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
- 格式:ppt
- 大小:8.35 MB
- 文档页数:28
放射性肺炎中医分型辨治概括
董明会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12(033)003
【摘要】@@ 放射性肺炎是指胸部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正常肺组织因放射性损伤而出现的炎性反应.一般在放疗后2个月内发生,重者可使肺广泛纤维化,甚至呼吸衰竭,是放疗后多见且危害较大的并发症[1].放疗是西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三个主要手段之一[2],所以放射性肺炎越来越常见.西医常规治疗效果不显著,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治疗本病有较大的优势,临床对放射性肺炎的中医分型辨治报道较多,现将近15年文献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董明会
【作者单位】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系基础教研室,云南,保山,678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
【相关文献】
1.中医分型辨治放射性肺炎
2.雾霾所致疾病的中医分型辨治
3.试述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中医分型辨治
4.雾霾所致疾病的中医分型辨治
5.中医分型辨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一)放射性肺炎1.定义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2.放射性肺炎的诱因在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肺组织往往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而肺是一个放射敏感的器官,因而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
肺组织受照射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慢性肺纤维化,两者是一个病程的两个阶段,急性者常发生于放疗后1—3个月内,慢性肺纤维化多数在放疗结束后半年至1年发生。
其发生原因与肺受照射体积、放射的总剂量、每次照射的分割剂量和总照射时间有关。
照射面积小于100cm2,剂量达60~70Gy时,不一定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照射野面积大于100cm2,剂量30—40Gy时就易出现。
尽管面积较小,只要剂量到70Gy 则可发生慢性肺纤维化。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常为其诱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也容易发生放射性肺炎。
放疗中合并用ADM、PYM、VCR 等抗癌药及吸烟也易促使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3.急性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肺炎由于肺泡、间质水肿和渗出液明显,临床症状较严重,常表现为低热、干咳、胸闷,较严重者有高热、气急、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等。
常伴肺部感染,体检在受照肺可闻及罗音,有肺实变的表现,部分病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有胸水的临床表现,较严重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甚至发生肺源性心脏病而导致死亡。
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数不高,x线片见照射区内有密度增高的片状或网状阴影和正常组织边缘有明显的分界,与照射野范围相似。
4.慢性肺纤维化慢性肺纤维化进展较缓慢,呈隐匿发展,在1-2年后趋于稳定。
临床症状的出现和严重程度与受照肺的容积和剂量有关,也与放疗前肺功能的状态有关。
大多数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刺激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胸闷,少数病人有临床症状,合并肺部感染时可发热。
放射性肺炎症状及护理肺炎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放射性肺炎是什么呢?很多人对于放射性肺炎的了解却不是很多。
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肺部、纵隔、肿瘤、食管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部位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
轻者无症状,炎症自行消散;重者产生广泛性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肺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放射面积、放射量、放射速度和放射的方法均有密切关系。
一般在5周内放射量阈值在25Gy的常规照射量较为安全。
放射剂量在6周内20Gy极少产生放射性肺炎,在相同时间内,剂量超过40Gy,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达100%,放射量超过60Gy,可引起严重肺损伤。
放射量越大,发生率越高,肺的损伤越严重。
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老人和小孩对放射性治疗的耐受性差。
化学疗法所用药物(如博来霉素)引起的肺毒性可能加重放射性肺的损害。
放射性肺炎的症状放射性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呢?只有了解了它的症状,才能够及早的发现并予以及时的治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放射性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吧!对于放射性肺炎,轻者无症状。
可在放射治疗后立即出现刺激性咳嗽,多数在放射治疗2~3个月后出现症状,个别在停止放射治疗半年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活动后加剧,伴有气急,心悸和胸痛。
不发热或低热,偶有高热,体温高达40℃。
放射性损伤产生肋骨骨折,局部有疼痛。
放射性食管炎可产生吞咽困难。
随肺纤维化加剧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使症状加重,出现发绀。
