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9
生物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和清除污染物,需要探索各种治理方式。
在这方面,生物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生物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并介绍一些相关案例。
一、生物学在生物修复中的作用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体来降解和清除污染物的一种治理方法。
通过利用植物、微生物及其他生物来转化、降解或吸附污染物,可以有效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治理中。
1.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理和生态特性来修复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
一些植物种类具有吸附、积累、转化或降解污染物的能力。
例如,黄花蒿可以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河蚌可以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并将其转移到贝壳中,进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2.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来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微生物可以通过酶的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比如,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降解油污、农药等有机污染物,有效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二、生物学在生物监测中的作用生物监测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体对环境的生态反应来判断环境质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监测环境中的生物指标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污染物的存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监测方法可以对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质量等进行评估。
1. 生物多样性监测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物种丰富度、比例和群落结构变化,可以判断环境是否遭受污染。
例如,如果某个区域内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可能意味着该区域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
2. 生物标志物监测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内或周围受到污染后发生变化的指标物质。
通过对生物体内的标志物进行监测,可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污染物及其浓度。
比如,对鱼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可以评估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
三、生物学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生态修复是通过调整和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受污染或破坏的生态系统的一种方法。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虽然微生物很小,但它们在环境保护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微生物在土壤修复、水质净化、废弃物处理和大气污染减少等方面进行探讨。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土壤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而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将其分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沉淀和稳定,减少对植物和地下水的危害。
因此,利用微生物修复土壤污染已成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方法。
微生物在水质净化中的作用除了土壤修复外,微生物在水质净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净化废水。
此外,一些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参与了氮素循环过程,从而保持水体中氮素的平衡。
因此,在污水处理和水质净化领域,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厂和自然湿地等环境中。
微生物在废弃物处理中的作用除了土壤和水体污染外,废弃物处理也是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废弃物,如食品残渣、纸张和木材等,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有机肥料或甲烷等可再利用的产物。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降解塑料等难降解废弃物,加速其降解过程。
因此,利用微生物进行废弃物处理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还能产生经济效益。
微生物在大气污染减少中的作用除了对土壤、水体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外,微生物还可以帮助减少大气污染。
例如,一些微生物参与了硫氧化反应和硝化反应,在大气中降低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浓度。
此外,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除臭也成为处理城市垃圾填埋场和养殖业固体废弃物释放出的恶臭气体的有效方法。
结论综上所述,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利用微生物进行土壤修复、水质净化、废弃物处理和大气污染减少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并为未来人类居住提供更为清洁、健康的环境。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传统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往往存在花费高、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正在逐步受到重视。
一、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微生物修复技术指的是通过引入、利用和加强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利用其代谢的特殊生物化学作用,使有机、无机物质得到分解和去除的技术。
这种技术适用于大多数常见的污染物,包括石油、石油化学品、氯化物、氨态氮等。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土壤中的自然微生物或加入外源微生物,在微生物代谢的过程中,污染物被吸收、厌氧降解、无害化、转化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另一种是利用植物与菌根共生系统,通过植物的根系与菌根的协作,使污染物得到吸收和稳定,促进自然降解。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植物营养等领域。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微生物治理是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美国,微生物修复技术被用于处理地下油污染;在加拿大,微生物修复技术被用于处理工业污染区,治理铜、锌等重金属超标问题;在中国,微生物修复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理农田污染、矿区土壤污染等。
三、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微生物修复技术相对于其他污染治理技术具有一些优点:1.显著降低治理成本:由于微生物修复技术采用生物方法,具有自然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能够显著降低治理成本。
2.高效环保: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将有害的有机化合物与重金属转化为无害的物质,达到高效、环保的效果。
3.可持续发展:由于微生物修复技术不需要破坏土壤结构,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然而,微生物修复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能源,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此外,引入外源微生物也可能引发生态环境的变化。
