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杜克》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狗杜克》【篇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掣、刹、惨、祸、蹿、碾、拖、轨、轧。
积累本课词语7个,学用“爬、跳、奔、溜、赶、蹿”。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发展中气氛的变化和杜克的忠勇;学会在否定句中加上“怎么”,体会其作用。
3、懂得动物是有感情的,要爱护动物重点难点:感受故事发展中气氛的变化和杜克的忠勇。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已经和天鹅、海底生物交了朋友,今天,让我们要走近另一种动物。
他生活在我们身边,是我们最忠实的朋友,它就是狗,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狗?2、你看,这儿就有一家人,带着心爱的小狗杜克出来玩了。
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开火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朗读,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并即时正音。
2、快速阅读课文,选用下列词语,用1、2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chicheguiya杜克尼科风驰电掣轨道轧断交流。
三、理解课文1、尼科是怎么爬到轨道上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学生自由读第1、2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加点词该怎样读,为什么?暖暖地照着一个劲撒欢轻轻地吹拂甜甜地进入了梦乡指名读,谈谈这幅画带给你的感受。
交流。
2、是的,这是一幅温馨的图画,可谁也没想到,危险正悄悄地降临。
尼科爬上了铁轨,一辆火车飞驰而来,小狗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默读课文,思考:小狗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词句。
交流、出示:突然,黑影一闪,小狗杜克蹿上了铁路。
它一口咬住尼科的尿布,在车轮将要碾上的一刹那,把尼科拖出了轨道。
尼科得救了,杜克的一只爪子却被轧断了。
(1)抓住描写动作的词,把句子读好。
(2)杜克为什么要救小主人?出示:就在这时,一列火车风驰电掣般地驶来。
司机发现了情况,拉响汽笛,使劲刹车,可火车怎么也停不下来,一场惨祸眼看就要发生。
指导朗读句子。
体会在否定句中加上“怎么”的作用。
(3)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勇敢聪明)指导朗读。
《小狗杜克》评课
《小狗杜克》一文通过讲述了小狗杜克奋勇救救出爬到铁路上的小主人尼科,结果自己却被火车轧去了一只爪子的故事,反映了动物也是有感情的,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篇课文脉络清晰,杨老师在教学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思,加强能力的训练,进行词语比较,体会作者的用词精准。
杨老师上的《小狗杜克》一课非常成功。
上课伊始的预习检查环节就非常扎实,有读读生字新词,并对生字新词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同义词作了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机结合课后练习,而且非常智慧地渗透在自己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很自然。
抓住教学契机,巧妙结合,了无痕迹。
这是高手才能做到的,既解决了“教什么”,又解决了“怎么教”。
青年教师杨静的课堂一直给予我们灵动、活泼的感觉,今天这堂《小狗杜克》却让我们展示了她沉稳大气、至情至性的一面。
《小狗杜克》是一篇感人的课文,老师通过朗读指导,前后对比,动词圈划、想像说话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让学者和听者都为小狗杜克勇敢、忠诚、善良的品质所深深感动。
如果能在字词的品读上在花些时间,课堂会更精致。
三年级语文《小狗杜克》教学反思1、三年级语文《小狗杜克》教学反思(一)能力的训练,重在尝试与指导。
本课文,我尝试对学生进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指导与训练。
具体操作:“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此问题先作为预习要求提出,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为课堂学习作一铺垫。
在课堂教学朗读反馈之后,就此问题进行交流,由于课文的板块清晰,学生的回答基本说清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就总体而言此问题涉及整篇课文,对三上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举手回答人数少,参与面狭窄。
此教学环节,不足之处:在课文教学之初,在没有任何方法指导的前提下,请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此问题可以作为边读边思的内容,可是让学生说,显然超出它们现阶段的能力。
进入了三年级,我想教学除了关键字词教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外,更应重视语文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知识的渗透,以期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但能力的培养应是循序渐进,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特点,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
(二)想象说话,弥补课文学习的空白点,帮助学生理解与体验。
课文的情意目标是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落实到语言文字便是课文的第1、4小节。
