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做家务活》课件2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2
《主动做家务》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应该主动承担家务责任。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自律、自立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家务劳动的种类及意义2. 主动做家务的好处3. 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4. 培养自律、自立的品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承担家务责任的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意义。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家务劳动的种类及意义,引发学生对家务劳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主动做家务的好处,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家务责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家务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家务劳动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务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2.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家务劳动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培养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有关家务劳动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家务劳动指导手册:提供家务劳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高效完成家务。
3. 小组合作工具:准备小组讨论所需的各种工具,如白板、笔记本等。
《主动做家务》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章:理解家务劳动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理解家务劳动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
1.2 教学内容:解释家务劳动的概念,讨论家务劳动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和谐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观看相关视频。
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提问学生对家务劳动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家务劳动的意义。
1.4.2 主体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家务劳动,探讨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
1.4.3 分享环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章:学习家务劳动技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授一些常见家务劳动的基本技巧,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
2.3 教学方法:演示教学,实践操作,分组练习。
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提问学生对家务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家务劳动技能的必要性。
2.4.2 主体活动:教师演示家务劳动技能,学生跟随操作,分组练习。
2.4.3 实践环节:学生回家后,尝试独立完成家务劳动。
第三章:培养家务劳动习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提高家庭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讨论如何培养家务劳动习惯,制定家务劳动计划。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分享经验。
3.4 教学活动:3.4.1 导入:提问学生对家务劳动习惯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养成家务劳动习惯。
3.4.2 主体活动:分组讨论,每组制定一份家务劳动计划,包括家务劳动的内容、时间等。
3.4.3 分享环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制定计划的过程和成果。
第四章:家务劳动与家庭和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对家庭和谐的影响,提高家庭合作意识。
4.2 教学内容:讨论家务劳动对家庭和谐的作用,学习家庭合作技巧。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经验,角色扮演。
4.4 教学活动:4.4.1 导入:提问学生对家庭和谐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家务劳动对家庭和谐的影响。
《主动做家务》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做家务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务的定义和分类2. 做家务的意义和价值3. 主动做家务的方法和技巧4. 家庭人际关系与家务分担5. 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培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做家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承担家务的习惯。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家务的意义和价值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务案例,让学生学会主动做家务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操作法:对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务的意义和价值。
2. 讲解与讨论:讲解家务的分类,组织学生讨论做家务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家务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做家务的方法和技巧。
4. 技能培训:对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培训,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
5.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检查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家务技能掌握:通过实际操作检验学生对家务劳动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布置有关家务实践的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在家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品德与社会》相关章节内容。
2. 实物教具:家务工具模型、家庭场景图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案例视频、演示家务技能等。
4. 家庭作业模板:提供家务实践记录表,方便学生记录和反馈。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家务的意义和价值,讨论家务的分类。
2. 第二课时:分析家务案例,学习主动做家务的方法和技巧。
(冀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拓展资料第二课主动做家务活家务劳动有益孩子成长许多家长都对孩子有这种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
”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材的唯一条件。
