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统计数据库
- 格式:docx
- 大小:14.15 KB
- 文档页数:1
目录重点污染源监控基础数据库系统1排污申报管理系统1环境监察现场执法管理系统2环境地理信息系统3环境应急管理系统3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3环保移动执法系统4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8污染源总量控制系统9环境综合数据库系统11环境信息运维管理系统11重点污染源监控基础数据库系统1.系统概述系统主要完成重点污染源基本信息录入与维护,完成重点污染源排污申报。
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国控重点企业公众监督与现场执法管理系统、排污收费系统等相关污染源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接收其他相关子系统的业务数据。
2.系统目标①使污染源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排污申报。
②完成重点污染源基本信息录入与维护,完成重点污染排污申报数据的录入与维护.③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执法等相关污染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接收自动监控系统的业务数据向外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3。
系统业务图4。
系统主要功能(1)实现对污染源基本信息、排污申报相关基础数据、审核污染源信息,核定相关的排污收费数据.(2)支持数据导出备份、元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及日志管理等常规功能。
(3)实现报表管理、对基础数据库系统中各类系统综合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4)搭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显示和分析功能,充分直观的掌握重点污染源的情况,最大限度满足环境管理需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5.系统界面排污申报管理系统1、系统概述由于排污申报管理系统具有业务涉及面广、计算复杂、变化性强等特点,使得工作人员在排污费申报工作中感觉难度较大并且容易出错。
通过排污申报管理系统切实可行的实施和推广,对各个环保部门的排污收费申报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系统升级和电子开单等业务的实施部署,排污申报管理系统将通过完备的四级监察系统,为工作人员进行排污数据申报业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2、系统功能及特点由于排污申报管理系统具有业务涉及面广、计算复杂、变化性强等特点,使得工作人员在排污费申报工作中感觉难度较大并且容易出错.通过排污申报管理系统切实可行的实施和推广,对各个环保部门的排污收费申报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系统升级和电子开单等业务的实施部署,排污申报管理系统将通过完备的四级监察系统,为工作人员进行排污数据申报业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自然环境数据分析的调研报告范文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厅:依据国家环保部政策研究室《关于开展环境统计能力建设项目自查总结验收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9]****号)和自治州环保厅《关于开展全区环境统计能力建设项目自查总结验收工作的通知》规定,为提升项目资金应用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统计工作总结对关键空气污染物总产量节能减排的支撑点工作能力,我区在全乡进行了自纠自查汇总工程验收工作中,并适度机构了抽样检查,现将自然环境统计分析能力建设自纠自查工作汇报以下:一、工作能力项目建设状况汇总(一)自2019年至今自然环境统计分析基本能力建设机器设备配置状况中国环保部、自治州环保厅对自然环境统计分析能力建设机器设备配置工作中十分重视,自2019年至今,共配置自然环境统计分析机器设备件,拔付资产万余元。
详细附注。
(二)机器设备拆箱工程验收、安裝调节及工程验收文本文档完备性查验状况;为确保我国自然环境信息内容与统计分析工作能力项目建设在**县环境保护局的顺利执行,我区邀约**自然环境网络信息中心我区具体指导新项目进度工作中,具体指导內容包含项目实施工作人员配状况、安装设备标准、及其网络基础知识等状况。
另外,**自然环境网络信息中心和东软集团企业、中国电信集团信息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一同商议主机房服务器机柜的合理布局、计算机设备服务器机柜中的放置等工作中。
一同对计算机设备拆箱工程验收,依照货运单和商品开展核查查验,对已到的机器设备和关键器械的型号规格及总数开展核对和外型查验,并对机器设备照相,填好《到货验收单》。
到目前为止,我区的机器设备拆箱工程验收、计算机设备安裝、通电检测、配等已基本上进行,其他连接点的工作中相继开展。
(三)机器设备应用状况以及在自然环境统计工作总结中的经济效益简评;自然环境统计分析机器设备的配置和应用,提升了环境保护系统软件各个数据传输、数据传输与共享资源、业务流程运用支撑点、自然环境统计分析基本等自然环境信息内容工作能力的基本建设,创建与健全了“科学研究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精确的节能减排检测管理体系、严苛的节能减排考评管理体系”,展现了自然环境统计分析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性、综合型和兼容模式,为“数据环境保护”工程项目打下基础。
智慧环境保护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规划
设计方案
项目背景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大量的环境数据需要被及时收集并进行汇总分析。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款智慧环境保护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对全国各地的环境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为政府环保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项目目标
1. 构建一套完整的大数据管理平台,汇集全国各地环境数据,为环保部门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数据服务。
2. 设计一套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3. 提供一套数据可视化方案,为决策者提供更直观、更全面的数据呈现。
项目计划
第一期(3个月)
1. 确定项目需求,对平台功能进行规划。
2. 完成平台的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
3. 实现数据采集及简单数据预处理功能。
第二期(6个月)
1. 完善平台的数据处理功能,实现数据清洗、整合、标准化等功能。
2. 扩充平台功能,加入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模块。
3. 实现基本的数据可视化功能,提供更好的数据呈现效果。
第三期(9个月)
1. 优化平台性能,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2. 完善数据可视化模块,增加更多的可视化方式。
3. 加强平台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项目收益
