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3-3隐函数的导数 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3
第六节 隐函数的导数 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一、隐函数的导数1、隐函数的求导法函数()x f y =表示两个变量y 与x 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前面我们遇到的函数,例如2ln cos y x x =,3523x x y x e =-+等,这种函数表达式的特点是:等号左端是因变量的符号,而右端是含有自变量的式子,当自变量取定义域内任一值时,由这式子能确定对应的函数值.用这种方式表达的函数叫做显函数.但是有些函数的表达式却不是这样,例如方程310x y +-=表示一个函数,因为当自变量x 在()+∞∞-,内取值时,变量y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这样的函数称为隐函数.一般地,如果变量x ,y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由某一个方程()0,=y x F 所确定,那么这种函数就叫做由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把一个隐函数化成显函数,叫做隐函数的显化.例如由方程310x y +-=解出31x y -=,就把隐函数化成了显函数.但是,隐函数的显化有时是有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例如,方程0y e xy -=所确定的隐函数就不能用显式表示出来.因此,我们希望有一种方法,不管隐函数能否显化,都能直接由方程算出它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来.我们知道,把方程()0,=y x F 所确定的隐函数()x y y =代入原方程,便得恒等式()()0,≡x y x F ,把这个恒等式的两端对x 求导,所得的结果也必然相等.但应注意,左端()(),F x y x 是将()x y y =代入(),F x y 后所得的结果,所以,当方程()0,=y x F 的两端对x 求导时,要记住y 是的函数,然后利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求导.这样,便可得到欲求的导数.下面举例说明这种方法.例1 求由方程221x y +=所确定的隐函数y 的导数. 解 把方程两端分别对x 求导,记住y 是x 的函数,得220x yy '+=,由此得 x y y'=-(0y ≠). 例2 求由方程0y e xy e +-=所确定的隐函数y 的导数. 解 把方程两端分别对x 求导,得0='++'⋅y x y y e y ,由此得 ()0,≠++-='y y e x e x y y .例 3 求曲线322y y x +=在横坐标为1的点处的切线和法线方程.解 由导数的几何意义,所求切线的斜率为 1x k y ='=,方程两端分别对x 求导,有2322y y yy ''+=,从而 2232y y y'=+当1=x 时,1=y ,代入上式,得 1125x y y =='=.于是所求的切线方程为 ()1521-=-x y , 即 0352=+-y x .法线方程为 ()1251--=-x y , 即 0725=-+y x .例 4 求由方程0sin 21=+-y y x 所确定的隐函数y 的二阶导数22dxy d . 解 方程两端分别对x 求导,得0cos 211='⋅+'-y y y , 于是 yy cos 22-='. 上式两端再对x 求导,得()()232sin 4sin 2cos 2cos y y y y y y '-⋅-''==--.上式右端分式中的y 是由方程0sin 21=+-y y x 所确定的隐函数.2、对数求导法根据隐函数的求导法,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简化求导运算的方法.它适合由几个因子通过乘、除、乘方、开方所构成的比较复杂的函数(包括幂指函数)的求导.这个方法是先取对数,化乘、除为加、减,化乘方、开方为乘积,然后利用隐函数求导法求导,因此称为对数求导法.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方法.例5 求()tan 0x y x x =>的导数.解 对于tan x y x =两边取对数,得x x y ln tan ln =,两边对x 求导,得xx x x y y tan ln sec 12+=', 于是 ⎪⎭⎫ ⎝⎛+=⎪⎭⎫ ⎝⎛+='x x x x x x x x x y y x tan ln sec tan ln sec 2tan 2. 注 例5中函数tan x y x =既不是幂函数也不是指数函数,通常称为幂指函数.幂指函数的一般形式为()0v y u u =>,其中,u v 是x 的函数.例6 求y x =的导数. 解 先在两边取对数(假定4>x ),得 ()()()()[]4ln 3ln 2ln 1ln 21ln 2ln -----+-+=x x x x x y , 上式两边对x 求导,注意到y 是x 的函数,得⎪⎭⎫ ⎝⎛-----+-+='413121112121x x x x x y y , 于是 ()()()()⎥⎦⎤⎢⎣⎡⎪⎭⎫ ⎝⎛-----+-+----='4131211121243212x x x x x x x x x x y .