四、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微生物修复技术将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有哪些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环境修复技术,其中生物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在环境修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来解决问题或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
在环境修复中,生物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植物和酶等生物手段,对受污染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介质进行治理和修复,以恢复其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
一、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具有强大的代谢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分解和转化各种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
例如,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将石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作为碳源和能源进行代谢,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物强化技术是微生物修复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向受污染环境中引入特定的高效降解微生物菌株,可以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这些菌株通常经过筛选和培养,具有较强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生物刺激技术则是通过向环境中添加营养物质、电子受体等,刺激土著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从而增强其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例如,向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添加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速石油的降解。
此外,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该技术利用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电子,通过外电路形成电流,同时实现污染物的降解和电能的产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环境修复技术。
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挥发、稳定和降解等方式,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植物吸收是植物修复中最常见的方式。
一些植物具有超积累能力,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重金属,并将其积累在地上部分。
通过收割这些植物,可以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植物挥发则是指植物将某些污染物吸收后,通过蒸腾作用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生态环境修复的新技术有哪些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为了保护和修复我们的生态环境,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研发出了一系列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为生态环境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一、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和转化污染物,从而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
例如,在土壤修复中,某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烃、农药等,将它们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自身的生长繁殖,逐渐增加在土壤中的数量,提高修复效率。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微生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一些细菌和藻类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同时,还有一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改善水质。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环境友好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修复过程相对较慢等。
二、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来吸收、转化、降解或固定污染物的技术。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并将其运输到地上部分,然后通过代谢过程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将其固定在植物组织中。
例如,一些超积累植物能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镉、铅、汞等,并将其积累在体内。
这些植物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收割的方式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根系分泌的物质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增强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美化环境等优点,但也存在修复周期长、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有限等不足之处。
三、土壤气相抽提技术土壤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是一种用于去除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污染土壤中设置抽提井,利用真空泵产生负压,将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抽取到地面上进行处理。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重金属污染土壤是指土壤中重金属超标的情况,重金属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通常包括物理和化学手段,但这些方法往往昂贵且效果有限,因此需要寻找更为经济有效的修复方法。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或转化成为不具有毒性的形式,从而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本文将对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去除作用1. 菌根真菌菌根真菌是一种对重金属具有很强抗性的微生物,它们具有能力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到菌丝体表面,从而有效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浓度。
菌根真菌还能够分泌一些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可以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络合反应,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从而将重金属转化成为不易被植物吸收的形式。
2. 硫酸还原菌硫酸还原菌是一类能够利用硫酸盐将重金属还原成为硫化物的微生物。
重金属在形成硫化物后,就会从土壤中沉积下来,从而减少其在土壤中的活性和毒性。
硫酸还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吸附剂菌二、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改善作用除了直接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来减少重金属的毒性。
1. pH值调节许多微生物具有调节土壤pH值的能力,它们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或碱性物质来调节土壤的pH值,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和毒性。
2. 有机物质代谢一些微生物具有分解和代谢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的能力,这些有机物质可能会与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影响重金属的行为和毒性。
