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作文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4课、习作、语文园地》教案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1 草原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重点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1.字词教学本课共有8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规律、猜字谜等方法来识记。
如“蹄、腐、裳、虹”都是形声字,就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毯”字则用猜字谜来记:一堆毛,两团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陈、虹、蹄、稍”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注意“稍”右边“月”的撇变竖;“毯、腐”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中,强调“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2.阅读理解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敬酒联欢的开心场面。
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习作人教(部编
版)
教案目标:
1. 了解并能够运用习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习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习作的示范文本。
2. 学生准备习作的练习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幅精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形容图片里的事物。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习作。
二、讲解习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10分钟)
1. 习作的基本要素:主题、人物、情节和结尾。
2. 习作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和结尾。
三、分析示范文本(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篇习作的示范文本,分析文本的主题、人物、情节和结尾。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示范文本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分析其结构。
四、创作习作(15分钟)
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选择一个主题,并想象一个小故事。
2. 学生根据习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在练习纸上写下自己的习作。
五、分享和展示(10分钟)
1. 学生互相交换习作,分享和欣赏彼此的作品。
2. 学生选出一两位同学的习作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总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习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主题进行习作创作。
2.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习作形式,如散文、诗歌等。
习作:变形记1.能用比较通顺的语句,不拘形式地写出想象中的“变形记”。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在交流中,学会欣赏习作的成功之处,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3.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重难点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孩子天生爱幻想,教师在课上让孩子欣赏动画片,陶冶情趣,再和孩子们讨论各自喜欢的动画,并适时提问:动画中的人物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把目光投向神奇的变化,不断发现、捕捉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
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时,教师借想象让大家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随后教师扮演新角色,来营造一种互相自我介绍的氛围,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
习作完成后采用让学生尝试自我修改、同学间相互修改、老师修改等多种形式,并针对写得不具体的地方进行二次指导、二次习作、二次点评,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发挥想象,选择自己最想变成的一种东西,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创设情境,激发“变”的兴趣1.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感受“变”的神奇。
(1)师提问: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想说些什么?(2)小结:孙悟空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太神奇了!你们想和孙悟空一决高下吗?今天,有一位客人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他就是想象大师。
(课件出示:卡通人物)2.板书:变形记【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同学们最熟悉的故事,在视频、配乐的感染下,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变”的神奇意境里。
二、引导审题,明确“变”的要求1.阅读习作提示,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
2.同学们,刚才孙悟空给我们全班都施了魔法,现在我们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白云;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小花,变成超人,变成机器人……你们想变成什么就可以变成什么。
第一单元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学会观察,能亲自体验大自然,为习作积累素材。
2.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倾听、沟通的能力,学会从他人的习作中,找出自己的问题加以修改,学以致用。
3.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方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试着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4.通过讲评、交流和讨论,发现自己习作的不足,学习其他同学习作的优点,在修改别人的习作中了解习作修改的必要性,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1.学习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学会评析,懂得修改习,明白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能力,让文章生动具体,在写作时,能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课前准备:学生:观察日记教师:1.录有虫叫、鸟鸣等自然界声响的磁带;绘有动植物生活场景的图片。
2.或看书或咨询,收集一些自然界的有趣的现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习作指导一、创设情境明晰要求1.多媒体:(大自然的有趣现象)如:蜘蛛结网,犀牛鸟啄食,下雷阵雨的情形。
问:同学们,这些现象你们都很熟悉吧,其实呀,咱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奇特的想象呢,你们都留意过吗?谁来给大家说说?抽学生讲讲。
今天这节作文课咱们就把自己当成大自然的一员,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出示习作要求)请同学们自由、快速地读一读习作要求,用简洁的话说说写什么?抓出关键词。
板书:对象: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从哪些方面写?哦,他读出了这次习作的范围(习作的角度)(板书: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3.你还读出了什么?哦,他又读出了这次习作的内容(板书:生活或变化眼中的世界)还有一个词,看谁的眼睛最亮?4.对!这是非常关键的要求——想象(板书:发挥想象融入感受)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把自己当作大自然中的一员,借助想象的翅膀,来介绍我们——我们的生活或变化,我们眼中的世界以及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喜怒哀乐。
习作1【教学目的】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进步学生的书面表达才能。
3、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展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教学难点】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进步学生的书面表达才能。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照片,讲故事:〔老师出示自己假期时在上海玩耍拍摄的照片〕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二、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玩耍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大家吗?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刚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如今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
