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二、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今:次第较后;第二。
2、俯仰一世古:一俯一仰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今:低头抬头。
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抱在怀里;胸前等。
4、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
今: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三、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3、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饮酒4、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一样。
把……看作相等5、使动用法引以为流觞曲水使……漂流所以游目骋怀使……游动使……放开四、重点实词1、相与:互相交往。
夫人之相与2、喻:明白。
不能喻之于怀3、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齐彭殇为妄作五、重点虚词1、所以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用来……办法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2、之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足以极视听之娱/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后之览者助词,的虽无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不能喻之于怀代词,事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死生亦大矣(无标志)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3、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4、省略句: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映带(于)左右/列作(于)其次/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七、成语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八、文化常识:1、永和:帝王确立的年号纪年。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是王献之的孙子,王珣的儿子。
王羲之精通书法,并在艺术上取得了重要成就,被誉为“书圣”。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二、《兰亭集序》的背景三、《兰亭集序》的内容概况四、《兰亭集序》中的主要意思和表达1.描写自然景色:文章通过描绘兰亭、山水、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的变化。
3.赞美艺术:文章赞美了艺术创作的力量和价值,认为艺术有着超越时空的魅力,能够引领人们享受美好的精神享受。
五、《兰亭集序》中的艺术手法和特点1.精致的描写: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如“烟霞凝结,欲晓还留”、“遥山舒共远,直入海流清”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山水美的真实和细腻。
2.打动人心的情感表达:文章中的情感表达真挚感人,如“对景伤怀,不禁视屏翳然”、“机杼众聚,纷披日月之光”的表述,让人对生命和艺术产生共鸣。
3.抒发对艺术的赞美:文章通过抒发对文学和绘画的赞美,展示了艺术创作的魅力和价值,让人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六、《兰亭集序》对后世的影响1.文字影响:《兰亭集序》的文字风格独特,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
2.书法影响: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艺术价值的认识:《兰亭集序》通过艺术创作的赞美,提升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对后世艺术创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七、《兰亭集序》的主要论点和价值观1.学术追求:文章中提到了“文彩飘然”,赞美了文人墨客的学识和才华。
2.崇尚自然:文章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3.珍惜时间:文章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呼吁人们珍惜时间,追求永恒的价值。
4.艺术至上:文章表达了对艺术的崇尚和赞美,认为艺术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曾任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书法博采众长,诸体精备,尤精于楷、行书,有"书圣"之称。
二、实词(一)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会面)2、虽取舍万殊(“趣”通“取”,取向)(二)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三)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2)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3)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4)所以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6)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7)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8)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四)一词多义1、修(1)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2)茂林修竹(形容词,高)(3)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2、一(1)其致一也(统一,一致)(2)悟言一室之内(数词)(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三、虚词运用1、为(1)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作为,当作)(2)已为陈迹(动词,成为)2、之(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2)曾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结构助词,的)(5)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6)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7)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8)夫人之相与(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9)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3.虽(1)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2)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2)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3)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1)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2)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所(1)或因寄所托(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2)当其欣于所遇(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3)及其所之既倦(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7、所以(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表方法,以此用来……的)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一、背景知识
1.作者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书,为中国书法史上
的巨擘。
2.兰亭: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兰山山上,为建于东晋时期的园林。
兰亭素以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而闻名。
3.文人雅集: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一般在风景秀丽的地方,进行艺术、文学的交流和创作。
二、篇章结构
1.序言:作者王羲之以自谦的语气介绍自己,以及参加兰亭雅集的决定。
三、主要内容
1.作者自谦才华:王羲之在序言中自谦自己的才华,以及因为自身的
职责所限制,无法如愿以偿。
四、主要语言技巧
1.对偶:通过对偶的句式,使文章的语言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比喻:运用比喻手法,将兰亭比作仙境,用以形容兰亭的美景。
3.对仗:采用对仗的句式,使文字更加韵律流畅,增强表达的力度和
美感。
五、主题思想
1.追求精神境界:《兰亭集序》通过描绘兰亭雅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追求高尚的文化艺术境界的愿望。
六、现实意义
《兰亭集序》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被称为中国古代骈文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文化传统和审美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兰亭集序》对于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要以高尚的情操面对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1(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语意山构成判断)B、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6、与1、副词。
表范围,都;整个。
例:与前世而皆然兮(整个)《涉江》2、连词。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一、基本常识1.关于序、跋类文体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
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态度。
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教与学》,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写作背景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
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
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
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
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
