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剂研发难点及解决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32
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研发难点及解决方案农药悬浮剂是目前农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农药制剂,具有悬浮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等优点。
在农药悬浮剂的加工工艺中,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如悬浮剂的分散性能、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剂的选择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难点,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首先,农药悬浮剂的分散性能是影响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农药粒子的大小和密度不一致,会导致制剂中农药分布不均匀,影响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选用适当的分散剂,并进行优化。
一方面,合适的分散剂能够降低农药粒子的表面张力,增加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利于分散剂与农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另一方面,优化工艺条件,如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温度等参数,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散剂的分散性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农药悬浮剂的分散性能,增加其均匀性,从而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其次,农药悬浮剂的稳定性是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由于悬浮剂中农药粒子的大小和密度不一致,容易引起沉积和分层现象,从而导致悬浮剂的稳定性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增稠剂,提高悬浮剂的粘度,增加其抵抗沉降的能力。
其次,可以添加荧光增白剂,通过增加悬浮液的波长范围和增加光量子来改善悬浮剂的稳定性。
同时,优化悬浮剂的配方以及工艺条件,如pH值、溶剂选择等,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悬浮剂的稳定性。
另外,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也是制备农药悬浮剂的一个困扰。
表面活性剂在悬浮剂中起到增溶、分散和稳定农药颗粒的作用,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会直接影响悬浮剂的质量和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综合考虑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性能、吸附性能、稳定性和毒性等因素。
同时,合理选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用量,以及与农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农药悬浮剂的稳定性和效果。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进行改性或合成新的表面活性剂,来提高其性能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中存在的难点包括悬浮剂的分散性能、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剂的选择等问题。
高浓度悬浮剂研发和生产中问题与对策林雨佳;高彬;刘立栓【摘要】高浓度悬浮剂有许多优点,如无粉尘、无溶剂、高悬浮率、较低的包装体积和生产成本.文章论述了高浓度悬浮剂研制中存在的难于砂磨、易于絮凝和聚结、奥氏熟化、易粒径增长、泡沫多难消泡、生产时配制均匀浆料难度大等问题,建议选用合适的高性能分散剂,选用高质量品质的原药,控制好粒径及其分布,选好优良的增稠剂,同时做好产前小试等工作,以保证生产出性能优越、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期刊名称】《现代农药》【年(卷),期】2010(009)002【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高浓度悬浮剂;分散剂;悬浮率;粒径分布【作者】林雨佳;高彬;刘立栓【作者单位】深圳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02;深圳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02;深圳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50.6悬浮剂是水基性制剂中发展最快、可加工的农药活性成分最多、加工工艺最为成熟、对操作者和使用者以及环境安全、相对成本较低和市场前景非常好的新剂型[1-4]。
目前可加工悬浮剂的农药活性成分多达 275个,2007年在国内登记的悬浮剂品种已达387个,诺普信农化公司现在登记品种有122个。
近年来,国外悬浮剂有朝着加工高浓度方向发展的趋势,开发高浓度悬浮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库存占用的体积,降低生产费用,减少包装和贮运费用。
从国外农化公司在国内登记的悬浮剂品种也可以看出这种趋势,例如登记的高浓度悬浮剂品种,单剂有600 g/L和480 g/L吡虫啉、500 g/L异菌脲、500 g/L甲基硫菌灵、500 g/L异丙隆、430g/L戊唑醇、430 g/L代森锰锌、43%氰草津等,混剂有550 g/L吡酰·异丙隆[5]。
诺普信农化公司从2004年起,到目前为止,临时或正式登记并进行生产的高浓度悬浮剂品种,单剂有600 g/L (48%) 吡虫啉、500 g/L异菌脲、500 g/L四螨嗪、500 g/L甲基硫菌灵、50%硫磺、50%丁醚脲、50%噻嗪酮、430 g/L戊唑醇、40%腈菌唑、40%多菌灵、40%百菌清等;混剂有49.5%硫磺·多菌灵、45.5%阿维·丁醚脲、500 g/L四螨·丁醚脲、50%丁醚·哒螨灵、45%硫磺·三唑酮、45%硫磺·三环唑、40%嘧霉·百菌清等[6]。