1. 提供一套高效的环境数据管理方案,提高数据处理效率,降低数据管理成本。
2. 为环保部门提供更全面、更直观的环境数据服务,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 推动大数据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发展,助力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
以上就是本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
openPlant实时数据库上海麦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8月7日目录openPlant实时数据库 0openPlant实时数据库 (2)openPlant®实时数据库 (2)发展历程及里程碑 (2)业绩分布 (3)openPlant®系统架构 (3)丰富的I/O驱动 (4)开放的数据访问接口 (4)良好的平台兼容性 (5)完备的数据安全策略 (5)访问控制 (5)安全日志 (5)备份策略 (6)灵活的统计服务 (6)完善的客户端运用 (6)管理控制台 (6)图形组态工具 (7)趋势分析工具 (7)报警工具 (8)自定义报表工具 (8)过程回放工具 (9)openPlant® 的系统应用 (9)openPlant实时数据库openPlant®实时数据库openPlant®是上海麦杰科技自主研发的实时数据库系统,是一款针对海量动态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展示的数据库产品。
openPlant®实时数据库系统是构建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的基础数据平台之一,在电力、环境监测、造纸、采矿、冶金、石油、天然气、化工、食品、制药、交通、管网、建筑、隧桥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展历程及里程碑2000年8月,开发出实时数据库的雏形。
2000年10月,应用于小型火电厂生产过程监视系统。
2001年8月,openPlant® V1版本发布。
2003年7月,应用于大型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2004年9月,openPlant® V2 版本发布。
2007年10月,应用于核电领域。
2009年4月,应用于环保领域。
2009年5月,获得工信部”实时数据库研发及产业化”支持。
2009年X月,获得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2010年6月,openPlant® V3 版本发布。
2010年9月,应用于石油生产领域。
2011年8月,openPlant®嵌入式版本发布。
环保行业环保信息化解决方案第一章环保信息化概述 (3)1.1 环保信息化发展背景 (3)1.2 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 (3)第二章环保信息化基础设施 (4)2.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4)2.1.1 网络规划与设计 (4)2.1.2 网络设备选型与部署 (4)2.1.3 网络运维与管理 (4)2.2 数据中心建设 (5)2.2.1 数据中心规划与设计 (5)2.2.2 数据存储与管理 (5)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3 信息安全防护 (5)2.3.1 安全策略制定 (6)2.3.2 安全技术防护 (6)2.3.3 安全运维与管理 (6)第三章环保数据采集与传输 (6)3.1 环保数据采集技术 (6)3.1.1 采集设备的选用 (6)3.1.2 采集技术的应用 (6)3.1.3 采集策略的制定 (7)3.2 数据传输与存储 (7)3.2.1 数据传输技术 (7)3.2.2 数据存储技术 (7)3.2.3 数据备份与恢复 (7)3.3 数据交换与共享 (7)3.3.1 数据交换技术 (7)3.3.2 数据共享机制 (7)3.3.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7)第四章环保业务协同管理 (8)4.1 环保业务流程优化 (8)4.2 协同办公系统 (8)4.3 环保业务数据整合 (8)第五章环保监测信息化 (9)5.1 环保监测设备接入 (9)5.1.1 设备接入协议 (9)5.1.2 设备接入流程 (9)5.2 监测数据实时分析 (10)5.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0)5.2.2 数据分析方法 (10)5.2.3 分析结果可视化 (10)5.3 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 (10)5.3.1 预警体系构建 (10)5.3.2 应急响应机制 (10)5.3.3 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系统 (10)第六章环保监管信息化 (11)6.1 环保监管业务流程 (11)6.1.1 业务流程概述 (11)6.1.2 业务流程优化 (11)6.2 环保监管信息系统 (11)6.2.1 系统架构 (11)6.2.2 功能模块 (12)6.3 监管数据统计分析 (12)6.3.1 数据来源 (12)6.3.2 数据分析方法 (12)6.3.3 数据应用 (12)第七章环保宣传教育信息化 (13)7.1 环保宣传教育平台 (13)7.1.1 平台概述 (13)7.1.2 平台功能 (13)7.2 环保知识普及 (13)7.2.1 知识体系构建 (13)7.2.2 知识传播渠道 (13)7.2.3 知识普及对象 (13)7.3 环保宣传教育效果评估 (14)7.3.1 评估指标体系 (14)7.3.2 评估方法 (14)7.3.3 评估周期 (14)第八章环保产业信息化 (14)8.1 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14)8.2 环保产业信息化需求 (14)8.3 环保产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15)第九章环保信息化政策法规 (15)9.1 环保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 (15)9.1.1 概述 (15)9.1.2 法律法规 (15)9.1.3 政策文件 (16)9.1.4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16)9.2 环保信息化政策法规实施 (16)9.2.1 实施原则 (16)9.2.2 实施措施 (16)9.3 环保信息化政策法规监管 (16)9.3.1 监管体系 (16)9.3.2 监管内容 (16)9.3.3 监管手段 (17)第十章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1 环保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 (17)10.2 环保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 (17)10.3 环保信息化未来发展展望 (18)第一章环保信息化概述1.1 环保信息化发展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保工作的重要性逐渐被广泛关注。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旨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环保大背景下的数据分析,旨在揭示我国环保工作的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能源局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报告。
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
