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验各项指标标准值
- 格式:doc
- 大小:635.50 KB
- 文档页数:12
血清检测标准值一、引言血清检测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通过检测血清中各种生化指标、免疫指标、激素等的浓度,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血清检测的各项标准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血清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二、血清检测概述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酶、激素、电解质等。
血清检测是指通过实验室手段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
三、血清检测项目与标准值血糖(Glucose)血糖是血清中最常见的检测指标之一,其标准值因检测方法、受试者群体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为3.9-6.1mmol/L。
血糖浓度过高(高血糖)或过低(低血糖)均可能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血脂(Lipids)血脂检测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正常范围内,TC应<5.2mmol/L,TG应<1.7mmol/L,HDL-C应>1.0mmol/L(男性)或>1.3mmol/L(女性),LDL-C应<3.4mmol/L。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
正常范围内,ALT应<40U/L,AST应<37U/L(男性)或<31U/L(女性),TBil应<17.1μmol/L。
肝功能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肝脏受损或疾病状态。
肾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
正常范围内,Scr应<106μmol/L(男性)或<88.4μmol/L(女性),BUN应<7.1mmol/L。
肾功能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肾脏功能受损或疾病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肾功能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肌肉量等,因此解读时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
bun检查标准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是文章引言的一部分,旨在简要介绍文章主题和目标。
对于本篇文章来说,概述部分应该对BUN检查及其标准值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本文的目的。
以下是关于BUN检查标准值的概述:在医学检验中,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简称BUN)是一项常见的检查项目,被广泛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水平衡。
BUN指的是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它是尿素通过肝脏代谢产生的一种氮代谢产物。
BUN检查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检测BUN水平,医生可以对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功能进行评估,从而及早发现和治疗许多与肾脏相关的疾病和病理状态。
BUN检查结果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体内的氮代谢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BUN检查中,有一组常见的标准值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这些标准值是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和统计数据得出的,能够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范围,帮助判断一个人的BUN水平是否正常。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BUN检查的概述和常见标准值的讨论,深入了解BUN检查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当前对BUN检查标准值的争议和讨论,并对未来BUN检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什么是BUN检查,以及它在临床中的意义。
我们还将探讨常见的BUN检查标准值,并讨论这些标准值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最后,我们将总结BUN检查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BUN检查标准值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并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让我们一起深入研究BUN检查标准值的内容,探索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临床应用。
1.2 文章结构一、文章结构文章旨在探讨"BUN检查标准值"的相关内容,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概述,介绍"BUN检查标准值"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分析检验报告是医疗诊断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通过测定人体的生理指标,为医务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解读检验结果,我们需要了解参考值的含义以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一、参考值的含义1. 定义:参考值,也称为正常参考范围或标准值,在特定人群中,某一指标测得的数值集中在人群中的一定范围内,称为参考值。
2. 区分性别和年龄:参考值通常会根据性别和年龄进行划分,因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对某种指标可能会有不同的正常范围。
3. 临床参考区间:参考值通常分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临界参考范围和疾病参考范围。
- 正常参考范围:这是指大多数健康人群的标准范围,在此范围内的指标值视为正常。
- 临界参考范围:这是介于正常参考范围和疾病参考范围之间的数值范围,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 疾病参考范围:这是指异常值的范围,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
二、参考值在临床中的意义1. 疾病筛查与诊断:参考值的确定为医生提供了参考依据,可用于对患者进行早期的疾病筛查和诊断。
当某项指标超出正常参考范围时,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潜在疾病或病理状态,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2. 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通过连续监测某项指标的数值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如果患者的指标值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可能意味着病情好转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参考值的建立是基于大量的人群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4. 个体化治疗规划:参考值还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规划。
