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发芽了》教案 青岛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8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
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设计实验方案,学习运用对比的实验方法探究。
案例背景: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放大镜、小刀、瓷盘、纱布、大豆、玉米、花生等种子。
本课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观察、研究浸泡过的种子的构造;二是探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这些活动都由一个问题引出,即“春天来了,落在土壤里的种子开始萌芽了,这说明了什么?”同时,教材中还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图表,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制订实验方案,提出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
自由活动教科书提出了“交流我们的研究成果”的自由活动指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交流,尝试将观察到的现象做合理的解释。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活动指向:“查阅资料,了解辣椒种植的基本方法”,为下一节课“种辣椒”做好准备。
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我把它补充为:“向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种植辣椒的基本方法,也可上网查阅”。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我还把“观察发芽的种子种到花盆里,继续观察”这一内容放在课外,进行中期观察,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春天到来的时候,农民伯伯都忙着干什么?(播种)引导学生自由汇报,活跃气氛,调动情趣。
小结:看来,同学们很善于观察。
有一首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同学们,农民伯伯种地也很有学问,那么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选择与本课有关的内容课前与学生交流,一方面可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可以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二、探究过程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
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三、小结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2019-2020年四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二、探究过程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
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三、小结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
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设计实验方案,学习运用对比的实验方法探究。
案例背景: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放大镜、小刀、瓷盘、纱布、大豆、玉米、花生等种子。
本课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观察、研究浸泡过的种子的构造;二是探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这些活动都由一个问题引出,即“春天来了,落在土壤里的种子开始萌芽了,这说明了什么?”同时,教材中还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图表,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制订实验方案,提出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
自由活动教科书提出了“交流我们的研究成果”的自由活动指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交流,尝试将观察到的现象做合理的解释。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活动指向:“查阅资料,了解辣椒种植的基本方法”,为下一节课“种辣椒”做好准备。
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我把它补充为:“向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种植辣椒的基本方法,也可上网查阅”。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我还把“观察发芽的种子种到花盆里,继续观察”这一内容放在课外,进行中期观察,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春天到来的时候,农民伯伯都忙着干什么?(播种)引导学生自由汇报,活跃气氛,调动情趣。
小结:看来,同学们很善于观察。
有一首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同学们,农民伯伯种地也很有学问,那么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选择与本课有关的内容课前与学生交流,一方面可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可以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种子发芽了认知目标: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
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拓展性目标:记录种子发芽及生长过程,仔细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用水浸泡一天以后的植物种子、放大镜、刀片、镊子、瓷盘、纱布等。
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让学生自己确定要准备的材料。
相关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认识种子的结构一、提出问题:种子什么会发芽?它有哪些结构特点?二、猜想假设三、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运用工具进行研究。
1.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在教室里利用音像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
提出问题:“春天来了,种子落在土壤里开始发芽,说明什么?”只是对探究方向的一种提示。
组织活动是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积极动脑,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并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
2.画出种子的结构,猜测种子哪一部分能发芽?活动二:依据猜想制定实验方案。
1.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猜想提出问题: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办?2.引导学生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种子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芽?3.定研究计划,展开探究。
四、实施探究活动三:实验验证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设计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指导学生掌握切割的方法,并提醒学生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认识,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认识。
五、展示交流:评价时,从“我对研究活动的兴趣”“我提出的研究问题”“我的观察、实验”三方面的内容反思自己的表现,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并讲出评价的理由。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二、探究过程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
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三、小结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发芽了》教案【教学准备】实验记录表格、绿豆种子、实验盒、水、滴管、纸巾、钟表、温度计。
【教学目标】1、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全过程,体验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2、培养探究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你们平时吃过绿豆芽、黄豆芽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研究种子发芽的实验。
二、交流实验计划,完善实验操作。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花生蚕豆、绿豆、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镶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小结种子由种皮子叶胚芽胚根胚轴构成。
2、研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1)、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2)、根据猜想制定实验方案3、教师提出问题有哪些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4、学生猜想阳光、空气温度、水5、各小组围绕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光照、温度、水这几个条件,谈谈准备研究什么?准备怎样研究?6、学生交流(1)改变的条件是水;不改变的条件是空气光照、温度;(2)改变温度的条件,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3)改变空气光照的条件,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7、用课件的形式,展示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并配有相应的讲解。
三、配备材料,分组实验。
1、明确了实验计划和操作方法后,想一想:你们需要什么材料做实验?2、学生说材料:实验记录表格、绿豆种子、实验盒、滴管、纸巾、温度计等。
3、现在一切实验材料准备好了。
我想请一位同学说说打算怎样一步一步做实验?4、学生介绍实验方法5、学生分工合作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实验结束,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做的实验成果,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表扬。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二、探究过程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
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三、小结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2019-2020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发芽了》教案 青岛版
课题 种子发芽了 课型 “3+3”自主互动
三
维
目
标
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
到合作交流的乐趣;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教 学 重 难 点 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学习运用对比的实验方法探究
学 具 准 备 放大镜、小刀、瓷盘、纱布、大豆、玉米、花生等种子。
教 学 过 程(双边活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修 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
一位同学跟爸爸、妈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
到郊外踏青所拍到的农民伯伯播种的情
景及一周后又去田野看到的景象。(播放
录像)
仔细观察,农民种下了什么?长出了什
么?
