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信息系统软件设计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25
防洪抢险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定随着气候变化、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洪灾的频率和规模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应对洪灾,提高抢险救灾的效率和准确性,防洪抢险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定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该方案的内容和实施步骤,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建设目标防洪抢险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套高效、准确、实时的指挥系统,以提供全面的洪灾信息、快速的应急响应和科学有效的指挥决策。
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及时获取洪水监测数据,快速传递指挥信息,调度应急资源,实现对抢险救灾行动的全程监控和指挥。
二、方案内容1. 防洪抢险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设一个综合性指挥中心,集成洪灾监测、预警、指挥决策和应急资源调度等功能。
该指挥中心应当配备现代化的设备和软件,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展示。
指挥中心的布局和设备配置需按照人性化设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便于指挥人员进行信息的汇总分析和指挥调度。
2. 洪水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洪水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遥感、气象观测、水文站点等手段,及时获取洪水变化信息。
同时,结合历史数据和气象模型,进行预测和预警工作,向指挥中心和相关部门发布洪水预警。
为了确保及时性和准确性,需要建设多元化的监测手段,并加强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共享能力。
3. 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建立一个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包括物资库存管理、人员调度管理、救援设备管理等功能。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信息的实时更新和调度指挥的精确性,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该系统还应具备事故报告和处理的功能,方便汇总统计各类事故和灾情数据,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 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指挥信息系统,用于快速的信息传递和指挥调度。
该系统应具备多种通信手段,包括无线电、卫星通信和互联网等,以确保信息的畅通性。
同时,该系统还应配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功能,方便指挥人员根据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指挥决策和资源调度。
三、实施步骤1. 调研与需求分析在方案制定之初,需要进行系统的调研和需求分析,明确当前防洪抢险应急指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目标。
三台合一公安指挥综合管理系统-简介一、概述公安指挥综合管理系统是我公司针对我国现阶段各级公安部门业务职能和行业应用特点提出和建立的集公安110/122/119三台合一指挥及综合管理的应用系统。
系统的建立以实现公安接处警的快速响应、业务数据的统一协调、信息资源充分共享、高效的决策指挥为目标。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二维/三维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CTI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有无线通信技术、数字录音技术、实时监控技术、显示控制技术为基础,充分集成各类先进的软硬件平台,提高公安部门工作效率与指挥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可监督性,是实现指挥业务现代化的最佳解决方案。
系统以公安部门的职能设定、管理手段和技术设备的现状为基础, 公安指挥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在统一平台上,支持不同公安指挥管理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规范化,支持不同的工作模式。
我们支持的公安指挥业务和提供的应用系统包括:⏹公安110指挥系统;⏹公安122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公安119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社会联动综合指挥系统;⏹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公安地理信息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治安监控和道路监控系统;系统支持的接处警模式包括:⏹集中接警,分布式处警(局中心集中接警,支队/大队处警)⏹集中接警,集中处警(支队/大队接处警)⏹分布式接处警,集中监督(大队/中队接处警、局/支队监督)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受地理条件的约束,三台合一接处警模式一般采用集中接警、分布式处警。
设计系统时可以根据警种的不同进行分类接警,也可以设计成混和接警方式,不过这种方式要求接警员的素质比较高,要懂得了解多警种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所以采用按报警类型接警的方式比较适合。
二、系统组成公安指挥综合管理系统是以综合通信为纽带(网络、有线、无线),以公安作战指挥为核心,以接处警为重点,兼顾警务监督管理功能,集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利用、信息发布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其使命任务是完成警务作战的组织指挥、模拟演练、信息管理。
