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虫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4.24 MB
- 文档页数:29
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类根蛆蟋蟀类第一节地下害虫⏹活动危害或主要危害虫态生活在土壤中,主要危害作物种子,根,茎等的一类害虫⏹我国已知地下害虫有320余种,分别属于昆虫纲的8目32科⏹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蟋蟀,根粉蚧,白蚁,根叶甲,根象甲…地下害虫:亦称土栖害虫或土壤害虫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种子、根、茎)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
一,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适宜发生及生活于旱作地区➢周期长➢寄主种类多➢春,秋两季危害严重,危害期长➢发生与土壤环境和耕作栽培制度的关系极为密切地下害虫的类型根据地下害虫的为害方式大体分为3种类型➢①长期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地下部分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鳞茎等,如蛴螬、金针虫、拟地甲、根蛆、根蝽等。
➢②幼虫白天生活在土中,夜出近地面上为害作物的地上部分,如地老虎等。
➢③成虫和若虫对作物的地上或地下部分均为害,如蝼蛄、油葫芦等。
第二节蛴螬一、种类分布与危害蛴螬是鞘翅目金龟总科幼虫的统称。
国内记载的种类共千余种。
其主要特征是,成虫触角为鳃叶状,前足呈半开掘式,体近椭圆形,略扁,体壁及翅鞘高度角质化,坚硬。
⏹幼虫蛴螬型,统称蛴螬,身体乳白色,弯曲呈“C”形,肥大,柔软,多皱,腹部末节腹面具有由钩状、针状及短锥状刚毛组成的覆毛区或排列整齐的尖刺列(对刺列)。
⏹多数种类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成虫在地上部为害,幼虫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
少数种类的成虫和幼虫均为粪食性或腐食性(一)为害症状:•取食萌发的种子,咬食幼苗的根、茎•断口整齐平截,使其地上部幼苗枯死, 造成缺苗断垄二)种类及分布•大黑鳃金龟:由近源种组成东北大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华南大黑鳃金龟等•铜绿丽金龟、黄褐丽金龟、黑绒鳃金龟三)形态特征大黑鳃金龟成虫:•体色•鞘翅:有明显纵肋蛹:裸蛹(四)生活史及习性生活史: (大黑鳃金龟)一般两年完成1个世代,分别以成虫和幼虫越冬。
东方市甘薯害虫种类调查100℃的冰甘薯属于旋花科(Convolvulaceae)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
又名番薯、山芋、红薯、白薯、地瓜等。
是我国种植最广、产量最大的薯类作物,它的块根可作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
甘薯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
并且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我国重要的旱粮作物之一,在甘薯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害虫的为害,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坏,给生产上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损失。
据统计,危害我国甘薯的害虫共有110多种。
并且不同地区的害虫种类也有所差异,特别是优势种群,地区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
因此,在生产上非常有必要了解各个地区甘薯害虫的优势种群,以指导生产。
东方市地处海南岛西部,该地区常年比较干旱少雨,适合种植甘薯等旱粮作物。
近年来,该地区甘薯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已成为本地农民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耕作栽培措施的变革和环境条件的改变,甘薯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一些变化。
为此,笔者于2005年7~8月调查了新街镇、三家乡、四更镇等地区的甘薯害虫,以摸清东方市甘薯害虫的种类及优势种群,为东方市甘薯害虫的防治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地点及概况东方市新街镇、三家乡、四更镇等甘薯地为调查地点。
调查地有旱坡地、潮湿地。
大多成片种植红薯和白薯,以红薯为主要品种,并与其他品种套种,也与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间作。
另外,也调查了零星种植的小块甘薯地。
1.2 调查时间7月18日至8月28日,每隔 5天调查一次。
共调查9次。
1.3 调查材料捕虫网、饲养盒、镊子、指形管、标本夹、保色液、记录本、昆虫针、酒精、卫生球。
1.4 调查方法调查采用网捕、人工搜索利用指形管捕捉相结合的方式。
网捕时距甘薯叶从顶部约 3cm 呈 8字形摆动进行表面扫捕,以及将网插入甘薯叶丛行间进行扫捕,取点照顾田内与田边,每点至少扫捕 5网。
人工搜索时采用五点式取样,每点 5m2。
