六淫最主要的鉴别要点是A、多与季节气候有关B、多与地理环境有关C、体外入侵D、具有强烈传染性E、多从皮毛口鼻而入16、瘀血致病脉象多为A、沉弦B、沉迟C、弦数D、濡滑E、洪数17、瘀血所致的疼痛特点为A、胀痛B、刺痛C、灼痛D、重痛E、窜痛18、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为A、心、脾、肾、膀胱B、肺、脾、肾、三焦C、心、肺、肾、脾D、肺、肾、膀胱、脾E、心、肾、三焦、膀胱19、劳力过度,主要是损伤人体的A、精气B、血C、津D、神E、液20、偏食辛温燥热,则可导致A、肝经湿热B、心肝火旺C、肠胃积热D、肺胃热盛E、肺胃津伤21、过怒影响下列哪种功能A、呼吸功能B、藏血功能C、疏泄功能D、纳气功能E、运化功能22、疫疠发生和流行因素为A、气候因素B、环境因素C、预防措施不当D、社会因素E、以上都是23、下列关于疠气的命名错误的是A、异气B、毒气C、废气D、疫气E、乖戾之气24、七情内伤致病多损伤的脏腑为A、心、肝、脾B、心、肺、脾C、心、肝、肾D、心、脾、肾E、肺、脾、肾25、下列哪些情志异常可以引起二便失禁A、过度愤怒B、过度悲伤C、过度恐惧D、过度忧思E、突然受惊26、思虑过久,易致A、脾失健运B、肝失疏泄C、肺失宣降D、心悸失眠E、肾气不固27、劳神过度,临床多见A、梦遗,早衰B、心悸,失眠,多梦C、腹胀,便溏,消瘦D、腰膝酸软,眩晕耳鸣E、少气懒言,体倦神乏28、除哪项外均为瘀血的致病特点A、易阻滞气机B、影响新血生成C、刺痛为主要表现D、影响血液运行E、部位固定二、B1、A.气结B.气消C.气上D.气缓E.气乱<1> 、惊则A B C D E<2> 、喜则A B C D E<3> 、思则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以下的共同特点:(1)季节性、地域性。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总分:59.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2,分数:22.00)1.导致“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的因素是(分数:1.00)A.味过于甘B.味过于苫C.味过于酸D.味过于成2.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情志因素是(分数:1.00)A.喜B.怒C.思D.惊E.悲3.把病因区分为“外所因”、“内所因”与“不内外因”的医家是(分数:1.00)A.唐·王冰B.宋·陈无择C.汉·张仲景D.晋·陶弘景E.宋·钱乙4.《素问·举痛论》所说导致“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的是(分数:1.00)A.怒则气上B.喜则气缓C.悲则气消D.恐则气下5.《素问·五藏生成》说“多食咸”可致1.00)A.脉凝泣而变色B.皮槁而毛拔C.筋急而爪枯D.E.骨痛而发落6.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分数:1.00)A.为阳邪,其性炎热B.为阳邪,其性开泄C.为阳邪,伤津耗气D.为阳邪,易生风动血E.为阳邪,其性炎上7.产生“薄厥”的病因,多是(分数:1.00)A.大怒B.过悲C.过喜D.大惊E.卒恐8.寒邪致病,症见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分数:1.00)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B.寒客肌表,卫阳被遄C.寒性凝滞,痹阻经脉D.寒性收引,筋脉挛急E.寒邪入里,直中三阴9.影响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分数:1.00)A.禀赋的强弱B.邪气的性质C.邪气的强弱D.受邪的部位E.正气的盛衰10.《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味过于甘”则(分数:1.00)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11.《素问·五藏生成》说“多食甘则”(分数:1.00)A.脉凝泣而变色B.皮槁而毛拔C.筋急而爪枯D.肉胝胳而唇揭E.骨痛而发落12.暑邪为病,烦渴、气短、乏力,是由于(分数:1.00)A.暑为阳邪,易损肺气B.暑应于心,耗气伤血C.暑多挟湿,易困脾气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13.