通过代谢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微生物可以间接影响重金属的毒性程度。
3. 土壤结构改善一些微生物具有分解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结构的能力,它们可以促进土壤通风和水分渗透,从而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
考虑到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证实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有效性。
现阶段微生物修复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微生物修复原理
微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来修复污染环境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降解: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染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通过代谢作用将其分解为无害物质。
例如,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分解石油、农药、塑料等有机污染物。
2. 生物吸附:微生物表面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重金属、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并将其固定在细胞表面或内部。
这样可以减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扩散。
3. 生物转化:微生物可以将一些污染物转化为较低毒性或易处理的物质。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氮污染。
4. 生物积累:有些微生物具有积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能力。
它们可以将重金属离子摄入细胞内,并通过某些机制将其固定,从而降低环境中重金属的浓度。
5. 生物协同作用:在微生物修复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产生有机物,为其他微生物提供
营养,促进其生长和代谢活动,从而提高修复效率。
微生物修复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生物学特性,将污染物转化、降解、吸附或积累,从而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浓度和毒性,实现污染环境的修复。
引言概述微生物修复是一种环境修复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和代谢功能来降解和清除污染物。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微生物修复的相关概念、应用领域、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发展前景。
正文内容1. 微生物修复的应用领域- 土壤修复:微生物修复在土壤污染修复中被广泛应用,可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的去除和转化,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 水体修复:微生物修复可用于处理废水和湖泊、河流水体的污染,通过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能力来去除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 气体修复:微生物修复也逐渐应用于气体污染修复,例如通过微生物降解挥发性有机物、减少甲烷排放等方式来改善大气质量。
2. 微生物修复的作用机制- 生物降解:微生物通过分泌特定酶降解有机污染物为无毒或低毒物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 吸附与蓄积:微生物表面的菌体、胞外多糖等物质可与污染物发生物理或化学吸附,将其从环境中去除或减少迁移。
- 转化与转运:微生物通过代谢途径将污染物转化为相对稳定或相对无害的物质,如无机盐、CO2等,同时可能通过转运作用将转化产物释放到环境中。
3. 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 微生物选择: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不同污染物具有不同的降解能力,因此在微生物修复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株。
- 环境因素: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活性和代谢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修复效果与环境条件的配合密切相关。
- 营养物质:微生物修复需要适当的营养物质才能维持其生长和代谢活动,不同微生物菌株对营养需求有所差异。
4. 微生物修复的发展前景- 技术创新: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微生物修复技术将会进一步完善,新的尖端技术也将被应用于微生物修复中,提高修复效率和降解能力。
- 综合治理:微生物修复逐渐与其他环境修复技术相结合,例如植物修复、化学修复等,形成综合修复体系,实现更全面、高效的环境修复效果。
- 合作与国际交流: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分享经验,进一步推动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效率低下。
而现今,微生物的应用正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因为微生物具有生长快、成本低、污染物转化效率高等优点。
本文将从微生物在水、土壤和空气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来讨论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一、水环境污染治理水环境污染是目前环境污染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单一、成本高、治理难度大。
同时,传统方法不能有效地消除水中有害物质,从而导致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而微生物治理技术不仅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还能够通过将微生物应用于水环境中来分解有害物质,达到环保和生态效益的双重目的。
1. 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中,化学和物理处理不能完全分解污染物,而且处理成本高,对于河流和湖泊的底部沉积物也会造成二次污染。
微生物处理技术可以分解大部分有机污染物,此外,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会产生很多有益于水环境的物质。
污水处理中,微生物主要通过为生化反应提供生物进行呼吸和代谢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加速有机物的降解。
微生物处理池和活性池,主要包括进料、水解、酸化、好氧/厌氧、沉淀、出水等环节。
其中,好氧的生化反应区和厌氧的生化反应区通过调节pH值,氧化还原电位,合理添加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因子等条件,实现了对于不同有机物质的高效去除。
2. 水体净化水体净化治理技术包房体表水净化和河流湖泊养护。
表水净化主要针对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水体污染,如油烟排放,举例占地面积大,周期长,且效果有限。
而微生物净化技术可以实现快速、低成本、高效率的表水净化,同时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河流湖泊养护主要针对水体本身存在的污染物而设计,比如底泥中的重金属等。
而微生物可以分解和吸附这些污染物,减少底泥中的有害物质对水环境的污染。
二、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严重,污染土壤能够导致作物减产,空气污染,地下水污染,环境生态破坏,恶化土壤质量和生产环境。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及应用一、引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修复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被广泛采用。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修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和应用两方面进行探讨。
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1.促进养分循环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通过分解有机质释放养分,还可以释放酶类来帮助土壤中的植物有效吸收营养元素,从而促进养分循环。
2.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土壤微生物和其他土壤生物一起构成了土壤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分解有机物,固定氮和磷等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修复生态系统生态修复需要在污染区域构建一种新的生态系统,需要大量的菌群来分解和转化有害物质。