那怎样给自己最喜欢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互相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2、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学生初步谈到:①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明晰;②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风光生动的描绘出来;③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④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
〕对于以上的建议老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
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
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展由远及近的观察。
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展观察。
二就是挪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
就是随着脚步的挪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展观察。
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
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
四、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1、师:同学们,我们要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你们还想到了什么?生:要把自己最喜欢、印象较深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到了草虫的村落。
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二、重温课文,学习表达1.《草虫的村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指导:【出示课件2】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丰富的想象。
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
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
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的想象力,回忆起作者的写作方法。
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引入新课。
让学生讨论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之所以如此生动,是因为作者不但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而且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学生应该由此受到23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 三、先想后说,练习口语 1.【出示课件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也想像《草虫的村落》的作者一样,去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指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东西,也可以想象成小的东西。
学生可以相互说一说,自己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 2.【出示课件4】说一说变成以后,你会在哪里?你会怎样生活?你观察到了哪些有意义的事物?它们怎样生活?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教学难点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如果你也像孙悟空一样,可以七十二变,你想变成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三、回顾课文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外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呢?——《花之歌》四、审题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
变形后,你生活的世界将随之发生改变。
①变形后的你可以是任何事物。
②变形后生活的世界会发生变化。
五、举例◇如果你变成一只蚂妈蚁,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可能会结交几位蚂蚁朋友,可能会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师:想象一下,变成小蚂蚁后你会有哪些奇遇?周围的事物都变大了→交到了新朋友→跟同伴一起劳动还会发生什么?发挥你的想象。
◇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个子变高了→夜晚行人来来往往……六、拟题从下面的题目中选一个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七、习作要求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
八、习作步骤第一步:审题第二步:选材第三步:构思第四步:表达第五步:习作九、习作例文地球的自述我是地球,一个拥有无尽生命的星球。
一个高尚的人教学目标: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详细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的作文课,我们练习写一个人。
咱们一起来看看习作要求。
二、审题1.默读习作要求,想一想: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学生要明确:A、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B、要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高尚的原因;C、把内容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2.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高尚精神?(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有高尚精神,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出贡献,也体现了具有高尚精神)3、你打算写谁,为什么要写他?在小组里说一说,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交流。
三、指导写作1.你打算分哪几部来写?重点写什么?a. 交待“我”身边高尚的人是谁。
b. 通过一两件事,体现他的高尚精神。
c.“我”要向他学习些什么。
2.如果现在要你动笔写,你有哪些困难?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3.小组内交流。
四、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五、写完作文后,自己修改,在小组里互相修改。
第二课时(讲评)教学目标:通过通过讲评,让学生知道,写一个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事情写的经过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重、难点:如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详细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本次作文,我们的命题是“写一个人”。
这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作文训练类型。
二、回顾作文要求本次作文的要求有哪些?谁能从选材范围,叙述要求等方面来说明。
三、评析作文1.出示习作(优秀文)指名朗读习作,小组内评议:你认为本文成功之处是什么?作者选择了什么事例?在叙述时作者着重突出了什么描写?2.评析习作(问题文)本文在选材等各个方面与“优等文”有哪些区别?四、师生交流1.通过对比分析,你认为本次作文在选材上应注意什么?2.如何叙述才能突出人物特点?五、修改习作对照例文,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作文教案
(2012-07-19 10:22:10)
转载▼
标签:
分类:他山之石
杂谈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
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1)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2)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3)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
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
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
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蟀在唱歌;听雨;游×××……
3、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
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