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上传下达之责D.专司行政之事
11.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隋朝的科举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内阁制
12.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
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掌握。A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B项反映的是科举制;C项反映的是宗法制;D项反映的察举制。故选B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
9.D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中表格中的数据看,曹魏、西晋、东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下降,这是九品中正制造成的有利于士族地主、不利于庶族地主(寒门子弟)的局面,故A、B两项认识正确;隋、唐、北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上升,这是实施科举制的结果,C项认识正确;而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故D项认识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
(2)“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说明无论秦朝、汉朝采取什么措施,创立什么制度,目的都是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
(3)材料一“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材料二“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概括出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不同态度;第二小问可根据秦朝实施郡县制、汉朝实施郡国并行制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分析得出。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9.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 入仕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A.秦始皇B.汉武帝C.明太祖D.雍正帝
5.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
B.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
C.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
6.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7.《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
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6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2)材料三中秦、汉创立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
(3)据材料一、二,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态度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看法?(可从必要性、实施过程、结果任一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相关内容。明朝内阁,清代军机处没有实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正式统率六部,②内容表述错误;④内容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信息军机处导致“有庸臣”、“不至有权臣”来看,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
一、选择题
1.《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西汉,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分封同姓子弟。巩固西汉统治,但也带来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的恶果。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抓关键信息“然后属疏远”“周天子弗能禁止”概括出“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由“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可得出措施是采用郡国并行制。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内阁制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①中“蜀郡”、“丞相与诸卿”,可判断是秦朝;从②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户部”可判断这是隋唐时期的的三省六部制;从③中“阁臣”、“工部、户部”可知这是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11.B
【wk.baidu.com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隋创立科举制和元朝创立行省制是创新,没有体现继承,故排除AC;明废除丞相制度是除旧,而内阁制是创新,也不是继承,所以D项错误;唐代三省六部制是在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所以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唐三省六部制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汉朝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和宋代二府三司制都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而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威胁皇权,因此根据题意,不利于皇权加强的只有D项;ABC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可知强调的是监察百官的职责,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丞相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10.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审议决策之权B.监察百官之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统治的措施
6.B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历朝历代通过削弱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是中央集权的加强。①汉武帝“推恩令”分化王国实力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②三省六部制削弱的是相权,加强了皇权,③元朝通过行省制度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有效管辖庞大国土,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也属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
4.C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这位皇帝的敕谕意思是今后的即位皇帝不准再说置宰相的事情,如果再有议论这事的,就处以死刑,所以说这就是废丞相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故选C。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丞相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加强
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西周分封的对象有先代贵族、功臣、姬姓贵族等,其中分封的主体是姬姓贵族,故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13.
(1)原因:血缘关系疏远;周王室衰微。措施:采用郡国并行制
(2)用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君主专制。
(3)态度:秦:赏赐诸子、功臣;汉:分封诸子。
看法:
示例:
秦朝,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教训,对待诸子功臣以赏赐代替分封。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说明统治者相信血缘关系对维护政权具有重要作用。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错误,官僚政治相对于贵族政治更有利于维护皇帝的专制统治,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贵族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C项;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并非因此就能保障王朝延续,排除D项。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B.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
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8.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内阁制
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讲的是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都在皇帝身边侍奉,位贵权重;后来卫青、霍去病、霍光也都是侍中,有权有势出入宫廷而宰相在右(古代中国有“尊左”的习俗)。这就说明汉武帝倚重近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所以答案选A,排除C。汉武帝后来放弃了汉初无为政策,采用了有为,所以B说法有误,排除;材料并没有体现分割相权,排除。
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
3.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这说明汉武帝时
A.倚重近臣,削弱相权B.崇尚黄老,清静无为
C.内侍干政,威胁皇权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4.中国古代某位皇帝在其晚年敕谕群臣:“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这位皇帝最有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