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期末考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期末考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对叶片的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A.被遮光的部分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D.整个叶片都变蓝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实验前经过暗处理的植物叶片内已经没有淀粉。叶片见光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位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还是黄白色。所以,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见光的部位”。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表格展示了生物种类及其单位体积农药含量。

【详解】

营养级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所处的层次,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依次类推。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

动,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就越多,换句话说,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越高。通过表格可知,生物单位体积农药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C、E、B、A、D。所以该表格的食物链为

C→E→B→A→D,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就越多。

3.关于生物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蜻蜓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废物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物能生长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能进行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体现的是生物能繁殖,A错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育现象,B正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遗传的特性,C错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错误。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4.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C.只有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D.植物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其余的生物对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详解】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因此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生

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B符合题意;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以及环境各因子之间,不停地在进行着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因此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都起着重要作用,C不符合题意;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都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分解者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的尸体、粪便等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等,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完成物质的循环,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考查了生态平衡的概念。

5.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受伤猎物的?”实验中,种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猎物的。这应属于探究活动的哪一个步骤?()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制定计划D.实施计划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

A、此实验提出的问题应是:“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做出假设是指对可能的方案做出的假设或猜想,所以作出的假设应是“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故B符合题意;

C、“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踪受伤的猎物的”不属于制定计划,故C不符合题意;

D、“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踪受伤的猎物的”不属于实施计划,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如图是某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由生产者完成,过程③由分解者完成

B.水藻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能量可沿食物链流动

C.食物链上的生物共同参与,即可完成物质循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