2.揭示课题:是的,种子种在土壤
里,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会发芽生长。这
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新的课题:种子发芽
了(板书课题)。
3.引导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围
引导学生自由汇报:在土壤里播下种
子,种子发芽了,长出了庄稼。
引导学生踊跃发言
绕种子发芽了,你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
识?
4.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关于种子发
芽了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究,这节课
我们就围绕种子里面有什么?种子在什
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发芽或种子发芽需要
什么条件来研究。
二、探究种子的构造
师: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呢?今天老
师给你们准备了浸泡过的花生的种子,还
有课前你们自己准备的大豆、玉米的种
子,下面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研
究。
1.观察探究指导。
2.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之前的打算。
小组长领取种子
在观察之前,小组先讨论一下想怎样
研究和观察
用放大镜仔细看,用小刀切开看里面
的构造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修 改
师:确定好了怎样探究很重要,但及时记录探究结果同样重要,你打算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记录结果。 3、师:同学们都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细致观察,并对观察的结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了下来,非常了不起。那么你再猜想一下种子发芽的是那部分? 4、验证猜想。到底是种子的哪部分发的芽呢?下面我们一起观看种子发芽的视频课件 小结: 一个健康的种子发芽不仅因为里面有胚芽,它还依赖外部条件,它需要外部哪些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三、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你认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师:平时我们都吃过黄豆芽,这是几颗完好的大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大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如果改 学生探究,用自己喜欢方式探究、交流探究结果;请代表汇报种子的内部构造有:种皮、胚芽、胚根、子叶;请画种子各部分的同学展示,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鼓励学生猜测。 看视频使学生很形象直观地看出发芽的部分就是胚芽,验证自己的猜想 可能与土壤有关、与水、温度、空气有关
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那么又如何辨别大豆发芽哪些条件是必须的,而哪些又不是必须的呢?我们不能随意猜测,要有科学的论断啊?怎样的实验办法可行呢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师:刚才同学们都能大胆猜想,说出自己的看法,很好!但科学是讲究证据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订实验方案,验证我们的猜测。 3.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研究内容,相机指导(水组,温度组,空气等 4.交流实验方案。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看法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
1组:要改变的条件是
水,不改变的条件是光
照、温度。种子发芽和
水的关系:实验方案设
计如下:一号种子放在
有水的盘里,二号种子
放在无水的干燥的浅
盘中
2组:要改变的条件是
温度。不改变的条件是
水和空气。设计研究种
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
实验方案设计如下:同
样用水泡好的种子,一
号种子放在常温下,可
以是教室里,可以是家
里的厨房和客厅,二号
种子放在温度低的地
方中;可以在种子里面
放入冰块
3组:要改变的条件是
空气。不改变的条件是
水和温度。设计研究种
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
实验方案设计如下:同
样用水泡好的种子,一
号种子放在常态的环
境中下,可以是教室
里,可以是家里的厨房
和客厅,二号种子放在
真空中;可以在种子里
面放入冰块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修 改
师小结:每个小组的同学团结合作,积极动脑,设计出了合理的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猜测。那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还需要我们按照方案的设计去进行认真的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一个周后我们再来交流你的观察结果。 4.播放课件,验证学生的猜想。 师;很多同学已经急不可待想知道我们猜想的结果,今天老师把课前我的观察仔细的拍摄下来,请同学们观看。播放研究上述三个条件的课件,让学生仔细观看。看完后提问:说说种子发芽了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都是老师课前的观察。根据你的实验方案,你会观察到什么结果呢 ?请同学们课下认真观察,也可以向老师拍照片、录像。, 5、交流本节课的探究收获。这节课我们一起进行的愉快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外拓展活动,
.课下向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种
植辣椒的基本方法,也可上网查阅
(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自主评价谈收获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修 改
板
书
设
计
10、种子发芽了
需要的条件:
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教
学
反
思
学生对种子的萌发有感兴认识,不少学生种植过植物,好奇心强、大胆、好动;这节课通过分析、
展示讨论设计探究等活动,提高注意的品质;发展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