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13.97 KB
- 文档页数:3
茶叶生产销售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品,一直以来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在茶叶生产销售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生产环节的困难
1. 气候变化对茶叶生长造成的影响。
气温升高、降水不足等原因导致茶叶的生长周期变化,品质难以保证。
2. 农药残留问题。
在茶叶种植中常常会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然而过量使用或不正确使用会导致产量下降及农药残留问题,对茶叶品质和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
3. 劳动力短缺。
茶叶种植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民的劳动力逐渐减弱,导致茶叶生产受到影响。
二、销售环节的问题
1. 品牌建设。
茶叶行业中,品牌建设相对较弱,导致产品卖点难以突出,消费者购买决策力较低。
2. 价格波动。
茶叶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及其他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给制茶企业带来不小的市场风险。
3. 渠道管理。
茶叶营销中,渠道管理、渠道构建及渠道拓展,是茶叶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有效的渠道管理可以提高营销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茶叶行业面临着生产环节及销售环节上的困难和问题。
茶
叶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优化管理模式,规范生产流程,提高产品品质,同时重视品牌建设与渠道管理,从而提高行业竞争力,积累更多的市场份额。
云南普洱茶的品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品牌发展现状问题
1.品牌知名度不高
云南普洱茶作为一种知名的中国茶,其品牌知名度并不够高。
普洱茶产地较分散,品牌数量较多,但还缺乏有效的品牌宣传和推广。
2.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普洱茶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许多小厂家质量参差不齐。
在市场中,很多产品既没有明确的品牌形象,也缺乏可靠的质量保证,难以建立一定的信任感。
3.缺乏创新意识
云南普洱茶的多样化、丰富化等品类特征发展空间巨大,但现实中,各品牌之间的差异化程度较低,缺乏更多的创新和想象。
4.产业链短板齐全
由于茶叶产业链的细分和知识架构复杂,决定了云南普洱茶品牌发展所需创造的价值链短板较多,包括品管、销售、营销、物流等,这也是品牌难以突围的根本原因。
二、对策
1.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
加强云南普洱茶品牌宣传和推广,增强其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背景的产品形象,提高消费者对普洱茶产品的认知度和品牌忠诚度。
2.提高产品质量和规范化生产
在普洱茶生产环节加强品质管理和质量控制,规范化生产过程和生产设施建设,加强茶叶检测和检验,确保每款云南普洱茶产品都能够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3.在产品差异化方面下功夫
在云南普洱茶的产品中进行差异化设计和开发,在产品丰富度和质量上不断创新,提供不同品类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需求,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4.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
在普洱茶产业链中进行整合,打造优质的品牌产品,延伸产业链,构建起涵盖品质管理、销售、推广、物流方面的完整的资源体系,提升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区域品牌的“公地悲剧”及其化解之道——以“蒙顶山茶”品牌为例中国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之说。
独特的气候条件,多样的地理环境,悠久的种茶历史,造就了四川茶叶品种多、品质优、上市早等特点。
四川省农业厅2009年就预测:2010年四川茶叶种植面积将达到287万亩,位居全国第二位,产量将达到14.5万吨,居全国第三位。
与“产茶大省”名声相悖的是川茶的现状:品牌多、乱、杂、散,千家万户种茶,千企万厂制茶,千牌万品卖茶,且茶叶销售大多限于省内,出口微乎其微——年出口量不足万吨。
而在茶叶种植面积与四川相近的浙江、福建,其绿茶每年有七成左右出口,总产值是四川的一倍多,其中还不乏稍加整理换上包装身价就能提升数倍的川茶。
虽然沿海省份的茶叶也有可能是初产品出口,但无疑利润更为客观,而川茶由于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利润也会更低,可见,川茶缺的不是质量,而是茶产业集群品牌和全球性的销售网络。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四川提出了要打造以雅安为重点的“蒙顶山茶”,以宜宾为重点的“宜宾早茶”,以万源为重点的“富硒保健茶”三大区域品牌。
这样的区域品牌的建设有利于识别,形成茶质好的品牌印象,从而被经销商认可。
但是一个好的产地品牌是否就能孕育出成功的产品品牌,能否被消费者直接认可,这就涉及到产地的区域品牌的保护伞如何有效地支撑产品品牌,而不被过度透支,导致产地品牌的“公地悲剧”现象,而产地品牌的支撑与产品品牌的反哺的良性关系的建立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
“公地悲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加雷特·哈丁(Garrett Hardin)教授于1968 年提出的。
在其发表的《公地的悲剧》一文中, 哈丁指出公共牧场的开放必然会遭到过度放牧: “公地”是当时英国的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尚未耕种的土地,作为牧场,无偿提供给当地的牧民。
然而,由于是无偿放牧,每一个牧民都想尽可能增加自己的牛羊数量,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 最终牧场因过度放牧而成了不毛之地。
Vol.57,No.08. 2023·77·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25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问题及对策马思远(十二师党委党校行政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作为推动区域农产品提质优化的重要方式,建设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已经成为很多地方实现农产品品牌抱团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品牌打造忽视市场需求、品牌设计同质化高以及品牌形象需要维护等问题已经形成阻碍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发挥应有效果的现实困境。
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品牌培训、提升相关主体品牌意识,深挖品牌内涵、创新品牌理念,加强品牌管理、优化品牌监督考核机制等一系列对策,以期帮助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摆脱现实困境。
关键词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品牌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8-77-03自2017年“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以来,全国许多地方都开展了各层级、各水平的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以品牌战略驱动现代农业发展,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1],建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也是现阶段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很多地区通过对当地农产品进行品牌建设,实现了地区特色产业的快速崛起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还有很多的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并没有发挥预想中的带动作用和品牌效应,这些设计初衷是为当地农民服务,提升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公用品牌在实际现实运用中遇到了困境和难题,探讨这些困境出现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1.1 品牌打造忽视市场需求品牌打造是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品牌价值的重要一步。