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DMIS (图解)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DMIS简介:DMIS系统是个全路联网的调度指挥系统,它曲部中心DMIS系统,铁路局DMIS系统,铁路分局DMIS 系统,车站系统四层机构有机地组成的,它采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是对传统调度指挥模式的革命性突破,它极大地减轻了调度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运输生产的效率。
在DHIS系统基础上建设调度集中,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DMIS系统为铁路调度实现现代化打卜坚实基础。
DMIS系统的重点在直接指挥车站的分局一层,分局DMIS实现对全分局的行车进行实时、集中、透明指挥,用口动化手段调整运输方案,通过计算机网络卜•达行车计划和调度命令,实现口动报点和车次号门动跟踪,改变过去车站值班员用电话向调度员人工报点、调度员用电话向车站卜达计划和命令,车站手抄再复诵的落后方式。
列车实际运行图门动绘制,门动过表,车站行车日志门动生成。
这些都大大减轻了行车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工作强度。
DMIST程建成后,优化了运输调度指挥管理手段、提高了调度管理水平和运输效率。
系统结构:新型调度集中系统III调度中心系统、车站系统、和网络传输系统三部分构成。
1调度中心系统1.1调度中心应用系统列车调度员工作站列车调度员台工作站配备带3-4台大屏幕显示器,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控管辖范甬内列车运行状态,制定、调整和卜•达列车阶段计划,査阅实迹运行图,卜•达调度命令以及与相邻区段列车调度员交换信息。
每个调度区段配备一套备用设备,当主用设备故障时,可取代故障设备,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助理调度员工作站助理调度员工作站一般配备1-2台大屏幕显示器,上要功能是:无行车人员车站的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调整以及调车工作的领导工作:同时,可以根据阶段计划和调度员的口头指令进行车站的调车进路的排列.每个调度区段配备一套备用设备(采用計1备份,同列车调度员台合用备用设备),当主用设备故障时,町取代故障设备,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第25卷第5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年10月 V ol.25 No.5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Oct. 2006收稿日期:2004-12-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74010)作者简介:王铃丁(1960-),男,四川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方面的管理与研究工作。
本文编校:于永江文章编号:1008-0562(2006)5-0655-03煤矿应急救援指挥与管理信息系统王铃丁1,2,张瑞新1,2,赵志刚1,张 伟3,刘 煜1(1. 1.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 通信信息中心,北京 100013,3. 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木城涧煤矿,北京102419)摘 要:针对煤矿事故应急预案,基于煤矿局域网环境开发了矿井应急资源管理、预案演练和救灾辅助指挥系统,该系统通过信息管理子系统实现对应急管理机构、救援物资、救护装备的自动化监控与管理;通过预案演练子系统不断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应急响应和安全培训的效果;通过实时救灾指挥子系统辅助指挥员启动预案,提高应急救援响应的能力。
通过在木城涧煤矿应用的实践证明,本系统已经成为矿井应急资源管理、预案演练和救灾辅助指挥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F 061.3 文献标识码:AEmergency rescue command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 for coal mineWANG Ling-ding 1,2,ZHANG Rui-xin 1,2,ZHAO Zhi-gang 1,ZHANG Wei 3,LIU Yu 1(1. School of Resource and Safety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China;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Center,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 Beijing 100013, China ;3. Muchengjian Coal Mine, Beijing Haohua Energy Resource Co., Ltd. , Beijing 102419,China ) Abstract: On the base of mine accident emergency scheme, 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anaging of mine emergency resources, practicing of mine emergency program and commanding of emergency rescuer is developed and operated in mine intranet. The sub-system for managing the mine emergency resources is automatically monitoring the situation of rescuer personnel, rescue materials and rescuer equipments in daily. The sub-system for rescue schemes practice is usually used to improving the level of mine safe management, personnel safety training, safe production consciousness. And the sub-system for emergency rescuer commanding is put into use and aided the leaders to improving the response and decision-making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designed program when a mine hazard is happened. The system is operated in Muchengjian Coal