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分数:1.00)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应于心,易扰心神C.暑多夹湿,易困脾土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14.《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认为,七情内伤先自哪些脏腑郁发(分数:1.00)A.心、肺、脾B.心、肝、脾C.心、肝、肾D.心、肺、肝E.心、肝、胃15.痰浊蒙蔽心包,神志改变的特征是(分数:1.00)A.谵语B.神昏,痴呆C.喜悲,欲哭D.烦躁不安E.疑虑不定16.“味过于酸”,则(分数:1.00)A.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B.肝气以津,脾气乃绝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17.《素问·五藏生成》说多食酸则1.00)A.脉凝泣而变色B.皮槁而毛拔C.筋急而爪枯D.E.骨痛而发落18.8《内经》所说“味过于辛”则(分数:1.00)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D.心气喘满,色黑,。
第六章 病因 一、选择题 (一) A型题 1. 明确提出“中医三因学说”的是: A. 张仲景 B. 陶弘景 C. 陈无择 D. 巢元方 E. 刘完素 2.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 A. 两者互不转化 B. 两者相互作用 C. 两者互不关联 D. 两者 对立制约
E. 两者静止不变 3. 以下属于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是: A. 疠气 B. 六淫 C. 七情 D. 瘀血 E. 劳逸
4. 易袭阳位,具有升发向上特性的邪气是: A. 暑邪 B. 燥邪 C. 风邪 D. 火邪 E. 寒邪 5. 下列何气能兼其五气: A. 暑 B. 湿 C. 寒 D. 风 E. 热
6. 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 寒邪 B. 火邪 C. 风邪 D.燥邪 E. 湿邪
7. 感受寒邪而致的“中寒”是指: A. 寒邪伤于肌表 B. 寒邪入中经脉 C. 寒邪自内而生 D. 寒邪
直中脏腑 E. 寒邪侵及血分 8. 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 A. 寒邪 B. 火邪 C. 风邪 D. 暑邪 E. 湿邪 9. 其性趋下的病邪为: A. 火邪 B. 燥邪 C. 湿邪 D. 风邪 E. 以上都不是 10. 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 损伤阳气 B. 阻遏气机 C. 粘腻重浊 D . 凝滞收引 E. 易 袭阴位 11. 致病后可出现各种秽浊症状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热(火)邪 D. 湿邪 E. 燥邪 12. 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 A. 津液 B. 气血 C. 肾精 D. 肝血 E. 阳气 13. 温燥病的发病季节一般是: A. 夏末秋初 B. 近冬深秋 C. 长夏季节 D. 冬末春初 E. 春 末夏初 14. 六淫中最易致肿疡的是: A. 风邪 B. 湿邪 C. 火邪 D. 燥邪 E. 寒邪 15. 下列哪项不属火邪的致病特点: A. 易伤津耗气 B. 易生风动血 疡 E. 易阻遏气机 16. 易致肝风内动的是: A. 寒邪 B. 湿邪 C. 暑邪 D. 热邪 E. 风邪 17. 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 A. 上炎 B. 耗气 C. 伤津 D. 动血 E.
生风
18. 六淫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燥邪 D. 湿邪 E. 暑邪 19. 虚邪是指:
A. 微邪 B. 较弱的邪气 C. 瘀血 D. 贼邪 E. 致病邪气的通 称 20. 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 A. 寒邪 B. 燥邪 C. 湿邪 D. 暑邪 E.
