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知识综合一(土壤学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课程教学体会《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是农林科学院土壤与肥料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土壤的形成、性质、分类、肥料与土壤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他们将来的农业生产和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深度,也思考了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下面我将对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进行总结和反思。
我教授这门课程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林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相关专业,他们在接受这门课程之前对土壤学知识的了解不多。
在教学中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为出发点,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形象的教学法进行引导。
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土壤学的基本知识,我安排了多个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走进田间地头,观察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体会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有的学生在课程内容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土壤学的一些概念和原理缺乏深入的了解。
部分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缺乏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依赖于老师的引导。
针对这些问题,我也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优化,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还计划通过设立小组项目等方式,鼓励学生围绕课程内容展开研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对《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课程的教学体会是很深刻的,从教学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土壤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让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我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更好地为他们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科目名称及代码:339农业知识综合一适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作物、园艺、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草业、种业领域考试需带的工具:考生注意事项:①本试题由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植物育种学、土壤学6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分值50分,由考生任选三部分作答,并注明所选部分的序号和科目名称。
如考生作答多于3个部分,则以答题纸上前三部分计分。
②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③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植物学(50分)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1、分生组织2、等面叶3、聚花果4、维管束5、双名法二、填空题(共计20分,每空1分)1、可引起茎伸长的分生组织有、,可引起茎增粗的分生组织为。
2、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和。
3、被子植物常见的分枝方式有、、和及禾本科植物的等几种分枝方式。
4、菊科植物的主要识别特点是花序,雄蕊,果。
5、双子叶有胚乳种子由种皮、、三部分构成,它们分别由、、发育而来。
6、侧根的起源方式为,而叶片的起源方式属于。
三、问答题(共计20分,每小题5分)1、质体有几种类型?各主要功能是什么?2、说明输导组织的细胞类型、特点及在植物体中的分布和作用。
3、以玉米为例说明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4、阐述植物传粉的方式、主要适应特征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遗传学(50分)一、名词解释(共计20分,每小题2分)1.测交:2.等位基因:3.三体:4.遗传力:5.单倍体:6.连锁群:7.细胞质雄性不育:8.伴性遗传:9.数量性状:10.相互易位染色体: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计20分,每小题2分)1.F+细菌与F-细菌杂交,将使F-细菌转变为F+细菌。
()2.易位杂合体会导致半不育性,其产生半不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相邻式分离和交替式分离的机会大致相等引起的。
()3.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F1在生活力、繁殖力、抗性等方面都超过双亲平均值,甚至超过高亲值的现象。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13.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14.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15.土壤呼吸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或单位土重)的CO2数量;16.有机质腐质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17.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18.土壤热容量: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度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卡/克.度);19.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0.有机质矿质化: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 的过程。
(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因素有水、肥、气和热。
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代码:339 考试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一(如无特殊注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以“0”分计算)农业综合知识(一)的试卷包括六部分内容,考生可任选三部分作答。
第一部分植物学试题(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无融合生殖2. 凯氏带3. 四强雄蕊4. 世代交替5. 核型胚乳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水绵“梯形接合”的有性生殖过程。
2. 从解剖学的角度看,通常说的树皮包括了哪几部分?3. 描述蕨类植物原叶体的结构。
4. 简述蝶形花冠的结构特点。
三、论述题(15分)论述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
第二部分遗传学试题(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共显性2. 从性遗传3. 基因突变4. 易位5. 细胞质遗传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是什么?2.什么叫交换值?影响交换值的因素有哪些?3. 杂种优势的表现特点有哪些?4. 简述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三、论述题(15分)试述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对基因概念的认识。
第三部分植物育种学试题(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种质资源2、无性繁殖3、复交4、超标优势5、供体亲本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作物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
2、简述品种产生自然变异的原因。
3、简述杂交育种的工作程序。
4、简述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
三、论述题(15分)试述目前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可能途径。