土壤微生物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能够有效地降解污染物、去除污染土壤中的毒性和污染物,使其最终在环境中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
4.提高植物免疫力与土壤微生物共生的植物,比不与微生物共生的植物更能够抵抗病害。
这是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可以为植物提供各种有益的物质和修饰植物信号途径,从而强化其免疫力,提高植物在生态修复过程中的适应性。
三、土壤微生物的应用1.生态修复生活、工业和农业等活动对土壤的污染非常普遍,生态修复是恢复这些受损土壤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过程。
在生态修复中,可以通过注入大量的微生物来分解和转化污染物质,从而达到提高土壤活性、修复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2.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增加肥料的效果,提高植物的免疫力,抵抗病虫害的侵袭。
此外,土壤微生物还可以在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肥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3.环保工程环保工程的目的是减轻污染,通过身处于环境中的土壤微生物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利用一些生物技术措施,如土壤生態降解,可以有效地清除有害污染物,并多次循环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
四、结论总的来说,土壤微生物在生态修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养分循环、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修复生态系统、提高植物免疫力。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微生物技术是指以微生物为主体,利用微生物的遗传性、代谢及其与生命环境的相互作用等特性,开展生物学的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活动的一种技术。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构建材料、微生物药剂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介绍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一、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命体对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吸收和累积等过程的一种技术。
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是生物修复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来降解有机化合物,促进化学物质的转化。
微生物修复技术可应用于土壤、水体和空气等环境污染物的处理。
土壤修复。
土壤中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
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菌根、细菌和微生物发酵等方式将污染物微生物化,降低其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其中,植物菌根技术是一种利用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和植物的根系共生进行生物修复的新技术。
这种技术无需人工运输植物,可以在污染土壤上生长,以达到生物修复的目的。
水体修复。
水体污染主要是指废水和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细菌的代谢过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分解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同时,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技术也可以降低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二、微生物构建材料微生物构建材料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高分子物质等材料用于环境治理中的一种技术。
微生物构建材料是生物功能材料的一种,其代谢产物具有活性,可以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微生物构建材料技术可以应用于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区域的治理。
水处理。
微生物构建材料技术可以利用某些菌种的代谢产物对水体进行净化。
例如,利用蓝绿藻进行蓝藻水体治理、利用硝化细菌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等。
空气治理。
利用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构建的空气污染治理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空气污染带来的环境压力。
三、微生物药剂微生物药剂是指将微生物发酵、培养后制成的治理环境控制的材料。
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应用:
1、运用环境微生物手段既可以修复受污染天然水体生态,如湖泊、河道和港湾,还可以修复污染土壤生态,尤其是残留农药污辱的农田土壤和油田开采过程中被原油污染的土壤。
给水体投加除碳(有机碳)、除氮菌株,正成为一项消除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技术措施。
给土壤添加除油(矿物油)菌株,已成为一项成熟的修复油污土壤的技术措施。
2、污染物降解菌可用于处理污水及固体废弃物。
对于生活垃圾、禽畜粪便、农业废弃物等非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来说,投降解菌者,污染物去除率高、发酵温度高、发酵周期短。
对于有毒有害工业固体废弃物来说,投加有专性降解功能的菌株,更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3、微生物还用于污染物的互不性检测方面:如发光细菌法,已被定为国家标准(GB)方法和世界标准(ISO)方法。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其中,微生物作为一种生物体,不仅能够促进环境的生物降解和生物修复,同时也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1. 污水处理领域:污水处理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重要环节,而微生物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厌氧微生物可以将有机废物降解为沼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好氧微生物则能够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
2. 土壤污染修复:微生物在土壤污染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能力,可以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废物。
同时,一些微生物还能够吸附重金属离子,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
3. 水体富营养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大量的养分,当水体过度富营养化时,会导致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群落快速繁殖,形成水华现象。
水华不仅会造成水体缺氧、鱼类死亡等问题,还会释放大量的毒素,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二、应对策略1. 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的微生物监测和预警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微生物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加强对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质量的监管,通过与微生物污染的关联分析,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推动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的降解和转化能力,能够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其在土壤和水体修复中的广泛应用。