1、放射性肺炎大多数是以慢性起病,也有的一开始就是急性的。
最初是以肺泡和肺泡壁内,产生炎症反应为初始症状,然后炎症蔓延到周围的,间质部分和血管人体,引起间质性纤维化,导致肺组织破坏和瘢痕产生。
2、这些疾病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包括类似的症状,X线征象及肺功能检查特点。
继发感染时可有黏液浓痰,伴明显消瘦、乏力、厌食、四肢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急性期可伴有发热3、使通气功能降低,炎症也可累及气管、毛细支气管,往往伴机化性肺炎,也是放射性肺炎的一种表现。
花宝金教授调气解毒理论防治放射性肺炎的临证思路
李丛煌;何姝霖;张广辉;耿良;郑红刚;花宝金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24(19)8
【摘要】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辐射之火热毒邪袭肺,导致热毒内盛,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气机失调。
其中热毒内盛,气机失调是核心病机。
花宝金教授基于调气解毒理论,灵活运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调畅气机等治法,同时注重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辨证辨病相结合,在放射性肺炎的预防期未病先防,急性期既病防变,恢复期瘥后防复,为防治放射性肺炎提供了新的临证思路,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总页数】5页(P1149-1152)
【作者】李丛煌;何姝霖;张广辉;耿良;郑红刚;花宝金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2;R249.7;R273
【相关文献】
1.花宝金教授基于调气解毒法论治癌性疼痛
2.花宝金教授治疗肺癌经验
3.花宝金教授运用调气解毒学说辨治肺癌的思路与方法
4.花宝金基于调气解毒学说的肺结节防治思路与方法
5.花宝金教授“调气解毒”理论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 CT 表现及分析康国庆【摘要】目的: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 表现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分析方式,对45例接受胸部肿瘤放射性治疗后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 CT 影像学检查进行详细分析,主要针对患者胸腔内肺部的病变进行检查。
结果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处于急性发病期,其中6例在放射性治疗后第37~40天发病,9例在放射性治疗后第41~50天发病,18例患者在放射性治疗后第51~90天发病。
另外12例患者肺炎发生在慢性期。
对患者因胸部肿瘤而接受放射性治疗产生的放射性肺炎进行 CT 检查后可以看出,患者的肺炎处于急性期时,其病灶边界较为清晰或不清晰,属于实变影,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而处于慢性期时,其病灶边界清晰,可见明显的条状阴影和网格影,肺气肿症状明显,横膈上移,纵隔平移,肺部轮廓可见塌陷。
结论CT 检查能够有效鉴别胸部肿瘤放射性治疗所致放射性肺炎,为相关治疗人员提供可靠依据,帮助其确定患者病情。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5(000)028【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CT 检查【作者】康国庆【作者单位】475003 河南开封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胸部肿瘤主要指在人体胸腔内各器官发生的肿瘤类疾病, 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为肺癌和食管癌。
在临床治疗中, 放射性疗法是主要的方式之一, 其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癌变细胞的扩散。
但是, 在长期接受放射性治疗的同时, 患者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情况, 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合并放射性肺炎,其发病率在15%左右[1]。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45例胸部肿瘤放射性治疗后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 其中男33例, 女12例, 年龄39~72岁, 平均年龄(54.47±10.26)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26±1.17)年。
放射性肺炎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放射性肺炎的病理病因,放射性肺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放射性肺炎病因*一、发病原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肺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放射面积、放射量、放射速度和放射的方法均有密切关系。
一般在5周内放射量阈值在25Gy的常规照射量较为安全。
放射剂量在6周内20Gy极少产生放射性肺炎,在相同时间内,剂量超过40Gy,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达100%,放射量超过60Gy,可引起严重肺损伤。
放射量越大,发生率越高,肺的损伤越严重。
以同样大的剂量作大面积照射治疗引起的肺组织损伤远较肺局部照射为严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产生肺损伤。
其他影响因素如个体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肺部的原有疾病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间质性疾病等或第2次放射性照射均易促进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甲状腺癌、咽喉部肿瘤放射性治疗,包括频繁的CT检查也可以引起肺损伤,产生放射性肺炎。
老人和小孩对放射性治疗的耐受性差。
化学疗法所用药物(如博来霉素)引起的肺毒性可能加重放射性肺的损害。
*二、发病机制放射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可分为急性放射性炎症改变和慢性纤维化病变。
急性炎症改变多发生在放射治疗后1~2个月,亦可发生在放射治疗结束后6个月。