学生从“蹿、咬、拖”“风驰电掣、怎么也停不下来”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急,及小狗杜克奋不顾身救尼科的场景,那小狗杜克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课文描写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狗,它并不像写人文章那样,在人物的行为之前会有许多的想法,以此帮助读者体会行为产生的原因。
“那小狗杜克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这是学生学习容易忽视点,但却是达到情意目标的关键点,因此要让学生去思考,联系课文第一小节句子“小狗杜克跑前跑后,玛丽不时丢一片香肠给它,惹得它一个劲撒欢。
”去思考。
玛丽与小狗的亲密相处,小狗俨然成为了玛丽家的一个成员,一家人是相亲相爱的,也就是小狗救尼科的`原因,也是人与动物间的真挚情感。
课堂中,学生找到了这句话,隐隐感受到了“玛丽和小狗关系亲密”但还不深入,这是由于课文就这一方面的语句描写太少,因此我想可以让学生想象说话,“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想想玛丽和小狗还会怎样的快乐生活?”帮助积累更多的感性内容,激起共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狗杜克评课篇一:语文评课语文评课听了王老师的课,谈几点感受:首先,王老师设计了通过师生的交流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让学生了解了在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植物。
第二,王老师在书写课题时提醒学生认真看老师的书写,我觉得这个方法很适合她们三(2)班,让她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认真书写的熏陶,也进行了字词音形的复习。
第三,多媒体的制作,更有利于她的教学,旅行家树是一种不常见的树。
于是王老师收集了旅行家树的图片,让学生亲眼感受到了旅行家树的外形奇特。
《小狗杜克》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动物是有感情的,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一、钱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开门见山地叙述道:小狗杜克不仅是一只可爱的狗,更是一只英雄的狗,然后通过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课堂上,钱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冲突,品读最感动的语句,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体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
我觉得钱老师在前半节课中更紧凑点,应更舍得花时间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情感的拥抱。
王老师的这堂拼音教学课给我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活泼、生动、有趣、有效。
王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拉进了跟小朋友之间的距离,设计了很多儿歌、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通过学而牢固地掌握了复韵母的认读和标调规律。
整堂课节奏紧凑,设计新颖合理,非常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
唐老师上的《天鹅的故事》,是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她抓住天鹅的三次叫声,老天鹅和众天鹅的不同表现,给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快速掌握课文重点。
唐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天鹅的三次叫声,引导学生感悟不同时刻的情况,读出不同的语气。
老师深情并茂,充分调动起了学生朗读的热情,同时还能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团结协作,把教学目标又提升了一个高度。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4小狗杜克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8个,学会使用“爬、跳、奔、溜、赶、蹿”。
2 学会在否定句中加上“怎么”,体会其作用。
3 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预习课文,重点学习:读准字音,正确读通课文。
5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动物是有感情的,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课题引入。
1 动画媒体出示:一只可爱的小狗2 师作简介:这只可爱的小狗叫杜克。
它不仅是只可爱的狗,更是一只英雄的狗。
想知道为什么称它为“英雄”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小狗杜克》吧。
3 出示课题,读题。
说明:开门见山,通过媒体演示,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1 出示预习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不懂得词语。
(2)给课文编上小节号,完成课后练习。
(3)自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有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思考:为什么称杜克是“英雄”?2 学生根据要求预习。
3 预习交流。
(1)出示词语:撒欢不知不觉飞驰而过风驰电掣刹车一刹那惨祸轧断扒开安然无恙殷红蹿正音:撒欢刹车一刹那轧断扒开殷红蹿认清字形:掣祸殷理解词义:风驰电掣安然无恙区别:蹿窜积累词语:表示时间短的词语:一刹那、眨眼间、一瞬间、霎时……(2)交流课后练习。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为什么称杜克是“英雄”?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 小狗杜克真是一位勇士,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令人感动。