当1<x 时,y x =;当32<<x 时,y x =, 用同样的方法可得与上面相同的结果.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一般地,如果参数方程()()x t y t ϕψ=⎧⎪⎨=⎪⎩,(t 为参数) 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则称此函数关系所表示的函数为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对于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通常也并不需要由参数方程消去参数t 化为y 与x 之间的直接函数关系后再求导.如果函数()t x ϕ=,()t y ψ=都可导,且()0≠'t ϕ,又()t x ϕ=具有单调连续的反函数()x t 1-=ϕ,则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可以看成()t y ψ=与()x t 1-=ϕ复合而成的函数()[]x y 1-=ϕψ,根据复合函数与反函数的求导法则,有 ()()t t dtdx dt dy dx dtdt dy dx dy ϕψ''=⋅=⋅=1, 即 ()()t t dx dy ϕψ''= , 也可写成 dt dx dt dydxdy =.例7 求摆线()()sin 1cos x a t t y a t =-⎧⎪⎨=-⎪⎩在2π=t 处的切线方程. 解 摆线在任意点的切线斜率为()[]()[]()t t t a t a t t a t a dx dy cos 1sin cos 1sin sin cos 1-=-='-'-=,2π=t 时,摆线上对应点为⎪⎪⎭⎫ ⎝⎛⎪⎭⎫ ⎝⎛-a a ,12π,在此点的切线斜率为1cos 1sin 22=-====ππt t t t dx dyk ,于是,切线方程为⎪⎭⎫ ⎝⎛--=-12πa x a y , 即 22y x a π⎛⎫=+- ⎪⎝⎭. 例8 求方程32t t x e y e -⎧=⎪⎨=⎪⎩所确定的函数的二阶导数22d y dx. 解 ()()t t t t t e e e e e dx dy 2323232-=-=''=--, 22223t d y d dy d e dx dx dx dx ⎛⎫⎛⎫==- ⎪ ⎪⎝⎭⎝⎭22234241433339t t t t t e d dt e e e dx dt dx e dt--⎛⎫=-⋅=-== ⎪-⎝⎭.。
第四节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docx第四节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教学目的:掌握隐函数和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方法,会求其一二阶导数教学重点:隐函数求导教学难点:隐函数和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二阶导数的求法,幕指函数的求导法教学内容:一、隐函数的导数函数y二/(兀)表示两个变量y与兀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用各种不同方式表达。
前面我们遇到的函数,例如y = sinx, y = lnx +J1-兀?等,这种函数表达方式的特点是:等号左端是因变量的符号,而右端是含有自变量的式子,当自变量取定义域内任一值时,由这式子能确定对应的函数值。
用这种方式表达的函数叫做显函数。
有些函数的表达方式却不是这样,例如,方程兀+b_l = O表示一个函数,因为当变量%在(-oo, + oo)内取值时,变量y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例如,当兀=0时,y = l;当x = -l时,y =迈,等等。
这样的函数称为隐函数。
一般地,如果在方程F(x, y) = 0中,当兀取某区间内的任一值时,相应地总有满足这方程的唯一的y值存在,那么就说方程F(x, y)= 0在该区间内确定了一个隐函数。
把一个隐函数化成显函数,叫做隐函数的显化。
例如从方程x+/-l = 0解出歹=旳二匚,就把隐函数化成了显函数。
隐函数的显化有时是有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但在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计算隐函数的导数,因此,我们希望有一种方法,不管隐函数能否显化,都能直接由方程算出它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来°下面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这种方法。
例1:求由方程e y+xy^-e = 0所确定的隐函数y的导数牛。
解:我们把方程两边分别对x求导数,注意y是x的函数。
方程左边对x求导得dx V dx dx方程右边对求导得(0)' = 0。
由于等式两边对x的导数相等,所以4+y + Q = 0,dx dx从而—= ------ - (X + £ ' 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