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国语系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
目前,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词汇选择不当,搭配错误;句子结构混乱,缺乏必要的连贯与句式变化;语篇构建层次不清,常用汉语结构来布局谋篇。
下面笔者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角度,结合学生作文中常犯的错误,就如何使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克服母语思维方式造成的干扰、提高写作技能谈几点看法。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词语选择的影响。
中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在语言上,汉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而英式思维是概括的抽象的。
汉语较少使用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而较多地使用具有实指意义的具体名词,如“望梅止渴”中的“梅”与“渴”;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如“桃李满天下”,正确的英语表达是“one’s pupils or disciples”,而很多学生错误表达为“peaches and plums all over the world”,英语peach 和plum却没有“弟子”、“学生”的意思;同样,“锅碗瓢盆”英语抽象概括为“cooking utensils”,而不是按字面逐一表达。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句子结构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的形成是该民族在长期的哲学思想文化背景之下逐步确定的,而语言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凝固作用,共享一种语言的民族思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
1.主观人称和客观物称中华民族的整体和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导致群体文化取向,而西方的“二分对立”的思维方式以及“天人相分”的宇宙观导致个体文化取向; 汉语民族的思维往往以“人”为中心,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来思考事物的思维模式,而英语民族的思维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因而他们对主体与客体有着严格的区分;表现在语言上,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当人称不言自明时,就用“有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或省略主语的无主句; 而英语物称倾向比较普遍,常使用不主动发出动作的词或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
中英思维差异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在英语学习中,英语写作能力是评判大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
写作文是运用自身所得知识,结合写作对象,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它是一种实践性活动的能力,是语言输出的一种方式,从而成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当前我国现代大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其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作业,作文形式几乎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三段式”作文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英语考试的主要模式。
文章旨在追究“中国式英语作文”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作文水平。
一、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难以提高的原因英语作文这个模块一向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表达过于简单生硬,总是影射着中文表达然后翻译成英语的痕迹,这种“中国式英语”是英文表达的不流畅和不和谐的来源。
有些学生为了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花费了不少心血和努力,认真研读英语语法、句法,但是其英语作文的提高却是微乎甚微。
特别对于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为什么他的英语作文反而更不地道呢?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这种创造性活动工程中,我们习惯性地用我们已知的语言去转换成为目的语言,即中文的思维模式去写英语作文,这样我们大脑中根深蒂固的语言习惯和思考方式就强加在了目的语上,很容易造成目的语的表达出现问题。
所以英语思维对于英语写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突破这种原有语言的障碍和限制,形成英语语言的思维就是提升英语作文水平的必经之路。
二、中英思维的区别在英语写作中,当代大学生如何突破固有的思维,摆脱汉语作文的表达方式去完成英语写作呢?区分中英语言思维方式是养成英语思维写作的前提。
下面主要讲述三点主要差别。
(一)对主题的把握对于同一个主题作文,中国学生更注重自我直观经验,习惯于直觉体悟,从主体意向出发,对自身实践的经验和所得到的感悟反省加以总结、归纳,但是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与严密的演绎推理。
中国人偏向于感性思维,即具体思维,相反的英美国家的人更偏向于理性思维,即抽象思维。
探析中西思维差异对于英语议论文的影响语言是人类活动的思维载体,是思维的外在表现。
同样,思维也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思维无法形成。
连淑能(20XX:39―40)认为:“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
”因此很多语言现象的产生原因应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寻找。
而ZG学生普遍面临着的一个问题即英语写作水平特别是议论文的写作水平不高。
因此ZG学生如果想要写出地道的英语议论文,首先应该对西方的思维模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模仿优秀的英语议论文范文,才能写出地道、有特色的英语议论文。
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1螺旋式与直线型(liner)思维Robert Kpln(1996:16)认为,包括汉语在内的东方语言的语段进展模式是不断扩展的螺线型,弧线围绕着主题,却不直接触及主题,往往到最后才点明主题。
与此相反,英语语段呈直线形式进展,语段多以主题句开始,主题句提出本段的中心内容,后接辅助句,逐步展开说明主题句的具体内容,其间不附加其他与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
2主观性与客观性思维ZG人讲天人合一、万物皆备于我,所以很多文章“表现出强烈的主观化倾向(蔡基刚,20XX:40)”。
而英美民族将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截然分开,习惯以客观事实为主体,所以在论证时,XX强调用事实说话,尽量较少使用主观性很强的语言。
3形象与逻辑思维ZG人习惯于形象思维,注重感悟、讲究含蓄。
因此汉语议论文大多先排列种种事例、论据、原因、背景等,最后表明观点;或将观点隐含于事实、论据中。
而英美人注重逻辑思维,强调运用严谨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连接词进行论证;英语议论文主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
4整体与分析性思维ZG人认为世界是万物联系的整体,对于事物的分析不仅局限在事物本身,更要顾及其所在的整体。
西方思维认为世界由无数个有自己个性与特点的个体组成。
所以表现在语言文字上,汉语重意合,以意驱形;英语重形合,以形制意。
中英思维差异对写作的影响[摘要] 中文和英文分别属于中西方文化不同体系,两者有所区别。
本文旨在研究在句法和不同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存在的影响,浅谈如何写作地道的英语文章。
