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31.67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总贸易与专门贸易总贸易:

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凡是进入该国境界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是离开该国境界的商品均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专门贸易:

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外国商品进入关境之后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凡是离开关境的商品都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专门出口额加上专门进口额,即是一个国家的专门贸易额。

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3、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是出超好还是入超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因此,外贸出超能缓和需求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扩大国内的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且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地缩小这种差距。即使发展中国家出口部门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一定时期内也不足以消除贸易入超的倾向。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不足,保持一定的贸易入超,实际上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在国内搞建设。当然,若出现严重的国际收支平衡,则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巨大的冲击,妨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章

4、垂直型分工:

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

5、前向联系:

某部门同吸收其产出的部门间的联系。

6、什么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这种利益源自何处?

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

贸易利益的源泉:

第一,贸易的利益最终来源于生产。纯粹的流通过程本身只是价值的实现过程,不能创造任何财富,只有生产才能使总供给增加。如果没有两国间按国际分工原则进行生产过程的调整,贸易的利益也就无从谈起。第二,贸易的利益的获得必须以国际贸易为条件。国际贸易不仅仅是联系国际分工的纽带,同时也起着一种导向作用。通过国际市场的调节,引导各国把生产资源转移到效率较高的部门。

7、试述国际贸易对一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国际贸易可以给参与各方带来诸多利益。从静态上看,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可以在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福利的总体增长,但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会在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产生利益再分配。从理论上讲,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某种产品的出口会使国内出口集团受益,消费者受损;某种产品的进口会使国内进口竞争集团受损,消费者受益。因此,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对国际贸易的态度往往不一致。

第三章

8、xx珀—xx定理:

根据一系列假设,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即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跌的行业(即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报酬降低。

9、要素密集度指生产各种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

10、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定理:

根据一系列假设,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

11、所谓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同一产业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11、要素禀赋比率:

所谓要素禀赋比率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一般说来,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12、试评述xx的比较成本理论

李嘉图比较成本的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比较成本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如果说,绝对成本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那么,比较成本理论就进一步将贸易分工互利性原理一般化、普遍化了。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不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国家也能找到劣势中的相对优势,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中获得利益。

13、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产业内贸易,也称作部门内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

(1)偏好相似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即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如果两个国家需求结构完全一样,一个国家所有可能进出口的商品也是另一个国家可能进口的商品,因而产生产业内贸易。

(2)市场结构论。产品差别、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差别以及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和消费层次结构的重合时造成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市场结构理论表明,在产业内贸易中,各国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公司的特定竞争优势,而不像产业间贸易那样,首先表现为国家的竞争优势。第四章

14、加工贸易:

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其方式主要有三种—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来件装配。

15、补偿贸易:

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形式。买方在信贷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产品、技术或劳务,然后用商品与劳务支付货款。

16、调拨价格也称记帐价格、转移价格,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易所采用的价格。调拨价格排除了市场机制,排除了市场上供求关系的作用。

17、世界市场上的商品流通渠道主要有那些?各自的功能和特点是什么?

(一)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1)商品交易所,根据货样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所。交易所中通常没有商品,而是根据规定的标准和货样进行交易。

(2)国际商品拍卖,经过专门组织的、在一定地点定期组织的现货市场。在这种市场上,通过公开竞购的方式,在事先规定的时间和专门指定的地点销售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