Min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ing of mine emergency resources, practicing of mine emergency program and commanding of emergency rescuer of the mine.Key words: mine accident ;emergency rescue ;emergency scheme ;emergency manage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0 引 言 目前中国煤矿事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除了资源条件、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外,事故发生时,因缺乏高效、协调、统一的应急救援预案和机制[1],难以采取及时、科学和高效的应急响应对策,致使事态扩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1 概述指挥信息系统是海上作战体系的核心资源,是作战能力的核心组成,增强指挥信息系统对作战体系的支撑能力,实现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作战系统的融合协同,实现实时感知、高效指控、精确打击、快速机动、全维防护、综合保障的体系集成,是提升海军体系化作战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
研究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和应用方法,是明确定义、描述和有效检验评估指挥信息系统的能力,选择指挥信息系统应重点发展的技术方向和项目,协调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以满足未来海上军事任务的需要,选择最优的系统建设方案等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本文研究了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和描述方法,并说明了如何基于构建的指标体系,开展系统效能评估,从而为指挥信息系统的研制、建设、集成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指挥信息系统效能指标构建我们将海军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划分为三级层次结构,分别为:任务效能指标(Measures of TaskEffectiveness)——系统能力指标(Measures of Effectiveness)——系统性能指标(Measures ofPerformance),如表1所示。
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的树形结构,在进行指标定义时,一是要对指标的属性进行描述,如表2所示,在明确的作战背景、战场环境、系统使用特点、要求、人员前提下,指标通用描述模型包括指标编号、指标名称、指标层次、指标含义、测评对象、父节点指标、子节点指标等描述要素;二是要对指标所处的层次结构进行描述,如表3所示。
3 指挥信息系统能力评估3.1 效能评估框架从需求出发,对指挥信息系统体系能力进行评估,验证信息系统功能性能是否满足体系需求,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体系能力需求满足度。
指挥信息系统体系能力评估框架如图1所示。
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实体是一个个的系统,但同时各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与体系之间的关系,也是体系区别于系统最关键的特征。
相应的,在对能力这一范畴进行研究时,对指挥信息系统的体系能力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于各系统能力,同时也要考虑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体系之间指挥信息系统效能指标构建及评估方法研究 ■王成飞 董亚卓 赵文迪摘 要:本文面向指挥信息系统,研究了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描述方法,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框架、流程、需求获取和描述方法以及指挥信息系统体系效能评估方法,从而为指挥信息系统指标构建和能力评估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1、项目背景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国机动车辆、驾驶员数量迅速增长,交通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压力与日俱增。
为了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缓解警力不足,加强和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和畅通,减少道路交通违法和事故的发生,全国各地建设和使用了大量的“电子警察”、“高清卡口”、“固定式测速”、“区间测速”、“便携式测速”、“视频监控”、“预警系统”、“能见度天气监测系统"、“LED 信息发布系统”等交通监控系统设备.尽管修建了大量的交通设施,增加了诸多前端监控设备,但交通拥挤阻塞、交通安全状况仍然十分严重。
由于道路上交通监测设备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交换标准,无法对所有的设备、数据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和应用,造成各种设备和管理软件混用的局面,给使用单位带来了很多不便,使得国家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各交警支队的设备大都采用本地的分布式管理,交警总队无法看到各支队的监测设备及监测信息,严重影响对全省交通监测的宏观管理;目前网络状况为设备专网、互联网、公安网并存的复杂情况,需要充分考虑公安网的安全性,同时要保证数据的集中式管理;监控数据需要与“六合一”平台、全国机动车稽查布控系统等的数据对接,迫切需要一个全盘考虑面向交警交通行业的智能交通管控指挥平台系统.2、项目目标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建立科学的交通管理体系、逐步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程度为宗旨,以维护公路通行秩序、保障公路畅通、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为目标,以科技信息化建设应用为支撑,安徽超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始研发面向公安交警行业的智能交通管控指挥平台系统。