不同人群的正常范围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的某些指标可能会与成年人有所不同。
三、参考值的影响因素1.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是影响参考值范围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许多指标的数值会发生变化。
男性和女性在某些指标上也存在差异,例如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
临床血液检验常用项目分析质量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临床血液检验常用项目(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初筛实验)的分析质量要求及验证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进行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初筛实验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WS/T402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WS/T405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WS/T779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血液分析仪hematology analyzer血细胞分析仪主要用于检测血液样品,能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提供相关信息的仪器或设备。
3.2验证verification提供客观证据以认定规定要求得到满足。
3.3携带污染carryover由测量系统将一个检测样品反应携带到另一个检测样品反应的分析物不连续的量,由此错误地影响了另一个检测样品的表现量。
3.4精密度precision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同类样品重复测量所得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注1:精密度常用标准差或变异系数表示,是测量误差中的随机效应。
注2:规定条件在临床检验领域可以是批内、批间、实验室内等条件。
3.5批内精密度within-run precision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物进行连续测量所得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3.6日间精密度inter-day precision在不同天内对同一被测物进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3.7线性linearity在给定的分析测量范围内,检验程序使其检测结果与样品分析物浓度直接成比例的能力。
注1:检测结果是指最终结果,而非仪器输出的原始信号。
注2:非线性对分析测量范围内的单一浓度点表现为系统效应,对全部浓度点的影响可按随机效应处理。
临床医学检验常用质量控制指标参数学习灵敏度vs检出限1.灵敏度:又称分析灵敏度(analytical sensitivity)。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Applied Chemistry,IUPAC)将方法的灵敏度定义为被测组分浓度或含量改变1个单位时所引起的分析信号的变化[1]。
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灵敏度就是分析校准曲线的斜率。
曲线斜率越大,表示方法的灵敏度越高。
这点很好理解,假设在称量范围内我们用电子秤和天平同时称量100克淀粉,如果在被测物里再增加0.1克淀粉,天平可以很容易称量出来精确差异,而电子称却不发生变化。
我们就说天平比电子秤灵敏度高。
除此之外,在分析实践中还有针对某一类方法灵敏度的特定表达方式,如对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则用摩尔吸光系数表示。
摩尔吸光系数越大,在一定条件下校准曲线的斜率也越大,表示灵敏度越高。
2.检出限:IUPAC将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定义为给定分析程序具有适当的确定检出分析物的最小浓度或量[1]。
若LoD处的分析信号为Xd,则Xd=xB+k·sB。
其中k为可靠性系数,IUPAC建议取k=3,xB和sB分别为有限次测量的空白均值和空白标准差。
若用校准曲线斜率(m)表示灵敏度,用浓度(Cd)表示检出限,根据校准曲线可知:Xd=xB+m·Cd。
又因Xd=xB+k·sB,故Cd=(Xd-xB)/m=k·sB/m。
由此可见,当k确定后,若空白的标准差一定,m与Cd 呈反比。
因此,人们习惯于把具有较低LoD的分析方法说成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注意:这是一种推论,而不是等价说明)。
恰巧是这个现象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让我们产生一点混淆:低LoD一定伴随高灵敏度甚至有些人认为“低LoD=高灵敏度”。
然而,LoD不仅与灵敏度有关,还与空白信号的标准差有关,空白信号波动范围大,样品中含有较低的分析物浓度时产生的分析信号不易与空白区别,致使检出限增高。
卫生部检验项目标准cv表卫生部检验项目标准CV表(Chemical and PhysicalExamination Regulation)是卫生部制定的一项检验项目的标准表。
该标准表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化学和物理检验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对该标准表进行详细介绍。
卫生部检验项目标准CV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检验项目的名称、英文缩写、检验方法、临床意义、参考范围等。
它的目的是规范检验项目中相关指标的检验流程、范围和结果解释,并提供参考值供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该标准表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检验项目,包括血液、尿液、生化、血凝、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
每个项目都详细列出了相关指标及其参考值,并给出了相应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
标准表中的检验方法包括了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和现代的仪器分析方法。
对于一些常规指标,常用的方法包括比色法、滴定法、比重测定法等。
而对于一些特殊项目,如某些蛋白质的测定,常使用免疫学方法,如免疫电泳、免疫荧光法等。
在标准表中,对于每个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简要描述。
这些描述涵盖了该项目与某种疾病的关联程度、其作为诊断、治疗和追踪疾病进展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结果所指示的疾病。
参考范围是标准表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根据正常人群的检验结果所确定的最常见的数值范围。
参考范围根据性别、年龄、生理状态等因素进行了划分,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卫生部检验项目标准CV表的编制过程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医学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需求。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标准表也会不断增加和完善。