常见的地下害虫有哪些?地下害虫指的是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生活在土壤中危害植物地下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杂食性昆虫,种类很多,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根蛆、根土蝽、根蚜、拟地甲、蟋蟀、稻根叶甲、蔗根土天牛和白蚁等,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吧!蝼蛄蝼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蠹蚍等,为不完全变态,完成一世代需要三年左右。
以成虫或较大的若虫在土穴内越冬,第二年4、5月开始活动,并危害玉米和其他作物的幼苗。
若虫逐渐长大变为成虫,继续危害玉米。
越冬成虫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
7月初孵化,初孵化、幼虫有聚集性,3龄分散危害,到秋季达8~9龄,深入土中越冬。
第二年春越冬若虫恢复活动继续危害,到秋季达12~13龄后入土越冬。
第三年春有活动危害。
蛴螬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等,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
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金针虫金针虫别称铁丝虫、铁条虫、蛘虫等,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植物根部、茎基、取食有机质,取食烟草的有很多种。
以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能咬食刚播下的种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发芽,如已出苗可为害须根、主根和茎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齐,还能蛀入块茎和块根。
地老虎地老虎别称切根虫、夜盗虫、俗称地蚕、土蚕等,种类很多,农业作物造成危害的有10余种。
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尤为严重,均以幼虫为害,寄主和危害对象有棉、玉米、高粱、粟、麦类、薯类、豆类、麻类、苜蓿、烟草、甜菜、油菜、瓜类以及多种蔬菜等,药用植物、牧草和林木苗圃的实生幼苗也常受害。
根蛆根蛆为杂食性地下害虫,主要为害棉、玉米、薯类、豆类、瓜类、十字花科蔬菜、菠菜、葱、蒜等,常钻入种子或幼苗茎里为害,或在根茎内由下向上蛀食,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地下害虫危害特征
地下害虫是一类生活或其某个阶段生活在土壤中,危害植物地下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杂食性昆虫。
常见的地下害虫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和根蛆等,它们对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取食作物根部:地下害虫主要通过取食作物的根部来危害作物。
它们在土壤中咬食作物的幼根、茎的地下部分,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导致幼苗枯萎死亡。
2. 咬食种子和幼苗:地下害虫还会咬食刚播下的种子或发芽的种子,以及取食嫩茎、根等部位。
这会导致缺苗、死苗或块茎腐烂等问题。
3. 形成隧道影响根系:一些地下害虫在地下活动,会在地表层形成隧道,使幼苗根与土壤分离,导致细幼苗吊枯死亡。
4. 传播疾病: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活动,会成为病原菌传播的媒介,如根腐病等。
5. 咬断作物茎部:有些地下害虫会咬断作物茎部,造成作物严重缺苗,甚至毁种。
这些害虫的危害具有隐蔽性,一般不易被发现,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定期检查和防治地下害虫,以减少其对作物的危害。
地下害虫种类,地下害虫危害发生特点(图片)地下害虫指的是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生活在土壤中危害植物地下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杂食性昆虫,种类很多,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根蛆、根土蝽、根蚜、拟地甲、蟋蟀、稻根叶甲、蔗根土天牛和白蚁等,那地下害虫有哪些?下面就来学习地下害虫种类,地下害虫危害发生特点。
常见的地下害虫有哪些,地下害虫种类蝼蛄蝼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蠹蚍等,为不完全变态,完成一世代需要三年左右。
以成虫或较大的若虫在土穴内越冬,第二年4、5月开始活动,并危害玉米和其他作物的幼苗。
若虫逐渐长大变为成虫,继续危害玉米。
越冬成虫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
7月初孵化,初孵化、幼虫有聚集性,3龄分散危害,到秋季达8~9龄,深入土中越冬。
第二年春越冬若虫恢复活动继续危害,到秋季达12~13龄后入土越冬。
第三年春有活动危害。
蛴螬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等,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
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金针虫金针虫别称铁丝虫、铁条虫、蛘虫等,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植物根部、茎基、取食有机质,取食烟草的有很多种。
以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能咬食刚播下的种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发芽,如已出苗可为害须根、主根和茎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齐,还能蛀入块茎和块根。
