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XX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认识秒教案(新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5
第3课时认识秒
一、填一填
1.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走1大格的时间是(),走5大格的
时间是()
2.秒针走()小格的时间是1分
3.秒针从5走到10走了()秒;秒针走1圈是()秒,合()分
二、在()里填上“时”“分”或“秒”
1.新闻联播播放的时间是30()
2.小丽每天睡9()
3.小明每天看动画片用去30()
4.做10个仰卧起坐大约用20()
5.做一次眼保健操大约用5()
三、判断
1.小兰1秒能跳绳120下()
2.小东从一楼走到五楼所需时间为1秒()
3.妈妈每天工作8小时()
4.小红写一个毛笔字要用10秒,小英写一个毛笔字要用8秒,小红写的快
()四、在○里填上“>”“<”或“=”
2分○2秒8分○8时1分10秒○80秒2时○120分
五、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5天工作多少小时
1。
(教案)第二单元认识秒-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秒的概念及现实生活中的计时方法。
2.知道秒的符号及表示方法。
3.能够学习秒的阅读和书写方法。
4.能够正确地使用秒进行时间测量。
教学重点:1.认识秒的概念。
2.掌握秒的符号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使用秒进行时间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问学生时间是什么,并通过一个小故事——“小兔子做早操”让学生们思考,告诉学生们时间的重要性和如何计算时间。
2、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计时方法,如秒表、钟表、手机等让学生们大致了解时间计算的方法。
二、呈现新知:秒的概念及符号表示。
1、通过学生们的实际操作,使用秒表进行时间计算,让学生们深入了解秒的概念。
2、介绍秒的符号及表示方法,让学生们通过拼音、特定符号等方式来学习和记忆秒的符号。
三、讲解技巧:1、通过引导学生们观察、感觉,让学生们对秒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通过游戏和互动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秒的概念和符号。
四、练习巩固:1、通过书写和练习秒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们掌握秒的书写方法和读法。
2、设计时间测量练习,让学生们掌握使用秒进行时间测量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1、通过问答和互动,总结与秒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秒。
2、反思学习方法,让学生们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1、复习和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包括秒的概念、符号及表达方法,使用秒进行测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鼓励学生做好时间记录,注意时间管理。
教学方法:通过引导、互动、实际操作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地认识秒的概念及符号表示方法,并掌握秒的应用技能。
教学手段:白板、PPT、秒表、游戏、课件等。
教学评价:检查每个学生对秒的理解及掌握情况,通过小测验或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1、相关视频、图片、PPT等教学资源。
2、秒表、钟表等计时工具。
3、教学游戏等课堂互动资料。
《认识秒》是小学数学第二单元,对于初学者来说,要通过教学资源一步步深入了解秒的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3 认识秒丨苏教版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是针对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而设计的。
本次教学内容是关于认识秒的学习。
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秒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单位,掌握秒的概念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地理解秒的定义。
•能够正确地写出1秒、2秒、3秒等几秒钟的秒数。
•能够熟练地进行秒数的加减运算。
•能够应用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将秒的定义书写在黑板上:“1秒是指时间进1格。
”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其他方式的介绍。
例如,老师可以用一个秒表演示秒的概念,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秒表的进度条理解秒的含义。
Step 2 认识秒的由来传授秒的知识后,让孩子们了解一下“秒”这个称呼的由来。
秒的称呼最早来自于古希腊语,意思是“分裂”或“切割”。
在古代,秒被当做是时间中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现在,秒被定义为时间中的一份子,指时间进一格。
Step 3 认识秒的应用练习孩子们的“认秒”能力。
老师依次念出1秒、2秒、3秒等几秒钟的秒数,让孩子们写出相应的字母数字。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们快速地画“——”符号来帮助孩子记忆。
同时,让孩子们练习按照秒数的大小排序。
Step 4 秒数加减运算通过计算实例来帮助孩子们掌握秒数加减运算。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用数字和公式的形式来展示计算过程。
例如: - 让孩子们计算2秒+4秒=? - 让孩子们计算3秒-1秒=?Step 5 秒数的实际运用将秒数的概念和应用进一步扩展到实际生活场景中。
例如,让孩子们多次测量频率为1秒、2秒、3秒的钟摆摆动次数,让孩子们对秒数的概念有更直观的了解。
Step 6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核心概念进行强调。
同时,提醒孩子们掌握好时间的概念,准确掌握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项。
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及时给孩子们提供帮助和引导。
•在课堂后给孩子们布置练习作业,用以检验孩子们是否掌握本节课程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秒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秒是时间单位中的一种。
2.能够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动作操作来感知时间的流逝。
3.能够使用秒作为时间单位,在简单的计时情境中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
1.秒的概念和认识。
2.时间的感知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1.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时间较长的音乐。
2.让学生静静地听,听完之后问学生时间过了多久,引起学生对时间的注意。
2. 自然观察(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时间现象,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
2.让学生说出所观察到的时间现象和变化规律。
3. 认识秒(15分钟)
1.教师出示秒表或手表,并讲解秒是时间单位之一,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单位之一。
2.通过实物操作、计时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秒的概念和认识。
4. 进行计时(20分钟)
1.教师通过举办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某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感。
2.让学生记录时间,并用秒作为计时单位。
5. 时间计算(20分钟)
1.教师出示计时器,并设计简单的时间计算题目,让学生使用秒作为计时单位进行运算。
2.随堂检测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秒的认识。
四、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体验到了时间的流逝,并初步认识了时间单位“秒”,能够简单的计算时间。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依然是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建立时间感。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重视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和活动探究的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时间这一概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认识秒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秒的概念,理解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内容1. 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1分钟=60秒。
2. 秒与分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秒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
3. 认识钟表:让学生学会看钟表,能够准确地读取时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秒的概念和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计时器、PPT课件。