三、我国环保现状分析1. 空气质量(1)整体趋势: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1.4%,较2015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
(2)区域差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但部分内陆城市空气质量仍有待提高。
2. 水环境质量(1)整体趋势:我国水环境质量呈现“总体改善、局部恶化”的趋势。
2019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9%,较2015年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2)区域差异:南方地区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北方地区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3. 土壤环境质量(1)整体趋势: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2)区域差异:东北、华北等地区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4. 能源结构(1)整体趋势:我国能源结构逐步优化,清洁能源占比逐年提高。
2019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3.4%,较2015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
(2)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清洁能源占比相对较高,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发展潜力较大。
四、环保挑战分析1. 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尽管我国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 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我国传统产业占比高,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对环保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3. 环保投入不足环保投入不足制约了环保工作的开展,影响了环保效果的提升。
环保数据统一标准集约平台建设方案数据统一标准集约平台是要建设一个集中统一的环境数据资源中心,中心将数据模型建设标准、数据交换的标准、信息输出的标准等在平台上建设制定及维护的环境。
环境数据资源云中心是集中管理环境业务部门数据的系统,它是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根据统一规范、标准,整合和集成各种环境业务数如环境质量数据、污染源监管数据、安全防控数据、实验室监测数据、排污许可数据、总量控制数据、辐射信息数据、危废数据、信访数据、建设项目管理数据、地理数据、行政管理数据和基础支撑数据;经过分析、挖掘等处理,构建环境信息资源数据的存储中心、管理中心、共享服务中心和决策中心,创造一个环境信息资源的“云”。
集成后的平台可支撑海量环保管理数据,可提供污染源信息综合查询,为环境综合管理提供查询、统计、分析等服务,利用云计算模型实现各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环境管理的决策和分析。
“该数据资源云中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服务连续性,具有智能化的数据自容错与恢复功能。
图-数据规划管理1.1设计思路(1)梳理现有信息建立标准体系依托环保行业内各系统提供的基础信息数据,结合国家相关标准梳理出资源目录体系。
(2)划分存储区域科学管理数据针对各种业务数据,划分不同的数据存储区域,为环境业务系统提供数据存储管理的环境。
(3)数据实时交换资源分级授权构建数据交换中心,以满足监管企业、环保各部门间、上下级单位和公众的数据共享交换。
(4)构建信息平台辅助政府决策在海量数据基础上,构建面向主题的分析模型,提供多维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1.2建设目标◆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和使用,有效支持业务发展需要;◆确保全区环保数据的高质量和一致性,为统计分析提供有效保障;◆以业务需求驱动数据架构的发展,数据架构具备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业务未来发展对数据的需求;◆提供对全区环保数据的标准化维护管理,提高对数据的维护管理水平;◆数据架构和应用系统技术无关,数据架构可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制定行业数据标准,建立环保数据中心模型,实现数据环境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与统一管控;◆通过主题数据仓库的建设,提供实时、标准化的数据资源,支撑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应用,实现环保范围的数据集成,消除数据孤岛,初步构建环境数据云平台;◆通过数据仓库的建设,实现实时指标监控、多维分析、业务报表、GIS等数据表现形式的整合,面向业务部门与领导提供综合分析应用;◆通过元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并配套相关的制度,实现数据管控体系的建设;图-数据资源中心总体架构数据资源中心按照统一数据源接口标准,从业务系统数据源(在线监测、动态管控、安全防控、自行监测、移动执法等)中进行抽取、转换、加载,按照环保数据中心的不同应用需求,形成不同信息存储,并进行访问控制管理。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库
China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Database
一、《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库》收录了1985年以来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主要统计数据,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113个重点城市、42个工业行业的400多个指标,数据量超过40万。
系统反映了我国环境保护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
二、本数据库包括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地区环境统计数据、重点城市环境统计数据和工业行业环境统计数据。
内容涵盖了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自然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环保机构、环保产业、自然资源、城市环境卫生、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城市污水处理、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环境质量等各个方面。
三、本数据库数据实行年度更新。
1990年前“三废”排放的统计范围为县及县以上企、事业单位;1991-1996年以后修改为县及县以上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单位;1997年以后包括县以上工业企业和乡镇工业。
四、本数据库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国家环境统计公报、各省市环境统计年鉴(公报)、其他相关统计年鉴(公报)、中国环境监测站等。
五、本数据库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