[关键词] 英语写作英语思维中式英语惯用语英语写作是中国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但是一直以来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因为非英语母语人士是用母语思维在进行英语写作,所以导致很多英语母语人士看不懂中国学生写的文章。
也就是说,英语文章写不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学生不了解英语思维模式。
而不同文化的思维负迁移最终会导致理解上的困惑。
充分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能使中国学生更好的运用英文思维进行英文写作。
1.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的写作问题1.1中国学生的写作中常常出现以下这些错误,翻译的误用;翻译是一项特殊艺术,不能逐字对照翻译。
然而,学生们常常喜欢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翻译出句子,有时一个独立的单词或者短语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按照中文习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拼凑出来的一整句话却不能表达出准确的意思,中式英语也就是这样产生的!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用心去思考”,一些中国初学者倾向于翻译为“I use my heart to think.”这就使母语是英语的人士感到困惑1.2句子不完整:要么缺乏动词,主语,要么是连词。
例如:“I came back home ,I throw myself into the bed。
”在第二个主语前缺少连词“and”1.3.语法混淆:造成此类错误的原因在于中国学生容易把形式相似而意义相去甚远的词组或单词混淆。
比如:“used to”和“be used to”的用法;我们可以写成““He is used to stay out late at night in his twenties”而不是“He used to stay out late at night in his twenties。
”在他们的写作中还存在错误的搭配,词序混乱,介词的错误使用等。
从中西思维视角看大学英语写作摘要:从中西思维视角审视了思维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分析了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使得英汉语言在句子结构和段落篇章方面存在差异,以便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注重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克服母语负迁移,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西思维差异;大学英语写作;负迁移影响一、思维、语言、写作(一)思维和语言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受到思维的支配,思维对语言起决定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究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
(二)中西思维综述中方思维重整体、重综合,西方思维重个体、重分析。
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辩证统一的观点,中国人习惯于从整体上看问题,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研究,强调和谐与联系。
西方的宇宙观所表现的趋向是“天人各一”,西方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认为认识宇宙,征服自然是人类的根本任务,主要采用分析法对宇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研究。
中方思维体现直观性,重“意合”,而西方思维体现逻辑性,重“形合”。
中方思维的直观性体现在通过直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中国人重领悟,习惯于“意合”,即以“意”统形。
而西方思维正好相反,高度重视理性和逻辑推理,西方人讲究系统性和形式完美,注重“形合”。
中方本位型思维强调人对物的影响,西方客体型思维注重物对人的影响,中国文化以人本为主体,西方文化以物本为主体。
中国人在观察分析事物时以人为中心,着重说明人对事物或对人本身的作用和影响;而西方人把客观世界作为自身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的对象,强调客观作用,强调“物”的重要性。
(三)写作与写作现状写作既是语言活动,也是思维活动,思维模式影响着修辞方法、谋篇布局的基本规律。
英语写作作为一种书面形式的主动性技能,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青年学者园地General Serial No.1062020No.3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胡延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摘要:很多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按照汉语语篇思维模式来组织内容,结果写出来的英语作文不符合英语的行文逻辑,无法清楚地表达观点。
英语语篇和汉语语篇不止是在语言符号上不同,更是在思维模式上不同。
英语的段落结构不同于汉语,体现了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
英语写作教学只有建立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英语思维进行写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写作;思维方式;段落结构1.引言在英语写作中,学生的一个普遍做法是将想法先用中文列出来,然后再翻译成英文,这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尤为常见。
对这些学生来说,英语写作就变成了从中文到英文的翻译。
他们没有意识到中文文章和英文文章的组织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一种语言承载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法不同,究其根源在于中西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张思洁、张柏然,1996:12)。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连淑能,2002:40)。
写好英语作文必须要按照英语的思维组织内容。
中西思维方式不同,因而段落组织模式也不同。
“语篇组织规律与其特定的思维模式紧密相关,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语篇组织结构”(李松涛,2005:52)。
本文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来看其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分析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篇组织问题,思考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途径。
2.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写作的影响思维方式对写作的影响早在1966年就受到了学者的注意。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obert Kaplan就此提出了对比修辞(contrastive rhetoric)。
Kaplan(1966)认为修辞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语言的修辞是有文化差异的。
“每一种语言,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段落逻辑”(Kaplan,1966:14)。
中西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中西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摘要: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汉语的思维对英语的支配作用造成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思维差异对写作句法的影响,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