热邪
21. 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 A. 湿邪 B. 燥邪 C. 热邪 D. 暑邪 E. 寒邪 22. 伤于风者: A. 上先受之 B. 下先受之 C. 阳先受之 D . 阴先受之 E. 外 先受之 23. 异气是指: A. 六淫邪气 B. 异常气候 C. 情志变化 D . 气机失常 E. 乖
戾之气 24. 怒则: A. 气缓 B. 气上 C. 气下 D. 气消 E. 气结
25. 恐则: A. 气消 B. 气上 C. 气泄 D. 气耗 E. 气下 26. 劳则: A. 气上 B. 气下 C. 气收 D. 气耗 E. 气缓 27. 寒则: A. 气结 B. 气缓 C. 气收 D. 气泄 E. 气上 28. 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的原因是:
A. 恐则气下 B. 惊则气乱 C. 怒则气上 D. 喜则气缓 则气消 29. 七情太过首先伤及: A. 肝气 B. 脾阳 C. 肾精 D. 肺津 E. 心神
C. 易扰乱神明 D. 易致肿 E. 悲 30. 疠气最主要的致病特点是: A. 发病急 B. 病势重 C. 症状相似 D. 传染性强 E. 老少皆 能致病 31•《素问•宣明五气篇》提出:久卧伤: A. 气 B. 血 C. 肉 D. 精 E. 筋 32. “百病多由痰作祟”是指痰: A. 致病广泛 B. 病势缠绵 C. 阻滞气机 D. 阻碍气血 E. 扰 动神明 33. 痰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的原因是: A. 痰可扰乱神明 B. 痰可化火化风 C. 痰阻碍气血运行 D. 痰 似风善行数变 E. 痰可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34. 与痰饮成因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A. 脾 B. 心 C. 肺 D. 肾 E. 三焦
A. 胀痛 B. 灼痛 C. 刺痛 D. 隐痛 E. 冷痛 38. 痰饮、瘀血、结石在形成过程中均与下列哪项有关: A. 寒凝 B. 气虚 C. 气滞 D. 血热 E. 湿热 39. 寄生虫病的发生,除与饮食不洁有关外,还与下列哪项有关: A. 寒湿内停 B. 气血不足 C. 恣食厚味 D. 过度劳累 E
湿热内积 40. 下列哪项不属于寒邪的致病特点:
A. 寒为阴邪 B. 寒性黏滞 C. 寒性收引 D. 寒性凝滞 E. 易 伤阳气 41. 下列哪项不属于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A. 气候反常 B. 环境污染 C. 社会因素 D. 暴饮暴食 E. 饮
食不洁 42. 下列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
A. 致病广泛 B. 变化多端 C. 扰乱神明 D. 局部刺痛 E. 阻 滞气机
43. 在水湿痰饮四者关系中,哪项是错误的:
A. 饮之凝聚成痰 B. 水乃湿聚而成 C. 水液积聚成饮 D. 水聚 稠浊为饮 E. 湿乃水液弥散之态 44. 以下哪项不属瘀血致痛的特点: A. 痛处固定 B. 刺痛 C. 疼痛喜按 D. 疼痛拒按 E. 疼痛夜 间加重
35. 瘀血形成之后可致疼痛,其特点为: A. 胀痛 B. 掣痛 C. 隐痛 36. 瘀血引起出血的特点: A. 出血量多 B. 出血颜色鲜明 E. 出血色淡质清稀 37. 结石致痛一般表现为:
D. 灼痛 E. 刺痛 C. 出血量少 D. 出血伴有血块 45. 下列不属于瘀血的别名是: A. 恶血 B. 败血 C. 衃血 D. 蓄血 E. 溢血 46. 下列哪项不属于蛔虫病的临床表现: A. 脐周疼痛 B. 时发时止 C. 寐时磨牙 D. 脘腹剧痛 E. 皮下 结节 47. 下列哪项与绦虫病的形成与临床表现无关: A. 肛门奇痒 B. 食欲亢进 C. 形体消瘦 D. 大便中有白色虫体 节片 E. 食生的或未经煮熟的猪、牛肉 48. 在钩虫病的形成及临床表现中,哪些是错误的: A. 有异食癖 B. 脐周疼痛 C. 初起见皮肤瘙痒 D. 手足皮肤直 接接触粪土 E. 面色萎黄,甚至周身浮肿 (二) B型题 A. 易耗气伤津 B. 易损伤阳气 C. 易袭阳位 D. 易袭阴 位 E. 易阻滞气机 1. 风邪致病 2. 暑邪致病 3. 寒邪致病 A. 上先受之 B. 外先受之 C. 