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生平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8
【大事记】1875年 3 月 19 日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 1 岁生于奉天海城县西90 华里北小洼村1887年光绪十三年12 岁从私塾先生杨景镇学习三个月。
1888年光绪十四年 13岁其父张有财被赌徒打死,随母去镇安县(即黑山县)赵家庙村(今属北镇县)外祖父家就食。
1889 年光绪十五年14 岁学木匠当货郎卖包子学兽医。
1890年光绪十六年 15岁流落营口县大高坎镇1894 年光绪二十年 19岁投清军宋庆所部当兵,后升任哨长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 20岁清军移防离队回乡当兽医,与赵家庙村赵占元次女赵春桂结婚。
(后生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1896 年光绪二十二年 21岁经冯麟阁(后改名冯德麟)介绍在广宁县(北镇)加入绿林董大虎匪部。
1900 年光绪二十六年 25岁义和团运动,沙俄侵占东北,盛京将军逃走,地方混乱。
于赵家庙组织保险队,后移至北镇县中安堡。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26 岁春节前夕遭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
生张学良。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27 岁于新民受抚,先任马队帮带(副营长)后升管带(营长)。
1904 年光绪三十年 29岁日俄战争爆发,先为俄军效力后为日军效力。
1907 年光绪三十三年 32岁东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首任总督,计擒杜立山有功升为奉天巡访营前路统领。
1908年光绪三十年33 岁奉徐世昌命驻防郑家屯、洮南,追缴陶克陶胡叛匪。
1909年宣统元年 34岁奉锡良总督之命追缴蒙匪牙什、白音大赉等。
1911 年宣统三年 36 岁武昌起义,带兵入奉天省城镇压革命党人。
中国历史故事-张作霖简介张作霖是个怎样的人张作霖怎么死的张作霖一生的头衔太多了,号称“东北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执掌东北多年的北洋奉系军阀首领,也是最后一个“北洋政府”的掌权者。
在历史书上,我们看到张作霖留着大胡子,一身的匪气,他的确也是马匪出身,从一个穷小子成为一个土匪,再成为东北王,直至手握军权统治整个东三省,“东北王张作霖”绝对是20世纪上半叶的传奇人物,这样的大人物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地步的?他又是个怎样的人?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人。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
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出身贫寒的张作霖,有着东北人的豪爽,性格直率,1888年,其父张有财被赌徒打死,他和哥哥去报仇,不小心把对方打死了,哥哥最后被捕入狱,张作霖和家人为了逃脱追捕就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在隐姓埋名的那几年,张作霖做过很多工作,打杂当木匠学手艺,尝尽为生计奔波的滋味。
1894年,适逢甲午战争爆发,便投入驻营口田庄台的毅军,后因表现出众,被提拔为毅军统领宋庆的卫士,后升任伍长。
战争失败后被遣返回乡,落草为寇,在黑山南赵家庙一带劫掠,与赵家庙村地主赵占元次女结婚,赵春桂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的生母。
1900年,义和团运动,沙俄侵占东北,地方官员逃走,没有人为这里的村子治安负责,张作霖于是在赵家庙组织保险队,负责维护村子的治安,张作霖本人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村里的人对他很是称赞,他由此声名鹊起。
1901年到1910年这期间,这十年是张作霖最为坎坷的人生阶段之一,遭遇到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后躲过一劫的张作霖被推选为团练长,后又任马队帮的营长,凭借自己的英勇在当地颇有势力,日俄战争爆发后,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先后为俄国和日本效力,东三省改制后又任巡防营前路统领,之后多次平定匪徒。
1911年,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遭到国内革命人士的强烈反对,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即武昌起义,时任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奉命打击革命势力,袁世凯称帝后,又对张作霖大大嘉奖。
1928年春.奉军⾯临的形势甚为严峻。
蒋介⽯和⽇本达成协议。
蒋任北伐军总司令,汇同冯⽟祥、阎锡⼭、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北上讨伐张作霖致使奉军节节失利,这是压⼒之⼀。
其次是张作霖在年初与⽇本订⽴关于在东北修筑五条铁路的借款密约.因⽇⽅提出的条件⾮常苛刻,张对这项密约没有爽快地答应,并附加个条件,须在⼀年之内同地⽅政府商定后才有效。
