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法在黄泥滩引水隧洞施工中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新奥法在水工隧洞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摘要:新奥法已在我国隧道建设中广泛使用,成功的工程实例不胜枚举,隧道和地下工程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水工隧洞的修建中,不能直接照搬公路、铁路及地铁隧道的经验,应对支护时机和支护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关键词:新奥法、水工隧洞、支护时机、支护强度新奥法适用范围广泛,在20世纪60年代新奥法被介绍到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
至今,在地下工程领域,可以说所有重点难点工程都离不开新奥法,用新奥法指导施工的工程实例不胜枚举。
新奥法以其快速、节省、安全和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与优越性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工程人员的青睐。
1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1)充分利用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把围岩当作支护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施作的支护将同围岩共同工作,形成承载环或承载拱。
为此,洞室开挖爆破和施作支护时,均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对围岩的破坏程度,保持围岩强度。
(2)根据岩体具有的弹、塑性物理性质,研究洞室围岩的应力-应变状态,并将其变形发展控制在允许的变形压力范围内,及时施作支护,以保持围岩稳定。
(3)施作的支护结构应与围岩紧密结合,既要具有一定的刚度,以限制围岩变形自由发展,防止围岩松散破坏,又要具有一定的柔性,以适应围岩适当的变形,使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变形压力不致过大。
当需要补强支护时,宣采用锚杆、钢筋网以至钢拱架等加固,而不宜大幅度加厚喷层。
当围岩变形趋于稳定之后,必要时施作二次衬砌,以满足洞室工作要求和增加总的安全度。
(4)设置固定的观测系统,监测围岩的位移及其变形速率,并进行必要的反馈分析,正确估计围岩特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以确定施作初期支护的有利时机和是否需要补强支护等措施。
2 新奥法在水工隧洞中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新奥法在公路、铁路和地铁的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能否将这些经验直接搬到水工隧洞的修建中去呢?水工隧洞在运营过程中要承受其内部的水的压力,持续时间长,有的水压甚至会很大,将会使衬砌承受比较大的拉应力,这与公路、铁路和地铁隧道在运营过程中所承受的力是完全不同的,并且,水工隧洞对防水的要求也很高,尤其是当水工隧洞处于湿陷性黄土等其性质对水比较敏感的围岩中时,鉴于此,我们在对水工隧道进行设计施工时便不能完全照搬公路、铁路和地铁隧道关于新奥法的经验,须在对此理论的理解上作出一些修正,应更重视在隧洞在使用阶段对围岩承载力的利用,当然,需从设计及施工阶段做起。
2019年 第3期(总第301期)黑龙江交通科技HEILONGJIANGJIAOTONGKEJINo.3,2019(SumNo.301)新奥法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蒋登辉(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1)摘 要:近几年,我国公路隧道工程数量不断增多,科技的发展使近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诸多施工技术方法中,新奥法在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由于施工难度大,需要施工人员加大对新奥法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隧道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9)03-0149-02收稿日期:2018-11-02作者简介:蒋登辉(1976-),男,贵州湄潭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施工管理方面工作。
1 工程概况付家岩隧道出口崩塌堆积体B1分布于ZK6+060~ZK6+235段,面积约1.33万m2,堆积体厚0~30m,厚度变化大。
堆积体成分主要为灰岩及泥质粉砂岩块石,块石含量60~70%,块径多在200~300mm,粉质粘土充填,呈稍密状态。
设计采取了隧道洞口两侧布置抗滑桩,且隧道地表注浆加固方案,要求必须先施作抗滑桩和地表注浆后方可开挖隧道。
同时应尽量减少爆破装药量,避免施工扰动对堆积体造成影响。
严禁在隧道出口堆积体上弃土或将洞内临时排水直接引排至堆积体,以免加载和雨水冲刷浸泡引起堆积体大规模滑移。