世 界 农 药 V ol.42 No.4·32· World Pesticides Apr.2020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0507-5)作者简介:徐军(1973–),男,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药制剂研究和生产管理工作。
E-mail:****************。
收稿日期:2020-02-02。
种子处理悬浮剂加工难点及车间智能化设计建议徐 军*,马 超(北京中保绿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93)摘要:种子处理悬浮剂作为一种高效和经济的农用制剂产品,具有防病治虫、保苗壮苗和提高产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市场和用户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部分种子处理悬浮剂仍存在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
深入探讨了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加工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为适应现阶段工业生产智能化的趋势,提出了种子处理悬浮剂加工车间的智能化设计建议。
提出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可供从业人员参考,以提升种子处理悬浮剂的产品质量和加工过程。
关键词:种子处理悬浮剂;加工难点;解决方案;智能化中图分类号:TQ4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485(2020)04-0032-09 DOI :10.16201/10-1660/tq.2020.04.05Processing difficulties of 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 andthe intelligent design suggestion of workshopXU Jun*, MA Chao(Beijing Zhongbao Gre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193, China)Abstract : As an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agricultural formulation product, the 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 wa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market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isease prevention, insect control, seedling protection and promoting growth, and yield increase. 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more or less quality problems for this formul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ocessing difficulties of 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 deeply,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intelligent design suggestion of 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 processing workshop was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in this paper could be referred by practitioners to 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processing process of the formulation. Keywords : 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 processing difficulties; solution; formulation; intelligent design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的种子由于幼嫩且抵抗力较低,有700多种病虫害可危害它或通过它传播,从而造成田间作物严重受害和外来生物入侵,影响种子纯度、贮藏、发芽和出苗,引起作物产量损失可达10%~30%,重则绝收。
悬浮剂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的研究(1)悬浮剂的沉淀作用对于具有稳定的、不相互作用的稀悬浮剂来说,沉淀作用的速率v可由斯托克斯定律描述:从斯托克斯公式可以看出,离子的沉降速度与粒子的直径、粒子密度与悬浮液的密度差成正比,与悬浮液的黏度成反比。
在影响离子沉降速度的三个因素中,主要因素是粒子的直径。
因此,合理控制SC的粒度分布式提高固液分散体系的稳定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2)减少沉淀作用和防止黏土层的形成用于减少SC沉淀作用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大部分都是基于在连续相中添加钝化材料。
这种材料会以较低的消减率导致黏度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然而,在高消减率下,粘度越小,SC的分散性越容易。
在某些情况下,SC不应应用在稀溶液中,例如在种子包衣过程中。
再有,悬浮剂的黏度在较低削减率下应高一些,从而减少沉淀作用并防止形成粘土层。
但在种子包衣应用过程中以及为了使其较易流出并且使种子有足够的包衣,黏度应低一些。
因此,为了减少沉淀作用而添加的材料应具有所要求的液流学流动特性。
要求的最基本的流动功效是削减稀悬浮剂,由此在低削减率时黏度非常高,但其随着削减率的升高而快速降低,这种行为有时被称为假塑流。
(3)分散相和介质密度的形成从斯托克斯公式可以看出,如果ρ1=ρ2即△ρ=0,那么v=0。