主要表现为肺毛细血管,小动脉充血、扩张和栓塞,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细胞肿胀,Ⅱ型肺泡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增加,淋巴管扩张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肺泡壁有淋巴细胞浸润,急性可自行消散,也可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纤维化。
慢性阶段的肺组织变化为广泛肺泡纤维化、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萎缩,血管内壁增厚、玻璃样变和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致使气体交换功能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增高。
若继发肺部感染可促进放射性肺纤维化,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诱因。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放射性肺炎病因,放射性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放射性肺炎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放射性肺炎”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放射性肺炎的CT检查报告目的探讨CT检查在放射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检查资料,观察CT影像学特征。
结果本组4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中,34例患者于放疗6周~6个月内出现放射性肺炎,15例患者于治疗后4~6周内出现放射性肺炎。
早期CT可见放射野内片状、均匀的絮状模糊影,中期主要表现为肺周围粗长条状影,近胸壁的局部胸膜肥厚牵拉,支气管充气征和支气管扩张征象,晚期表现为照射野内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锐利,纤维条状影增多,小叶间隙和同侧胸膜增厚,纵隔移位,肺容积缩小。
结论CT检查在放射性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放射性肺炎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
标签:放射性肺炎;CT检查;诊断放射性肺炎是指肺组织在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后,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上的放射损伤,表现为间质充血水肿,肺泡内渗出增加[1]。
放射性肺炎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早期确诊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的飞速发展,CT对胸部疾病的广泛应用,对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检查资料,将进一步探讨CT检查在放射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胸部恶性肿瘤术后放疗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7.4±2.5)岁。
食道癌29例,肺癌10例,乳腺癌6例,恶性胸腺瘤2例,纵隔恶性淋巴瘤2例。
所有患者早期均出现乏力、气促、干咳、胸部不适、发热等症状,中后期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肺心病等症状。
1.2 CT检查方法CT扫描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4型全身?SENSATION 16排螺旋CT扫描仪),矩阵1024x1024,120KV,90mAs,层厚5mm,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面。
放射性肺炎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放射性肺炎症状,尤其是放射性肺炎的早期症状,放射性肺炎有什么表现?得了放射性肺炎会怎样?以及放射性肺炎有哪些并发病症,放射性肺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放射性肺炎常见症状:高热、胸痛、低热、干性咳嗽、肺纤维化*一、症状轻者无症状。
可在放射治疗后立即出现刺激性咳嗽,多数在放射治疗2~3个月后出现症状,个别在停止放射治疗半年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活动后加剧,伴有气急,心悸和胸痛。
不发热或低热,偶有高热,体温高达40℃。
放射性损伤产生肋骨骨折,局部有疼痛。
放射性食管炎可产生吞咽困难。
随肺纤维化加剧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使症状加重,出现发绀。
体检可发现胸部放射局部的皮肤萎缩变硬。
多数肺部无阳性体征,肺内纤维化广泛时呈端坐呼吸,呼吸音普遍减弱,可闻及捻发音或爆裂音(crepitant rales or crackles)。
继发细菌感染可出现干、湿啰音。
偶有胸膜摩擦音。
伴发肺源性心脏病则可出现颈静脉充盈、肝大及压痛,全身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
由于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肺顺应性下降,肺活量、肺总量、残气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减少,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降低,气体弥散障碍,导致低氧血症。
肺功能检查可早期发现本病。
往往早于胸片的发现。
*二、诊断根据放射治疗史,干性呛咳,进行性气急和胸部X线有炎症或纤维化改变可作出诊断,但应与肺部肿瘤恶化和转移性肿瘤相鉴别,以免误诊断续放射治疗;可造成死亡。
支气管粘膜上皮经照射后常引起细胞间变,应与癌肿细胞慎加区别。
*以上是对于放射性肺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放射性肺炎并发症,放射性肺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放射性肺炎常见并发症:支气管肺炎*一、并发病症并发支气管肺炎、肺气肿和右心衰竭。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放射性肺炎症状,放射性肺炎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放射性肺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放射性肺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方法,治疗放射性肺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放射性肺炎应该吃什么药。
