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与人类健康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4
第十一章节肢动物第一节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一:食用节肢动物中可食用的种类非常多,如虾、蟹、昆虫中白蚁、蝶、蟋蟀、蚕蛹等等。
二、可做饵料如甲壳纲的枝角类、桡足类等是各类水域中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可药用近年来国内昆虫医药保健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异常活跃。
药用如蜘蛛、蝎、蜈蚣、鲎等。
四、提供工业原料如蚕。
五、传粉在自然界的开花植物中,65%以上是靠动物(蝙蝠、鸟类、蜗牛、昆虫)传粉,其中昆虫起了重要作用。
六、环境保护与生物防治七、供观赏八、危害农、林业蝗灾是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水、旱、蝗灾)。
九、危害人和动物健康人类传染病的2/3是通过昆虫媒介,如蚊、虱、蚤等。
十、危害仓库贮物十一、危害建筑和航运第二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门,种类和数量繁多,分布广。
环节动物的一些基本结构多见于节肢动物。
例如体制也是两侧对称,三胚层,身体分节且具有发达的头部等。
但是节肢动物还有许多较环节动物复杂的结构。
现说明如下。
一、身体呈异律分节在动物演化的历史过程中,节肢动物登陆以后,顺应陆上多变的环境,运动能力提高,因此发展了有利的结构,趋利避害,使它们位于不败之地。
节肢动物的体节在同一部分愈合,体节发生分化,各体节的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
这种分节为异律分节。
动物身体分头、胸、腹。
有些种类头部和胸部进一步愈合,形成头胸部或胸部和腹部结合形成躯干部。
随着身体的分节,器官趋于集中。
头部趋于摄食和感觉;胸部趋于运动和支持;腹部趋于代谢和生殖。
各部分虽有分工但又相互联系和配合,从而保证了整体的生命活动和种族繁衍。
昆虫身体分头(感觉)、胸(运动中心)和腹部(营养和繁殖)蜘蛛、虾、蟹分为头胸部、腹部蜈蚣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二、具有分节的附肢附肢按节排列,原则上各体节均有一对附肢,在与身体相连处形成可活动的关节,附肢本身也分为若干节,节与节之间以关节相连(节肢动物之名即由此而来)。
附肢具有关节,从而大大加强了附肢的灵活性。
医学节肢动物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5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o 5.1蛛形纲(Arachnida)o 5.2昆虫纲(Inasecta)o 5.3甲壳纲o 5.4唇足纲(Chilopoda)o 5.5倍足纲(Diplopoda)o 5.6五口纲•6节肢动物的生态学•7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o7.1直接危害o7.2间接危害•8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o8.1环境治理o8.2物理防制o8.3化学防制o8.4生物防制o8.5遗传防制o8.6法规防制•9参考资料1拼音yī xué jiē zhī dòng wù2英文参考medical arthropod[WS/T 471—2015 寄生虫病诊断名词术语]3概述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是指可通过骚扰、刺螫、吸血、寄生、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具有医学重要性的无脊椎动物[1]。
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是指与医学有关即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是研究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与传病的关系及防制措施的科学。
由于昆虫纲在节肢动物中占绝大多数,所以通常称为医学昆虫学(medical entomology)。
它是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它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门(占已知的一百多万种动物中的87%左右)。
除自生生活外,也有少数寄生种类。
它们都具有下列主要特征:1.虫体左右对称:躯体和附肢(如足、触角、触须等)即是分节,又是对称结构。
2.体表骨骼化,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质(quinone tanned protein)组成的表皮,亦称外骨骼。
外骨骼与肌肉相连,可作敏捷的动作。
3.循环系统开放式,体腔称为血腔,含有无色,或不同颜色的血淋巴。