总之,卫生部检验项目标准CV表是医疗检验工作的重要参考文献,在化学和物理检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指导意义。
它为医学检验实验室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保障了患者健康和医疗质量的安全。
公路实验室标准值公式一、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H.0.1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0.2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H.0.3X =X-t / √ ̄n*S式中:X厚度代表值( 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 :X—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查数量;L—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 或置信度a) 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0.4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 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0.5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 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二、路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值评定I.0.1 弯沉值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量。
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 不超过lkm) 检查80~100 个点,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测点。
I.0.2弯沉代表值为弯沉测量值的上波动动界限,用下式计算:l =l+Z,S式中:l—弯沉代表值(0.0lmm) ;r—实测弯沉的平均值:S—标准差:Z —与要求保证率有关的系数,见附表I.0.3当路基和柔性基层、底基层的弯沉代表值不符合要求时,可将超出l ±(2~3)S 的弯沉特异值舍弃,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对舍弃的弯沉值大于l+(2~3)S 的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
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不能采用左右两点的平均值。
I.0.4弯沉代表值大于设计要求的弯沉值时相应分项工程为不合格。
食品检测实验室无机成分检测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及标准物质概述依照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和国家计量检定/校准技术法规体系,结合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社会实际需求,我们对目前食品检测实验室无机成分检测能力相关的国家标准、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和标准物质进行概要的梳理和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国家标准食品检测实验室首先应当满足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以及GB/T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等实验室通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前,我国涉及食品污染物限量的食品标准共有608项,包括食品卫生标准86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35项、食品质量标准76项、相关行业标准411项。
在食品中无机成分限量标准中最重要的是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该标准是现行有效版本,替代了过去的《食品中铅含量卫生标准》、《食品中镉含量卫生标准》等10余项限量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涉及的指标主要有铅、镉、汞、砷、铬、铝、硒、氟、苯并(a)芘、N-亚硝胺、多氯联苯、亚硝酸盐、稀土等13种。
该标准部分内容将于20113年6月1日被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限量》代替。
GB2762-2012逐渐清理了以往食品标准中的所有污染物限量规定,整合修订为铅、镉、汞、砷、苯并芘、N-二甲基亚硝胺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等20余大类食品的限量规定,删除了硒、铝、氟等3项指标,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基本满足我国食品污染物控制需求,适应我国食品安全监督需要。
GB2762-2012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执行的标准,该标准实施后,其他相关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标准执行。
自GB2762-2012实施之日起,GB2762-2005即行废止。
但由于我国居民膳食稀土元素暴露水平和健康风险情况调查尚不完善,为审慎处置稀土限量问题,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稀土限量继续按照GB2762-2005执行。
临床生化检验常用质量评估指标1.精密度:精密度是评估分析方法的复现性和重现性的指标。
它反映了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样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实验室或不同的仪器上进行检验时,结果的一致性。
常用的评估精密度的方法包括重复测定同一样本,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或方差。
2.准确度:准确度衡量了分析方法的测量结果与参考值或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它可以通过与金标准方法或已知浓度的样本进行比较来评估。
常用的评估准确度的方法包括偏倚分析(bias analysis)、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和协议试验(protocol trial)。
3.线性范围:线性范围是指方法测量结果的有效浓度范围。
临床生化检验中,很多指标的浓度通常是一个数量级的变化,因此对于线性范围的评估十分重要。
常用的评估线性范围的方法包括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样本,并绘制浓度与测量结果之间的曲线。
线性范围通常通过斜率和截距来表示。
4.灵敏度:灵敏度是指方法检测到样本中的目标物质的能力。
它通常用最低检测限(LOD)或最低可测限(LOQ)来表示。
LOD是指方法可靠地检测到目标物质的最低浓度,而LOQ是指方法可以进行可靠测定的最低浓度。
5.特异性:特异性是指方法能区分目标物质与其他干扰物质的能力。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特异性非常重要,因为样本中可能存在多种物质,而且有些物质的浓度非常接近。
6.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样本的物质浓度是否会发生变化。