关键词:中西思维写作文化当下高中生英语写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写作内容贫乏,思路不开阔。
二词汇贫乏,语法、词汇表达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式英语,语篇结构缺乏连贯,主题不突出。
学生写作中的语言的失误主要是由于汉语的思维对英语的支配作用造成的。
因此要研究中西思维差异对写作教学的影响。
1 中西思维差异对中学生英语写作句法的影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思维具有民族性。
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受到思维的支配,思维对人类的语言形式和修辞具有重要的影响。
英语写作既是语言活动,也是思维活动。
高中生用母语思维己成走势,他们很难借助尚未完全掌握的英语思维来构思,在写作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依赖套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无意识地套用母语的语言规则,造成大量中式英语的产生。
可见,母语思维方式的干扰是写作障碍的重要原因。
因此,有必要对中西思维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以减少或排除母语思维对外语写作的干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不同的文化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的差异决定语言规则的差异。
王力先生曾经指出,外语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比较教学。
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比分析汉英语言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使学生能注意到和掌握这些差异,可以尽量避免因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带来的英语写作形式式上的错误。
引导学生从汉语的思维向英语的思维过渡。
尽可能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个方面: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注重整体思维,表现在语言上,“汉语属于‘意合’语言,结构散而不乱,也无时态变化。
汉语篇章的衔接与连贯主要靠内部语义和内聚功能来完成,无需显性衔接”。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家推崇理性、善于逻辑思维、注重分析的抽象思维特点,思维呈直接型、直线式的特征。
中英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众多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出现观点明确、语法正确、表意却不清晰确切的现象。
针对于此,许多学生只是从表层语言错误上进行改进,其效果往往微乎其微。
经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当今学生在英语写作上的这种困惑,从根本上来说是中英思维差异所引起的。
因此,本文从该角度出发,来探讨如何帮助同学们排除母语干扰、培养英语思维能力,避免英语写作中的失误。
调查研究1.研究问题根据语言与思维模式的辩证关系,笔者旨在设计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写作时所表现的具体母语思维模式。
写作中所表现的母语思维模式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受试者在样本作文中所体现的语法形态,包括词法、句法、篇章这几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得来。
词法方面:包括拼写错误,词性错误,词义误用,语境误用。
句法方面:包括句子时态错误,句子语态错误。
篇章方面:包括句子衔接,段落结构错误。
2.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专业2006级部分学生,共200名,其中100名同学英语高考成绩在125分以上,设为A组;另外100名同学的英语高考成绩在100分至125分之间,设为B组。
3.研究工具两组的受试者被要求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英语作文共计2篇。
第1篇为课堂限时写作,要求35分钟以内以“My Daily Life”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150字的短文,第二篇作文以“Should Students Do Business Or Not ?”为题,完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4.数据整理每题每组作文抽样出30篇,共120篇表两组学生在写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错误及比例如表所示,错误主要集中在词法方面,占总数的50%以上,其中A组错误率达58%,B组错误率达45%,而这一方面,词义误用在受试者的作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达37%;句法方面,错误率均在23%左右;篇章方面,错误率平均为18%左右。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学习者英语写作中词法方面、句法方面、篇章方面出现的错误主要是由于母语的文化思维模式干扰所致。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现象。
但是,由于中西方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这种交流并不容易实现。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成为了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
然而,在写作中,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仍然会对中英语篇的表达和交流造成一定影响。
本文将探究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
一、中西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1、逻辑思维方式的差异中文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感性思维,而英文更偏向于理性思维。
这也就导致了中英文在逻辑性运用上有较大差异。
中文注重的是整体概念的感受和理解,英文则更注重逐个点分析,并通过准确的句法和词汇进行逻辑的表达。
因此,在用英语写文章时,需要更加注重精致的句法和词汇的运用,以准确的表达思维和理念。
2、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文化有许多不同的价值取向。
例如,中华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家庭责任,而西方文化则注重自我价值和个性解放。
这种价值观的不同,在翻译和表达方面也会造成一些难题。
例如,在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多翻译歧义,这也就需要翻译者通过更深入的了解文化和价值观才能进行更加准确的表达。
3、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中文注重词语的象征性意义和同音的创新。
而英文则更注重单词的确切定义和语义。
这种语言习惯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表达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由于英语对语言的要求更加精细,因此在英文写作中,需要注重选词和精确表达的准确性。
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1、语法和句式的影响由于中英文在逻辑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因此,在句式和语法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中文一般注重从整体和感性上出发,因此,在表达时会较为注重句式的表达纵深和丰富度,但同时也会造成句式过于繁琐和冗余的问题。
而英文则注重句式的简洁和平衡。
因此,在英文写作中,需要注重句式的可读性和逻辑性,通过更精致的句式组合达到紧凑简洁的表达效果。
2、词汇和表达的影响由于中西文化和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在选词和表达上也存在不同。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国语系
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