节肢动物与人类健康-----刘宝仪节肢动物,也称“节足动物”。
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门。
身体左右对称的无脊椎动物,由多数结构与功能各不相同的体节构成,一般可分头、胸、腹三部,但有些种类头、胸两部融合为头胸部,有些种类胸部与腹部未分化。
体表被有坚厚的几丁质外骨胳。
附肢分节。
除自由生活的外,也有寄生的种类。
包括:·三叶虫纲(如三叶虫)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亿多年,可见这是一类生命力极强的生物。
·甲壳纲(如虾、蟹)·肢口纲(如鲎)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
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
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人们将这一原理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
·蛛形纲(如蜘蛛、蝎、蜱、螨)·原气管纲(如栉蚕天鹅绒虫)、多足纲(如马陆、蜈蚣)·昆虫纲(如蝗、蝶、蚊、蝇)·多足纲唇足纲(蜈蚣)+倍足纲(马陆)直接危害·骚扰和吸血蚊、蠓、蚋、虻等昆虫都能叮刺吸血,被叮刺处有痒感,重者出现丘疹样荨麻疹,影响工作和睡眠。
·螫刺和毒害有些节肢动物有毒腺、毒毛获体液有毒,螫刺时将毒液注入人体而使人受害。
·过敏反应节肢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的表皮都是异源性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
·寄生蝇类寄生引起蝇蛆病,蠕形螨寄生于毛囊引起蠕形螨病。
间接危害·机械性传播指病原体在虫媒体表或体内不进行繁殖或发育,仅由虫媒机械地携带和传播,如蝇传播病毒、细菌、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等。
·生物性传播生物性传播是病原体在虫媒(能传播病原的节肢动物)体内经过繁殖(如鼠疫杆菌在蚤体内)、发育(如微丝蚴在蚊体内)或繁殖发育(如疟原虫在按蚊体内)之后传播,也可经虫媒体内的卵传至下一代虫媒再传给人(如森林脑炎病毒在硬蜱体内),这种方式也称经卵传递。
蚊`蚊是小型昆虫,成蚊体长约1.6~12.6mm,呈灰褐色、棕褐色或黑色,分头、胸、腹3部分。
·蚊的发育为完全变态,生活史分四个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
前三个时期生活于水中,成虫生活于陆地。
卵蚊子的卵根据种类的不同可能产在水面、水边或水中三种不同的位置,水面上的如按蚊和家蚊,水边的如伊蚊。
按蚊和家蚊约在二天内孵化,而伊蚊则在三至五天。
雌蚊产卵于积水中。
蚊卵小,长不足1mm。
按蚊卵呈舟形,两侧有浮囊,产出后浮在水面。
库蚊卵呈圆锥形,无浮囊,产出后粘在一起形成卵筏。
伊蚊卵一般呈橄榄形,无浮囊,产出后单个沉在水底。
蚊卵必须在水中才能孵化,在夏天通常经2~3天后幼虫孵出。
幼虫larvae初孵出的幼虫长约1.5mm,幼虫共分四龄。
经3次蜕皮,成为第四龄幼虫时,体长可较第一龄幼虫增长8倍。
幼虫体分为头、胸、腹3部。
幼虫期经约5~8天发育,蜕皮4次变为蛹(pupa)。
蛹pupa侧面观呈逗点状,胸背两侧有1对呼吸管,是分属的重要依据。
蚊蛹不摄食,但可在水中游动,靠第一对呼吸角呼吸,常停息于水面。
只要保持一定的湿润,仍能发育羽化为成蚊。
经二天完全成熟。
成蚊新羽化的成蚊经1~2天发育,即行交配、吸血、产卵。
·我国能传播疾病的蚊大致可分为三类按蚊,俗名疟蚊,主要传播疟疾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伊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
·传播丙型肝炎(有争议)研究者发现病毒可以在蚊子的细胞中结合并进行复制丙性肝炎属于黄病毒属,而这个属的病毒中包括可通过昆虫传播的病毒,如西尼罗病毒,登革热病毒和黄热病毒。
·基孔肯雅病本身不会致命,但它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让人死于其他致命疾病。
·马脑炎病毒可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并可导致死亡。
病人可能只出现轻微感冒病症(包括头痛、疲倦、发热、呕吐和颈梗),严重的可能会有脑炎病徵、昏迷及死亡。
马脑炎主要发现在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
蝇`成虫体长4~l4mm。
一类体呈暗灰、黑灰、黄褐、暗褐等色,另一类多呈蓝绿、青、紫等金属光泽。
全身被有鬃毛。
·蝇为完全变态昆虫。
生活史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期。
多数种类产卵,有些种类(如狂蝇、舌蝇、多数麻蝇等)直接产幼虫。
卵香蕉形,长约lmm,乳白色。
堆积成块。
在夏季,卵产出后1天即可孵化。
幼虫larvae除少数体扁和节上有棘状突外,多数为圆柱形,前尖后钝。
无足无眼,多呈乳白色。
幼虫分3龄。
蛹pupa圆筒形,长约5~8mm,棕褐色至黑色。
不食不动。
蛹内成虫籍额囊的膨胀和收缩,顶破蛹壳前端,形成一环状裂缝钻出。