二、字词语言1.通假字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通取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2.古今异义茂林修竹古: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或取诸怀抱古:兼词,“之于”合音今:常用义为众曾不知老之将至古:读zeng ,竟今:读zeng 多作姓向之所欣古:过去、原来今:常用义为方向终期于尽古:至、及今:无此义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士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B.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C.名词作动词映带左右环绕一觞一咏喝酒D.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4.一词多义列坐其次旁边水边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余船以次俱进次序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5.虚词运用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之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三、理解分析1.结构脉络(一)叙宴集盛况(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2)写景——山、林、竹、水、气候;(3)盛况——流觞曲水,一觞一泳(4)感受——信可乐也(二)发人生感慨(1)为人处世的方式静态——晤言一室动态——放浪形骸(2)感慨抒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三)明作序要旨(1)否定虚无主义人生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写作动机——“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2.重点语句理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兴之于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知识点重点字翻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都,全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集少长咸集.:聚集向.之所欣:过去,以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发生,引起况.修短随化.:况,何况,况且。
化,自然终期.于尽.:期,至,及。
尽:生命的结束岂.不痛哉:怎么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原因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
嗟悼:嗟叹悲伤不能喻.之于怀:明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其致一..也:致,思想情趣。
一,一样所以游目骋.怀:放开,敞开信.可乐也:实在夫人之相与..:交往或因.寄所托:因,依,随着放浪形骸..之外:身体,形体虽趣舍万殊..:千差万别暂.得于己:暂且及.其所之既..倦:及,等到。
之往,到达。
既,已经情随事迁.:变化感慨系.之矣:附着此地有崇.山峻.岭:崇,高大。
峻,险峻又有清流激湍..:流势很快的水映.带左右:辉映列坐其次.:旁边亦足以畅叙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是.日也:这惠风..和畅:和风俯察品类..之盛:自然界的万物一词多义盛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俯察品类之盛.:繁多虽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然虽.趣舍万殊:虽然虽.世殊事异:纵使,尽管犹亦犹.今之视昔:像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仍然修茂林修.竹:高高的况修.短随化:长以亦足以.畅叙幽情:用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因列故列.叙时人:一个一个地列.坐其次:排列所以所以..游目骋怀:用来所以..兴怀:表原因词类活用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小的大的人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映带.左右:名词作动词,围绕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齐.彭殇为妄作: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足以极.视听之娱:形容词作动词,穷尽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向,趋向特殊句式判断句:修禊事也死生亦大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其致一也省略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1(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语意山构成判断)B.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语意山构成判断)B.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千古绝艳的传世名篇。
文
章写了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相聚的情景,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并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下面是《兰亭集序》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文章的背景和结构:文章背景是王羲之担任会稽王的监护教育官期间,他的朋友在
兰亭举办了饯别宴会。
文章共分为八个段落,分别写了作者的心情、兰亭的美景、作
者与朋友的离别场面等。
2. 文章的主题:主要描写了兰亭美景、友情和人生短暂三个主题。
其中,兰亭美景通
过具体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之美;友情是文章的核心,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
的离别情景,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深远;人生短暂是王羲之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他把
宴会比作人生,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的触动。
3. 文章的修辞手法:王羲之在文章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排比等。
比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就是采用了对偶的手法,形式上平衡了两个对立的
概念,突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孤寂。
4. 文章的艺术特色:《兰亭集序》在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时,运用了华丽的文字
和生动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开头的“悠然见南山”和结尾的“便欲
乘风破浪会稽山”都是气势磅礴、形象生动的描写。
5. 文章的思想内涵:《兰亭集序》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人情感情,寄托了作者对
友情和人生的深切思考。
文章从自然景物出发,引出对人生的抒发,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以上就是《兰亭集序》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您理解和学习这篇文章有所
帮助。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世称“王右军”。
文体“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
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二、文化知识
1、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左传。
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
(3)干支纪年法。
(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
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
如:《兰亭集序》“岁在癸丑”。
)(4)年号干支兼用法。
(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
2、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
三、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
四、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
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
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
..游目骋怀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
..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
..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形容词作名词
1、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2、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3、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三)使动用法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所以游目骋怀(游:使……纵展;骋使……奔驰)
(四)意动用法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2、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六、一词多义
1、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一
⑴若合一契(一起)
⑵其致一也(一样)
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2、倒装句:
(1)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2)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3、省略句:
(1)省主语:
①(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2)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3)省介词“于”:
①映带(于)左右②悟言(于)一室之内
八、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指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都汇聚在这里。
崇山峻岭:高大陡峻的山岭。
放浪形骸: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感慨系之:感慨的心情联系着某件事,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慨叹。
感慨随之产生。
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