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沿革

  • 格式:doc
  • 大小:32.45 KB
  • 文档页数:2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市场沿革

【导言】文化市场属于历史的范畴。文化市场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物物交换的出现而逐渐形成,并且随着文化商品生产的发展以及交换范围的扩大而逐步发展。本章简要介绍我国文化市场的历史沿革。

古代文化市场

在原始社会,远古人类在漫长的物质生产劳动和征服自然活动实践中,逐渐萌发了审美观念和信仰意识,于是出现了最原始、最低级的文化生产活动。据考证,生活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一万八千年以前的北京山顶洞人,曾在兽齿、鱼骨、海蚶壳上挖孔、石珠上涂抹赤铁矿粉颜色,作为佩带在身上装饰用的艺术品,以表现朦胧的审美情感。人们由器物装饰和人体装饰,逐渐演化形成了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形式。每个部落群体都曾有过自己独特的图腾崇拜、神灵崇拜以及巫术活动,并由原始崇拜仪式发展成为规范的宗教。人们在举行祭祀仪式以及庆祝丰收、战争胜利、部落间修好时,往

往还要进行原始的舞蹈、音乐和诗歌表演活动。但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赖以生活的工具,仅有石器以及后来出现的弓箭,所以当时氏族部落内部实行集体劳动和财产公有。由于人们共同劳动所获得的物质产品极其有限,并且归氏族公社全体成员共有和分配,因此当时既不存在产品交换关系、也没有出现专门从事货物交易的市场。

一、传说时代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两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即游牧部落从其它部落独立出来和手工业从农业中独立出来,尤其生产资料氏族公社公有制的逐步解体,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成员之间出现了贫富分化和财产不均的现象,于是在不同部落、不同产品所有者之间出现了物物交换的活动。据考证,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散布于甘肃等地的遗址中,出土有磨制的玉片、玉瑷和海贝。这些物品并非出产于当地,由此推测是通过物物交换途径由新疆和沿海地区流入本地的。据《周易·系辞》记载:“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疱牺氏和神农氏,是我国古代“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两位。疱牺,又称伏羲,传说他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发明八卦,教人结

网、捕鱼和打猎;神农,又称炎帝,传说他发明医药,教人制造农具,驯养家畜,播种五谷,聚货交易,各得其所。疱牺表明人类尚处于渔猎阶段,神农则表明人类已进入农耕时代。由此推论,我国在远古传说的神农时代,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了有固定场地和固定时间的集市即市场雏形。随着玉雕、贝雕、骨雕、石雕、彩陶、漆器、竹编、草编等装饰性和观赏性的工艺制品进入集市进行交易和流通,逐渐形成了文化市场。

二、夏商周时代

我国中原地区在经历炎、黄两帝及尧、舜、禹的传说时代之后,进入具有国家形态的夏、商、周王朝时代(公元前2033年~公元前771年),即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据《礼记·礼运篇》描述:“今大道既隐(即原始公社制度解体),天下为家(即公有为私有),……以设制度,以立田里(即土地私有)。”这一时期,手工业门类繁多并且分工精细,诸如石工、玉工、骨工、铜工、陶工、木工、皮革、织帛、制裘、刺绣等等,故有“百工”之说,随着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尤其商周时代金属钱币的出现和商人阶层的扩大,以工艺制品为主要交易对象的文化市场逐渐繁荣起来。工艺制品除前

述种类之外,还有青铜器、金银器、木雕、竹刻、刺绣、织锦等等。礼乐用器方面,有笛、哨、埙、磬、钟、铃、钹、锣、鼓、笙、竽、箫、毖、十弦、古琴等等。在古代原始巫术和各类艺术发展的同时,古代先民出于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社会需要,先后创造和发展了语言、文字、文学以及天文、地理、算术、植物、动物、医药等各个门类科学知识,所以在商周时代还出现了“削竹为简册、文字书于竹”的原始书籍。

但是在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社会的统治地位,文化商品的种类和文化服务的项目极其有限,文化市场基本处于萌芽状态。例如,歌舞、音乐、杂技等职业表演者作为奴隶或巫士由宫廷和奴隶主供养并

且专为特权阶级服务,所以在当时艺术表演尚未进入文化市场领域。

三、春秋战国时代

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变革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推动文化市场的进一步扩展。值得一

提的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说,韩非、李斯、商鞅为代表的法家学说,孙子、孙膑为代表的兵家学说,邓析、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学说,鬼谷子、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学说,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学说,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学说,许行代表的农家学说,扁鹊为代表的医家学说,不仅属于我国这一时期创立的思想文化遗产,而且成为当今世界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春秋战国时代,由于文字书法的进化、诗歌散文的繁荣、诸子百家的争鸣、史学的开创、私学的兴起,促进了原始书籍(包括竹简、木简、帛书)市场的活跃。

春秋末期礼崩乐废,原来在官府中掌握一门文化的人存不住身而散之四方,于是孔子等人就以文化知识作为商品在民间兴办私学,由此形成了文化教育市场。著名的私学大师还有春秋时期少正卯、邓析以及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墨子、庄子等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其所办儒家私学规模最大。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晚年定礼乐、删诗书、作春秋,通过古文献整理把前古的文化遗产留给后人。经过孔子整理的古文献为《易》、《书》、《诗》、《礼》、《乐》和《春秋》,即所谓的“六经”。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使得《乐》

经失传,故后世称其余五部为“五经”。孔子弟子将孔子的讲

学笔记(语录)汇集成书,即后世称为“四书”之一的《论语》。由此可见,孔子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古文献学家,而且是最早从事文化市场经营的实践家。

四、秦汉时代

进入封建社会初期的秦汉时代(公元前220年~公元220年),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由于天下一统、九州一主,全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各地区的经济和

文化有了广泛交流,推动文化市场的继续扩展。虽然秦代采取“焚书坑儒”的极端措施,使得诸子学说遭受了史无前例的

巨大浩劫,但是《吕氏春秋》、《九章算术》等涉及农业、医药、天文、数学领域的自然科学书籍仍然得以继承和传播。

汉武帝时期,京师兴太学,郡国立学校,于是各地出现专门经营书籍的书肆。京城太学附近,自发地形成了进行文物交易的槐市,太学诸生每月初一、十五两次在槐树林下聚会,交易个人带来的本郡物产以及经传书记和笙磬乐器。后来书肆上出现了专门以抄书为业的俑书人,如东汉名士王溥因“家贫不得仕,乃挟竹简插笔洛阳市肆俑书”。汉代辞赋是一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