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当在工程施工安全的基础下,严格依据“早进晚出”原则,对新奥法进行合理应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 新奥法施工技术特点2.1 光面爆法(1)利用科学方法,依据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选取最为合理的爆破数据,完成相应的作业。
(2)采用先进的仪器,完成精准定位。
(3)对施工中使用的钻眼进行详细检查,对各个钻眼是否满足施工要求进行准确判断,然后依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完成相应的装药作业。
第1篇一、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理新奥法施工基于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自承能力为基点。
其主要原理如下:1. 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会因应力释放而产生变形,但具有一定的自承能力。
新奥法施工通过合理设计支护结构,使围岩与支护体系共同承担荷载,提高围岩稳定性。
2. 开挖面空间约束作用: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开挖面周围的围岩会受到空间约束,这种约束有助于围岩保持稳定。
新奥法施工通过优化开挖工艺,减小开挖扰动,降低围岩应力释放,从而提高围岩稳定性。
3. 及时支护:新奥法施工强调在隧道开挖后立即进行支护,以控制围岩变形和松弛,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二、新奥法施工的特点1. 施工速度快:新奥法施工采用全断面开挖,减少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2. 施工成本低:新奥法施工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降低了支护结构成本。
3. 施工质量好:新奥法施工注重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设计,确保了隧道施工质量。
4. 施工安全:新奥法施工通过优化开挖工艺和支护结构设计,降低了施工风险。
三、新奥法施工的工程应用1. 山岭隧道:新奥法施工在山岭隧道中应用广泛,如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等大型铁路隧道。
2. 城市地铁:新奥法施工在城市地铁隧道中应用较多,如北京地铁、上海地铁等。
3. 水下隧道:新奥法施工在水下隧道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如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
4. 地下空间开发:新奥法施工在地下空间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
总之,新奥法施工作为一种先进的隧道施工方法,在我国隧道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和设计理念,新奥法施工将为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第2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奥法(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简称NATM)作为一种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新奥法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以及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开挖支护中的运用探讨本文结合某地质条件复杂的某隧道开挖支护施工为例,探讨了应用新奥法的施工工艺对该隧道采取开护技术,详细介绍其采取的隧道开挖支护技术。
关健词:新奥法;隧道开挖;隧道支护1 工程概况某隧道系喇叭口隧道,由左、右线单线隧道以喇叭口形式过渡为双线单洞隧道。
该隧道洞身贯穿于丘陵底部,進口端位于砂质黄土层中,围岩级别以III、IV 级为主,III级围岩长5390m,占42.7%。
IV级围岩长5301m,占29.5%,V级围岩长1924m,约占15.3%。
显然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是本隧道工程施工的重难点。
2 隧道超前支护2.1 超前小导管支护施工根据设计,本隧道的小导管采取?42热轧钢管加工而成,每根长度为3.5m,布设在隧道拱部范围内。
小导管按设计长度进行切割,并将端头加工成锥形,尾部预留不小于30cm的止浆段,从尾部止浆段以外至楔端管体钻8mm的注浆孔。
梅花形布置,间距30cm。
施工前,对掌子面的岩层喷射混凝土封闭以防漏浆、跑浆。
按设计标出孔位,用YT-28风枪钻孔后并插入小导管,外插角控制在10?-15?。
用风枪或大锤直接将小导管送入,纵向相邻两排小导管水平搭接长度不小于1m,小导管环向间距为0.3m。
小导管安装后,根据情况向孔内压注水泥浆液,浆液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制。
对于本隧道中有水地段、压注水泥浆液,水泥浆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控制在0.8MPa左右。
注浆时由下向上进行,注浆后立即堵塞钢管孔口,防止浆液外流。