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细细体会这感人的情景,把你觉得最感动的语句划下来。
2 讨论交流:* 感动一:出示:突然,黑影一闪,小狗杜克蹿上了铁路。
它一口咬住尼科的尿布,在车轮将要碾上的一刹那,把尼科拖出了轨道。
尼科得救了,杜克的一只爪子却被轧断了。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狗杜克》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狗杜克》教案 教学⽬标: 1、在阅读中认识⽣字学会使⽤“爬、跳、奔、溜、赶、蹿”。
2、学会在否定句⼦中加上“怎么”,体会其作⽤。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
4、通过教学,使学⽣懂得动物是有感情的,激发他们热爱⾃然、护动物的感情。
重点难点: 1、学会在否定句⼦中加上“怎么”,体会其作⽤。
2、通过教学,使学⽣懂得动物是有感情的,激发他们热爱⾃然、护动物的感情。
教学⼯具: 多媒体⼯具 教学过程: ⼀、谈话引⼊新课。
1、师:(出⽰图⽚:⼩狗)⼩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狗吗?为什么?学⽣各抒⼰见,畅所欲⾔。
2、师:有的⼩朋友喜欢⼩狗是因为⼩狗很可爱,⽽有的⼩朋友不喜欢⼩狗是因为他呀,曾经被⼩狗咬过,今天⽼师给你们介绍⼀个朋友⼩狗杜克,听⼀听他的故事,说说你们喜不喜欢他。
3、板书课题:14⼩狗杜克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听课⽂录⾳,整体感知。
1、放课⽂录⾳,学⽣边听边思考:你喜欢⽂中的⼩狗吗?为什么?同桌交流。
2、学⽣交流,初步感知课⽂。
三、检查预习,了解课⽂内容。
1、指名读课⽂,齐读课⽂,及时纠正学⽣读错的字,齐读⽣字,词语。
2、交流词义:安然⽆恙、风驰电掣初步质疑,解疑。
四、读课⽂,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1~3⼩节,思考:孩⼦尼科是怎样来到铁轨上的?他遇到了怎样紧急的情况?你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 2、同桌讨论,学⽣交流,从⽂中找到有关的语句,“暖暖的太阳”、“甜甜地进⼊梦乡”、“轻轻的风⼉”、“⽕车风驰电掣”、“司机拉响汽笛使劲刹车”请你来把这句句⼦读⼀读。
3、⼩组读课⽂1~3⼩节。
说课稿——小狗杜克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小狗杜克》,下面我将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小狗杜克》是沪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的第14篇课文,该文章主要记叙了在小孩尼科被火车轧到的危急时刻,小狗杜克英勇的救出尼科,结果杜克被轧断爪子的故事。
全文语句优美,行文流畅,情感真挚,饱含了动物对人的忠义之情,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更倾向于积累与感悟,学生更应多读,多说,多表达。
故该篇课文在整个教材中具有相当大的作用,通过阅读而加深感悟,通过阅读而不断积累。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基础知识与技能薄弱,缺乏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观察判断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尚未成熟,故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更应“化抽象,为形象”,采用多媒体设备等手段,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导。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故在课程设计上我设计了两条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
明线是依托教材而定的课程,暗线则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定的课程。
做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按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
使学生懂得动物是有感情的教学难点:读中思,读中悟,真正读懂课文。
我之所以将其确定为我的教学难点,是因为动物与人之间的忠义之情较为抽象,学生无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无法立即与之达成共识。
四、说教法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一门需要积累感悟的学科。
故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以读代讲,贯穿始终”。
教师的作用犹如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的一般,是一个“助产师”的作用,而真理则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坚持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现状,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我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狗杜克语文教案小狗杜克语文教案1[教材分析]课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
小狗杜克是玛丽家养的宠物。
在一个风和日暖的日子里,玛丽一家去野餐。
当玛丽睡着时,玛丽六个月大的儿子尼科爬到了铁路上,此时火车风驰电掣地驶来,小狗杜克为了救尼科,被火车轧去了一只爪子。
整个故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的,脉络清晰,比较容易理解,学生一看就明白大概意思。