⽇本⽅⾯主张把这项密约,作为政府间的正式协定,张坚决不允。
⽇本对此⼤为不满。
⽇本公使芳泽昭⽰张作霖,如果铁路能够圆满解决,⽇本⽀持张的地位不变。
芳泽在5⽉17⽇会见张作霖时⼜警告:“当战乱发展的京津地区,其祸乱将及满洲之际,帝国政府为维持满洲治安起见,不得不采取有效措施。
”⼜说;“张宗昌的兵在济南杀死⼏⼗名⽇本侨民”,“你对此应负⼀切责任”。
⾯对芳择的威通恫吓,张勃然⼤怒,由座上站起来.把⼿⾥的翡翠嘴早烟袋猛⼒地向地下⼀摔,折成两段,声⾊俱厉地冲着芳泽说:“此事(指张宗昌杀⽇侨事)⼀⽆报告,⼆元调查,叫我负责。
他妈拉个巴⼦的。
岂有此理!我这个臭⽪囊不要了,也不能做这种叫咱们⼦⼦孙孙抬不起头来的事情。
”他说完之后扔下芳泽不管,怒⽓冲冲地离开了客厅。
虽然当晚谈了四个⼩时.但芳泽⼀⽆所获。
张作霖于5⽉25⽇,通过外交总长罗⽂⼲答复⽇本照会:“于战乱及于京律地区,影响波及满洲地区时,⽇本将采取机宜措施⼀节,中国政府断难承认。
东北三省及京津地⽅,均为中国领⼟,主权所在,不容漠视。
”最后并告诫⽇本说:“深盼⽇本政府鉴于济南不祥事件之发⽣,勿再有不合国际惯例之指置……。
”语⽓强硬,对⽇表⽰不屈。
之后,鉴于奉军处境,⽇趋不利,张学良、杨宇霆也“劝⽼将回奉”。
张作霖知⼤势已去,于5⽉30⽇下总退却令。
6⽉1⽇张作霖接见外交及北京绅商法团代表话别,并应北京地⽅要求,派鲍毓麟率兵⼀旅,留在北京维持治安。
命许兰洲将“陆海军⼤元帅”之印、旗、国务院印信,外交部重要档案运往奉天。
2⽇发布出关通电,声⾔退出北京后,政务交国务院、军事归军团长负责,此后国事听国民裁决。
张作霖的人情世故的经典句子一、张作霖的人情世故1.1 张作霖的生平概述张作霖(1875年-192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军事家和政治家,在中国东北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他曾担任辽宁督军、奉军总司令等职务,以他卓越的才干和人情世故的手腕,征战多年,收复东北地区,奠定了中华民国东北的统一局面。
1.2 张作霖的人情世故的重要性在张作霖的一生中,人情世故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懂得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情世故的手腕,让他能够团结各方势力,巧妙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从而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张作霖的人情世故的经典句子2.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出自《资政新闻报》第一期的社论,是张作霖的名言之一。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兴衰负起责任,无论是身处政府高层,还是普通百姓,都有义务为国奉献。
2.2 “政治维持与讲情义并重”这句话强调了政治与情义的统一,张作霖认为政治家不能只重视权谋,更要注重感情和人情。
他在处理与各方势力的关系时,总是能够用情感和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来达成共识,维持政治稳定。
2.3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这句话体现了张作霖善于任用人才的智慧。
他注重选拔有才干的人,而不分官职高低,只看是否能够胜任工作。
他的部下都对他深感敬佩,因为他能够给予他们应有的重视和信任。
2.4 “存心用事,解决实际问题”这句话强调的是务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张作霖从不拘泥于形式,他追求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达成目标的方法。
他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让每个决策都能够真正起到作用。
三、张作霖的人情世故的实践3.1 巧妙运用人情世故,巩固统一战线张作霖在东北地区的统一战线建设中,凭借他的人情世故手腕,巧妙地让各方势力团结在一起。
他用细心的沟通和让利的方式,赢得了各方的支持和信任,使得统一战线得以巩固。
3.2 善于处理内外交困,保持政治稳定张作霖面临过各种难题,既有来自内部的派系斗争,也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挑战。
张作霖是在哪里出生的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了很多土匪的势力,先后担任了奉天督军、东三省的巡阅使等职位,张作霖号称“东北王”,他成为北洋军奉系的首领。
那么有作为的一个人,是哪里人呢?哪块土地养育了这样的成功人士?张作霖出生地是哪里?张作霖的出生地张作霖,字雨亭,汉族人,他的乳名叫作老疙瘩,但他更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来又投身于绿林。
张作霖1875年出生在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海城市人,所以张作霖出生地是奉天海城。
作为张作霖的出生地,这个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那么现在就来看看这个地方的文化历史吧。
奉天省,是清末和中华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中的其中一个,它的简称是“奉”,省会就是奉天府。
奉天省在民国初的沿袭清制时候,改为辽宁省,是辽河流域永远安宁的意思。
