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周边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变化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1.00 KB
- 文档页数:2
江苏面源污染现状与原因分析作者:张璟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19期摘要:不同于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具有污染源的分散性及难以检测性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重要污染来源之一。
江苏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省域水网稠密。
农村生活、生产产生的废料、废水排放对江苏湖水造成较严重的污染。
十多年来,江苏在面源污染治理课题上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面源问题没有得到根治,部分河流氮磷浓度依然较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重要突出的位置。
为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江苏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监管,完善城乡统筹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农村生活、生产污染管理。
关键词:江苏生态;面源污染;治理建议一、前言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污染源之一。
面源污染又称作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富含氮磷的化肥、农药中的有机成分、禽畜排放和农民群居所产生的生活污染。
除此以外,城镇化的扩张也会加剧化肥面源污染。
据研究,我国氮肥利用率只有30%~35%,钾肥使用率35%~50%,而磷肥使用率仅有10%~20%,这些流失的化学物质残留土壤中,随着水流冲刷流入渗透进水体,使得水体中氮磷浓度升高,带来水体中氮磷的富营养化。
2000年以后,农业面源污染贡献发生变化,由过去畜禽排放为主转为到后来以农田化肥污染为主。
不同于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具有污染源的分散性及难以检测性,危害人体健康,也给农产品生产带来危害。
过去40多年来,随着农业、畜牧业发展及农业人口的增加,农业化学需氧量、氮和磷使用增加了91%到244.1%不等。
然而,我国化肥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农业生产增长通过规模效应显现,但是规模效应同时也加重了化肥污染源排放,给农业、水体带来污染。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环境治理迈向新的阶段。
面对江苏农业面源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负效应,2019年江苏印发了《江苏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进一步对江苏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源头进行责任细化与明确。
洪泽湖面源污染调查报告大一这个暑假,我接了一项艰难而又有意义的任务—环洪泽湖生态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的问卷调查。
以前,从未做过任何形式的问卷调查,说真的,对我来说真是难上加难。
不过,既然接受了这项任务,我就会尽力去完成。
首先,对这个问卷调查我也不太懂,我不太明白农业面源污染的涵义。
于是我去网上搜了一下,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
这些污染主演来源于农田施肥、农药、畜禽、水产养殖及居民生活垃圾。
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农田地标径流和农田渗透形成地表和地下水环流污染。
环洪泽湖生态区遭受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洪泽湖生态保护变得日益重要的今天,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
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普遍农民都认为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已遭到污染,但不是很严重。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农村的生活污水以及农田流失的化肥、农药,有一小部分是由于农户的人畜粪便未作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
化学农药对洪泽湖区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鱼类的正常的生长,容易引起洪泽湖富营养化。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原因是氮磷含量过高,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积累,引起藻类的迅速的繁殖,形成蓝藻水华。
湖泊一旦产生严重的富营养化就很难修复。
我国的巢湖,滇池虽经多年治理,富营养化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目前,洪泽湖富营养化程度较轻,防治富营养化应以预防为主。
因此要在加强治理污染源及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应通过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集中控制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科学发展水产养殖业等措施来控制洪泽湖的面源污染。
面对日益严重的面源污染,如何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一是要提高对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的认识。
洪泽湖面源污染问卷调查报告泗洪县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中游,洪泽湖西岸。
拥有国家级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亚洲最大的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
洪泽湖百里生态旅游风光带景色怡人,美不胜收。
近年来,泗洪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形成了食品、机械、化工、建材、纺织、印刷等工业支柱行业,水产、林木、瓜果、蚕桑、蔬菜、畜禽等农业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城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然而发展的同时,泗洪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土壤、湖泊、空气等污染逐渐开始影响居民的生活。
2011年的暑假,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与绿之源环保协会的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环洪泽湖生态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的问卷调查”这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放假回到家后,我就本村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做了个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以及本人对当地的农业现状的认识作出以下总结。