1、2、3小节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起因,课文1、2小节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暖暖的太阳”、“轻轻的风儿”、“甜甜的进入梦乡”,杜克“跑前跑后”、“一个劲撒欢”,展现了玛丽与杜克的情谊,为后面杜克奋不顾身救尼科的动因打下了伏笔;第4小节是全文的重点,通过“风驰电掣、可火车怎么也停不下来”描写了当时情况的危急,以及杜克救尼科的一系列动词:蹿、咬、拖,表现了杜克的行动迅速和奋不顾身,是体悟动物与人类情感的关键小节,教学中,要多化时间在这一小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第5小节介绍了事情发生的结果。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倒数第二篇课文,经过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有序的预习方法,对于本课的预习可以还像原来一样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自己理解词义上,但是17课的课文并不好读,原因之一就是课文中有几个多音字(撒、血、刹、殷等)容易读错,另外课文中的生字也比较多,像“碾、轧、扒”也特别容易读错,在预习时要帮助学生读准这些字。
除了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外,预习时还要重点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课文中“风驰电掣、安然无恙”可以通过先查不理解的词素或关键字,然后把词素的意思放到词语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容易多了。
所以,只是说预习,但要教给学生明确的预习步骤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驰、掣、刹、惨、祸、碾、拖、轨、轧、扒。
运用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风驰电掣、安然无恙”。
能区分“窜”和“蹿”的意思;积累并正确使用“爬、跳、奔、溜、赶、蹿”等动作词。
《小狗杜克》教学反思2《小狗杜克》是新教材三年级语文中的一课。
课文板块清晰,1、2、3小节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起因,并通过野餐时,对杜克与玛丽的欢快情景的描写,展现了玛丽与杜克的情谊,为后面杜克奋不顾身救尼科的动因打下了伏笔;第4小节通过“风驰电掣、可火车怎么也停不下来”描写了当时情况的危急,以及杜克救尼科的一系列动词:蹿、咬、拖,表现了杜克的奋不顾身,此小节是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体悟动物与人类情感的关键小节;第5小节介绍了事情发生的结果。
一、重视课前预习,课前检查我把这篇课文放在自己任教的四年级中尝试。
首先请同学进行课前预习:1.读准生字,在文中圈出,读3遍。
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正确、流利。
4.预习课后练习。
一上课就进行检查。
首先,读词语,通过读词语来了解学生生字新词的情况。
接着,让孩子们用曾经学过的方法来说说词语的意思,说的出哪个,就说哪个,然后指名读课文,检验学生读书情况,并提出问题,同时出示说话练习:在时候,小狗杜克,结果。
从而既检验学生熟知课文的程度,又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说话能力。
课前预习能节省课堂时间。
改进地方:说话练习时,还可自主些。
学生在说话练习时,我太希望有人能说得和我想得一样,所以前两位说了以后,我再问还有谁能说一说。
课后想想,其实这两位同学说得也可以。
二、抓住关键句学课文为了适应新教材,为了赶上二期课改的步伐,现在一篇课文要求在1.5教时内完成。
因此,教这篇课文时,我抓住文中3句重点句子来教学。
第一句:就在这时,一列火车风驰电掣地驶来。
司机发现了情况,拉响汽笛,使劲刹车,可火车怎么也停不下来,一场惨祸眼看就要发生。
第二句:突然,黑影一闪,小狗杜克蹿上了铁路。
它一口咬住尼科的尿布,在车轮将要碾上的一刹那,把尼科拖出了轨道。
尼科得救了,杜克的一只爪子却轧断了。
第三句:尼科安然无恙地躺在草地上,咯咯地笑着。
小狗杜克趴在旁边,碧绿的草地上留下一摊殷红的鲜血┅┅第一句写出了小狗杜克救人的危急时刻,抓住关键词:风驰电掣、怎么也停不下来。
《小狗杜克》教学反思
《小狗杜克》一课的教学主要分四大版块:1、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2、交代惨祸发生的环境、原因3、惨祸发生的经过4、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在第一版块教学中,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际也是一个初步感知课文和生字新词的教学活动。
老师把重点放在“掣、祸”两个生字的教学上,由学生自主的当小老师来教学。
第二版块交代惨祸发生的环境、原因,也就是课文1、2、3小节的教学,老师紧紧围绕一个“读”展开教学活动,先是学生自由读1----3小节,边读边想:当时的天气怎么样?环境有什么特别之处?再是学生默读1----3小节后交流,正是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气候宜人的时候,玛丽和尼科还有小狗杜克都怎么样了?为逐渐把学生引入文章的险情部分作好了铺垫。
第三版块惨祸发生的经过,也就是课文第4小节的教学,老师请学生轻读第4小节,用“——”划出描写险情的句子,用“”划出小狗救尼科的句子。
学生自己读一读描写险情的句子,想一想当时的情况怎么样?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在危急的情况下,小狗是怎么做的,让你感动?自己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老师特别注意让学生讲清用什么方法理解“风驰电掣”和“一刹那”,以及“怎么也”的用处,在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水到渠成,学生读得很投入。
第四版块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也就是课文的第5小节的教学。
由于前面学生感情已经很投入,因此当老师感情朗读第5
小节前半节,后半节学生自然而然的跟读。
“看到这些情景,玛丽会怎么样?”学生根据老师提问展开想象回答,很容易的就明白了狗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了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