这个地区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至今遗留下来的沈阳故宫、清初三陵都是反映了当时的一个社会面貌。
奉天省改名与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的“东北易帜”有很大关系,在东北易帜后,全国统一,将奉天省改为辽宁省。
之后辽宁1/ 7省又经过了很多次改名,在九一八事变后,又改为了奉天省。
之后新中国成立以后,辽宁地区改为辽东、辽西两个省,在1954年时,又将这两个省合并成为了辽宁省。
张作霖卖国是真的吗在民国时期,军阀当道,各个帝国主义列强强行在中国掀起瓜分的狂潮。
这些列强之所以在中国敢如此猖狂,有许多原因。
一是因为,中国国弱,兵马设备差;二是因为当政的政府懦弱虚伪;三是因为,中国有许多人都在其中充当着汉奸、卖国贼的角色。
那么作为奉军统领的张作霖卖国吗?张作霖卖国吗?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大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是因为张作霖虽然对日本人不假辞色,但是也没有公开反日,张作霖对日本的态度在公众看来,是一直有一些暧昧不清。
因为张作霖曾一度替俄国做事,后来也曾给日本人干活。
尤其是在郭松龄反奉战争之际,他还一度和日本人合作。
他在府中还聘请了日本菊池武夫作为顾问。
张作霖人物资料寄语:民间认为,张作霖从一个出身地微农民起家,苦心经营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是令人尊敬与钦佩的。
还有些人认为。
张作霖因未答应《日张密约》而被日本人为炸死,属于民族英雄。
这种说法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并不代表不可能。
而且,张作霖制家很严,子张学良受其影响很大。
还有一些证据表示,张重视旧教育,尊敬孔儒。
对张作霖的评价贬褒不一,读者你怎么认为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张作霖人物资料,欢迎阅读。
张作霖简介张作霖,字雨亭,北洋军阀。
1875年3月19日(清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生,自小出身农家。
张作霖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号称“东北王”。
1928年被蒋介石战败,退回东北途中被日军炸死在皇姑屯,时年53岁。
史学界关于张作霖祖籍主要有两说:一为山东说。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行状》中写道:“公讳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远祖居山东,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
祖发业农,称素封。
”“行状”是过去死者家属叙述死者世系、籍贯、事迹的纪念文体。
该文称“远祖居山东”,主山东省说。
一为河北说。
河北中又有大城、高阳、河间三说。
在《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雨亭神道碑》写道:“公讳作霖,字雨亭。
其先为直隶人,清末迁奉天海城。
”这通碑文是督军署参谋长臧式毅领衔,又有8位处长署名的,载于《张大元帅哀挽录》。
文中明确地说“其先为直隶人”,即是河北人,主河北说。
从有关历史记载看,张作霖的祖籍是诸说并存,多数学者主河北省说。
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多次自称祖籍是河北省大城县。
据《大城县志》记载及当地老人记述,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张作霖曾回到河北省大城县南赵扶冯庄认祖,但由于族中老人反对(族人认为其年轻时当过“胡子”,有辱门风,担心奉系失败牵连族人)而未能归宗,张作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关于这两种说法均无确切文字记载。
但《河间县志》记载:在明清时期河间为府衙所在地,管辖着大城、任丘、肃宁、献县等县,所以大城是河间府属地,才有了河间之说。
对于大城说,笔者详细查阅了《大城县志》和大城堤北冯庄《张姓家谱》等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据《张姓家谱》记载,在清道光年间大城因遭水患,子牙河南赵扶段决堤,大水淹没数百里,造成房屋倒塌,农田颗粒无收。
张作霖怎么死的
张作霖怎么死的
阅读精选(1):
张作霖生平大事记
自幼出身贫苦,父亲早亡,随母改嫁,早年做过土匪,
马贼,后归顺清军担任马队管带,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经奉天君主立宪派领袖袁金铠的保举,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重用,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打击革命党人。
1912年9月,被袁世凯任命为第27师师长,镇压反袁
的国民党份子。
1922年-1924年先后两次发动直奉战争,并控制北洋
政府,
1927年6月16日在燕京(今北京)被孙传芳、张宗昌、吴俊升、张作相等拥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
6月18
日在燕京中南海怀仁堂就任大元帅,行使大总统职权,并令潘复。