在支护施工中,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注浆参数进行调整,以取得最佳注浆效果。
2.2 超前大管棚支护施工对本隧道断面开挖前在HDK41+910-HDK41+940和HDYK54+525-HDYK54+495、HDK54+425-HDK54+395进出口段拱部120?范围设?108长30m超前大管棚,环向间距0.4m,外插角l?-3?管内压注M30的水泥砂浆。
为了确保本隧道管棚支护施工精度和质量,管棚用混凝套拱作管棚导向墙,在套拱内顶埋工字钢,按设计孔位准确安放导向钢管,工字钢与导向钢管焊成整体。
基于新奥法的隧道施工技术初探隧道施工一直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领域,而随着新奥法的出现,隧道施工技术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围绕基于新奥法的隧道施工技术展开初探,探讨新奥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与发展,以及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一、新奥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与发展新奥法,即新型建筑技术,是近年来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体系。
新奥法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实现建筑施工过程的精准控制和高效执行。
在隧道施工方面,新奥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全面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新奥法在隧道施工中,借助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智能化施工工具,实现了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精准操作,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2. 优化施工流程和管理方式:新奥法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面优化,实现了施工流程的精细化和管理方式的智能化,为施工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指导和保障。
3. 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新奥法在隧道施工中,通过智能化监控和预警系统,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有效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新奥法的不断发展,隧道施工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变革和突破。
未来,隧道施工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新奥法将在隧道施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新奥法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新奥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无疑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和变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1. 影响:新奥法的应用,使隧道施工过程更加高效、精确和安全,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为隧道建设提供了更强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2. 挑战:随着新奥法的应用,隧道施工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人才培养、设备更新、管理模式转变等,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综合施工水平和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新奥法的出现,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随着新奥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不断深化,隧道施工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更为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关于黄土地区隧道施工的工法大跨度黄土隧道新奥法施工工法一、前言在黄土地区,已修建了为数众多的铁路隧道、公路隧道、仓库和各种用途的洞室,但大跨度的隧道并不多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幅员辽阔的黄土地区修建大跨度的铁路、公路隧道及其它地下工程在所难免。
黄土地质条件较差,遇水易发生湿陷;大跨度的黄土隧道开挖及支护技术难度较大。