成虫羽化1~2天后进行交配,一生仅交配1次,数日后雌虫产卵。
整个生活史所需时间在30℃时为10~13天,20℃时为24~27天。
成蝇寿命一般1~2个月。
`传播疾病蝇类传播疾病包括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种方式⑴机械性传播:非吸血蝇类通过蝇类体内外携带病原体以及蝇类特有的食性,将病原体传播扩散。
蝇可传播痢疾、霍乱、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肝炎、肠道原虫病、肠道蠕虫病、结核病、细菌性皮炎、雅司病、沙眼和结膜炎等。
吸血蝇类可实验传播脊髓灰质炎、炭疽、螺旋体病以及皮肤利什曼病等。
⑵生物性传播:舌蝇(Glossina)(采采蝇)能传播人体锥虫病(睡眠病),流行于非洲。
冈田绕眼果蝇(Amiota okadai)是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
当中间宿主果蝇舐吸终宿主眼部分泌物时而被吸入蝇体内,经蜕皮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后进入蝇的头部口器。
当蝇再舐吸人或其他动物眼部时,感染期幼虫自蝇口器逸出并侵入宿主眼部·蝇蛆病(myiasis) 是由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对人和脊椎动物活体的侵害。
本节仅限蝇类,按临床寄生部位分可为以下类型:1)皮肤蝇蛆病:当雌蝇产卵于人的毛发或衣服上,孵出的幼虫钻入皮内,在皮下移动,停留时使该处形成疖样肿块,经几天后再继续移行,如此反复周期性出现,最后向表皮移动并开一小孔,幼虫可从小孔中逸出或被人用手挤出。
2)眼蝇蛆病:蝇在飞行过程直接冲撞眼部将幼虫产于眼结膜和角膜上致成急性结膜炎或角膜溃疡。
3)胃肠道蝇蛆病:通常因人误食被蝇卵或幼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或蝇在肛门附近产卵或幼虫进入肠内所致。
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食欲不振等。
4)耳、鼻、咽和口腔蝇蛆病:人的感染主要是由于患病器官有臭味分泌物,可诱蝇类产卵或产幼虫而致病。
5)泌尿生殖道蝇蛆病:人感染常因赤身裸体,由尿道或阴道排泄物的臭味诱蝇产卵,孵出的幼虫进入泌尿生殖道而致病。
6)创伤蝇蛆病:由于创伤出血、伤口化脓所发出的气味诱蝇产卵或幼虫而致病。
白蛉白蛉以头部的喙器刺入皮肤吸吮人和动物的血液,被叮咬后有人可毫无反应,有人感微痒或剧痒,局部出现红色丘疹、风团、小结节或糜烂、水疱等损害,愈后可留下色素沉着的斑片。
若白蛉体内含有LD小体(利杜体)在叮咬人的皮肤时可引起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的发生。
当传染媒介的白蛉叮咬病人或患畜时,无鞭毛体随同巨噬细胞被摄入胃中,巨噬细胞被消化后,无鞭毛体溢出;在白蛉消化道内繁殖并发育,向前到达食道和喉咙;抵达口腔及喙部,此时虫体已全部发育为成熟的前鞭毛体,当感染的白蛉再次吸血时,成熟的前鞭毛体即随白蛉的唾液进入宿主体内蜱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病毒侵入人体后直接作用于全身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组织或器官的水肿,从而出现全身皮肤粘膜的充血或出血病毒还会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严重的头痛、眼眶痛、腰痛及全身疼痛,病人普遍出现高热。
森林脑炎是由黄病毒属中蜱传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蜱为其传播媒介。
螨虫螨虫通常分为尘螨、粉螨、革螨、恙螨等几大类,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害虫,螨虫广泛分布于居室的阴暗角落、地毯、床垫、枕头、沙发、空调、凉席等处,其中尘螨的分布最广、影响最大,螨虫的尸体、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是过敏源,会使人出现过敏性皮炎、哮喘病、支气管炎、肾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寄生在人体的螨虫主要分为两种毛囊螨皮脂腺螨恙螨并非每个被恙螨咬者都会得恙虫病,患病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叮咬人体的恙螨体内有恙虫立克次体(一种微生物);二是被叮咬者抵抗力较弱。
如果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经过4~21天的潜伏期后,被咬者会出现发烧,体温持续在39~40摄氏度左右。
蛰伤被蜂/蝎子尾部螫伤,毒液注入人体所致。
局部疼痛,甚或伴寒热、呕恶、抽搐等全身症状的中毒性疾病。
雨天常潜出,藏于靴、鞋、衣服内。
与西医病名相同。
病情较轻者,一般预人生中最幸福的就是身体健康后良好。
严重患者可导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脏和呼吸麻痹等,可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