而劳动是孩子的负担,参加劳动必然影响学习,因为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
孩子的学习家长不能代替,而孩子的劳动,哪怕是自理性劳动完全可以由家长来承担——这是家长的替代心理。
有的父母在自己小的时候,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相反各种名目的劳动锻炼,占去了许多大好时光,父母吃饱了知识欠缺的苦头,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多的知识,为了让孩子拥有自己所失去的一切,而让他们远离劳动——这是家长的补偿心理。
美国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学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此外,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离异率,心理疾病率也较低。
专家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有出息。
这一调查结果证实了家务劳动与孩子成长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启发我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认识家务劳动对孩子的作用。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从你背起书包上学那天起,你就从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名小学生了,于是你就有了一个当学生的责任。
老师会告诉你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你做得怎么样?先别急着说“好”或“不好”,请先听我讲两个小学生的真实故事。
一群美国中小学生利用假期到中国生活了几天,他们吃住在中国人家里。
戴瑞是最小的一个,刚刚11岁,她给中国学生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与她年龄不大相称的大背包。
一天,游天坛公园时,同行的一名中国学生想助人为乐,便走过去对戴瑞说:“我帮你背包吧!”不料戴瑞睁大双眼,疑惑不解但又彬彬有礼地说:“谢谢你!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拿呀!”其实戴瑞的父母和兄长就在她身边,而且他们各自背的包要轻巧得多。
品德与社会《主动做家务》教学设计品德与社会《主动做家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德育目标]: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懂得主动做家务活是爱劳动和敬爱父母的表现,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智育目标]: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积极主动做家务活,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素质发展目标]:体验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动做家务活的愉悦,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对父母敬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做父母的小助手,教育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懂得主动做家务活是爱劳动和敬爱父母的表现。
[教学难点]: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懂得主动做家务活是爱劳动和敬爱父母的表现,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小游戏学生活动设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整理自己的小卧室【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我们看这幅图片故事(拿出小熊穿衣服图片),图片里面的小熊为什么不能和伙伴们一起玩呢?老师:对,就因为他自己不会穿衣服,所以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所以从故事中我们知道自己的事情就需要自己做。
【讲授新课】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板书)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八页,我们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平时都是怎么做的。
老师: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们的年龄这么小,有些事情不会做怎么办啊?老师:我们只有去做第一次,以后才会逐渐学会做,对吗?老师:我让大家回家自己整理一次自己的小卧室,都做了吗?老师:那你们爸爸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老师: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爸爸妈妈会那么高兴吗?老师: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家务劳动的调查活动,同学们都调查了吗?请大家说一说。
《主动做家务》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认识家务劳动1.1 学习家务劳动的定义和种类1.2 讨论家务劳动对家庭和个人的重要性1.3 分享自己曾经做过的家务劳动经历第二章:理解家务劳动的价值2.1 学习家务劳动对家庭环境的影响2.2 探讨家务劳动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意义2.3 思考家务劳动对自己生活技能的培养作用第三章:培养主动做家务的习惯3.1 学习制定家务劳动计划的方法3.2 讨论如何克服做家务的困难3.3 分享培养主动做家务的有效策略第四章:学习家务劳动技能4.1 学习基本的清洁、整理、烹饪等家务技能4.2 探讨家务劳动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4.3 实践家务劳动技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第五章:家庭合作与分工5.1 学习家庭合作的重要性5.2 讨论如何合理分配家务劳动5.3 分享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家务劳动的积极体验第六章:家庭责任与自我管理6.1 探讨家务劳动与家庭责任的关系6.2 学习如何平衡家务劳动与个人时间6.3 分享自我管理家务劳动的经验和方法第七章:感恩与家庭和谐7.1 学习感恩的意义,感谢家人的付出7.2 讨论如何通过做家务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7.3 分享家庭和谐中家务劳动的重要性第八章:环保意识与家务劳动8.1 学习环保知识,了解家务劳动与环保的关系8.2 探讨如何通过家务劳动实践环保理念8.3 分享家庭环保行动的成功案例第九章:家务劳动与生活技能培养9.1 学习家务劳动对个人生活技能的培养作用9.2 讨论如何将家务劳动融入生活教育9.3 分享家务劳动中的生活技能学习经验第十章:亲子互动与家务劳动10.1 学习如何通过家务劳动增进亲子关系10.2 讨论亲子共同参与家务劳动的技巧10.3 分享亲子家务劳动的温馨瞬间和收获第十一章:创意家务与生活美学11.1 探讨如何将创意融入家务劳动中11.2 学习家务劳动中的美学原则11.3 分享创造美观家居环境的经验第十二章:家务劳动与个人成长12.1 分析家务劳动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12.2 讨论如何在家务劳动中培养自我价值感12.3 分享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家务劳动故事第十三章:家务劳动与社会责任感13.1 学习家务劳动与社会责任的关系13.2 讨论如何通过家务劳动培养社会责任感13.3 分享参与家务劳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的经历第十四章:家务劳动与家庭经济管理14.1 学习家务劳动对家庭经济的影响14.2 讨论如何合理安排家务劳动以节省家庭开支14.3 分享家庭经济管理中的家务劳动经验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家务劳动的重要性15.2 讨论如何持续培养主动做家务的习惯15.3 分享对未来的家务劳动态度和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学生应理解家务劳动的价值,认识到其对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关系以及个人生活技能培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