由中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公司施工的黑山寺大跨度(开挖跨度12.54m)黄土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技术取得成功,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工法是在黑山寺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形成的。
二、工法特点(一)大跨度黄土隧道采用分部开挖,初期支护由钢拱架、喷锚等组成,二次衬砌采用模筑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可行、安全可靠。
(二)大跨度黄土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便于机械操作,提高机械利用率,可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三)采用监控量测信息技术指导施工,使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三、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在黄土地区修建大跨度铁路、公路隧道,对黄土地区修建其它地下工程亦有参考价值。
四、施工工艺(一)工艺原理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短开挖、快封闭、强支护、勤量测”为指导。
在洞室开挖后立即将开挖暴露出来的围岩进行喷锚及钢拱支护,由于这种支护是柔性的,容许围岩有一定的变形,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然后在初期支护的掩护下施做二次衬砌,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持能力,因而使得二次衬砌承担的山体压力较小,而且施工过程不需要进行支撑顶替,避免围岩崩塌而产生较大的松驰压力,保证衬砌和围岩密贴且使衬砌有良好的稳定性。
(二)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
施工准备分析地质勘探资料确定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确定施工监测计划开挖现场施工监测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防水设施二次衬砌锚喷衬砌结束是否达到二次支护要求否(修正支护参数)(改变开挖步骤、顺序)图1 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工艺流程图(三)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1)风、水、电管线敷设、施工便道、施工现场布置,机具设备、人员配置、材料准备、修建防排水设施等。
运用新奥法,确保黄土隧道施工安全提要:公路黄土隧道施工不同于岩石隧道,黄土的显著特征是无水具有一定的强度及自稳能力,遇水极具湿陷性,易膨胀及坍塌,对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以延吴高速公路lj-25标段马鞍子隧道施工中,结合实际,运用新奥法基本原理,在超前支护、进洞、开挖及初支等方面选用适宜的施工方法,保证隧道作业安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黄土隧道新奥法开挖支护一、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延吴高速公路马鞍子隧道隧道分左右线双车道设置,左线长1839米,右线长1924米,全长3763米,工期16个月。
工程位于陕西省吴起县境内,隧址区地形起伏,山体上植被较少。
隧道轴线横穿黄土梁峁,洞身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生更新统风积黄土(新黄土)、中更新统风积黄土(老黄土)及第三系粘土岩(三址马红土)。
隧道进出口段洞室段浅埋、偏压,且土体破碎,开挖后极易失稳造成坍塌。
中间穿越一处u型河谷,谷底距洞顶16-21米,形成40余米的浅埋段。
均为ⅳ级、v级围岩。
二、新奥法的实际应用虽然新奥法当前已被我国作为隧道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方法,喷锚支护的应用为隧道大面积开挖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隧道施工进度也大大加快,然而已喷锚支护的隧道发生塌方的事故仍经常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存在不良的地质条件、设计考虑不周、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本文主要依据马鞍子隧道施工实践就如何运用新奥法,防止隧道坍塌方面作一论述。
新奥法的基本要点(1)开挖作业宜采用对围岩扰动较少的控制爆破技术和较少的开挖步骤,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稳定。
(2)隧道的开挖应尽量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支护作用。
(3)根据围岩特征,采用不同的支护类型和参数,及时施做密贴于围岩的柔性支护如钢拱架、挂网锚喷等,以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
(4)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使断面及早闭合,以有效的发挥支护体系的作用,保证隧道的稳定性。