起于草莽的大帅——“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的生平及其在东北的所作所为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工)3班胡景博起于草莽的大帅——“东北王”张作霖摘要:张作霖作为近代历史上少有的草莽枭雄虽然充满了争议,然而纵观其一生,他不仅是游走于各大集团之间左右逢源的“骑墙派”,更是民族利益的旗手,抵抗外族的先锋,也正为此,他触动了日本人在华的利益,而被害于皇姑屯,而且他在东北地区建设的种种所为,确又是可圈可点的,这就是他一个矛盾的人,“东北王”张作霖。
关键词:张作霖,北洋政府,东北地区正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云人物。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卷轴时,总会发现有许多古代风云人物或是举于市井,或是启于草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可是当我们放眼近代时,却鲜见哪一位人物出身于草莽,却又成就了一番大业,然而,当我们着眼于北洋末期时,一位矮个子的“东北大汉”却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就是曾经不可一世的“东北王”张作霖,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位起家于绿林的末代北洋统治者,会在其上任不足一年之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在归家途中,然而他在任期间所为之事却又不能使人与其起于草莽的背景相联系,比如说教育,基建……1.1出身同大多数近代历史人物相异,张作霖确实可以说是一个完完全全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民的孩子,更确切的说,张大帅的童年可以说是十分的悲惨,早在他十几岁时,爹被仇家打死,家被洪水冲毁,娘不得不带着他哥儿几个改嫁外乡的一个兽医。
这兽医可以说是待张不错,教会了他如何医马,相马,骟马等等事情,张因此结识了一些前来医马的土匪,再后来,当了大清国的兵勇,在日俄战争期间,替两个在中国东北土地上作战的外国军队当过双重间谍(1),结婚后的张作霖因为自己的家境过于贫寒,因而倒插门到自己的岳父家,可是由于和“胡子”的交往过密,因而也就受到了乡里乡亲的一些指责,更有一位当地的李老恒的乡绅,因为害怕自己的财产被与张作霖接触亲近的土匪“惦记”,所以便将张作霖告上当地的衙门,也正因为此,张作霖被抓捕入狱,不过由于并没有充足的证据来支持,对大帅的控告并没有成功,出狱后的大帅便真正的成为了一个胡子,这就是张作霖,一个出身于贫寒农民家庭的生活困苦迫于生活压力的苦孩子。
北洋军首领张作霖生平简介张作霖,字雨亭,奉天省海城县人,乳名老疙瘩,奉系军阀首领,喜欢别人称其张大帅,是少帅、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洋军首领张作霖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张作霖的生平简介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888年,张作霖的父亲被赌徒打死,张作霖与兄长一起报仇,失手枪杀了人,其兄长被逮捕,张作霖则和母亲、妹妹外逃,此后一直流落在外,1894年,投身中日甲午战争。
张作霖从战场上回来后,成为土匪,势力壮大被清朝招安,协助清朝剿灭杜立三,从此名声大噪。
1911年,武昌起义,带兵镇压革命党人,因镇压有功被封为外练兵大臣,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张作霖于1915年,被招入京,袁世凯称帝,张作霖被封为奉天督军。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又授予张作霖奉天督军兼省长,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五四运动爆发,号称“东北王”,是曹锟与段祺瑞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时帮助曹锟对抗段祺瑞。
但1923年,直奉战争失败后,宣布东北三省独立,1924年张作霖再次与直系军阀曹锟一战,胜利后,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
1925年,是张作霖势力的顶峰期,次年张作霖被十五省推为总司令。
1927年,张作霖为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行使民国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位期间多次拒绝和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
1928年因战事不利,张作霖打算退守东北,在返回的途中遭日军预埋的炸弹炸成重伤,当日身亡,享年53岁。
如何评价张作霖对张作霖的评价也有两面,一方认为张作霖是民族英雄,另一方则说他是卖国求荣的大军阀,两种评价都没有离开他和日本的关系,张作霖作为一个位居东北三省的军阀不可避免的和日军发生关系。
张作霖作为军阀首领,他是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我们不得不得佩服张作霖统治时,东北三省的经济快速的发展。
张作霖作为边疆的军阀,身处日本和苏联两大强国之间,竭力的周旋,其实也是一种本事。
张作霖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条件下,满足日本的要求并不是张作霖的本意,他是一种权衡,是一种两者权衡取其轻的选择。