因此,如果能够提高介质对颗粒的密度,那么在理论上就可能消除沉淀作用。
然而,这种方法应用很有限。
首先,因为介质的密度只能有少量的提高,因此,只有当颗粒密度稍大于水的密度时才有可能。
其次,只有相同温度下匹配密度才是有可能的,因为密度随温度的改变对于固体和液体是不同的。
(4)水溶性聚合物的应用高分子量的水溶性材料,例如羟乙基纤维素和多糖物质,常常应用于农药悬浮剂中,用以减少沉淀作用并防止形成黏土层。
这些聚合物在某个浓度下发生非牛顿溶解,该浓度取决于聚合物的分子量,该值有时被称为半稀薄值。
在此浓度之上,溶液的黏度与浓度呈正相关。
聚合物溶液表现出了黏性和弹性特征。
新型固井悬浮剂的开发新型固井悬浮剂的开发随着现代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固井技术在油气井施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传统的固井悬浮剂存在着挥发性强、不环保、易导致堵塞设备等问题,为此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成功地研发出新型固井悬浮剂。
新型固井悬浮剂是一种由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消泡剂和交联剂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固井悬浮剂,具有粘度高、挥发性小、环保、不伤害设备、可靠性高等优点。
经实验表明,新型固井悬浮剂能够满足深井、高压、高温等复杂井环境下的固井需求。
开发新型固井悬浮剂的关键技术掌握为:合适的化学结构设计、相关物质调配及实际井用效果的判定。
首先,我们通过文献查阅、实验验证,选用了一批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消泡剂和交联剂,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紧接着,根据实验结果对配方进行了微调,不断对配方进行实验和优化,比较实际井用结果,最终确定了新型固井悬浮剂的配方。
新型固井悬浮剂的研发不仅考虑了其固井效果,更注重了其环境友好性。
采用一定比例的无机盐和绿色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新型固井悬浮剂,开发出了低挥发性、水溶性、生物降解性的新型固井悬浮剂。
这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彰显企业的环保理念,实现压实的社会责任。
目前,新型固井悬浮剂已经在我国某大油田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从而证明了新型固井悬浮剂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新型固井悬浮剂的开发和应用,不仅促进了我国油气产业的发展,同时为推动我国绿色能源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
总之,新型固井悬浮剂是一种创新的、高效的固井悬浮剂,不仅具备着良好的固井效果,而且其环境友好性更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信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型固井悬浮剂所带来的贡献会越来越大,成为油田开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固井技术是保证油井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固井悬浮剂则是固井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以往采用的固井悬浮剂存在着挥发性强、易燃易爆、产生污染环境等问题。
为了改善石油井固井悬浮剂的现状,我们研发的新型固井悬浮剂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兼顾了固井效果和环保要求。
悬浮剂配方研发思路及常见问题处理方案
悬浮剂配方研发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明确产品的性能要求,例如其应有优秀的悬浮性、防腐蚀性和不易燃易爆性。
其次,根据这些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确定各原材料的配比。
接着,进行实验室试验,评估配方的性能和可行性。
如果配方性能良好,则进行中试,进一步验证配方的可行性。
最后,如果中试成功,则可以将配方应用于实际生产。
在悬浮剂配方研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以下是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案:
1. 悬浮剂的稳定性不足:这可能是由于配方中的原材料配比不当或原材料质量不佳导致的。
处理方案包括调整配比或更换原材料,以提高稳定性。
2. 悬浮剂的防腐蚀性不足:这可能是由于配方中缺少有效的防腐蚀剂或防腐蚀剂的配比不当导致的。
处理方案是添加适量的防腐蚀剂,并调整其配比,以提高防腐蚀性能。
3. 悬浮剂的粒径过大或不均匀:这可能是由于搅拌速度或时间不足,或配方中的分散剂不足导致的。
处理方案是调整搅拌速度和时间,并增加分散剂的用量,以获得更细、更均匀的颗粒。
4. 悬浮剂的流动性不足:这可能是由于配方中的增稠剂过多或颗粒过细导致的。
处理方案是减少增稠剂的用量或降低颗粒的细度,以提高流动性。
5. 悬浮剂的色泽差:这可能是由于配方中的颜料质量不佳或用量过多导致的。
处理方案是更换高品质的颜料,或减少颜料用量,以提高产品的色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研发难点及解决方案1.悬浮剂的稳定性问题悬浮剂的稳定性是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中的重要问题。
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悬浮剂易受到颗粒聚集、沉降、结块等问题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悬浮性能和药效。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分散剂和抗结块剂,并进行优化组方。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分散剂。
分散剂是农药悬浮剂中的关键成分,能够有效地分散农药颗粒并防止颗粒的聚集。
在选择分散剂时,需要考虑其分散性能、耐候性、安全性等因素,并根据农药的颗粒特性进行合理的配比。
其次,还需要使用适当的抗结块剂。
抗结块剂能够降低悬浮剂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防止颗粒之间的结块现象。