(5)二次衬砌原则上是在围岩和初期支护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使围岩和支护结构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了支护体系的安全度。
浅谈新奥法施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中铁****局***公司武水项目部aihua2205【摘要】结合在羊角隧道施工中的施工学习,浅谈新奥法施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作用。
【关键词】施工新奥法隧道1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是什么呢?快速畅通的交通网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由于具有其特有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代替的作用。
要不然怎么会有“要致富,先修路”呢?然而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也许说起隧道施工,大多数的搞工程人都并不会感到陌生。
然而对于那些业余人士来说,还是一片茫然,“什么叫隧道?”隧道——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用于表面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断面在2m2以上者叫做隧道。
2工程概况重庆至长沙公路武隆至水江段,是国家重点干线公路宁波至樟木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市“二环八射”主骨架公路网中的重要的射线之一。
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武隆县、南川市境内,总体呈东西走向。
第B7合同段为K24+500~K27+835,全长3335m,位于重庆市武隆县白马镇境内。
采用计算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24.5m、全立交、完全控制出入、实行收费管理的四车道高速公路。
本合同段主要工程为羊角隧道出口端左线3223.5m、右线3245m;郭溪沟中桥左线68.54m(3-20m预应力砼空心板,其中桩基8根,20M空心板21片;)、右线87.201m(4-20m预应力砼空心板,其中桩基9根,20M 空心板28片)及郭溪沟中桥渡线桥40.37m (整体现浇砼空心板,桩基16根)等。
本合同段总投资为196105702元,其中总则10107232元;路基279651元;桥梁6069335元;隧道162436238元;专项暂定金额6760000元;暂定金额17213246元。
本合同段合同工期为30个月,于2005年12月26日开工,计划于2008年5月25日完工,提前总工期1个月。
198YAN JIUJIAN SHE工,主要选用的设备是气腿式凿岩机;针对于起爆施工,选择的是非电毫秒雷管;针对于找顶施工,选择的是长臂挖掘方式;针对渣土的装载与运输,应该重视装载机与自卸汽车的配合性使用。
四、初期支护1.锚杆目前,锚杆基本分为中空注浆锚杆与砂浆锚杆。
其中砂浆锚杆施工的具体工艺流程是钻孔、灌注砂浆、杆体插入以及药卷装入;而中空注浆锚杆施工的主要工艺流程是钻孔、杆体插入、注浆以及锚杆注浆口密封。
现阶段,锚杆基本分为中空注浆锚杆与砂浆锚杆。
2.挂网在完成锚杆施工任务之后,就需要进行挂网施工,严格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网格间距与钢筋种类。
与此同时,针对钢筋网铺设施工而言,必须以支护围岩实际情况作为重要依据,在完成混凝土初喷之后才可以进行施工,选择细铁丝或者是点焊方式实现锚杆与钢筋网相应连接位置的有效处理。
此外,钢筋网喷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稳定,不能发生晃动。
3.格栅拱架与钢拱架对于拱架基脚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预留大约20cm 原地基,由此就能够保证拱架稳定的置于地基之上。
而在进行拱架架设施工过程中,应选用挖槽就位方法,于拱架基脚部位建立钢槽,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基底承载力。
4.喷湿混凝土从喷湿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分析,其突出性优势是拥有良好的密封性、粘结性与灵活性,可以有效处理围岩长期外露而发生的风化问题,顺利完成支护抗力,使应力处于最佳状态。
与此同时,喷锚支护能够进一步增强围岩稳定性与抗剪强度。
5.超前小导管一般情况下,超前小导管裸露在外的直径应该控制在4.5m,以无缝钢管为主。
对于压浆孔,建立的位置应该与钢管尾端保持大约1m 的距离,各个压浆孔之间的距离是16cm,采用梅花形的布局状态。
针对小导管环向间距,应该控制在40cm,而且尾端要利用钢架支撑;针对小导管纵向间距,应该控制在1m。
6.超前管栅支护本隧道开挖工程两端洞口应该选择超前管栅加以支护,而管栅材质以热轧无缝钢管为主,半径大约是3cm,选用的安装方法是分段施工,且各段长度应该控制在5m,环向间距应该控制在40cm。
黄土隧道新奥法施工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从开挖、隧道初期支护、隧道防水层施工等方面介绍了黄土隧道新奥法施工的要点。