智能交通管控指挥平台建成后,达到了以下效果目标:(1)交通监视和疏导:通过系统将监视区域内的现场图像传回指挥中心,使管理人员直接掌握车辆排队、堵塞、信号灯等交通状况,及时调整信号配时或通过其他手段来疏导交通,改变交通流的分布,以达到缓解交通堵塞的目的。
一种基于MGIS的电台链路军标标绘方法摘要:在某型指挥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中,基于军事地理信息系统(MGIS)生成的电台链路军标尚不能较好地满足人工和自动标绘的应用需求。
因此,在分析相关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电台链路标绘模型,提出了一种点军标存储模式和函数动态绘制叠加的军标标绘方法,并给出了基于VC++ 6.0平台的实现过程及结果。
实践证明,该方法对系统软硬件要求不高、运行速度快、可移植性强。
关键词:MGIS;电台链路军标;军事标绘0引言军队标号(军标)是传递军事信息的一种特有图形符号,用于为作战人员呈现战场环境、战斗队形、首长决心、武器装备部署等一系列相关军事活动。
军标通常分为点状军标、线状军标、面状军标和代字四类。
其中,线状和面状军标属不规则标号,因其大小和形状可变的特点一直是军事标图系统研究的重难点[1-2]。
在动态的现代战场环境下,电台链路军标使用频次较高,而由于电台经常出现快速移动、毁伤、调整等情况,使其相关的线状链路军标反复自动重绘,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系统资源,也对系统硬件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可用的方法来满足相关指挥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
目前,国内的指挥信息系统大都基于军事地理信息系统(Milita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MGIS )开发完成[3-5],已具有电台链路标绘功能。
但在实际的软件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系统使用直线的图例来替代电台链路军标,使得后续生成的作战文书很不规范,且军标库管理缺乏线状军标扩展入库的接口,无法满足系统人工标绘的应用需求;二是链路的自动标绘通过程序控制,采用军标库中已有的链路军标(如直线)进行链路绘制时,由于地图缩放、军标拖动等操作引起链路更新,链路更新时,图形系统都会执行先查询已生成的军标链表、从军标链表中删除军标、重新生成该链路军标、再重新绘制军标的冗余过程,所以,采用该种链路绘制方式,当进行缩放地图、移动节点等操作时,软件将会出现运行速度缓慢,甚至“假死”现象。
指挥控制系统时间:2011-05-23 15:32作者:admin第一章.系统概述系统设计主要针对指挥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指挥控制系统担负着整个项目的指挥、调度、控制、数据处理、存储、综合显示、数据管理等任务,是整个项目的中枢部分。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项目指挥控制系统总体设计如下:1. 指挥控制系统包含通信链路、监视部分、紧急处理部分和数据处理部分;2. 项目开始前,指挥控制系统通过通信链路为前端设备发送上行指令,控制器上配电设备工作,并接收前端设备和其他分系统的状态确认参数;准备就绪后,指挥控制系统同时向前端设备和其他分系统发送开始指令;项目中,通信链路同时接收前端设备和其他分系统的相关数据,并将其传至数据处理部分;3. 数据处理部分同时接收前端设备和其他分系统的工作参数或数据,具备对数据的实时显示、分类存储、分析等功能,并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具备对过程的模拟回放演示功能;4. 监视模块向控制人员提供过程的图像信息;5. 紧急处理部分具备对过程的紧急停止控制能力,防止在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事故的传播与扩大,紧急处理部分的反应能力小于1s;6. 前端设备下传的数据存储量大于200Gbits;7. 通信链路保障单项通道的数据传输速度不小于10Mbps;8. 相关设备要满足时统要求,时统精度:10ms第三章.系统设计依据在进行指挥控制系统设计时遵循的标准包括:1.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0174-932. 《计算机场地技术》GB2887-20003.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4.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5. 《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GJB 1281-916. 《指挥控制中心(所)电磁兼容性要求》GJB 3909-997. 《计算机房防雷设计规范》GB50174-938.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GB5040-19979.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10.《指挥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通用要求》GJB 4279-200111.《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GJB/Z 102-9712.《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8813.《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BMZ17-2006第四章.系统功能分析指挥控制系统作为项目的中枢部分,与其他分系统存在数据接口,是整个项目的数据中心、控制中枢。
DOI:10.15913/ki.kjycx.2024.08.017基于KANO模型的指挥信息系统人机交互模式研究侯晓鹏,陈晓东,刘义先,赵琛,李锁锯(航天科工智能运筹与信息安全研究院(武汉)有限公司,北京100074)摘要:以某指挥信息系统为例,以情境意识理论为基础,以态势感知与获取、理解与执行、预测与评估3个模态为研究特征区间,分别构建信息交换设计、界面交互设计、交互方式设计的人机交互模式,运用KANO模型逐步分析3类模型人机品质因数的感知程度,以期为指挥信息系统提供最优化的、与心理意图模式相匹配的可视化人机交互模式,从而为构建支持高效决策的态势感知作出良好的辅助支撑。
关键词:KANO模型;指挥信息系统;情境意识;人机交互中图分类号:E115;TB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8-0066-04指挥信息系统又称为指挥控制系统,简称为C4ISR系统,其作为系统的情报、指挥控制中心,是实现从传感器到武器系统的有机结合体[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军队的新型作战方式,多平台、多兵种的一体化全维作战环境下,传统的交互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繁重而复杂的指挥任务[2-3],因此,寻求一种高效协同、动态感知、实时观测、友好操控的人机交互模式成为指挥信息系统的要点。
