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逻辑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727.51 KB
- 文档页数:35
uml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的演变课后习题:1、A2、C3、D4、B5、软件按照其工作方式可划分为实时处理软件、分时处理软件、交互式软件和批处理软件。
6、软件生存周期由软件的定义、软件的开发和软件的使用维护和更新换代三部分组成。
7、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智能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等五种主要模型8、面向对象技术采用以类为中心的封装、继承、多态等不仅支持软件复用,而且使软件维护工作可靠有效,可实现软件系统的柔性制造。
9、UML的优点是:唯一性、连续性、维护性、复用性和完善性。
第二章统一建模语言UML1、A2、B3、C4、D5、B6、UML分析和设计模型由三类模型图表示,三类模型图是:用例模型图、静态模型图和动态模型图。
7、UML的软件统一开发过程,即生命周期按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开始,详细设计,系统构造和移交四个阶段及阶段中一系列的循环重复。
8、UML开发过程是一种二维结构软件开发过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流程包括的核心工作内容是,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配置9、UML中的五个不同的视图可以完整地描述出所建造的系统,这五种视图是用例视图、逻辑视图、构件视图、进程视图和配置视图。
10、UML中有10中基本图可以完整地描述出所有建造的系统,这10中视图是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包图、构件图、配置图、序列图、活动图、状态图和合作图。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用例建模习题:1、B2、A3、C4、D5、B6、A7、A8、UML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模型由三类模型图表示。
他们是:用例模型图、静态模型图和动态模型图。
9、CRC卡中的描述由类名、类特征、类类型、责任和协作者共五部分组成10、软件项目的目的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中,技术可行性研究包括风险分析、资源分析、技术分析三部分组成11、在UML软件开发过程的需求分析阶段,建立用例模型的步骤分为,确定系统的范围和边界,确定系统的执行者和用例,对用例进行描述,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和审核用例模型。
pdm 转逻辑模型
PDM的四种逻辑关系指的是项目网络图中不同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
1.Finish-to-Start(FS):前置活动完成后,后续活动才能开始。
这是最常见的关系,也是默认的关系类型。
例如,建筑项目中,安装门窗的活动必须在建造墙壁的活动之后才能开始。
2.Finish-to-Finish(FF):前置活动完成后,后续活动才能完成。
例如,在软件开发项目中,测试活动必须在编码活动完成后才能完成。
3.Start-to-Start(SS):前置活动开始后,后续活动才能开始。
这种关系不太常见,但在某些项目中可能会用到。
例如,在一次婚礼策划项目中,婚礼场地的布置活动必须在婚礼策划的活动开始后尽快开始。
4.Start-to-Finish(SF):前置活动开始后,后续活动才能完成。
这种关系非常不常见,但在某些项目中可能会用到。
例如,在一次电影拍摄项目中,取景活动必须在拍摄结束后尽快完成。
数学核心素养11个核心词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如下:1、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
2、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3、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运动规律。
4、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5、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
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
6、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
主要有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据模型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地开展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和市场需求。
而数据模型作为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简要介绍数据模型,包括其定义、类型、应用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参考。
一、什么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指描述数据在特定领域或系统中的组织方式和结构的抽象表示。
它可以用来定义数据的属性、关系、约束和操作等,以及数据在不同层次和时间上的演进过程。
数据模型是数据管理和应用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数据的质量、可靠性和可用性。
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是从用户和业务需求出发,对数据进行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模型,它不依赖于任何具体的实现技术和平台,主要用于沟通和协调各方的理解和期望。
逻辑模型是在概念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数据的结构和关系,它通常采用ER图、UML等形式进行表示,以便于程序员和数据库管理员进行实际的设计和实现。
物理模型是在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具体的存储和访问方式,包括表、索引、视图、存储过程等,它通常采用SQL语言进行描述和操作。
二、数据模型的应用数据模型在各种信息系统和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和实例:1.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采用表格形式来存储数据,表格中的行表示记录,列表示属性。
关系型数据库的优点是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操作,适用于大多数常规的数据处理和管理任务。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Oracle、MySQL、SQL Server 等。
2.面向对象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是以对象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采用类、对象、继承、多态等概念来描述数据的属性和行为,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面向对象数据库适用于复杂、动态、多变的数据处理和管理任务,如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仿真模拟等。
1、数统逻辑,有11个秒杀模型,分别是纯虚实法、交点代入法、取最值法、双绝对值之和、二元和最值、变量相等模型、交并排除法、交并集理论、公式推测法、选择题选项法、估算法;
2、数列,有6个秒杀技巧,分别是常备数列法、单条件法、等差等比求和、特殊值法、特征根法、等差类通项;
3、导数,这部分有10个秒杀技巧,分别是必备不等式、三次函数因次分解、三次函数极值点、三次函数切线问题、必备复合函数、变号零点相同模型、零点比大小模型、端点效应、导向法、幸运数字法;
4、知识是三角与向量,这部分有15个秒杀技巧,分别是1的妙用、勾股定理、周期口诀、最值问题、射影定理、角平分定理、面积公式、特殊三角形、伪降幂公式、中点转化式、特殊值求向量、画图法、几何求模长、等和线、奔驰定理;
5、知识是解析几何,有11个秒杀技巧,分别是切线模板、内外分弦、焦端点三角形、离心率模型、中点弦模型、焦点弦径模型、焦点相关面积模型、交点相关面积模型、仿射变换、平移齐次法、点线对称;
6、立体几何知识,这部分有6个秒杀技巧,分别是还原三视图、方体模型、内切球模型、外接球模型、空间余弦定理、射影面积求二面角;
7、基本初等函数了,这个部分有8个秒杀技巧,分别是1/0比较法。
参数问题、知式求图、抽象具体化、对称最值、中值模型、周期对称、双括号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