关键词:黄土隧道;新奥法1工程概况闫家条隧道位于青银高速公路山西省离石军渡段,隧道左、右线长分别为307m和160m,为双线分离式的双洞单向行车双车道隧道。
项目区地处吕梁山脉中段西侧,属晋陕黄土高原区,整体地势东高西低,沟壑纵横,沟谷走向多由东向西,黄土冲沟多呈南北羽状排列。
路线区属地震烈度VI 度区。
闫家条隧道拟从离石端向本标段终点掘进,拟在洞口拉槽到位后,左右洞同时掘进。
洞身衬砌根据监控量测资料及时进行,一般滞后掌子面30~50 m。
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锚、网、喷砼作为初期支护手段。
投入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组成钻、爆、装、运、锚、衬等机械化作业线,砼衬砌采用液压钢模衬砌台车和砼输送泵作业。
2新奥法施工原理新奥法是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效能承载地应力,因此必须尽量减少对岩体的破坏,一般为全断面开挖。
为了发挥岩体本身的承载能力并不产生过量变形,须使用柔性支护结构。
尽快闭合,使结构封闭,受力合理。
监控测量支护和岩体的稳定性,随时采取措施,保障施工正常和安全。
待岩体和支护体系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保证美观,增加安全储备。
概括为“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
3施工方法3.1开挖洞口土方开挖采用分层开挖,使用反铲挖掘机自上而下进行仰坡土方开挖。
本工程隧道洞身开挖主要为土方,只在局部地段的隧道底部存在风化岩层,洞身围岩均为II、III类,围岩类别低。
洞身开挖采用分部台阶法进行,上台阶超前下台阶10~15 m。
下台阶超前仰拱开挖10~15 m,隧道洞身开挖横断面如图1所示。
主洞洞身开挖注意事项:①尽量采用人工开挖方式,减少对洞身周围围岩的扰动。
②对暴露围岩及早封闭,洞身开挖后进行找顶,清除洞顶危石,并用喷射砼进行初喷,初喷厚度为4 cm。
然后立拱架、施打锚杆、挂网后进行复喷。
新奥法在黄泥滩引水隧洞施工中的应用摘要:简单介绍新疆阿勒泰地区黄泥滩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多岩性洞室开挖施工采用“新奥法”进行设计和施工的经验及体会关键词:黄泥滩、多岩性、新奥法、设计、施工黄泥滩灌区供水工程位于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境内峡口水库下游。
其作用是使己完建的峡口水库发挥其效益,充分利用该水库调节能力,保障水库北岸灌区的灌溉及其它用水。
设计流量为Q设=8.2m3/s,加大流量Q加大=10.2m3/s,下游所控制的灌溉面积为14.0万亩。
洞身段长5690m,断面形式为城门洞型,底宽2.8m,高3.2m,纵坡1/1520,设计工况下洞内流速1.572m/s。
隧洞地质概况引水洞线地形总的特征是两端低洼,中间部位为冲积高平台,地势较高,呈马鞍形。
引水洞线位于额尔齐斯挤压带南70km,乌伦古河大断裂北5km处,构造较为复杂,洞线所处的构造部位及其发育情况简述如下:1、褶皱引水洞线位于一复式背斜侧南翼,由于该处表层多被新生代地层所覆盖,中生代地层缺失,古生代地层仅零星出露,故小型褶曲构造不明。
2、断裂二标段可见的断层主要为F3断层。
东端与区域断裂F2相交,西部穿越引水洞线3+030处,走向NE75°,倾向NW,倾角不详。
3、结构面特征从本区基岩露头点的结构面测定,结构面特征多为平直,直而粗糙或呈舒缓波状,宽度1-15mm局部达50mm,长数百米至千米以上,主要以Ⅲ级结构面,Ⅳ级者次之,结构面走向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为NW290°~330°,多数倾NE,少数倾SW,倾角55°~80°;另一组走向为NE20°~60°,倾向NW,倾角45°~70°。
4、引水洞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二、隧洞开挖、支护设计对于城门洞断面的钻爆法施工,采用一次喷锚支护与二次钢筋砼衬砌相结合的复合式衬砌方式。
一次喷锚支护作为永久衬砌结构的一部分,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在岩性较差的洞周一定范围内打系统锚杆并挂网、喷砼,使洞体围岩成为一个承载结构,这样可以减少作用在二次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
新奥法施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1-19T11:09:14.28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0月第6卷30期作者:徐清政[导读] 通过分析新奥法施工技术要点,从断面监测、开挖施工、洞身挖掘、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五个方面进行具体技术分析徐清政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 410004摘要:通过分析新奥法施工技术要点,从断面监测、开挖施工、洞身挖掘、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五个方面进行具体技术分析,通过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和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技术质量控制,以确保隧道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新奥法施工技术;隧道施工;隧道施工中采用新奥法施工技术,将混凝土和锚杆有机融合,利用喷射技术,更好地实现隧道整体支撑的目的。
