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固井特点及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煤层气藏特点及煤层气井压裂技术压裂酸化程技术中压裂酸化工程技术中心主要内容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二、煤层气压裂工艺技术介绍三、煤层压裂施工分析及认识(以沁南区块为例)四、煤层压裂新思路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分析煤层储气特点割理:主要的渗流通道,同时也是水的储集空间。
主要的煤层吸附气储集空间基岩微孔:主要的煤层吸附气储集空间。
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分析煤层的解吸渗流特点降压解吸扩散渗流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分析煤层开采特点¾煤层既是煤层气的生气源岩又是其储集层。
¾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解吸压力,当煤层压力高于解吸压力时,煤层气被吸附在煤层孔隙内表面,而非处于游离状态,这就要求在开采过程中井底气被吸附在煤层孔隙内表面而非处于游离状态这就要求在开采过程中井底流压必须低于其吸附压力。
¾煤层气的产出要经过解吸—扩散—渗流的过程。
煤层气含量越高,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越高,煤层气开始解吸产出时的地层弹性能量越高,临界解吸压力与原始煤层压力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煤层气的高产。
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分析煤层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压裂中易造成压敏伤害煤层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压裂中易造成压敏伤害基质岩体的软硬应力敏感性缝面支撑凸体分布岩石中裂缝抵抗闭合的过程,实际上是裂缝上下两面凹凸不平的接触变形过程,煤岩在所有岩体中最软,缝面最平整光滑,因此煤岩最软缝面最平整光滑因此煤岩应力敏感性最强。
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分析围压增大后煤层气测渗透率急剧降低,当围压解除,渗透率只能恢复围压增大后煤层气测渗透率急剧降低当围压解除渗透率能恢复到原渗透率的45%左右,因此,压力敏感对煤层的伤害极大。
压裂过程应避免净压力的突然上升和下降,排采过程中应避免排采强度过大、避免流压上下波动,以减小压敏伤害。
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分析煤岩具有易碎性,压裂过程中产生煤粉,对储层形成污染。
煤层气井浅探摘要: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 但开发利用刚刚起步。
煤层与一般的油气层相比埋藏浅, 微孔隙和裂缝发育, 煤层的机械强度和孔隙度低, 易坍塌、易污染。
根据煤层气井的特点,一般油气井固井与煤层气井固井的区别、煤层气固井的特点及难点,目前煤层气井固井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煤储层的特点,固井技术对策及外加剂的选择。
探讨当前煤层气固井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关键词:煤层气裂隙灰分1煤层气储层的组成煤层气储层(煤层)具有双重孔隙结构,即裂隙和基质的孔洞孔隙煤层在形成过程中自然生成两组互相垂直的内生裂隙一组为面割理为主要裂隙组可以延伸很远; 另一组为端割理只发育于面割理之间。
两组割理与层理面正交或陡角相交从而把煤层分割成若干小块体。
这些基质块体中发育了许多以微孔隙为主的孔洞孔隙,其内表面上吸附着水和气体,这些吸附气体就是煤层气。
而游离气和水溶一般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煤层气储层的含气量只与其基质有关。
煤层中的构造形成的外生裂隙,在排采前充满地层水;而在排采时,则是流体流向井筒的通道。
因此煤层气储层的渗透率只与其裂隙有关。
煤层中的基质除微孔隙中吸附着水和气外,其固体部分则是由有机质和矿物质组成。
矿物质由多种成分构成,常以粘土矿物为主。
而有机质则是煤。
的可燃物,可分为可挥发和不可挥发的两部分。
煤层气储层首先是由裂隙和由裂隙分割围限的含微孔隙的基质两个部分组成的。
但就煤层气储层的组成成分而言,又是由四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质、矿物质、水和气。
2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主要因素分析从客观角度说,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煤层气的吨煤含量,在其它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吨煤含量高的区域,产气量相对高;另外一个原因是煤层本身的渗透性和微裂隙之间的相互连通性,连通性好的储层通常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第三个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原因就是储层中的水含量。
当然了,煤层气井的压裂效果和排采方式也是影响煤层气产量的原因之一,但本文认为并不是主要因素。
超低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在煤层气井中的应用
超低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在煤层气井中的应用
敬倩;王海升;强明宇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年(卷),期】2018(038)004
【摘要】煤层气井具有:井身浅、井底温度低、力学稳定性差等特点,采用常规水泥浆固井常出现稠化时间长、流动性差、失水量大、易污染、易发生气窜等问题.因此,试验超低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以便实现低压固井,达到保护储层的目的则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以山西晋城某区块13口试验井为例,介绍了超低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在煤层气井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果,希望可以为煤层气开发井固井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及思考.