3.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微生物污染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废水、废弃物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水平: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合理利用微生物降解能力,加强沉淀、曝气等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5. 加大重金属污染治理力度:重金属的污染一直是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在自然界中,微生物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在生物修复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生物修复,即利用生物体(尤其是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是一种环保且成本效益高的污染治理技术。
微生物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修复: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长期的化肥使用和工业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可以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烃、多环芳烃等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将石油烃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净化土壤。
2. 水体净化:水体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微生物在水体净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农药、染料等。
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剂,可以加速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 废气处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硫化氢、氨气等。
微生物可以通过其代谢途径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将硫化氢转化为硫酸盐,从而减少废气中的硫化物含量。
4. 重金属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微生物可以通过吸附、沉淀、还原等机制,降低环境中重金属的浓度。
一些微生物还能够将重金属转化为不溶性或低毒性的形式,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5. 生物修复的创新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例如,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能够通过改造微生物的基因,使其更有效地参与生物修复过程。
此外,微生物燃料电池等技术的开发也为生物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
总之,微生物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它们不仅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微生物在生物修复领域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微生物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概述: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及其代谢过程来净化环境、修复受污染生态系统的方法。
微生物作为生物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和水体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及相关技术。
一、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1. 油污染修复微生物通过降解石油中的有机化合物来实现对油污染的修复。
例如,利用石油降解菌可以将石油中的烃类化合物降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修复剂来增加油污染区域中的有机物降解效率。
2. 重金属污染修复某些微生物可以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毒的沉淀物或稳定的形态,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例如,铬还原菌可以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土壤污染修复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转化无机物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可以改善污染土壤的质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的方式,促进土壤修复的效果。
二、微生物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1. 水体富营养化修复富营养化是水体环境中常见的问题,微生物在水体富营养化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体中的有机废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可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从而改善水质。
2. 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类似于土壤修复,微生物在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中也可以通过转化或沉淀重金属离子来改善水质。
例如,利用微生物还原或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可以减少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三、微生物在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1. 生物吸附技术微生物通过菌体表面的吸附剂或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然后通过吸附物从环境中去除这些污染物质。
该技术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
2. 微生物降解技术微生物降解技术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质的能力来修复污染环境。
通过优化微生物菌种和降解条件等,可以提高降解效率和降解速率。
同时,该技术对环境影响小,不产生二次污染。
3. 生物转化技术微生物在生物转化技术中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产物,实现对污染物的修复。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虽然微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不引人注意,但它们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一、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在土壤中扮演着土壤修复的关键角色。
首先,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使其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营养物质。
其次,微生物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从而减轻土壤的污染程度。
此外,微生物还能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因此,利用微生物修复土壤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微生物在水体净化中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微生物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如废水、农药残留等,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其次,微生物通过氮循环和磷循环等过程,可以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降解水中的致病菌和有害细菌,保障水质安全。
因此,合理利用微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净化水体,保护水资源。
三、微生物在废物处理中的应用废物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之一。
微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废物处理中。
首先,通过微生物堆肥技术,废弃的有机物质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为有机肥料,进而循环利用于农业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微生物可以降解废水、废油等有机废物,减少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转化废物中的有机物质为生物气体,如甲烷气体,用于能源生产。