*放射性肺炎怎么治疗?*一、西医为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总剂量及其单次剂量分配、照射野大小。
乳腺癌作放射治疗,最好作切线投射,尽量避免肺部的损伤。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症状及体温升高。
X线检查发现肺炎,应立即停止放射治疗。
*1、治疗一旦发现放射性肺炎,应立即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炎症。
急性期可用泼尼松(强的松)(每天每公斤体重1mg),待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疗程视病情而定,一般不少于6周。
抗凝疗法对防止小血管栓塞有效。
氧气吸入以改善低氧血症。
伴细菌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支持疗法以及止咳,解热药的辅助治疗十分重要。
*2、预后轻度急性放射性肺炎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支持疗法,肺内炎症可自行吸收消散。
严重广泛纤维化和治疗反应不佳者,可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而死亡。
*二、中医放射性肺炎的病因病机时指出肺是对放射线较敏感的脏器之一正常的肺组织在胸部的放射治疗时也会受到放射性肺炎损伤。
放射线直接损伤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充血水肿发生肺水肿继之小血管和支气管坏死逐渐出现肺纤维化和肺硬化。
中医认为放射线是一种毒热性杀伤因素属热毒之邪热能化火灼伤肺脏耗伤阴液。
癌症病人正气不足痰瘀内结。
放射治疗使热邪伤阴正不胜邪热毒之邪与痰瘀互结耗伤肺阴灼伤肺络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产生咳喘气促、呼吸困难甚至紫绀等呼吸道症状。
本病属本虚标实阴伤、气虚、血瘀、热毒是其基本病机治疗时根据不同阶段采取滋阴、益气、化瘀、解毒等治法。
辨证施治一般常分为以下三型:阴伤肺燥多见于放疗后1~3个月主要表现有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痛口干喜冷饮胸闷心烦或伴低热纳食不香舌红少苔缺津脉细数。
治以滋阴清热润肺生津用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加减常用药有麦冬、人参、半夏、阿胶、胡麻仁、石膏、枇杷叶、竹茹、竹叶、天花粉、知母、川贝、沙参、玉竹、银柴胡、百合、白薇等。
肿瘤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摘要:针对肿瘤放疗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进行评价,并给出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和措施。
方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筛选本院在2019.2-2021.2期间收治的放射性肺炎患者共计80例,采取抽样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入选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40例患者。
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上,普通组采取的是一般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的是综合性护理措施。
就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后的护理结果进行比对。
结果在为肿瘤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患者提供临床护理上,通过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确保该组患者在经过专业的综合性护理后,病情有更好的康复效果,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率和效率。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的结果比对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另外,观察组患者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有更高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结果比对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肿瘤放疗导致的放射性肺炎患者而言,在为患者提供临床观察和护理上,采取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针对性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同时也可以促进患者放射性肺炎疾病的更好康复,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有更高的满意度。
为此在为放射性肺炎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引入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在加速患者病情康复的同时,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为此在目前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导致的放射性肺炎患者护理上,综合性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值得应用普及和推广。
关键词:肿瘤放疗;放射性肺炎;观察与护理当前,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对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放射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但是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治疗的同时,也可能会有放射性肺炎出现。
就放射性肺炎患者来说,若是患者病情轻微,那么无需对患者采取太多的干预治疗方案,患者肺部的病症能够通过自我修复,自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