【总页数】2页(185-186)
【关键词】煤层气井;固井;超低密度
【作者】敬倩;王海升;强明宇
【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山西晋中030600;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山西晋中030600;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山西晋中 030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56
【相关文献】
1.适合煤层气井固井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 [J], 李明; 齐奉忠; 靳建洲; 于永金
2.超低密度早强水泥浆在天然气井固井中的应用[J], 魏周胜; 王文斌; 陈小荣; 韩湘义; 冯旺成; 肖纪石。
第七章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煤层气地面开发包括煤层气生产井施工和后期排采管理两部分内容,涵盖了煤层气生产井钻井、测井、固井、增产改造、设备安装、排采等一系列程序。
第一节主要内容:一、煤层气井完井方式1、裸眼完井裸眼完井又分为常规裸眼完井和裸眼洞穴完井。
(1)常规裸眼完井通常,煤层气井裸眼完井是在煤层顶部下表层套管后,一直钻进煤层至设计深度终孔,将煤层用砂或砾石填满,然后将套管下到煤层上方并注水泥返至地表,再用空气或水冲洗井眼,使煤层裸露。
(2)裸眼洞穴完井裸眼洞穴完井适用于高压、高渗透性厚煤层。
该方法是在井底造一个大洞穴,下入割缝衬管后进行排采作业。
2、套管射孔完井套管射孔完井时钻穿煤层直至设计井深,然后下生产套管至煤层底部“口袋”,注水泥固井,最后射孔,射孔弹射穿生产套管、水泥环并穿透煤层某一深度,建立起气流通道。
3、混合完井混合完井也叫多煤层完井,根据各煤层特点和上下围岩性质,使裸眼完井和套管完井在同一口井同时使用。
混合完井形式包括套管射孔完井、套管射孔+裸眼完井、裸眼洞穴完井等几种类型。
一般情况下,上部煤层采用套管射孔或套管割缝完井,下部煤层采用裸眼完井或裸眼洞穴完井。
4、水平井完井技术水平井完井由地面垂直向下钻至造斜点后,以中、小曲率半径侧斜钻进目煤层,在煤层中按设计方向延伸几百米至上千米。
水平井水平段一般采用裸眼完井或214英寸(11.43cm )割缝衬管完井。
二、煤层气井固井工艺 向煤层气井钻井井眼中下入套管,并在套管和井壁环空中注入水泥浆,以加固井壁、封隔煤层施工程序叫固井。
通常煤层气井从大到小要下两至三层套管。
1、下套管下入井内套管,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为表层套管,其作用是封隔地表不稳定松软易坍塌地层、水层、漏层;安装井控井口装置。
第二种是支撑中间套管,下入深度一般是数十米到数百米,水泥返到地面。
第三种为生产套管,它将目层及非目层隔开,给煤层气生产形成中途不流失通道,为实施增产措施创造条件,水泥返到地面。
111浅谈煤层气井固井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措施温晓桐(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煤层气的抽采工作给予很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但是我国煤层气的整体开发进度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政策规划要求,距离世界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一段差距,远远不足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在对煤层气进行抽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技术性难题,这些技术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煤层气的开发进程。
本文主要对煤层气井在固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煤层气;固井技术;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TE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5)-12-0111-1煤层气产生于煤层形成过程中,其中甲烷的含量占据了煤层气的绝大部分,因此,煤层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我国煤层气储存量十分丰富,但是整体的抽采作业还处于起步状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其中一方面与国家的政策制度有关,另一方面与煤层气抽采技术有关。