就当前泗洪农业生态环境来看,泗洪环境确实有轻度污染,虽不严重但也不得不引其人们的注意。
据调查,泗洪的河流、土壤、空气都存在一定的污染,如果不进行适当的保护与防治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将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也将给泗洪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泗洪要发展就必须要关注环境的变化,一旦环境污染严重,将给泗洪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要想更好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与防治至关重要。
工业污染带来的污染是极其严重的,但农业带来的污染也同样不可小觑。
然而这些污染来自哪里呢?在我的家乡,从事养殖业与种植业的人都不在少数,可能是教育水平以及当地人们对当前环境条件过于自信,在生态循环农业方面做的却不是很好。
当地人们过重的追求经济利益却很少关注在追求利益时给环境带来的伤害。
在养殖业方面,当地许多居民在河流中进行网箱养殖,由于河流的流动性较强,所以一直以来并未出现过一些大的污染问题,然而仔细观察近几年河流水质的变化,污染程度的确在不断提高。
进行网箱养殖时,居民采用各种食物进行喂养,由于养殖密度逐渐过高,每年夏日都会有一段时间河水一片绿色,藻类常会覆盖河面,与之俱来的气味更是令附近居民头痛。
战略研究江苏面源污染现状与原因分析摘要:不同于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具有污染源的分散性及难以检测性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重要污染来源之一。
江苏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省 域水网稠密。
农村生活、生产产生的废料、废水排放对江苏湖水造成较严重的污染。
十多年来,江苏在面源污染治理课题上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面源问题没有得到根治,部分河流氮鱗浓度依然较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重要突出的位置。
为了建设“强 富美高”新江苏,江苏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监管,完善 监管体系,加强农村生活、生产污染管理。
关键词:江苏生态;面源污染;治理建议一、前言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面源污 染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污染源之一。
面源 污染又称作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 程中使用富含氮磷的化肥、农药中的有 机成分、禽畜排放和农民群居所产生的 生活污染。
除此以外,城镇化的扩张也 会加剧化肥面源污染。
据研究,我国氮 肥利用率只有30%〜35%,钾肥使用率35%〜50%,而磷肥使用率仅有10%〜20%,这些流失的化学物质残留土壤中,随着水流冲流水,使水中氮磷浓度升高,带来水体中氮磷的 化。
2000年以后,农业面源污染 贡献发生变化,由过去畜禽排放为主为到后来以农田化污染为主。
于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具有污染源的 以 ,:/,也 农产 生产 来 。
过40 来,随着农业、畜业农业 的加,农业化学 、氮和磷使用增加了 91%到244.1%不等。
而,我化 面源污染 农业经 之U,农业生产 过 I现,也加化肥污染源排放,农业、水 来污染。
的我要“人与和 生”的现化,我国穸的。
面 农业面源污染 经 会 的,2019( 农业农村污染》(简称()),《方案》进一 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 面源 污染 源 化。
面 要,我 一步究面源污染对农业生产影响具有一定践意义。
二、江苏面源污染成因分析湖泊众多,水网稠密。
环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对环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综述。
在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对环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估了生态环境状况,探讨了发展模式并研究了生态产业。
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强调了环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该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环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研究、综述、现状分析、环境评估、发展模式、产业、政策建议、成果总结、未来研究方向、重要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环洪泽湖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是淮河下游的最大淡水湖泊,是沭河、清河、黄河的汇水区。
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环洪泽湖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湖水水质恶化,湖岸湿地消失,湖泊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态经济发展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环洪泽湖区域的生态经济发展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
通过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保护湖泊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文拟对环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当前生态经济现状,评估生态环境状况,探讨适合该区域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生态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环洪泽湖区域的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环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该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探讨适合该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推动环洪泽湖区域生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出完善的生态经济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环洪泽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
2021.411洪泽湖水环境状况和防治建议付小峰 庞兴红 杜鹏程洪泽湖是淮河流域中下游重要湖泊,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同时又是江苏省江水北调和南水北调重要调蓄湖泊。
洪泽湖具有防洪调蓄、水资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三项主要功能,对流域防洪、水资源配置和水环境改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洪泽湖的水环境状况的好坏对于洪泽湖周边及苏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治理洪泽湖水环境问题,江苏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制定了《关于加强洪泽湖生态保护和科学利用的实施意见》《洪泽湖治理保护三年工作计划》《江苏省洪泽湖水质提升工作方案》等,提出洪泽湖水质改善的布局与措施安排。
