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在文化生活中的选择2
- 格式:ppt
- 大小:497.50 KB
- 文档页数:23
高二上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过年的年俗有所不同,这体现了( )A.民族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魅力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民族文化充满了生机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1987年12月,故宫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说明( )A.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保护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的责任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独自占有和享用的3.近年来,韩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电视剧展现在世人面前。
无论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一切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
这种“韩流”现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也同时存在。
这一文化现象说明(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共同的规律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世界的意义C.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4. 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
“美人之美”是指( )A.要夸奖其他民族的文化B.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D.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5.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各国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D.各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6.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志愿者担负汉语教学工作。
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③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④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创新A.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④D. ①③7.日本电影《追捕》,俄国电影《列宁在十月》,印度电影《流浪者》,越南电影《森林之火》,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法国电影《红》、《白》、《蓝》,意大利电影《天堂电影院》、西班牙电影《对她说》、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这些电影译制片是深受中国观众欢迎的影片。
高二选择性必修2政治同步导练答案1、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有两项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其中一项是剩余价值学说,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该学说发现概括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B.该学说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概括了资产阶级的特殊运动规律D.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正确答案)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单选题] *A.帝国主义不容许B.封建主义不容许C.无产阶级产阶级不允许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正确答案)3、2 单项选择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题] *A.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正确答案)B.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成功实行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构想D.确定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促进公民政治参与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组成的,其中(?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方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本保障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途径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单选题] *A. ①②B.②③C. ③④D. ①④(正确答案)5、84.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国民经济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
*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6、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单选题] *A.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B.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能力的范畴C.人类利用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的范畴(正确答案)D.人类进行生产斗争、政治斗争和科学实验的能力的范畴7、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 )[单选题] *A.高利贷B.徭役C.缴税D.收租(正确答案)8、在生产方式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单选题] *A.生产关系B.生产力(正确答案)C.科学技术D.人口因素9、17.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课知识点总结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其次课学问点1.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英勇、自强不息的宏大民族精神。
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开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气。
使任何折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开展做出了重要奉献。
(3)勤劳英勇:勤劳英勇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正是这种勤劳英勇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行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英勇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辛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气。
3. 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用:爱国主义是发动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详细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详细内涵。
在当代中国,建立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开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旺盛、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5.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养的势必要求。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立供应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立的社会主义方向。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加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凝合和发动民族力气、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说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须要。
(西方敌对势力不情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开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教案5篇高中政治传统文化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每一个老师都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中政治传统文化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中政治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8课第2个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后面是文化生活的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目前所处的文化环境,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内容打下铺垫,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理论是文化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会考、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层面(1)什么是落后文化(2)什么是腐朽文化◇理解层面(1)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2)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分析层面(1)结合现实比较、鉴别一些文化现象(2)通过事实分析落后、腐朽文化的表现及危害2、能力目标层面(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对现实“落后腐朽文化”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3)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层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源头和本质上认识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从而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材料处理与教学的重、难点分析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对第一部分阳光下的阴影作为导入新课的背景材料,点到为止。
而第二部分提高眼力作为本课的重点,建议重点分析和讲解,并且补充部分案例和材料,以增强同学对该部分的理解。
2021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文化生活》综合题汇编(17题)含答案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年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21世纪的和平年代,家书再次出现“抵万金”的状况。
十多年前,书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而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传统的书信往来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打电话”或是“微信”“QQ”联系。
如今,书信已然成为一种记忆,互联网时代,书信文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并且渐行渐远。
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书信该不该传承下去?反对传承者认为,虽然书信是一种很有内涵的文化,写信给自己亲密的人,更利于事情的叙述和感情的含蓄表达,但是书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写起来也很麻烦,远不如一段微信语音及视频来得方便快捷。
赞成者认为,书信有它的优势所在,它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这是社交网络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
所以,在网络时代里,书信的使用率虽然已远不如往昔,但是它们会携带着人性情感和纪念意义继续存在。
小到家风传承、情感交流,大到爱国教育,书信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不能在我们这里断档。
(1)你认为书信文化该不该传承下去?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书信文化走向衰落的原因。
(3)某市准备组织中学生写一封家书的活动,请你为该项活动写两条主题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答案】(1)观点一:反对传承。
①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
书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写起来也很麻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要求。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