近年来,我国大力鼓励支持发展煤层气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政策支持。
另外,由于煤层气处于煤层间隙,在煤矿采煤过程中很难对煤矿工作层的气压进行平衡,因此,在对煤层气进行抽采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1 煤层气介绍煤层气又被称为“瓦斯”,通常产生于煤炭产生过程中,据相关数据显示,从泥炭发展到无烟煤的整个过程中,每吨煤都会释放产生出高达50~300立方米的煤层气,煤层气中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是甲烷,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据相关统计,我国煤层气的存储量达到36.8万亿立方米,还有许多煤层气资源还正处于勘探状态。
此外,煤层气的抽采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不断进步,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整体矿采规模逐渐增大。
但是我国煤层气抽采的整体效率却很低、利用率也特别低,我国煤层气产业需要在抽取和利用的整个阶段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待发展。
固井工艺技术介绍固井是一种油田工程术语,是一种在钻井完毕后进行的一种工艺技术。
固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油井的安全生产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
固井工艺技术主要包括固井设计、固井材料、固井操作和固井质量监控等内容。
接下来将介绍固井工艺技术的相关内容。
首先是固井设计。
固井设计是固井工艺技术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固井设计需要考虑井口条件、地层情况、井身结构、井口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固井的材料、技术和工艺等细节。
合理的固井设计可以确保井下油气的安全生产,提高固井的成功率。
其次是固井材料。
固井材料主要包括固井水泥、固井搅拌液等。
固井水泥是固井中最关键的材料之一,它需要满足强度、粘度、密度等多种性能要求。
固井水泥主要用于封堵地层裂缝、巩固井壁等。
固井搅拌液主要用于保持井筒稳定、减少钻头抛失等。
固井材料的选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固井质量。
再次是固井操作。
固井操作是固井工艺技术的核心环节,包括固井设备搭建、固井材料加入、固井搅拌、固井施工等过程。
固井操作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和先进的设备来完成,要注意操作规范、施工流程、安全防护等方面。
固井操作质量直接影响固井结果,必须高度重视。
最后是固井质量监控。
固井质量监控是固井工艺技术的最后一环,通过监测固井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数据,来评估固井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固井质量监控包括实时监测、常规检测和质量评估等内容,需要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固井质量。
总的来说,固井工艺技术是油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固井设计、选择优质的固井材料、规范操作和严格的质量监控,可以确保油井的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
希望相关从业人员能够加强对固井工艺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固井水平,为油田工程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层气固井特点及技术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刚刚起步。
煤层与一般的油气层相比,藏浅微孔隙和裂缝发育,煤层的机械强度和孔隙度低,易坍塌、易污染。
文章根据煤层气井的特点,介绍了煤层气井固井的特点及难点,总结了目前煤层气井固井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煤储层的特点,提出了固井技术对策及外加剂的选择。