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新奥法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施工所用机械设备、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都比较便捷。
在隧道工程施工时,新奥法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地面压力,实现对地基的有效保护,使地基在受到较大破坏力后出现的塌陷问题得到解决,保证了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施工要点隧道施工时,使用新奥法施工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1)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的地形和地质情况,借助先进的地勘技术,科学评价隧道岩体的承受能力和硬度,为后期制定隧道工程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隧道开挖前,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质量,需要加固处理施工区域的岩体。
(3)新奥法施工技术可以科学地管控四周的岩体,降低了围岩挖掘的难度,使岩石变形风险得到控制,使后期施工变得更加顺利,同时保护了周围环境。
(4)隧道施工中应用新奥法施工技术,必须加强量测及监控工作,这是保障施工生产及质量安全必不可少的内容。
施工中加强施工监测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围岩的稳定性及动态过程,以便掌握支护结构的实际情况。
根据实际监测得到的结果,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为施工建设提供指导作用,能够科学预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险情及事故,针对问题制定合理的措施。
谈新奥法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摘要: 新奥法施工技术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隧道施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几乎可以适用于从的Ⅰ~Ⅵ所有岩土环境,城市、山区、海底所有地域都能见到它的影子。
它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在保证工期,保证安全,保证质量等方面也是少有比拟的。
它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是工程技术不断创新进步的结果,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工程施工技术会越来越先进,但新奥法工程史上的功绩是不可抹灭的。
关键词:隧道新奥法全断面台阶法分部开挖1新奥法的理论介绍最初,人们都认为在地层中开挖坑道必然要引起围岩坍塌掉落,开挖的断面越大,坍塌的范围也越大。
因此,传统的隧道结构设计方法是将围岩看成是必然要松弛塌落,而成为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
随着科学的及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岩体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奥地利学者L·腊布兹维奇教授命名为“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New Astria Tunnelling Method)”,简称“新奥法(NATM)”的施工方法正式出台。
它认为岩体是隧道结构体系中的主要承载单元,而不是必然要坍塌的荷载,为了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能力,应允许并控制岩体的变形。
一方面允许变形,使围岩中能形成承载环;另一方面又必须限制它,使岩体不致过度松弛而丧失或大大降低承载能力。
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
2新奥法施工新奥法施工方法有很多,基本上可分为:全断面法、台阶法、分部开挖法三大类及若干变化方案。
2.1 全断面法通常用在Ⅰ~Ⅲ硬岩中,按照隧道设计轮廓线一次爆破成型。
它的施工顺序是:①按断面设计炮眼;②钻眼,然后装药、连接导爆管;③退出钻孔台车,引爆炸药,开挖出整个隧道断面;④排除危石,安设拱部锚杆和喷第一层混凝土;⑤清运石碴;⑥安设边墙锚杆和喷混凝土;⑦隧道仰拱支护;⑧开始下一轮循环。
全断面法的优点是:工序少,相互干扰少,便于组织施工和管理;工作空间大,便于组织大型机械化施工,还可采用深孔爆破,施工进度高。
新奥法在黄泥滩引水隧洞施工中的应用摘要:简单介绍新疆阿勒泰地区黄泥滩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多岩性洞室开挖施工采用“新奥法”进行设计和施工的经验及体会关键词:黄泥滩、多岩性、新奥法、设计、施工
黄泥滩灌区供水工程位于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境内峡口水库下游。
其作用是使己完建的峡口水库发挥其效益,充分利用该水库调节能力,保障水库北岸灌区的灌溉及其它用水。