稳定性评估可以包括温度稳定性、时间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等方面。
它可以通过存储样本在不同时间、温度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来评估。
7.参考范围:参考范围是指背景人群中正常人的测量结果的范围。
参考范围的确定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人群调查和统计分析来获得。
参考范围的确定对于判断检验结果的异常与否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生化检验常用的质量评估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和参考范围等。
ICS11.020CCS C 50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02—2024代替 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Defining, establishing, and verifying reference intervals of quantitative analytes inthe clinical laboratory2024-05-09发布2024-11-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概述 (2)5 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 (2)6 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 (7)7 转移法获得参考区间 (7)8 参考区间评估和验证 (8)附录A(资料性)参考区间相关问题 (10)附录B(资料性)参考个体调查问卷示例 (11)附录C(资料性)采用嵌套方差分析进行分组分析的示例 (12)附录D(资料性)变更参考区间注意事项 (13)参考文献 (14)前言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代替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
与WS/T 402—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概述”章节(见4);——增加了“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转移参考区间”章节(见4.2.3和4.3);——增加了“附录C 采用嵌套方差分析进行分组分析的示例”(见附录C);——增加了“附录D 变更参考区间注意事项”(见附录D);——增加了“术语与定义”部分的“置信区间”(见3.8);——增加了“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常用研究方式、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的流程”、“表1:筛选参考个体考虑的排除因素”(见4.2.2、5.2和5.3.2);——更改了“表2 分析前考虑因素”(见5.4.1,2012年版的5.2);——更改了“参考值分析”的方法(见5.5.2,2012年版的7);——增加了“参考值分组”部分的“b)嵌套方差分析”(见5.5.2.2);——增加了“检测数据离群值判断”部分的“Tukey法”(见5.5.2.5);——增加了“参考区间评估”(见8.1);——更改了“小样本验证”的数据分析方法(见8.2,2012年版的8.2);——更改了“大样本验证”、“附录A医学决定水平描述内容”、“附录B参考个体调查问卷示例”(见8.3、附录A、附录B,2012年版的8.3、附录A、附录B)。
放射科检查及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分值实得分科主任及副主任院方任职文件,查看排班表(人员轮换)。
不是独立设置扣3分;各部门(CT、普放)完全分开管理扣2分。
56个月来放射、CT等专业24小时急诊医、技人员值班表,检查放射科医、技人员各5人。
放射诊断医师必须为本专业或者临床专业大中专毕业,要求有医师资格证书及执业注册证5书方可从事放射诊断医师工作;技术投照人员原则上要求为本专业毕业人员,且必须持有放射技师(士)相关资格证书。
抽查1人未达到要求扣1分,扣完为止。
6个月来放射、CT等专业24小时急诊医、技人员值班表,检查放射科医、技人员各5人。
CT诊断医生和技术员必须有相应的CT上岗证抽查1人未达到要求扣1分,扣完为止。
5正高、副高、中、低级职称比例是否合理(1:3:5:7);专科学历层次结构能适应专科发展的需要(高学历人才比例);年龄结构(老、中、青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合理比例为3老:中:轻=1:3:5)3项指标各占1分,一项不达标扣1分。
仪器设备情况;现场检查开展的医学影像服务项目(普通放射、CT等)能满足医院临床诊疗需求。
能否对急危重症患者行床边放射检查;能否提供24小时普通放射和急诊CT服务项目;能否开展IVP、全消化道双重造影、气钡灌肠;CT能否开展肝、垂体等部位动态增强扫描,能否开展各种三维重建后处理。
设备一项不达要求缺一台扣1分。
不能提供床旁12照片扣1分;普放及CT,不能提供24小时服务扣3分;不能开展IVP、全消化道双重造影、气钡灌肠每项扣1分;CT不能开展肝、垂体等部位动态增强扫描扣1分,不能开展各种三维重建后处理扣1分。
所有放射设备均应为检测合格产品,且经过劳卫所检测达到防护要求方可开展工作,要求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以及《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等;检查室应张贴有关放射防护宣传资料及配备必要的设备,做好环境保护,保证操作人员与患者个人防护达到标准要求。
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
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是为了准确评估患者体内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制定参考区间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生理状态、食物摄入、药物干扰等。
常用的方法是统计一定人群的生化指标水平,排除异常值,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以平均值加减1-2倍标准差作为参考区间。
但是也需注意到不同实验室参考区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验室特定条件和人群统计数据制定相应的参考区间,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 1 -。
定量检验程序的分析性能指标检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而检验结果的误差是由于检验程序的误差引起,检验程序误差的大小与该检验程序的分析性能直接相关。
检验程序分析性能的指标在检验医学相关文献中存在指标术语和定义上的差异,不同专业之间分析性能指标也有不同,同一分析性能指标也存在评估方法的差异。
在本书中我们引用国内外权威部门发布的技术规范或标准中对检验程序分析性能指标的定义,同时阐述国内外权威部门提出的分析性能标准或允许范围。
一、精密度(一)测量精密度(measurement precision)或精密度(precision):JF1001-2011,5.10-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测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精密度通常用不精密度以数字形式表示,如在规定测量条件下的标准偏差、标准方差或变异系数;规定条件下可以是重复性测量条件、期间精密度测量条件或复现性测量条件。
(二)测量重复性(measurement repeatability)或重复性(repeatability)精密度:1、重复性测量条件(measurement repeatability condition of measurement)(VIM2.20)重复性条件(repeatability condition):在一组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包括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并且在短时间段内对同一或相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