因此,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废物处理不仅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可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四、微生物在可持续农业中的作用可持续农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微生物在可持续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并减少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
其次,微生物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抗旱性。
微生物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与应用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治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微生物作为一种天然、普遍存在的生物资源,在环境治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对于环境中化学物质的转化、分解能力和固定有机碳等功能,在环境治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在许多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土壤、河流、湖泊、森林等生态系统。
微生物参与了许多基本的生态功能,包括营养循环、腐烂和分解有机废物、矿物质的转化和固定、植物营养物质循环、人工作物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等。
1.营养循环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能够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使得这些无机物可以再次被植物和其他生物利用。
例如,微生物能够将死亡的植物和动物组织分解成它们的基本元素,如氮、磷、钾、铁和钙等,这些元素可以为植物提供必需的养分,进而促进植物生长。
2.腐烂和分解有机废物微生物还能够分解和降解许多有机废物、污染物和环境污染物,如污泥、废水等,减少它们对环境的危害。
例如,微生物能够将含有有毒物质的废土和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更简单、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等。
3.矿物质的转化和固定微生物能够促进矿物质的转化和固定,例如,能够将氮气固定为植物可吸收的氨基酸和蛋白质,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微生物还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其能够被植物利用,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
4.植物营养物质循环微生物还能够担负起植物营养物质的维持和根固。
在植物根际区内,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独特的共生关系,通过分解残留的植物物质并转换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微生物还能够分解根际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使得这些物质能够被植物吸收,从而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
5.人工作物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人们在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时,大量排放各种有机废物、化学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微生物(microorganisms)是一类生活在我们周围且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藻类等。
虽然它们微小,但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土壤修复、水质净化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影响。
一、土壤修复由于人类的工业活动及农业实践,许多土壤受到了污染。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首先,某些微生物具有生物降解能力,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减轻土壤中有害化合物的负荷。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将化学农药降解为无害物质,从而改善农田的土壤质量。
其次,微生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提供营养物质和增强植物对有害物质的抗性,促进土壤的修复和植被的恢复。
二、水质净化水资源的保护和净化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微生物在水质净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可以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这一过程被称为生物降解,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水体的有机污染物可以得到有效净化。
其次,微生物还可以降解水体中的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
一些微生物可以转化有害物质的化学结构,使其变得不可溶于水,并沉积在水底,减少其对水质的污染。
三、废物处理废物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微生物在废物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废物进行堆肥,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
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废物,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最终形成具有肥料功能的有机物质。
其次,微生物还可以进行沼气发酵,利用有机废料产生沼气,用作能源供应。
微生物将有机废料分解为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可以用作燃料,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综上所述,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土壤修复、水质净化和废物处理等方式,微生物能够帮助减轻环境的负荷,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环境保护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利用微生物资源,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植物根际微生物对土壤环境修复与改良的作用研究土壤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而植物根际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对土壤环境的修复与改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就探讨植物根际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修复与改良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一、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分类植物根际微生物是指生活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群落,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放线塘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抗生素和生长物质,同时也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并对土壤 pH 值、有机质、水分等因素产生影响。
这些微生物根据其生化反应类别可以分为硝化菌、固氮菌、磷解菌、铵化菌、硫化菌等,这些微生物在土壤环境中起到了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有些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有些微生物则可以降解有害物质、修复污染土壤。
二、植物根际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修复和改良作用1、提高土壤肥力植物根际微生物通过代谢和分解有机质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这些微生物可以把有机物质分解成矿物质,从而为植物提供营养元素。