设计流量为q设=8.2m3/s,加大流量q加大=10.2m3/s,下游所控制的灌溉面积为14.0万亩。
洞身段长5690m,断面形式为城门洞型,底宽2.8m,高3.2m,纵坡1/1520,设计工况下洞内流速1.572m/s。
隧洞地质概况
引水洞线地形总的特征是两端低洼,中间部位为冲积高平台,地势较高,呈马鞍形。
引水洞线位于额尔齐斯挤压带南70km,乌伦古河大断裂北5km处,构造较为复杂,洞线所处的构造部位及其发育情况简述如下:
1、褶皱
引水洞线位于一复式背斜侧南翼,由于该处表层多被新生代地层所覆盖,中生代地层缺失,古生代地层仅零星出露,故小型褶曲构造不明。
2、断裂
二标段可见的断层主要为f3断层。
东端与区域断裂f2相交,西部穿越引水洞线3+030处,走向ne75°,倾向nw,倾角不详。
3、结构面特征
从本区基岩露头点的结构面测定,结构面特征多为平直,直而粗糙或呈舒缓波状,宽度1-15mm局部达50mm,长数百米至千米以上,主要以ⅲ级结构面,ⅳ级者次之,结构面走向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为nw290°~330°,多数倾ne,少数倾sw,倾角55°~80°;另一组走向为ne20°~60°,倾向nw,倾角45°~70°。
4、引水洞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二、隧洞开挖、支护设计
对于城门洞断面的钻爆法施工,采用一次喷锚支护与二次钢筋砼衬砌相结合的复合式衬砌方式。
一次喷锚支护作为永久衬砌结构的一部分,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在岩性较差的洞周一定范围内打系统锚杆并挂网、喷砼,使洞体围岩成为一个承载结构,这样可以减少作用在二次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
一次喷锚支护
ⅱ类围岩:自稳条件好,开挖后变形很快稳定,不做喷锚支护。
ⅲ类围岩:喷8cm厚的砼,顶拱挂网φ8@20×20cm。
ⅳ类围岩:喷10cm厚的砼,顶拱及钢拱架处设系统锚杆φ22,入岩长度1.5m,间、排距为1m,顶拱设φ22超前锚杆,挂网φ8@15×15cm。
ⅴ类围岩:喷12cm厚的砼,顶拱及钢拱架处设系统锚杆φ22,
入岩长度1.5m,间距1m,顶拱设φ22超前锚杆,全周挂网φ8@10×10cm,并架设h125型钢支撑,排距0.5m。
对ⅲ、ⅳ、ⅴ类围岩段进行固结灌浆处理,排距2~4m,每排不少于6孔,孔位对称布置,灌浆压力现场试验确定,为避免钻孔时碰到钢筋,衬砌体内预留灌浆孔,孔径φ50mm。
二次衬砌
本工程隧洞ⅱ、ⅲ类围岩段采用钢筋砼衬砌,厚0.3m;ⅳ、ⅴ类围岩段采用钢筋砼衬砌,厚0.4m。
在顶拱90°~120°范围内进行回填灌浆,回填灌浆排距2~6m,灌浆压力现场试验确定,灌浆孔深入围岩5cm以上。
钢格栅支撑体由主筋(φ22螺纹钢)、附筋(φ12钢筋)组成“△”,高度18×18cm,榀距0.8m,拱架之间用φ22钢筋连接,间距0.5m。
钢拱架制作好后,采用小断面、短进尺、强支护、快衬砌进行处理。
缓倾角软质岩层间结合差、节理、裂隙较发育、结构较松散、毛洞稳定性较差,若遇地下水,以上特点表现更甚,在施工中极易发生变形、坍塌。
隧洞开挖过程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尽可能采用机械开挖法,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全段面法、台阶法等开挖方法。
目前,国内水工隧洞支护设计有两种方法:一是传统方法,即围岩松动荷载全部由支护结构承担;二是新奥法,即依靠测量数据来分析、预测并划分地基地质条件,允许围岩尽可能大的屈服,以
采用轻型的临时支护来完成初期支护,并根据量测数据确定二次支护的时间,使岩体的初期屈服及时终止,以防止强度的损失,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围岩承载能力的目的。
使初期支护与后期衬砌形成一体的组合衬砌形式,两者共同承担荷载。
本工程中就采用了新奥法支护施工。
三、隧洞施工
(1)针对软质岩的工程地质特点,尽量采用“新奥法”施工。
采用现场监控量测信息指导施工,通过对隧洞施工中量测数据和地质工程师对开挖面的地质观测进行预测、预报和反馈,并根据已建立的量测为基准,对隧洞施工方法、断面开挖步骤及顺序、初期支护的参数进行合理调整。
(2)在ⅳ、ⅴ类围岩段采用人工分部开挖可减小对围岩的扰动,能有效控制超欠挖。
超前锚杆支护及早控制地下水,可以大量减少顶拱部围岩的掉块,保证了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3)隧洞施工过程需要注意两点
①初期支护要及时,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在缓倾角岩层中,喷锚支护效果良好,如果不及时打上锚杆并喷射混凝土,随后的施工震动容易将松动的岩石震下,造成洞顶坍塌,对于ⅳ、ⅴ类围岩,岩体变形时间效应较短,若不把握初期支护的良好时机,待岩体发生明显松动再去支护,就将失去利用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的机会;
②初期支护要紧贴围岩,支护设施与围岩形成整体才能调动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共同控制围岩变形,如果初期支护与围岩贴合不
紧,随时间的流失,围岩变形向纵深发展,使松动破坏区扩大,最终由初期支护单独承担荷载,极易造成支护失稳、洞顶坍塌的严重后果。
(4)在隧洞穿越围岩塑性变形严重的地段时(3+000~3+066段),喷护混凝土鼓起、掉块,钢拱架发生轻度变形,洞室安全不能保证,此时及时衬砌,使隧洞不致发生坍塌破坏。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