近年洪泽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有较大幅度的削减,但仍存在部分水环境因子长期超标等问题,因此认清洪泽湖面临的现状,对于洪泽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系统分析近几年洪泽湖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洪泽湖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环境质量和生态修复的建议,以期为改善洪泽湖水环境状况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一、洪泽湖水环境概括1.水质资料本文收集了2008—2018年(缺2011年份数据)洪泽湖湖区淮安北、淮安南、淮安东、淮安西、宿迁北、宿迁南6个水质断面相应的逐月实测水质资料,均为原始整编资料见图1。
2.水质结果根据收集的洪泽湖湖区各控制断面近10年(2008—2018年,每月1次)监测数据,对主要水质因子高锰酸盐指数、COD、氨氮、总磷年均值进行分析(见图2);另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洪泽湖水质目标为III 类。
分析结果:洪泽湖湖区主要污染物为总磷,6个监测断面均长期超标,2018年超标倍数在0.6~1.0之间;COD 只有个别断面略超Ⅲ类水质标准,其余断面均达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各断面均能满足Ⅲ类水质标准。
根据洪泽湖湖区各断面水质综合评价,可以看出淮安北、淮安南、淮安东3个片区水质相对较好,而水体交换能力较弱、水产养殖面积较大的宿迁北、淮安西、宿迁南湖区的水质相对较差。
环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研究综述一、引言洪泽湖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湖泊面积为2230平方公里。
洪泽湖地处中国东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湿地资源和渔业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洪泽湖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各方关注。
近年来,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1. 生态环境洪泽湖地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湖区水域、滩涂、岛屿等生态环境构成了其独特的地理景观。
洪泽湖周边地区也拥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农田资源,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经济发展洪泽湖地区的经济主要以渔业、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导,渔业资源丰富,每年产量较大,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也有一定的养殖业;旅游业则以湿地旅游和水上运动为主,吸引了众多游客。
3. 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洪泽湖地区也出现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包括湖泊水质污染、湿地退化、生态系统破坏等。
这些问题已经抑制了当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重视。
三、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挑战1. 水资源管理洪泽湖的水资源承载着当地生态经济的发展,但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和管理,导致了水资源过度消耗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对当地生态经济发展构成了挑战。
2. 湿地保护湿地是洪泽湖地区的重要生态资源,但受到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湿地的退化现象比较严重。
湿地保护成为了当地生态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
3. 生态补偿由于农业和工业活动的扩张,当地的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需要进行生态补偿措施。
但由于生态补偿政策的不完善,生态补偿工作并不理想,成为了制约当地生态经济发展的一个挑战。
四、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1.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洪泽湖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和措施,加强水环境保护,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研究综述引言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和宿迁市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综述将对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洪泽湖区域的生态环境洪泽湖区域地处长江下游平原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湖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和水产养殖。
洪泽湖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人为干扰,洪泽湖区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水质污染、湖泊富营养化、湿地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洪泽湖区域的生态经济发展近年来,洪泽湖区域政府和相关部门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因此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也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1. 生态农业的发展洪泽湖区域的农业以稻田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有机化转变。
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也改善了洪泽湖区域的生态环境。
2. 旅游业的兴起洪泽湖区域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独特的水乡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政府和企业也积极开发湿地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3. 生态产业的培育政府鼓励企业开发生态产业,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水产养殖、湿地旅游等产业,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三、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虽然洪泽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生态环境恢复任务艰巨长期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造成了洪泽湖区域生态环境的退化,生态环境恢复任务十分艰巨。
要想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