此外,植物根际微生物还能分解生物质、部分中性糖、纤维素和酵母等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2、转化营养物质植物根际微生物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物和有机残渣,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这些微生物对错极有机物和难以消化的有机物(如木材、带酸残留物、垃圾等),具有分解、矿化的能力,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腐植酸、氨基酸、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
3、保持土壤水分植物根际微生物能够通过保持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增加土壤的保水性。
这是因为酸固化细菌可以分泌聚酰胺和黏聚素,这能够帮助土壤固结,在土壤中形成粘稠物质,提高土壤的抗风蚀特性和保水能力。
4、降低土壤 pH 值一些植物根际微生物可以产生酸性代谢产物,从而降低土壤 pH 值。
如一些硫酸还原菌,它们通过将重金属离子反应为硫化物,使重金属不易溶于土壤相,存在于土壤中的重金属较少地被植物吸收。
三、植物根际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修复与改良研究进展随着环境问题的加重,关于植物根际微生物对土壤环境修复与改良的研究也日渐受到广泛的关注。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从污染的土壤到被破坏的水域,从垃圾的堆积到有害气体的排放,无一不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在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诸多方法中,微生物的应用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微生物,这些微小却充满力量的生命形式,在环境修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环境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
土壤污染是当今环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农业中过度使用的化肥、农药,工业活动中排放的重金属和有机物等,都使得土壤的质量急剧下降。
而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例如,一些特定的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一些微生物还能够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微生物同样功不可没。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排放到水体中,带来了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过程,能够将这些污染物吸收、转化和分解。
比如,在污水处理厂中,常见的活性污泥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群落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够降解水中的石油、农药等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改善水质。
微生物修复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微生物修复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对环境的干扰较小。
其次,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污染物进行处理。
再者,微生物修复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酸碱度、营养物质等。
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宜,微生物的活性可能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修复效果。
此外,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些复杂的污染物或者高浓度的污染,可能需要结合其他修复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作用 摘要:随着化肥、农药、洗涤剂等的普遍应用, 环境中的氮、磷含量增加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现代废水处理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本文综述了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交互作用在生物联合修复、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环境修复作用、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水除磷脱氮过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字:环境生物技术;氮磷去除;污水;生物修复
Microbial bioremediation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Name:Han Guang Student ID: 112008320001729 Major: Microbiolog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Abstract: Because of universal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 pesticide and detergents, the increasing
conte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of wastewater which bring about rich nutrition in water has become a matter of interest to many people. The study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of wastewater has become a new problem. Plant-micro-organisms-the interaction of soil animals in the United biological repair, micro-organisms on the environment for aquaculture repair.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s of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i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of wastewater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 wastewater;biological
repair
微生物是生物修复的一支主力军,它不仅能消除水体的油污,其他许多类型的污水也不在话下,并发展出了很多相关处理技术。例如,现在很多污水处理厂的核心部分实际就是一个生物修复反应器—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它们都是由许多微生物生长在一起形成的,只是前者呈泥状,后者呈膜状。这些微生物分解污物的能力非常强,黑乎乎的工业和生活废水经过它们的作用能大大得到净化。近年来对于令人头疼的湖泊蓝藻和日益频繁的近海赤潮,一些科学家也正尝试用生物修复的方法加以治理,即借助于蓝藻和赤潮生物的致病病毒使其染病死亡,这真是不折不扣的生物战。生物修复还能清除土壤的污染。土壤和水一样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但令人遗憾的是,今天它也成为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主要受害者之一。通过如污水灌溉、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等种种渠道,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土壤品质不断下降,一些污染物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的健康。正因如此,一些地方的农民甚至从不吃自己种的菜,尽管这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对于被农药、石油、苯等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可以像阿拉斯加原油泄漏事件中采取的方法一样,向土壤中加入合适的微生物营养物质,使居住在土壤中的那些能分解这些污染物的微生物生长速度加快,从而使这些污染物的分解速度大大加快。为了提高效果,也可以向土壤中引入合适的外来微生物,这些外来微生物可以是科学家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分解这些污染物能力特别强的菌株,还可以是采用基因工程修饰改良的菌株。利用天然存在的或特别培养的微生物在可调控环境条件下将有毒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的处理技术,可以环境生物学课程论文 1 消除或减弱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减少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风险[1]。为此,生物修复属于生产后期的污染控制,简称产后控制,是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体现。