标签:煤层;微孔隙;固井
煤层气不同于常规油气,它是以吸附态为主吸附于煤层孔隙中。
目前煤层气固井技术需要考虑两个因素:①将储层及相邻的上下岩层封闭,以便建立产区通道;②用优质的水泥和不同作用的外加剂配出性能优良的水泥浆,优质的水泥环保护产层,保障压裂作业,延长每口井的开发寿命。
1 煤层气井固井的特点
煤层埋藏浅,顶替效率低。
煤层气井井深浅,固井时替浆量少,注水泥完毕即有一半体积以上的水泥浆进入环空。
受设备及井下条件的限制,固井时根本达不到紊流顶替的排量,且紊流顶替时环空返速高,摩阻大,在低压易漏的井中甚至会压漏地层。
同时煤岩层光滑、不规则的解理面不利于水泥环二界面的胶结,对水泥浆性能要求较高。
煤层压力低,固井时易发生漏失。
煤层气井的封固段长一般为300~1200 m,煤层孔隙压力梯度低,水泥浆密度比钻井液密度高得多(钻井液密度一般在1.03~1.08g/cm3之间)。
煤气层地层压力系数变化规律性差,难以平衡压力固井。
在固井过程中水泥浆密度高或施工不当,都易形成过平衡压力而导致漏失,一方面导致水泥浆低返,影响封固质量;另一方面使水泥浆渗入煤层,污染煤层。
2 煤层气固井技术
2.1 固井水泥浆体系
满足煤层井固井要求的水泥浆体系,要求适应储层特性,低温快凝、低失水、高早强、浆体稳定性好、稠度适宜,同时对煤层的伤害小。
2.1.1 水泥浆密度
煤层岩心强度和煤储层地应力特征决定了水泥浆密度范围和环空液柱压力系统的设计。
按照常规要求,水泥浆密度应大于井眼坍塌压力、小于煤层渗漏压力。
在此基础上,在水泥石抗压强度满足要求的条件下,采用密度尽量低的水泥浆。
目前,采用常规密度与低密度(1.20~1.65g/cm3)水泥浆相结合的固井方式较多,也可采用变密度固井,即固井注水泥时,水泥浆密度由小向大不断变化,但所有井段的有效密度之和,即全井平均有效密度不超过计算的最大平均密度。
一般要求施工单位采用这样的密度体系:导浆密度为 1.35~1.40g/cm3;基浆密度为1.40~1.55g/cm3;尾浆密度为1.75~1.85g/cm3。
2.1.2 水泥浆滤失性能
能有效控制水泥浆失水量,保持固井过程中的水泥浆性能相对稳定;同时能减少液相伤害,在固井中减小渗漏。
这种渗漏可能在地面观察不到,但会造成煤层部位及以上井段胶结不良,并对煤层气开采造成重大影响。
2.2 固井技术措施
2.2.1优化水泥浆参数
①采用配伍性好的降失水剂与早强剂,使水泥浆失水量低、稳定性好、强度发展快、候凝时间短。
②根据煤层割理发育的特点,前置液中应含有堵漏材料,较为经济的办法是在钻井液中加入适量钻井液稀释剂,可有效防止后续流体中的大量固相进入储层。
③隔离液与水泥浆、钻井液的相容性要好,并有利于冲洗、稀释钻井液。
2.2.2优化固井工艺
①采用塞流顶替技术。
煤层气井套管下入浅,替浆量少,顶替时很难达到紊流顶替的排量,塞流顶替可以在两相界面上形成聚集物质,在井眼扩大段及不规则段产生类似活塞一样的顶替作用,同样可以取得好的顶替效果。
②采用套管居中技术合理确定顶替参数,保证“大肚子”井段的顶替效果;注水泥及替浆过程中,注入排量为0.3~0.6m3/min,替浆排量为0.8~1.2m3/min,控制环空返速小于0.5m/s。
③煤储层顶板以上200m至井底用常规密度水泥浆封固,保证后期压裂作业的需要;煤储层顶板以上200m至地面用低密度水泥浆封固,防止上石盒子组地层发生漏失;以低密度水泥浆配合常规密度水泥浆来降低环空的液柱压力,或采用变密度水泥浆方案,提高固井质量与保护煤储层相结合。
④控制水泥返高。
以往煤層气固井设计中,水泥返高设计要求返到地面,实际上应控制水泥返高,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泥浆液柱压力,达到防止固井时井漏和降低固井对煤层的伤害。
煤层气固井水泥返到煤层顶板以上200m左右为宜。
3 结语
煤层气固井时不能照搬国外的成功经验,应考虑中国不同煤阶及煤储层的特性以及后期开采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水泥浆体系,采用综合的固井工艺,采用提高固井质量与保护煤层相结合的固井工艺,采用低失水、高早强、胶结性能优良的水泥浆。
目前控制水泥返高、常规密度与低密度相结合及变密度固井及与绕煤层固井作用机理相似、保护煤层的固井新工艺与水泥浆技术已有成功应用。
参考文献:
[1]齐奉中,刘爱平.煤层气井固井技术研究与实践[J].天然气工业,2001(01):75-78+4.
[2]腰世哲,靳文博,刘强.煤层气固井过程中的储层伤害与保护[J].西部探矿工程,2011(03)43-46.
[3]赵岳,沙林浩,李立荣,刘爱萍,刘勇.中国煤层气井固井技术发展现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1(S1):63-65+6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