阴受之 D. 阳受之 E. 下先受 之 4. 伤于风者 5. 伤于湿者 6. 犯贼风虚邪者 A. 风邪 B. 湿邪 C. 暑邪 D. 燥邪 E. 火邪 7. 六淫中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 8. 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 9. 易致疮痈的邪气是: A. 气消 B. 气结 C. 气下 D. 气收 E. 气耗 10. 悲则: 11. 劳则: 12. 寒则: (三)D型题 1. 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是: A. 详细询问发病的经过及有关情况,推断病因 B. 以临床表现为依据 辨证求因 C. 从一般到个别进行思维演绎 D. 主要研究六气的变化 E. 以五行 为依据推衍 2. 广义之火是指: A. 宿食滞留 B. 具有温煦作用的阳气 C. 火热之邪 D. 血运不 畅的病理产物 E. 津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 3. 寒邪、湿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
8. 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可致: A. 内生寒湿 B. 损伤脾胃阳气 C. 阴虚火旺 D. 损伤心肺气 血 E. 损伤肝肾精血 9. 瘀血可致体内癥块,其特点是: A.时聚时散 B.柔软喜按 C.腹胀喜暖 D.位置固定 E.质 硬拒按 10. 病因中先天因素是指:
A. 婴儿阶段喂养不当 B. 婴儿阶段体弱多病 C. 婴儿阶段 发育不良
A. 均为阴邪 B. 易伤阳气 易袭阴位 4. 热邪、暑邪皆有的致病特点是: A. 均为阴邪 B. 均为阳邪 均可致疮痈 5. 虚邪是指:
A. 五邪之一 B. 较弱的邪气 气的通称 6. 过度安逸可致:
A. 伤津耗液 B. 耗损肝血 气血运行不畅 7. 偏嗜饮酒可致:
A. 损伤心肺 B. 损伤肝肾 滞血瘀
C. 耗气伤津 D. 粘腻重浊 E. C. 均可挟湿 D. 均伤津耗气 E. C. 微邪 D. 贼邪 E. 致病邪 C. 全身虚弱 D. 损伤肾精 E. C. 损伤脾胃 D. 内生湿热 E. 气 D. 胎儿早期, 其母感受邪气或误用药物 E. 人未出生前父母体质差, 影 响胎儿发育 11. 风性“善行而数变”主要是指: A. 病位游走不定 B. 风为百病之长 C. 风有向外的特性 D. 风 有向上的特性 E. 变幻无常,发病迅速 12. 六淫中属阴邪的有: A. 寒邪 B. 火邪 C. 湿邪 D. 风邪 E. 暑邪 13. 易致人体上部(头面)发病的邪气是: A. 风 B. 寒 C. 湿 D. 燥 E. 火 14. 易使人体腠理开泄而汗出的邪气是: A. 燥邪 B. 风邪 C. 湿邪 D. 寒邪 E. 暑邪 15. 劳神过度则耗伤: A. 心血 B. 肺气 C. 肝血 D. 脾气 E. 肾精 (四)X型题 1.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 A. 外感性 B. 季节性 C. 地域性 D. 相兼性 E. 变化性 2. 易耗伤津液的病邪有: A. 风邪 B. 燥邪 C. 暑邪 D. 火邪 E. 寒邪
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8. 陈无择将病因分为: A. 内因 B. 其他病因 C. 外因 D. 不内外因 E. 病理产物 形成的病因 9. 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3. 疠气的致病特点是: A. 发病急骤 B. 病情较重 于流行 4. 饮食不节致病表现为: A. 脾胃损伤 B. 饮食停滞 化生内热 5. 形成瘀血的原因有: A. 气虚 B. 气滞 C. 血寒 6. 与痰饮形成有关的是: A. 外感六淫 B. 饮食不节 利 E. 肺脾肾功能失常 7. 目前根据病因发生的途径及形成过程, A. 外感病因 B. 内伤病因
C. 症状相似 D. 传染性强 E. 易 C. 气血衰少 D. 聚湿成痰 E.
D. 血热 E. 内外伤 C. 七情内伤 D. 三焦水道不
将病因分为: C. 外伤病因 D. 其他病因 E.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