1 生物修复的概念和原理 所谓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 ,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小存在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它是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降解等功能,对环境中污染物起到降解催化作用,加速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生物修复与生物净化( biopurification) 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强调人们有意识的利用生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2]。 生物修复方法是利用土著的、引入的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消除或富积有毒有害物质的生物学过程。应用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等,而且这种处理方法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它与传统的去除和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也是不同的。比较而言,生物方法是最本质的和可以循环使用且永续受益的。生物修复技术有许多方面的优点:可以使污染物完全从环境中去除,处理时间短,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并且资金需要量小,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尤其原位修复(in-siteremediation)可以使污染物在原地被清除,操作简单,使人类直接暴露在污染物下的机会减小[1]。
2 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交互作用在生物联合修复研究中的应用 土壤是包括植物、微生物、动物在内的复杂体系[3],在这一体系中,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彼此之间往往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参与着环境中的各种反应。因此,上述植物、细菌、真菌和土壤动物耐/抗铜的分子机理的阐述为生物联合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使三者在联合修复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2.1 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 土壤微生物的分泌物对重金属具有活化作用。微生物通过对重金属元素的价态转化或通过刺激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而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另外,微生物也能产生有机酸,提供质子或与重金属络合的有机阴离子,交换或络合金属离子,使土壤溶液中金属浓度增加,有利于植物的吸收[4]。而在重金属高浓度条件下某些微生物仍能存活或生长,表现出对重金属的抗性,有些微生物还能通过生物转化作用或生理代谢活动(如胞外络合作用,胞外沉淀作用,胞内积累与转化等),使金属由高毒状态变为低毒状态,使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的毒性减弱。目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植物联合作用在重金属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较多。自1957年Mosses[5]发现丛枝菌根真菌能促进苹果幼苗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以来,接种丛枝菌根以提高宿主植物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的相关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丛枝菌根能改善植株磷素营养状况已为众多研究所证实。自1981年Bradley等[6]首次报道石楠属菌根能降低宿主植物对过量重金属锌和铜的吸收以来,菌根真菌对过量重金属耐受性的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菌根-植物系统与重金属元素的相互作用、以及菌根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可行性等研究,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申鸿等[7]通过对菌根对重金属铜修复的研究发现,菌根玉米地上部和根系铜浓度分别降环境生物学课程论文 2 低24.3%和24.1%,吸铜量分别提高了28.2%和60.0%,表明菌根植物对铜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生物修复作用。但由于无法对AMF进行纯培养,菌根植物如何吸收、积累重金属元素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分歧。目前关于菌根-植物系统和重金属的交互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植物与其它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则相对更少。 2.2 土壤动物-微生物的联合作用 以某些土壤真菌为食物的弹尾目昆虫和甲瞒类土壤微动物通过选择性地取食真菌会影响真菌的群落结构[8,9]。普遍认为节肢动物可以选择性地取食某些外生菌根真菌,尽管外生菌根并不是弹尾目昆虫和甲瞒类动物最偏爱的食物[9],但这些微小的节肢动物却能够在基部切断菌丝而致命地影响菌丝网。田间和实验室的试验表明,食真菌的微小节肢动物通过对菌根的取食能够影响植物生长,但这种与取食相关的影响仍在争论中。Bonkowski等[9]阐述了线虫和菌根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和植物病害方面的影响。但关于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也仅限于在生理水平上阐述通过菌根的作用来影响植物的生长,最终有可能影响到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并没有把这些土壤中小型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与重金属的生物修复结合起来。因此,目前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在重金属生物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2.3 植物-微生物-动物联合修复 土壤动物、微生物和植物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8],但也仅限于描述该系统中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而并没有针对其在重金属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专门的讨论。目前这三者联合应用在重金属修复研究中应用最好的应属蚯蚓-菌根在植物对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10]。接种菌根不仅能促进黑麦草对Cd的吸收,而且还能促进Cd从植物根部向地上部分转移,由于接种蚯蚓可以提高菌根的浸染率,所以二者具有促进Cd向地上部转移的协同作用[11],这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铜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中也可以采用三者结合的方法来提高铜污染修复效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的生长与根际微生物2动物之间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因此,需要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微生物学和动物学的知识,才能充分利用三者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中的作用,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调节矿化、养分循环和植物生长的根际过程。此外,生物修复强调的是多相、异源的环境,如在污染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存在与土壤的粒径、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和土壤空气等都有关系。因此,成功的生物修复应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不仅需要上述学科,还需要生态学、工程学、地质学和化学等学科的共同参与来完成。
3 微生物修复在水产养殖环境修复中的研究现状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主要应用于养殖环境的原位修复中,主要处理底泥的有机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在底泥有机物处理方面,1994年日本利用枯草杆菌处理鱼池底泥取得显著效果,底泥中的有机污染得到有效处理[12]。李卓佳[13]用芽孢杆菌为主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分解养殖鱼池的有机污染实验,一个月池底3~5 cm的污染底质被分解。在菌类筛选方面,李秋芬[14]报道,从虾池底泥中分离出331株细菌,筛选到10株有机降解菌,72h内化学耗氧量(CODMn)去除率分别在60%和70%以上,同时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