第四部分植物生理学试题(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易化扩散2.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3. P/O4. 光周期诱导5. 渗透调节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可分为哪三个步骤?具体能量转变如何?2. 简述蒸腾作用的部位及其生理意义?3. 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为什么会死亡?4. 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第一、三阶段细胞靠什么方式吸水?三、论述题(15分)试述在逆境条件下植物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第五部分农业生态学试题(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食物链2. 生态金字塔3. 生态效益4. 人工调控5. 次级生产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包含哪些内容?2. 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3. 土壤作为一个自然体有哪些重要生态作用?4. 简述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
土壤学试题出题人员:高继华、毕小亮、李时明、周仁彬、邓旭文一.选择题1 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为( D )A .石英 B. 正长石 C. 角闪石 D. 方解石2 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D )A.溶解B. 水解C. 水化D. 水蚀3.土壤物理性粘粒的直径范围是( A )A.< 0.01B. >0.01C. <0.001D. >0.0014.改良酸性土壤经常使用的是( B )A. 石膏B. 石灰C. 明矾D. 硫磺5.土壤有效含水范围(%)为( A )A 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B. 田间持水量-吸湿系数C. 全容水量-凋萎系数D. 全容水量-吸湿系数6.使土壤颜色呈现黑色的物质主要是( A)A.腐殖质B. 氧化铁C. 氧化亚铁D. 碳酸钙7.某土壤含水量为 20 %,土壤容重为 1g/cm3, 土壤总孔隙度为50 %,则土壤固液气相的容积比为( A )A . 5:2:3 B. 5:3:2 C. 5:4:1 D 5:1:48.相对于大气 , 土壤空气中下列气体成分中含量较高的为( C )A. O 2B. N 2C. CO2 D CO9. 碱性土壤的 pH 值范围是 ( C)A.4.6-5.5B. 5.6-6.5C. 7.5-8.5D. 6.6-7.410.对植物无效的土壤水分类型为( A )A. 吸湿水B. 膜状水C. 毛管水D. 重力水11.土壤物理性质相对最好的土壤结构类型为 ( D )A. 层状B. 片状C. 柱状D. 团粒12.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 ( A )A .活性酸B .交换性酸C .水解性酸D .潜性酸13.不属于土壤矿质化过程的为(D )A. 氨化作用B. 硝化作用C. 反硝化作用D. 腐殖质化14.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为 ( D )A. 橄榄石B. 角闪石C. 正长石D. 石英15.在酸性条件下仍能很好地发育的土壤微生物种类是 ( B )A. 细菌B. 真菌C. 放线菌D. 藻类16.不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土壤层次为 ( A )A .腐殖质层B .淀积层C .表土层D .母质层17.不属于盐基离子的是( D )A. K +B. Ca2+C. Mg2+D. Al3+18.下列阳离子交换最强的是( A )A. H +B. Ca+C. Mg+D. K+19.在胶体种类中属于2:1膨胀型的是( B )A. 高岭石组B. 蒙脱石组C. 水云母组D. 氧化物组20.下列不属于岩浆岩的是(B )A. 玄武岩B. 页岩C. 花岗岩D. 安山岩21.下列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D )A. 方解石B. 萤石C. 正长石D. 黄玉22.土壤中占土壤全氮含量做多的是( B )A.无机态氮B. 有机态氮C. 生物固氮D. 水解性有机氮23.玉米叶尖发黄一般是缺哪种元素( A )A. NB. PC. KD. Fe24.Cl-离子的负吸附最大的是(A )A. Na +B. K+C. Ca+D. Ba+25.耕作方式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B )A. 犁耕B. 中耕C.免耕D.深耕26.哪种离子过多,会使土壤胶体分散,不易凝聚,不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2012年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入学考试真题-----农业综合知识一(339)植物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叶序2、根毛3、心皮4、维管束5、柑果6、同功器官二、简答(每题9分,共18分)1、如何从器官上识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2、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说明个部分的形态与功能。
三、论述题(每题7分,共14分)1、以叶为例,说明植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2、小麦和油菜各属于哪个科?说明该科的主要特征。
遗传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4分)1、联会复合体2、返祖现象3、物理图谱4、假基因5、B染色体6、颠换7、复等位基因8、母性影响9、互补作用10、异固缩现象11、基因工程12、干扰系数二、简答(每题5分,共15分)1、请举例说明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遗传原因(三种以上)2、为什么说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请举例证明之。
3、简述植物雄性不育三系配套的遗传学原理。
三、计算题(11分)已知某生物的两个连锁群如图,试求杂合体AaBbCcDd 可能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
(仅考虑相引项)植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2、原生作物与次生作物3、纯系品种与交系品种4、受体亲本与供体亲本5、高亲优势与竞争优势二、简答(每题3分,共9分)1、植物的天然异变率如何测定?自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和常花授粉植物的天然异变率分别是多少?2、何谓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高温短日性作物不同纬度和不同海拔引种后生长变化规律是什么?三、问答题(每题6分,共12分)1、试述杂交育种的指导思想,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和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
2、玉米自交系如何选育?水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如何选育?四、论述题(19分)植物分子育种包含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两个层面。
试论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需要具备的条件、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应用的难易程度、植物转基因育种的程序、中国植物转基因育种的研究现状,以及不同国家的公民对转基因产品的接受程度。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课程教学体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课程的教学体会。
在分别从课程背景、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在详细介绍了课程内容、知识点讲解、实验操作演示、案例分析和学生互动讨论等内容。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次教学的成果以及学生的反馈,同时提出了教学改进建议。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土壤肥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了知识点。
通过学生互动讨论,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学改进建议包括增加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体会、引言、课程背景、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正文、课程内容介绍、知识点讲解、实验操作演示、案例分析、学生互动讨论、结论、教学成果、学生反馈、教学改进建议1. 引言1.1 课程背景《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是一门针对农业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肥料则是土壤中必不可少的营养补充物质。