优秀的品牌打造方案能够有机结合产品本身特点、地域特色及市场需求。
从目前的实践经验来看,虽然大多数的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在打造的过程中基本能够将前两者进行融合,但却忽视了市场需求。
关于当前茶叶市场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当前茶叶市场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有着相当巨大的影响力,而茶叶行业的营销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茶叶市场的营销问题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就当前茶叶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当前茶叶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激烈,茶叶品牌和产品同质化严重;二是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品牌忠诚度较低;三是营销手段相对陈旧,不符合时代潮流;四是行业监管不到位,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针对市场竞争激烈、茶叶品牌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茶叶企业需要进行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定位。
在产品方面,可以推出更多样化的产品,包括不同产地、不同工艺、不同品质的茶叶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在品牌方面,可以通过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塑造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品牌忠诚度较低的问题也需要引起茶叶企业的重视。
在这方面,茶叶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根据调研结果进行产品创新和开发。
可以通过建立会员制度、推出促销活动等方式,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增加回头客数量。
针对营销手段相对陈旧、不符合时代潮流的问题,茶叶企业需要加大对互联网营销的投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茶叶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新媒体营销、电商平台销售等方式,推广产品、宣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针对行业监管不到位、假冒伪劣产品问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茶叶企业需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大对茶叶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当前茶叶市场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而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茶叶企业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品牌宣传,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产品遭遇的问题和矛盾问题:2016年茶叶公公品牌价值排行第一却屡上农残黑榜……一方面,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是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自2010年4月份开始评定的,采用的是CARD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属于比较粗放但是对茶来说也比较适宜的一种评估模型。
(想要了解的可以去看《201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当年安溪铁观音的品牌价值为44.01。
然后经过接下来的额两年里快的发展之后,接下来的几年里,安溪铁观音的区域品牌价值稳定在50亿+的水平,更是在今年一举超越西湖龙井占据了第一。
另一方面,从2013年开始,安溪铁观音却屡次上质监局农残黑榜单,网络上标榜9.9元包邮的安溪铁观音更是不绝于耳,甚至到了泛滥的地步。
何故……起跑2000年4月,由安溪县茶业总公司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的“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
2004年7月,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第91号公告,批准“安溪铁观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安溪铁观音的速度扩张应该是04-08年,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政府和相关组织开始以“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为核心进行推广,着力将其打造成具有很强区域品牌价值的农产品。
而且,对地理标志的核定规范化也让安溪铁观音逐渐走向全国。
长期以来,碍于交通的不发达,各地的茶叶很难真正走向全国。
但随着交通的发展,交通不便带来的流通不便就逐渐消失。
但同时,茶行业本身也没出现比较有名的茶叶品牌。
而安溪铁观音算是最早以公共品牌“安溪铁观音”进行茶叶推广的茶,推行之后它便很快占领了消费者在喝茶方面的“心智资源”。
而且铁观音的包容性很强,很快就随着这个地理名片走向了全国。
安溪铁观音的全国市场占有率甚至达到了20%,之后其他茶类也争相效仿,甚至在各产茶区形成了一股“茶叶地标风”。
但也正因为过于注重“区域公共品牌”的发展,所以才没出现很有名的茶企品牌,这是后话。
产 业 开 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3期云南省保山市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和对策建议董建祖1,彭丽娜2(1.隆阳区茶叶技术推广站,云南隆阳 678000;2.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隆阳 678000)摘要:保山市是云南省产茶大市。
该市地处世界茶树起源地中心地带,种茶饮茶历史悠久。
2019年,该市茶园面积4.55万hm2,毛茶总产量5.42万t,产值63.43亿元。
通过调查研究,梳理出存在的九大问题,提出了七项建议。
关键词:茶叶产业;问题;对策建议1 主要问题成因1.1 国际国内茶叶市场走势低迷受国际、国内总体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当前国际国内茶叶市场低迷,国际市场销售乏力,市场走势不畅,价格低迷,茶叶出口难度大。
从2018年特别是2019年茶叶价格来看,高中端茶价下跌明显,从我市的情况看,古树名山茶同比下跌20%~30%、中低端茶品同比下跌10%,市场销售疲软乏力,预计未来1~3年,保山茶产业将面临着在市场走势低迷、价格起伏波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大环境下谋生存,求发展。
1.2 保山茶叶品牌知名度低,产品整体档次不高保山茶叶品牌多而杂乱,缺少全国性的知名品牌,保山茶独特的优势没有传播出去,省内外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同时,保山茶叶产品生产加工水平较低,普洱茶仍以传统的砖饼沱产品为主,名优茶产品和新产品开发较少。
茶叶精深加工产品不到50%,与省内外的差距较大。
1.3 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科技支撑不足因各级财政紧张,产业引导性资金投入有限,导致引导、推动力减弱,尤其在科技支撑、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缺乏有效措施手段。