目前,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词汇选择不当,搭配错误;句子结构混乱,缺乏必要的连贯与句式变化;语篇构建层次不清,常用汉语结构来布局谋篇。
下面笔者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角度,结合学生作文中常犯的错误,就如何使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克服母语思维方式造成的干扰、提高写作技能谈几点看法。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词语选择的影响。
中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在语言上,汉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而英式思维是概括的抽象的。
汉语较少使用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而较多地使用具有实指意义的具体名词,如“望梅止渴”中的“梅”与“渴”;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如“桃李满天下”,正确的英语表达是“one’s pupils or disciples”,而很多学生错误表达为“peaches and plums all over the world”,英语peach 和plum却没有“弟子”、“学生”的意思;同样,“锅碗瓢盆”英语抽象概括为“cooking utensils”,而不是按字面逐一表达。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句子结构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的形成是该民族在长期的哲学思想文化背景之下逐步确定的,而语言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凝固作用,共享一种语言的民族思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
1.主观人称和客观物称
中华民族的整体和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导致群体文化取向,而西方的“二分对立”的思维方式以及“天人相分”的宇宙观导致个体文化取向; 汉语民族的思维往往以“人”为中心,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来思考事物的思维模式,而英语民族的思维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因而他们对主体与客体有着严格的区分;表现在语言上,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当人称不言自明时,就用“有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或省略主语的无主句; 而英语物称倾向比较普遍,常使用不主动发出动作的词或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
试比较: 我记不起她的名字。
Her name escaped me.
中国学生写作时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没有考虑英汉思维上的差异,往往首先会想到这样的英语表达:I can’t remember her name.
2.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东方民族注重整体和谐,强调“由多归一”的思维方式,而西方民族重分析,重理性,强调形式论证,惯于“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
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重意合(parataxis),意合语言主要靠词序变化、上下文语境及言外事实逻辑来达到明晰思路的目的;而英语重形合(hypotaxis),形合语言注重时态变化和词形变化,注重运用“逻辑语法连接词语”来说明句子内部、句子之间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试比较:
他在广州完成任务后就去格鲁吉亚度假,享受高加索的阳光,昨天才坐飞机回来。
He had flown in just the day before from Georgia where he had spent his va-cation basking in the Caucasian sun after he had finished his task in Guangzhou. 可见,汉语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顺序为逻辑语序,横向铺叙,层层推进,不太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形成流水句式;而英语
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控制句子内其他各种成分,由主到次,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一般不允许主语和宾语空缺,句中及句际之间常用连接词,呈现出空间架构句式。
3.前语义重心和后语义重心
东方民族“由多归一”的思维方式往往将句子语义重心放在句末,即先讲事实、原因,后讲态度、结果;而西方民族“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往往讲句子语义重心放在句首,即先讲态度、观点、结论,后叙述原因、条件、事实等,这是汉英句子结构的又一个明显区别,试比较:
在我们这个时代,任何人想要在社会上起作用,就必须接受必要的教育。
In our times,substantial education is indispensable for anyone to play his role in society.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语篇构建的影响。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呈螺旋式、间接的,以反复而又发展的形式对主题展开论述,其特征可用成语“画龙点睛”来概括,即把大量的笔墨用在铺垫和陈述上,最后才摆出自己的观点。
中文的螺旋型的段落发展结构常常使英语族人大惑不解,给他们一种条理欠妥,逻辑混乱的印象,认为这样的表达不合交际规范;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直接式的,其文章段落发展往往是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思想,然后分点说明,或者按细节的重要性来展开段落,即较次要的细节放在前面,重要的细节放在结尾处,或者按时空顺序来展开段落,或者按“一般———具体”或“具体———一般”的顺序来展开段落。
其特点可归纳为三个步骤:⑴Say what you’re going to say.⑵Say it.⑶Then say what you’ve said.英语主题句前或后的每个句子都必须与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细节的发展都用上不同的标记语来保持段落的连贯性。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影响着作者的词语选择、句法结构和篇章构建,为帮助学生减少不同的思维差异给写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结合英语教学的实践,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汉式作文模式现象,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
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学习一种语言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比较,让学生对汉英思维的差异有所了解,尽可能引导学生用目的语思维,以防止英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文化干扰。
2.读写译结合,重视语篇教学。
没有语言的输入,语言的输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学生要留心收集自然地道的英语文章,通过有目的的阅读训练并详加分析,了解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特点。
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汉译英练习,就两种语言在选词、句法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熟悉英语习惯表达法,减少汉语思维的干扰。
此外,还要积极发挥语篇知识对写作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方式组织思想﹑构建文章框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