第1篇一、张作霖出席国际论坛,发表重要讲话【新闻来源】《环球时报》【新闻摘要】近日,我国著名企业家、慈善家张作霖先生受邀出席国际论坛,并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创新驱动,共筑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张作霖在讲话中强调,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张作霖旗下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闻来源】《经济日报》【新闻摘要】近日,张作霖旗下企业——XX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据悉,该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致力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此次获奖,标志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
三、张作霖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新闻来源】《中国工商时报》【新闻摘要】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全国工商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张作霖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张作霖表示,将充分发挥副主席的职责,为民营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张作霖公益基金会捐赠千万元助力教育事业发展【新闻来源】《公益时报》【新闻摘要】近日,张作霖公益基金会向我国某贫困地区捐赠千万元,用于改善当地教育条件。
据悉,此次捐赠旨在支持当地教育事业,助力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为他们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五、张作霖出席某公益活动,倡导绿色环保【新闻来源】《环境日报》【新闻摘要】近日,张作霖出席某公益活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张作霖表示,环保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六、张作霖旗下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我国对外合作【新闻来源】《国际商报》【新闻摘要】近日,张作霖旗下企业成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我国对外合作。
据悉,该企业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业务,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实现互利共赢。
七、张作霖受邀参加国际商会论坛,探讨全球经济合作【新闻来源】《国际商报》【新闻摘要】近日,张作霖受邀参加国际商会论坛,与各国企业家共同探讨全球经济合作。
对张作霖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究竟应该怎样评?有一种意见说张作霖”s生为东北之重镇,国家之长城,死则以身殉国,重如泰山。
中国近代史无论如何编纂,雨亭先生必然永居重要地位,成为民族英雄,历史伟人。
”也有另一种意见,认为张作霖的一生,“是反动的一生,祸国殃民的一生。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显然都是片面的,都不符合张作霖的本来面貌。
严格根据历史人物一生活动的历史事实,充分注意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条件诸特点,这是评价历史人物最起码的要求。
纵观张作霖一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外方面,张作霖与日本的关系,主要是互为利用,但也却有某些屈辱言行,如1912年1月间,张作霖曾主动访问日本驻奉天总领事落合谦太郎,竟无耻地说:“日本国如对本人有所指令,本人自必奋力效命”。
非但有言论,而且也有屈辱行为,如在郭松龄反奉时,与日本订立密约,1927年和1928年在日本胁迫下与之签订《满蒙新五路协约》和《承建合同》等,就其性质而言,无疑是属于屈辱性的。
张作霖对日本也比较依赖,从“他的全部财产都在日本”,即可窥见一斑。
有一种观点,认为皇姑屯一炸,即可证明张作霖其对外强硬,不肯丧失主权,致见恶于彼族。
此乃真正爱国之表现,盖棺可以论定矣。
其实每个人的历史都是用自己的言行写成的,事实怎样,就是怎样,不能因皇姑屯一炸就把张作霖的屈辱的一面一笔勾销,或刷洗得一干二净。
但把话说回来,皇姑屯一炸虽不能说明张作霖一身清白,却也表明张作霖与日本之间确实存在矛盾,并已达到无法调和的地步。
贪得无厌的日本是要囊括我全东北,其扶植张作霖的目的是让他老老实实充当傀儡和卖国贼,张虽系绿林出身,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为其自身利害计,为其子孙后代计,他并不心甘情愿地充当日本的傀儡。
这和日本的要求显然有了距离。
在东本就张作霖“与日本相比较而言,他的地位是脆弱的。
日本在东北的势力,在大多数方面,都比他本人的势力更大。
只是在自甘冒险时,他才能够不理睬这个事实”。
面对这一形势,张作霖对日本的侵略要求有时采取置之不理,断然拒绝,但大多数情况下,则采取“装糊涂”、“抵赖”、“不认账”等策略,进行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