注1:在临床化学上,术语批内或序列内精密度有时用于表示此概念。
注2:在评估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时,通常选择重复性条件来代表基本不变的测量条件(被称为重复性条件),此条件产生测量结果的最小变异。
重复性信息可对故障排除目的有用处。
注3:重复性可以用结果分散性特征术语定量表达,如重复性标准差、重复性方差和重复性变异系数。
相关统计术语在GB/T 6379.2/ISO 5725-2中给出。
方法验证的技术指标1、方法验证成功的前提条件:仪器已经确认、校正并在有效期内;经过培训的人员;可靠稳定的对照品,标准样品;可靠稳定的实验试剂;确认受试溶液的稳定性,在规定时间内无降解。
2、准确度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用百分回收率表示。
测定回收率R(recovery)的具体方法可采用加样回收试验法来进行测定。
加样回收试验已准确测定样品含量P的真实样品+已知量A的对照品(或标准品)测定,测定值为M。
数据要求: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制备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
3、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d)、标准偏差(SD)、相对标准偏差(RSD)(变异系数,CV)表示。
(1)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制备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或把被测物浓度当作100%,至少测6次进行评价。
(2)中间精密度: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reproducibility):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4)数据要求:需报告SD,RSD和可信限。
4、专属性指有其他成分(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可能存在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能反映该方法在有共存物时对供试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是指该法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是否受到相互干扰程度的度量。
1)通常通过分析含有加了杂质、降解产物、有关化学物质或安慰剂成分的样品,将所获分析结果与未加前述成分之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两组测试结果之差即专属性。
2)鉴别反应,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别,不含被分析的样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均应呈负反应。
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色谱法)和其他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亦说明专属性;图中应标明各组份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一,尿常规二,血常规
三,其他检查
五,生化检测
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谷丙转氨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SGPT/ALT
0-40U/L
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总胆红质素
T-BIL
0~18.8umo1/1
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
D-BIL
0~6.84umo1/1
参考总胆红素
总蛋白
TP
60~80g/1
血清总蛋白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血清白蛋白
ALB
35.0~55.0G/L
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
碱性磷酸酶
ALP
成人20-110U/L
儿童20-220U/L
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
(γ-GT)<50U/L
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
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
③酗酒,药物等所致
胆固醇
CHO
CHO
0~5.18mmo1/L
<200
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甘油三脂
TG
0~1.6pmmo1/L
青年<150
老年<200
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
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
HDL-C
1.16-1.55mmo1/L
男>40(1.03)
女>45(1.16)
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
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2.生理性降低:少运动的人,应激反应后。
3.病理性降低: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
4.病理性升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遗传性高HDL血症。
HDL胆固醇是一种和总胆固醇浓度无关的危险因素,而且有很高的预期价值.
因此,HDL胆固醇浓度的测定对冠心病危险的评估是必需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2.84~
3.10mmol/L
增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淀粉酶
AMS
血清0-220U/L
尿<1000U/L..
增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减低见于严重肝病(血清尿淀粉酶同时降低)
二氧化碳结合率/力
CO2-Cp
45.0~65.0ml%
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增多,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酸性中毒的代偿。
六,乙肝五项指标含义:
HBsAg、抗HBs 、HBeAg、抗 HBe、抗 HBc。
以上即为乙肝的" 二对半",正常均阴性。
下列各种 "组合 "的阳性,其意义如下:
①HBsAg、 HBeAg、抗 HBc(1 、3、 5项)阳性:急性或慢性乙肝。
俗称 "大三阳" 。
② HBsAg、抗HBe 、抗HBc( 1、 4、5 项)阳性: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者。
俗称 "小三阳 "。
③ HBsAg、抗 HBc( 1、5 项)阳性: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急性 HBV感染。
④抗 HBs、抗HBe 、抗HBc( 2、 4、5 项)阳性:表示感染后恢复,已获得免疫力。
⑤ 抗HBe、抗 HBc( 4、5 项)阳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⑥抗 HBs( 2项)阳性:被动或主动免疫,对HBV (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⑦ 抗HBc阳性( 5项):急性 HBV(乙肝病毒)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