常用的抗结块剂包括硅酸、聚乙烯醇等。
在选择抗结块剂时,需要考虑其与分散剂的相容性,以保证悬浮剂的稳定性。
最后,通过优化组方,调整不同成分的配比,可以进一步提高悬浮剂的稳定性。
通过合适的配方设计,可以使分散剂和抗结块剂的协同作用最大化,从而提高悬浮剂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2.颗粒粒径的控制问题颗粒粒径是影响农药悬浮剂药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颗粒太大会导致药物释放缓慢,影响药效,而颗粒太小会导致沉降速度加快,降低药效。
因此,控制颗粒粒径是悬浮剂加工工艺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合适的分散方法和技术来控制颗粒粒径。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高效率的分散设备,如颗粒破碎机、颗粒喷雾干燥机等,可以有效地将颗粒粒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来调整颗粒粒径。
例如,在化学合成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来控制颗粒粒径。
此外,还可以利用搅拌、超声波、高压喷雾等技术来调整颗粒粒径。
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可以实现颗粒粒径的精确控制。
3.沉降速度的控制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控制沉降速度。
首先,通过调整悬浮剂的密度和流变性质,改变液体的粘度和黏度,可以降低颗粒的沉降速度。
其次,可以通过优化悬浮剂的组分,增加分散剂和抗结块剂的含量,以增强悬浮剂的悬浮能力。
1.原药自身理化性质引起的工业化生产中导致的不合格现象:A.原药的熔点过低,熔点在50℃~90℃。
如苯醚甲环唑SC、甲维盐SC、醚菌酯SC等,导致研磨时膏化、粘连团聚等现象;调整策略及技巧:1.筛选合适的助剂配方,有效降低研磨时料浆的粘度,从而有效降低料浆的研磨阻力和摩擦力,防止研磨温度的积累与升高;2.生产环节中严格注意温度的控制,尽量使研磨的料浆在低温情况下进行,如:0℃~5℃;3.提高研磨的效率,缩短研磨的时间,采用更为高效的研磨设备,如DYNO-MILL ECM 砂磨机。
B.原药的带有极性,有很强的亲水性。
如:600g/l吡虫啉FS、25%吡蚜酮SC、30%三环唑SC、30%杀螺胺SC等导致研磨时粘度增大,变稠直至固化现象;调整策略及技巧: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选择高性能的润湿、分散剂,或加入屏蔽物质,破坏原药与水之间的氢键,形成良好的静电位阻和空间位阻作用。
2.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工艺控制参数不合理导致的不合格品:A.悬浮剂研磨后,粒度范围的不适合导致产品不合格。
研磨后的料浆粒子的粒度偏大,导致产品经时稳定性不好,分层结底。
调整策略:将悬浮剂的粒度研磨至合适的范围:平均细度控制在1~2微米之间。
B.研磨料浆的固含量过高及料浆粘度粘度。
导致研磨压力过大,研磨效率下降,从而导致研磨流量下降,部分原药过度研磨,导致产品粘度过大。
解决办法:在工业化生产时设计合理的研磨含量,及调整研磨料浆时的粘度;3.生产放大过程中忽略的细节导致不合格情况;A.消泡剂加入量过少或者性能达不到要求,导致研磨后气泡过多,气泡过于细腻而难以消泡,从而影响产品包装、储存等;解决方法:针对不同的原药品种,在大生产时原药与助剂的气泡性存在着差异,根据料浆中泡沫的程度,及时添加消泡剂或者筛选出超高效的消泡剂B.没有很好的解决防腐问题,导致产品中有机质变质腐败。
因为细菌多带来的霉变与有机质腐败问题,是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往往导致大生产的产品出现:腐败、胀气、变味,严重的导致产品分层,沉淀结底而影响最终的使用。
目前,从全球的情况来看,吡唑醚菌酯可以加工成SC、EC、WP 、WDG等剂型,剂型都相对安全环保、高效。
主要有25%、30%、55%等各种含量的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原药熔点低、难加工。
大家知道吡唑醚菌酯原药的熔点非常低,目前从公开的几种晶型来说,温度的跨度范围比较大,在40~60℃之间;各个晶型之间的物理加工性质也不完全一样,这给加工成悬浮剂还是比较困难的。
难点如下:(1)容易絮凝、聚结。
因为离子间极强的作用力,容易发生细微粒子的絮凝和聚结,颗粒长在,形成更大的结合体,最终让这个悬浮剂出现块状物或膏化,失去流动性,商品寿命提前结束。
(2)悬剂粒径增长幅度大,品质迅速恶化,品质迅速恶化。
热贮过程中悬浮剂极易出现奥氏熟化,粒径的迅速长大,使悬浮剂严重膏化、固化;或者热贮之后常温放置,悬浮剂极易出现结块和固化,使悬浮剂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
特别是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比较大或频繁时,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3)热贮熔融,热储之后,粒子慢慢直径变小,分散性会更好,但这不代表是一种优秀的表现。
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悬浮剂中低熔点的吡唑醚菌酯晶体已经熔融,并且被悬浮剂中的助剂所乳化,悬浮剂中的哟唑醚菌酯微粒晶体状态和非晶体状态共存。
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悬浮剂极易出现问题,导致使用中效果不是很稳定。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通过配方的筛选。
无非从原药、分散剂、润湿剂、增熟剂、防腐剂、消泡剂、pH 值的调节和水等组成成分的角度进行筛选。
关于配方的筛选,各企业有不同的说法,群里也有人说进口的好。
个人认为,在产品的稳定性方面,如果大家下力气做好,做稳定,不存在所谓的“国产与进口哪一个好”的问题。
随着大家对吡唑醚菌酯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研究也越来越好,总会有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一些产品出现。
首先,吡唑醚菌酯这个产品,因为原药理化性质的问题,原药选择要注意。
目前可能有三种晶型或四种晶型,熔点不一,跨度范围在44~67℃之间。
为了保证悬浮剂的稳定性和加工性能,原药选择必须选高熔点的单一晶型,从而保证悬浮剂中的颗粒为单一晶型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