在科研方面,市、县(市、区)级财政投入基本为零,基础型研究和新产品研究进展相对缓慢。
1.4 种植管理水平粗放,茶叶单产相对较小全市茶园面积2019年已达4.55万hm2,位居全省第四位,但低产茶园面积大,约占1.33万hm2,在整个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优质茶园面积相对较小,良种普及率不高。
关于当前茶叶市场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当前茶叶市场在我国已经发展了数千年,而且茶叶文化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然而在当今茶叶市场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茶叶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当前茶叶市场营销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市场竞争激烈,品牌认知度不高随着茶叶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茶叶企业纷纷加大了对市场的投入,加大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茶叶品牌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缺乏品牌认知度的小茶叶企业。
这些小企业由于缺乏庞大的营销预算,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宣传,导致其品牌认知度不高,销售业绩也难以提升。
对策:为了提升品牌的认知度,茶叶企业需要注重品牌文化的建设。
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加强线上线下渠道的合作等措施来提升品牌的认知度。
企业还可以积极开展品牌战略合作,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推广品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二、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提高,但市场鱼龙混杂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茶叶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上鱼龙混杂,种类繁多的茶叶产品使得消费者很难分辨产品的优劣,导致了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经常感到困惑。
由于市场上鱼龙混杂,优质茶叶产品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导致了整个茶叶市场的混乱,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策:为了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识别能力,茶叶企业可以通过加大产品质量的投入产出,提升产品的品质,让消费者在购买时更容易辨别产品的优劣。
行业协会也可以加强对市场的监督,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劣质产品的销售,维护市场的稳定。
三、网络营销方式不够灵活,影响市场拓展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成为了各大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
在茶叶行业中,仍有很多企业对网络营销方式不够灵活,导致了企业在网络营销上的成绩不尽如人意。
由于茶叶产品属于实体类商品,网络营销方式无法直接让消费者品尝到产品的味道和香气,所以企业需要寻求更加灵活的网络营销方式来进行市场拓展。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15期农村经济学“洞庭碧螺春”品牌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丽姚菱一黄宇轩沃雨婷胡武生吴隽*(苏州市职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155)摘要“洞庭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但随着国内其他茶类的强势崛起,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
本文分析了“洞庭碧螺春”品牌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西湖龙井”品牌保护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大培育力度、建立茶叶数字化管理体系、开拓“互联网+”新渠道、组建专业研究机构等,以期为“洞庭碧螺春”品牌提供发展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洞庭碧螺春”;品牌保护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5-0210-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5.05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Problems of"Dongting Biluochun"Br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Li YAO Lingyi HUANG Yuxuan WO Yuting HU Wusheng WU Jun* (Food Safety and Nutrition Research Center of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215155) Abstract"Dongting Biluochun"is one of the top ten traditional famous teas in China,but with the strong rise of other domestic teas,it is facing a severe competitive situation at prese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r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 of"Dongting Biluochun",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of the br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 of"West Lake Longjing",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including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cultivation,establishing a digital tea management system,opening up new marketing channels of "Internet+",and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s,so as to provide development ideas and ways for the "Dongting Biluochun"brand.Keywords"Dongting Biluochun";br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近年来,在国内外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产品造成一定冲击,农产品贸易竞争更加激烈,实施品牌建设战略成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贵州省茶产业品牌定位同质化问题及差异化策略探析茶产业是贵州省的特色产业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品牌定位同质化问题。
同质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牌形象同质化。
贵州省的茶产业品牌形象大多围绕着“贵州茶”的概念展开,缺乏个性化的特色。
这导致了消费者对不同品牌之间的区分度较低,很难形成忠诚度。
二是产品定位同质化。
贵州茶产品的定位较为单一,以绿茶、红茶为主。
即使是形成了一定的区分度,也很难在市场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三是营销策略同质化。