2. 学具:钟表模型、彩色卡片、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1分钟=60秒。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进行计时活动,使用计时器记录每组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时间,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4. 活动二:让学生观察钟表,学会读取时间。
可以使用钟表模型进行实践操作。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的钟表,记录一些常见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尝试用秒来表示。
板书设计板书认识秒主要内容:1. 秒的概念: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1分钟=60秒。
2. 秒与分的关系:秒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
3. 认识钟表:学会读取时间。
作业设计观察自己家的钟表,记录一些常见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尝试用秒来表示。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了秒的概念和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的钟表,记录一些常见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尝试用秒来表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使用多媒体工具:利用PPT课件展示与时间相关的图片,如赛跑、沙漏、钟表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和重要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秒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秒的概念,知道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取和书写秒。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秒的读取和书写方法3. 秒与其他时间单位(如分钟、小时)的转换4. 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秒的定义、读取和书写方法,以及与其他时间单位的转换。
2. 教学难点:秒的概念的理解和秒与其他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计时器、秒表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或故事引入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秒的定义、读取和书写方法,以及其他时间单位与秒的转换。
3. 示例:使用教具进行示例,展示如何读取和书写秒,以及如何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游戏或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5. 应用: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例如计算时间、制定时间表等。
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秒2. 板书内容: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秒的读取和书写方法秒与其他时间单位的转换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写秒的读取和书写方法。
2. 计算题:进行秒与其他时间单位的转换。
3. 应用题:设计一个实际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清晰地传达了秒的概念和读取、书写方法。
2. 教师应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进行秒与其他时间单位的转换。
3. 教师应反思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直接指导教学活动的部分,涉及到学生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秒”的概念。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或故事引入秒的概念,例如“一分钟挑战”,让学生在60秒内完成一个小任务,如整理书包、写出所有能想到的蓝色物品等,以此来感受一分钟的时间长度。
教案第二单元时、分、秒第3课时(2)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时间、计算时间、安排时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
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3. 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钟表模型、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时、分、秒的概念,演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举例说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二单元时、分、秒第3课时(2)2. 板书内容:时、分、秒的概念、换算关系、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提高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关于时、分、秒的题目。
3. 拓展题:查阅资料,了解古代时间计量单位及与现代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换算关系及应用,培养他们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通过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
XX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认识
秒教案(新苏教版)
南京市天景山小学“景慧活动导学”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秒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借助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的形成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建立1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活动方案导学策略个性调整
活动一:复习导入
活动二:认识秒
活动三:探究分秒关系
一、复习导入
复习铺垫
交流:同学们,我们在认识钟表的时候,还记得老师给同学们猜的谜语吗?
提问:谜语中的“三兄弟”指的是什么呀?[指针]谁能来指着说一说这三根指针的名字呢?
追问:那谜语中提到的“哥哥慢、弟弟快”,你们知道哪根针是哥哥,哪根针是弟弟吗?
揭示课题
指出:我们知道钟面上通常有3根针,除了我们前面认识的时针和分针之外,还有一根又细又长的针,这根针在钟面上也是走得最快的一根针,我们把它叫做秒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秒”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感受“秒”的作用
引导:关于秒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
结合回答提问:你们怎么知道秒是表示时间很短的单位呢?
视频素材,体会秒的使用场合:①刘翔奥运会跨栏比赛②50米自由泳比赛③嫦娥火箭升空倒计时④同学们的口算比赛。
指名说说:通常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用秒来计时?
教学例5
示题:看,小军在体育比赛中跑的最快,他跑完100米只花了多少时间?
说明:我们发现,计量很短的时间,通常用比分更小的
时间单位——秒。
观察探究:让我们来观察钟面上的秒针,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秒针最细最长,而且在钟面上走得最快之外,秒针的走动还有什么特点?
[秒针和分针一样,一小格一小格走的]
追问:你知道秒针每走一小格表示多长时间吗?[1秒] 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让我们跟着秒针一起来读秒好吗?
读出1秒:感觉怎么样?1秒钟能做什么?
读出5秒:5秒长的时间能做什么?[写一个简单的汉字、做一次深呼吸、鼓一次掌等并带领学生体验]
读出30秒:30秒和前面的1秒、5秒比,感觉如何?30秒能做什么?
根据前面读秒的节奏,在心里默数60秒,比比谁数得最准确。
追问:60秒表示时针在钟面上走了多少小格?这时时针绕着钟面走了多长?
认识1分等于60秒
观察: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
提问:1分=秒
追问:这个我们前面学的哪个关系式比较相同?[1时=60分]
体会1分钟
再一次带领学生来感受1分钟的长度,并提问:你觉得1分钟能做些什么事?[完成10-15道口算题、跳100多下绳、做一节眼保健操、背一遍乘法口诀]
认读带秒的时间
出示电子钟的时间
提问:你能正确地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你是怎么认读的呢?
板书:8时30分34秒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计时,分别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交流答案。
想想做做第5题
示题,要求学生思考后同桌互相说说答案,再指名回答。
提问:为什么你认为小强跑得最快?小明跑得最慢?
指出:在体育比赛中,花的时间越短表示速度越快。
而并非以秒数的大小来表示成绩的好坏。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指导“动手做”
教师说明制作方法,并规定在周末完成该任务,下周来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六、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p7
板书
设计
认识秒
时针、分针
秒针
秒——计量很短的时间1分=60秒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