1 指挥信息系统人机交互模式研究现代信息作战以掌控实时信息作为核心竞争能力,复杂多变的战场态势感知、决策、预测的指挥信息系统对人机交互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网络化、智能化、高效化的人机交互模式成为必由之路。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指挥信息领域的人机交互有不同程度的研究。
刘岗等(2020)[4]提出了指控系统人机交互设计流程研究和“以指战员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结合作战领域经典OODA循环和双钻模型,从指控系统的设计流程中提出“EIIV”框架模型,从而形成新的人机交互模式,更加有助于系统人机交互效率的提升。
公安智慧勤务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公安智慧勤务系统一、系统简介公安智慧勤务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公安管理应用系统,旨在提升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系统整合了警务信息管理、案件管理、视频监控、指挥调度等功能,为公安机关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持,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二、系统功能1. 警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集成公安机关的信息化系统,实现警情、案件、人员等信息的全面管理和查询。
2. 案件管理:系统提供案件受理、立案、侦查、处置等全流程管理,实现案件信息的实时传递和综合分析。
3. 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网络摄像头和监控设备,实现对公安机关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和录像存储,提供实时监控、远程回放等功能。
4. 指挥调度:系统通过集成调度平台,实现指挥中心对警务人员、装备资源的调度和指挥。
5. 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公安机关的警情、案件等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三、系统特点1. 科学规划:系统从公安机关的业务流程出发,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保证系统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2. 模块化设计: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功能模块之间可以独立运行,方便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3. 安全可靠: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和安全认证技术,保护公安机关的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
4. 用户友好:系统界面简洁明了,操作便捷,用户可以快速上手并熟练使用。
5. 数据共享:系统支持与其他公安系统的数据共享和接口对接,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
四、系统架构1. 硬件架构: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通过前端设备(监控摄像头、身份证读卡器等)、服务器、存储设备等构成。
2. 软件架构:系统采用B/S架构,通过浏览器访问,同时支持移动终端访问。
3. 数据架构: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公安机关提供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
五、系统实施步骤1. 系统需求分析:与公安机关沟通,了解业务需求和数据要求,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和功能规划。
2. 系统设计与开发: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和功能模块划分,开发系统软件和数据库。
收稿日期:2019-11-12修回日期:2020-03-06基金项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与研发项目(201812K );武器装备预研基金资助项目(41412030703)作者简介:刘晓东(1991-),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工程师。
研究方向:指挥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摘要:两栖编队指挥信息系统是两栖作战力量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作战能力的关键,具备跨平台、规模庞大、组成结构复杂和作战方式灵活多变等特点,为此必须加强系统的顶层体系结构设计,以确保两栖作战装备同步协调发展。
DoDAF 是指导美军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和武器装备架构开发的框架和指南,各国也跟随研究并开发适合国情的武备标准规范。
以DoDAF2.0为体系结构设计方法,结合两栖编队遂行登陆登岛作战场景,开发指挥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开展体系结构模型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体系结构模型与预期一致,其研究结果可为两栖编队指挥信息系统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两栖编队,两栖作战,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型验证中图分类号:TJ01;E953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2-0640.2021.03.017引用格式:刘晓东,丁军,吴奎,等.基于DoD AF 的两栖编队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21,46(3):100-107.基于DoD AF 的两栖编队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刘晓东1,丁军1,吴奎1,陈福良2(1.江苏自动化研究所,江苏连云港222061;2.