地老虎地老虎别称切根虫、夜盗虫、俗称地蚕、土蚕等,种类很多,农业作物造成危害的有10余种。
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尤为严重,均以幼虫为害,寄主和危害对象有棉、玉米、高粱、粟、麦类、薯类、豆类、麻类、苜蓿、烟草、甜菜、油菜、瓜类以及多种蔬菜等,药用植物、牧草和林木苗圃的实生幼苗也常受害。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通过试验,评价10%毒死蜱颗粒剂对蛴螬等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为取得农药登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材料(一)供试药剂10%毒死蜱颗粒剂(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二)对照药剂1.5%辛硫磷颗粒剂(河南省郑州市金鹏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三)防治对象蛴螬等地下害虫。
(四)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内黄县东庄镇董村六组,张红军花生田,面积2666.8m 2,品种为“育华八号”,播前667m 2施艳阳天复合肥25kg ,尿素20kg ,浇水1次,4月28日播种,5月10日出苗,地下害虫以蛴螬为优势种群,约占90%,金针虫、蝼蛄约占10%,施药时蛴螬处于低龄幼虫期。
二、试验方法(一)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4次重复,共计24个小区,小区面积25m 2,小区随机排列,各处理分别为:A 10%毒死蜱颗粒剂1800g /666.7m 2;B 10%毒死蜱颗粒剂1500g/666.7m 2;C 10%毒死蜱颗粒剂1200g /666.7m 2;D 10%毒死蜱颗粒剂900g/666.7m 2;E 1.5%辛硫磷颗粒剂1200g/666.7m 2;F CK (清水对照)。
(二)试验时间及方法试验于2005年6月2日进行,按试验设计计算出各小区用颗粒剂量,配好毒土,在花生根旁开浅沟撒埋药土,随即覆土。
(三)气象条件试验当天晴天,日均温26.5℃,微风。
6月2日至10月10日,共降雨42次,累计降雨量为356.2m m 。
(四)调查时间与方法分别于试验前3天、试验后20天及收获期3次调查虫口密度。
按“Z ”字型5点取样,记载蛴螬、蝼蛄、金针虫3种地下虫混合虫量,并观察各处理是否对花生产生药害。
由调查结果计算出防治效果,并用DMRT 法进行方差分析。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一)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二)收获期的防治效果10%毒死蜱颗粒剂1500g/666.7m 2、1200g/666.7m 2防效分别为93.25%、87.60%、85.49%与10%毒死蜱颗粒剂900g/666.7m 2(防效83.77%)、1.5%辛硫磷颗粒剂1200g/666.7m 2(防效82.67%)达极显著差异。
地下害虫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 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对农作物的种子、地下根、茎等造成较大危害。
对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为地下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下害虫;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对策地下害虫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主要危害作物的种子、地下根、茎等。
作物在受害后轻者萎蔫,生长迟缓,重者干枯而死,造成缺苗断垄,对作物产量影响很大。
为此笔者对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一、发生情况地下害虫在我市农作物田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危害,他们所危害作物的种类繁多。
生产中常危害以下几类作物,一是禾本科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和谷子。
如蝼蛄将幼苗根部咬成乱麻状,还在水稻行垄间串隧道,引起苗与土分离,形成一行行或一段段枯死,引起缺苗断垄。
二是花生果和甘薯的块茎,引起花生果空壳、烂果,造成甘薯裂口子。
三是大葱地下茎受害。
四是蔬菜苗被咬死。
二、发生特点1.金针虫金针虫成虫在地面以上活动时间不长,只能吃一些禾谷类和豆类等作物的嫩叶,危害不严重。
幼虫可以危害玉米、小麦、豆类及各种蔬菜等,咬食播下的种子、为害胚乳,使之不能发芽;咬食幼苗须根、主根或茎地下部分,使其生长不良甚至枯死,一般受害苗主根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不整齐而呈丝状,这是金针虫危害后造成的典型危害状。
2.蛴螬蛴螬食性很杂,主要危害麦类、豆类、花生等大田作物和蔬菜果树的种子、幼苗及根茎,咬食种子或咬断幼苗的根、茎,轻则引起缺苗、断垄,重则毁种绝收,不但造成减产,且咬食后病菌容易侵入。
3.蝼蛄蝼蛄是最活跃的地下害虫,成虫、若虫均危害严重。
咬食各种作物的种子的幼苗,特别喜食刚发芽的种子,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特别是蝼蛄在土壤表层善爬行,往来乱窜,隧道纵横,造成种子架空不能发芽,幼苗吊根失水干枯而死。
4.地老虎地老虎主要危害玉米,1~2龄幼虫日夜群集在杂草或作物的心叶或叶背上取食,将心叶咬成针孔状,叶片展开后呈排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