学习土壤肥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土壤农业生产的认识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土壤的形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土壤中不同养分元素的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了解不同类型肥料的特点和施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升对土壤肥料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为未来从事农业生产及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实验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不仅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在农业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奠定基础。
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了解。
土壤学备注:整理土壤学复习材料,不是因为我妄自菲薄,整理只是为了给基础薄弱的同学提供一个方便,因为我本身也没学好,但是却是我的职责所在,我不能全面的把每个细小的知识点全部写在上面,因为我没有仔细的阅读课本,我并不知道所有可能的知识点,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所留给的问题也的确是每章最重要的部分,我就是按照这整理的,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建议你们先掌握这些部分,然后在把课本浏览一下,我不能保证看了这份材料能过,,在最后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共同讨论,另外,整理这份材料的确花费了我不少时间,我精力有限,能力也有限,材料肯定有疏漏和不足的地方,希望在参照的过程中及时改正绪论1.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2.母质是指岩石风化的残疾物或其他类型的堆积物3.土壤剖面是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这一断面叫做土壤剖面4.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土壤供应和协调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通常称为水,肥,气,热4大肥力因素5.土壤科学的发展了解第一章.岩石的风化和成土母质1.岩石,土壤,母质三者区别和联系: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天然矿物集合体,.母质是指岩石风化的残疾物或其他类型的堆积物,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岩石-母质-土壤三者之间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发生上的血缘关系。
岩石一般大块状,坚硬,不透水,不通气,养分物质被封闭未释放出来,母质疏松多孔,透水通气,热的性质也有所发展,封闭在岩石矿物中的养分也逐渐被释放出来,由于黏粒和无机胶体的产生,比表面积增大,微小空隙的形成等原因,对养料物质和水分具有微弱的保蓄能力,但是母质中还没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氮素,可溶性矿质养分的淋溶仍是主要方面,水,气,热状况还不能很好的协调,因而母质尚不具备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肥力条件,所以母质既不同于岩石,也不同于土壤,但是它却为土壤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因而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第二章土壤矿物质1.土壤原生矿物:一部分来源于岩石矿物经过物理风化而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2.土壤次生矿物是在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由原生矿物经化学蚀变或由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新生矿物3硅氧.四面体指由一个硅离子和四个氧离子构成,其排列方式是以三个氧离子构成三角形为底,硅离子位于底部三个氧离子之上的中心低凹处,第四个氧则位于硅离子的底部,恰恰把硅氧离子盖在氧离子下面4.八面体:由一个铝(或铁,镁)离子为中心离子,其周围等距的连接六个氧离子(或氧氢离子)所构成,六个氧离子(或氢氧离子)排列两层,每层都由三个氧(或氢)排成三角形,上层三个氧和下层三个氧互相交错排列,铝(或铁,镁)离子位于两层中心的空穴内5.同晶代换:晶架内四面体或八面体中心阳离子常被另一种大小相似的氧离子所代替,其结果是改变了晶架的化学结构组成,而晶体的构造不受破坏6.土壤质地是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7.黏粒矿物8.2:1型矿物:在构造上是由两个四面体片中间夹着一个八面体片构成,在四面体片与八面体片连接的面上,有三分之二的氧为两者共用,其余1/3的氧被氢离子合成氢氧基,单位晶层重叠时层间相邻两个面均为四面体片面的氧面,故无氢键的形成9.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砂质土:水气——土通透性好,保水能力弱,毛管较粗,抗旱能力弱。
山西农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39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一
Ⅰ考试性质
《农业知识综合一》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业(包括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的基础课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相关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一》涵盖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课程,侧重于植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要求考生认识生命活动、生长环境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其中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学各占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土壤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土壤学基本概念、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测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熟练应用土壤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名词解释:占总分的10分左右,主要为基本概念。
(二)简答题:占总分的20分左右,主要为基本性质和基本理论。
(三)论述题:占总分的20分左右,主要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土壤学概况
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土壤、土壤肥力及土壤圈的基本概念
(二)土壤矿物质
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三)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
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
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
壤腐质酸的性质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和调节(四)土壤生物
1、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
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2、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
3、土壤酶及活性物质
4、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
(五)土壤质地和结构
1、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
2、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
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4、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
(六)土壤水
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
特征曲线
3、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
水的再分布和土面蒸发
4、土壤中的溶质运移,包括对流、分子扩散、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
(七)土壤空气和热量
1、土壤空气的组成和运动
2、土壤热量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土壤的热量平衡
3、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
4、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形、地貌及植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八)土壤形成和发育