解放军63983部队,江苏无锡214035)Architecture Design of Amphibious Formation C4ISR System Based on DoD AFLIU Xiao-dong 1,DING Jun 1,WU Kui 1,CHEN Fu-liang 2(1.Jiangsu Auto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Lianyungang 222061,China ;2.Unit 63983of PLA ,Wuxi 214035,China )Abstract :Amphibious formation C4ISR system is the key to formation of an integrated operationalcapability based on information system for amphibious combat forces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scale ,complex structure and flexible operation mode.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op -level architecture design ,which coordinated and synchronized development of amphibious operational equipment.DoDAF is the framework and guide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weapon equipment architecture of the US military.Countries also follow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suitable for national conditions.Based on DoDAF2.0and combined with amphibious formation participating landing combat scenarios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model is designed and architecture model verification test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architecture model is consistent withexpectations.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cheme design and technical design for amphibious combat formation C4ISR system.Key words :amphibious formation ,amphibious operation ,C4ISR ,architecture ,model verification Citation format :LIU X D ,DING J ,WU K ,et al.Architecture design of amphibious formation C4ISR system based on DoD AF [J ].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 ,2021,46(3):100-107.文章编号:1002-0640(2021)03-0100-08Vol.46,No.3Mar ,2021火力与指挥控制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 第46卷第3期2021年3月100··(总第46-)0引言两栖作战是海军陆战队最主要的使命任务,它是两栖作战编队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由陆向海的装载行动和由海向陆的突击上陆行动,旨在向两栖作战目标区域投送或撤离作战力量,以达成预定作战目的的军事行动[1-2]。
信息系统分析实践、信息系统软件设计专周任务书一、专周性质与目标、要求:1、性质信息系统分析实践、信息系统软件设计专周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熟悉B/S软件开发的过程和组织的综合实践课。
它既是让学生训练JSP语言的实践环节,也是让学生熟悉和体会软件的开发过程,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熟悉如何与其他的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开发软件。
2、目的信息系统分析实践、信息系统软件设计专周通过学生对一个项目进行分析设计,综合各种知识,通过专周实践熟练掌握Web软件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术;熟悉如何进行功能模块的设计;熟悉网页设计,网站的风格设计等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3、要求本专周实践可任选其中之一项目来实现:1、五金公司的产品展示网站2、旅游资源发布网站3、党员发展管理系统实用文档二、时间、地点及任务安排1、时间:2010-2011(一)14周,15周,16周2、地点:14周(104):周一(1,2),周三(1-4),周四(1-2)15周(416):周一(5,6),周二(3,4),周三(1,2)周四(全天),周五(1,2)16周(416):周四(5,6)注意:以上列出的时间是机房或教室的冲突时间3、具体安排:(1)根据所选择的题目编写相关文档(5天)(要求文档:需求分析文档,系统设计文档,数据库设计文档)(2)根据所写的文档编写相关代码和美工设计(2周)。
(3)编写软件项目开发总结。
(4)完成实习实践总结报告。
四、人员安排分组情况后面已经列出(如需要调整,请与老师联系)五、实习纪律及成绩评定标准1、遵守学校有关学生专周实习的规章制度及所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2、实习过程中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
3、服从指导教师和组长的指挥。
4、认真完成专周实习总结报告。
实用文档5、考核内容及评分采用多项综合评定方法,具体内容及所占比例如下表,成绩评定分为五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指导教师:蒋丽峰,杨亚蕾分组情况信管0701(3)第1组:高文石韵鹏黄文鸿李奕隆张玉国王树勋(1)第2组:黄玉钰郑剑东官院晖胡鹏罗筠陈鹏(3)第3组:林鲤生陈钢陈月娥吴世锋马国骏颜珊影(3)第4组:王建王宇迪龚焕旺钟琳杜海盟张俊彬·信管0702实用文档(3)第1组:李晓华、陈仙群方莹莹朱彬彬林伟俞吉汉王圣松(3)第2组:饶立勇管淑玲袁芳黄日奇郑佰金兰龙标(3)第3组:苏贵阳林华龙赵朝东赵晓晴韩增桂巫扬洪(1)第4组:王金龙张神凤陈丽琴蔡文程汤丽秀张林海王剑锋信管0703(1)第一组:连恩敏廖璐琪李小燕吴元栋王志军方凯潮(2)第二组:陈燕平邓建荣邓龑齐国莉魏存涛(3)第三组:蒋志斌蔡伟群陈伯辉陈慧婷陈龙辉(3)第四组:李畅泉林海玉林琼凌春桂(2)第五组:杨建忠杨清钦叶小花张金木张奇峰信管0704(2)第一组:何明城、俞引挺、林明辉、薛俊舸、柯羽翔、林玉娟、梅冬实用文档(1)第二组:赖小龙、袁胜雄、晏苏伟、董闲之、杨雅享、卢运启、周丽红(3)第三组:苏志斌、卢七珍、陈特全、庄嘉祥、潘涵深、刘志伟、郑鹏程(3)第四组:林海涵、张玉龙、庄伟斌、黄锦林、杨金波、周娟、林淑兰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