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22.19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语文_初中__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等,明白这是一棵不平凡的树。

2、通过分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

3、抓住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法指导】

1、创设情境,快乐朗读。

2、情感体验,悟情悟理。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导入新课。

1.检查字词

A.上课后,“小老师”指两位同学到黑板把学案的第一题板演字音。

B.学生做学案的同时,老师播放阎维文的《小白杨》,学生边听边做学案的《预习反馈》部分。

C.指两位学生到黑板批改,其余同学同桌之间互批。

D.“小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明确字词等。

E.学生齐读两遍加深记忆。

2.导语:刚才听的一曲《小白杨》唱遍了大江南北,他赞颂了小白杨。茅盾这位作家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小白杨,那就是——大家齐说课题——白杨礼赞。

3.教师板书课题且释题:白杨是指白杨树;礼赞是崇敬和赞美。题目即是对白杨树崇敬和赞美。

4.“小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作家作品。

5.师:那这节课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呢?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投幻灯片)。

师: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先略读课文来感知屏幕上的问题(温馨提示:学生出声略读课文,摘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二、初读感知

作者对白杨树表达了什么感情?从文中找出五次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语句,画出来。

(预测:生1:第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生2: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1.学生回答哪些句子是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师生共同明确。

2.我们注意红字部分,齐读一遍也来赞美一下白杨树。个别学生读、学生齐读,希望通过朗读来带动学生对白杨树的喜爱等。

3.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句子相似,这在文章结构上称为“首尾呼应”。

4.师问:全文共几个自然段?学生答:九个。“白杨树的不平凡”

在文中出现多次,那它便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师:这样不平凡的树生长在哪里呢(小组讨论交流屏幕上的问题)?

三、精读品味

1.白杨树生长在哪里?周围的环境如何?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A.学生回答,如:生1,高原。生2,黄土高原。生3,积雪初融的黄土高原上。生3黄绿错综……师点出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很美,并且板书——境美。

2. 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及性格特征如何?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生1:第五段,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生2: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师:学生齐读一下,感受一下这棵树。

师:根据刚才读的,加上自己的理解,我这儿准备了一些“干、枝、叶”谁来贴一棵白杨树。

一位学生上来贴,之后师生共同欣赏这棵树,干、枝、叶、皮的特点,来体会树枝的团结、树叶片片向上的积极上进的精神,想到树都如此,更何况人呢?整棵树的外形也很美。师板书——形美。

生3:白杨树的性格是: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

生4:白杨树的性格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师:这样伟大的树像不像一个正直的人?它还像谁?

3.作者只是赞美白杨树吗?它还有哪些象征意义?

生1:象征了北方的农民。生2:象征了家乡的哨兵。

师:让学生齐读一遍“四个难道”来体会一下。师生共明确白杨树内在的精神也很美。师板书——神美

师:作者想赞美抗日军民,却要借白杨树来赞美他,是不是有什么苦衷啊?请阅读大屏幕。

四、写作背景、“矛盾”的由来

1、《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生回答:茅盾。师板书并且让学生阅读屏幕上的资料链接“矛盾”的由来。学生齐读一遍。

2、资料链接“矛盾”的由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沈雁冰由于参加革命活动,被蒋介石通缉,由于报社不敢登他写的文章,所以他内心十分矛盾,便在手稿上署笔名为“矛盾”。后来,他把写好的小说手稿给叶圣陶看,发表前,叶圣陶说:“‘矛盾’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姓氏,并且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你署名‘矛盾’,一看就知道是假名。如果国民党方面有

人来查问原作者,我们就为难了。不如在‘矛’字上加草头,《百家姓》里有,姓‘茅’的也很多,不会引起注意。”沈雁冰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明白了当时的社会是“说不得,也不能直接写”那咱们来看一下茅盾用的神秘武器——象征。

五、象征

某种抽象的事物或思想感情,常常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这往往被人们称为象征。

例如:红色象征革命;

太阳象征中国共产党;

鸽子和橄榄枝象征和平;

灯光象征光明和希望;

海燕象征勇敢的革命者;

慈母手中线象征伟大的母爱。

师:咱们也效仿一下作者:由图片——想到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

温馨提示:某种抽象的事物或思想感情,常常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这往往被人们称为象征。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任选一副图片,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