1、成土因素
2、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基本成土作用,主要成土过程
3、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土壤剖面,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
4、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理化特征及分布规律
(九)土壤胶体化学
1、土壤胶体表面类型,比表面和表面积,表面电荷和电位
2、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专性吸附
3、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
(十)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1、土壤酸性、碱性的形成
2、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3、土壤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指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
4、土壤缓冲性概念,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
5、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
(十一)土壤养分循环
1、土壤氮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壤氮素的获得和转化,土壤氮素转化,土壤氮素
调控,生物固氮
2、土壤磷的形态、数量,固定及转化
3、土壤中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4、土壤中养分平衡
(十二)土壤耕作和管理
1、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
2、土壤的适耕期
(十三)土壤污染与防治
1、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
2、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点
源污染,面源污染
3、土壤组成、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的影响
4、酸性沉降对土壤性质和生物的影响
5、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
(十四)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1、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
2、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
3、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
二、考试要求
(一)土壤学概况
1、了解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林业生产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圈等概念和土壤基本物质组成。
(二)土壤矿物质
1、了解原生矿物组成,次生矿物组成,掌握矿物和同晶替代的概念。
2、重点掌握高岭组、蒙蛭组和水化云母组粘土矿物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3、了解粘粒矿物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三)土壤有机质
1、掌握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腐殖化系数和矿化率的概念。
3、重点掌握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转化的因素。
了解的概念。
4、掌握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
5、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了解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重点了解土壤碳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四)土壤生物
1、掌握根圈的概念,了解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2、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及环境条件变化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3、了解土壤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
4、了解土壤酶及活性物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五)土壤质地和结构
1、掌握国际制和卡庆斯基土粒分级标准.
2、重点掌握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了解中国土
壤质地分类标准。
3、掌握土壤容重、密度、质地、结构性、孔隙性等概念。
4、掌握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及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改良。
5、掌握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六)土壤水
1、掌握土壤水分类型及土壤有效水的概念。
2、重点掌握土水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等概念。
3、掌握土壤水的饱和流动(达西定律),饱和导水率。
了解土壤水的不饱和流动,
水汽运动规律。
了解水进入土壤的入渗过程,田间持水量,土面蒸发等的概念。
(七)土壤空气和热量
1、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和含量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了解土壤通气性机制,指标。
3、掌握土壤热性质:土壤的热容量、土壤的导热率、土壤的热扩散率及其影响因
子。
(八)土壤形成和发育
1、熟练掌握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熟练掌握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及其对土壤形成和营养元素循环的影响。
(九)土壤胶体化学
1、掌握土壤胶体、永久电荷、可变电荷等概念及胶体特性。
2、掌握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的盐基饱和度的概
念。
3、掌握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概念,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4、掌握阳离子的专性吸附的意义。
(十)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1、重点掌握活性酸、潜性酸、交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等概念。
2、了解土壤碱度的概念,衡量土壤碱度的指标,碱性土的成因。
3、掌握影响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的因素。
4、掌握土壤缓冲性能概念及产生缓冲性能的机理。
5、掌握土壤反应对土壤微生物及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土壤反应和养分有效度之
间的关系。
6、掌握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
(十一)土壤养分循环
1、重点掌握土壤中土壤中氮的形态和转化。
2、掌握土壤中磷的含量,磷的形态及影响因素。
了解磷的固定机制(化学沉淀、表
面反应等)、影响土壤固磷作用因素及减少固磷作用的途径。
3、了解土壤中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增加
有效性的途径。
(十二)土壤耕作和管理
1、要求掌握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
2、需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土壤的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
塑性、土壤耕性、土壤结持性。
(十三)土壤污染与防治
1、掌握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
2、重点掌握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原因、防治及治理途径。
(十四)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1、掌握土壤退化的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我国土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4、了解土壤质量的概念及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六、主要参考书目
1、黄昌勇,徐建明主编.土壤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朱祖祥主编.土壤学上、下册。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3、孙向阳主编.土壤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