贵州茶品牌在宣传推广上,往往采取相似的方式,如冠名赛事、举办茶文化活动等。
这种同质化的宣传方式,容易使消费者对品牌之间的差异感知较弱。
一、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贵州茶企业应通过产品的包装设计、品牌故事等方式,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可以利用贵州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品牌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突出茶叶的地域特色。
二、推广多元化的产品。
除了传统的绿茶、红茶之外,贵州茶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品种及深加工工艺,推出更多样化的产品。
推出特色茶饮品、茶叶粉等,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三、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贵州茶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打造联合营销模式。
与旅游业合作,推出茶园旅游、茶文化体验等项目,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增加品牌的知名度。
四、加强科技创新。
茶产业是一个注重科技创新的产业,贵州茶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加工技术,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
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茶叶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五、加强品牌运营和管理。
贵州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品牌运营和管理体系,加强品牌的市场调研、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等工作。
只有不断提升品牌的形象和声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贵州省茶产业品牌定位同质化问题确实存在,但通过采取差异化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贵州省茶企业应加强品牌形象打造,推广多元化产品,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品牌运营和管理,以实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我国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茶叶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茶叶产量持续增长。
我国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茶叶产量达到了290万吨,同比增长了6.9%。
茶叶品牌和高端市场不断壮大。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品质的追求,一些茶叶品牌逐渐崭露头角。
高端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日益增长。
茶叶出口形势严峻。
尽管我国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茶叶出口却不如人意。
近年来,茶叶出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竞争压力增大、国际市场需求不稳定等。
茶叶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
一方面,茶叶生产主体大多为小农户,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导致茶叶产业发展缓慢;茶叶产业链条不完善,从茶叶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环节,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产能不均衡等问题。
针对茶叶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和提高茶叶质量。
通过加大对茶叶品牌的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品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
加强品质管理,严格控制茶叶产品的质量,提升茶叶的口感和品质。
加强茶叶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
鼓励科技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加大茶叶科技研发力度,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和质量,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提高茶叶生产者的技术水平。
完善茶叶产业链条和提升农民收入。
加强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建设,推动茶叶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延伸,做到从茶叶种植到销售环节的无缝对接。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茶叶出口的开拓和推广。
继续加大对茶叶出口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出口政策便利和财务扶持,推动茶叶出口的发展。
积极参加国际展览会和贸易洽谈会,开拓国际市场,推广我国茶叶品牌。
【摘要】新式茶饮已成为当下我国居民日常消费品。
为了满足不断更新的消费者需求,适应行业竞争新形势、新业态,新式茶饮企业已纷纷走上品牌化路线。
本文从品牌定位、品牌个性、品牌传播和品牌管理四个角度分析新式茶饮品牌发展,并从加大创新研发、深挖品牌文化、优化传播效果、加强品牌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新式茶饮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式茶饮;品牌营销;营销策略一、引言我国的茶文化迄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随着零售经济的兴起和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新式茶饮行业应运而生。
近年来新式茶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品牌数量不断增长,门店加速布局,市场前景可期。
新式茶饮品牌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如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严重阻碍新式茶饮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品牌内驱力,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相关理论概述1.我国新式茶饮发展概述现代茶饮产业一般认为起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台湾地区珍珠奶茶的影响而流传推广开来。
台式奶茶被引进大陆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茶粉调制时代(1990—1995),传统连锁茶饮时代(1996—2015)和新式茶饮时代(2016年至今)。
2016年后,以营养健康、个性创新为标志的新式茶饮时代正式开启。
2022年中国新式茶饮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3400亿元。
2.新式茶饮概念及特点新式茶饮是指采用高品质原叶茶和鲜奶为茶底,以新鲜水果和其他优质食材为辅料,通过将茶底和不同辅料进行多样化组合制成的中式现制茶饮品。
新茶饮产品的主要特征是用料考究,除新奶和现煮茶以外,辅料也用健康食材取代各种人工合成配料和色素类添加剂。
由于辅料和茶底的多样性,便于菜单推陈出新。
经营方式方面新式茶饮往往采用直营模式代替加盟模式,便于统一管理,质量控制。
3.品牌营销概念(1)品牌营销随着消费者和企业对品牌意识的不断加强,品牌营销在实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研究领域,不同研究者对品牌营销有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