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情及试题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12
1、“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科学发展2、“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3、“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4、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
5、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增长动力从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主,推动发展中心从偏重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
6、加快建设六大基础工程,努力实现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一倍目标7、加强规划引导和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8、实施“三大千亿“计划,培育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园区。
9、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以“完善网络、构建枢纽、发展城市公交”为重点,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10、支持合肥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低位,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11、将芜湖作为全省次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铜池一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努力建设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群。
12、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营造整洁有序,和谐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环境。
13、积极开展国家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点省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14、加快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尽快形成以两山一湖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观光度假胜地。
1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效创新动力,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时候死技术创新“十区提升、百企示范、千企培育行动”,大力推进自由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安徽统考试卷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安徽地理特征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安徽全境属于黄河流域B. 安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C. 安徽是中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D. 安徽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省份答案:C2. 安徽的省会城市是哪一个?A. 合肥B. 芜湖C. 黄山D. 马鞍山答案:A3. 安徽的著名旅游景点黄山,属于哪种地貌类型?A. 喀斯特地貌B. 丹霞地貌C. 火山地貌D. 花岗岩地貌答案:D4. 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是安徽人?A. 曹操B. 朱元璋C. 李鸿章D. 孙中山答案:D5. 安徽的简称是什么?A. 皖B. 徽C. 皖徽D. 徽皖答案:A6. 安徽的省花是什么?A. 牡丹B. 杜鹃C. 梅花D. 菊花答案:B7. 安徽的省树是什么?A. 银杏B. 松树C. 柳树D. 樟树答案:A8. 安徽的省鸟是什么?A. 鸳鸯B. 丹顶鹤C. 黄鹂D. 白鹭答案:B9. 安徽的省会合肥,其名字的由来是什么?A. 因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而得名B. 因地处淮河以南而得名C. 因地处长江以北而得名D. 因地处淮河以北而得名答案:A10. 安徽的著名文化符号之一是徽剧,它属于哪种戏曲流派?A. 京剧B. 黄梅戏C. 越剧D. 徽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安徽的著名山脉包括以下哪些?A. 大别山C. 九华山D. 泰山答案:A、B、C12. 安徽的著名河流包括以下哪些?A. 长江B. 淮河C. 黄河D. 钱塘江答案:A、B13. 安徽的著名文化古迹包括以下哪些?A. 宏村B. 西递C. 明孝陵答案:A、B14. 安徽的著名特产包括以下哪些?A. 宣纸B. 徽墨C. 黄山毛峰D. 龙井茶答案:A、B、C15. 安徽的著名美食包括以下哪些?A. 徽州臭鳜鱼B. 淮南牛肉汤C. 芜湖小笼包D. 扬州炒饭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安徽的省会合肥,位于中国______地区。
第 1 页 安徽省情知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题〕 1、“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开展的主题是〔 〕 A、开展 B、科学开展 C、加速崛起 D、全面转型 2、“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开展的主线是〔 〕 A、转型开展 B、开放开展 C、创新开展 D、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 3、“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开展的目标〔 〕 A、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 B、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C、转型开展、开放开展、创新开展、与谐开展 D、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 4、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根底、以 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效劳业为支撑的开展轨道上来。 A、战略性新兴产业 B、加快新型城镇化 C、经济增长 D、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 5、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增长动力从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开展社会事业与改善民生,推动开展重心从偏重经济增长向 转变。 A、生态文明建立 B、环境友好 C、全面协调 D、经济社会协调开展 6、加快建立六大根底工程,努力实现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 目标。 A、翻两番 B、翻一番 C、翻三番 D、翻三番 7、加强规划引导与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新兴产业 工程。 A、五个一 B、861 C、5352 D、千百十 8、实施“三大千亿〞方案,培育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 ,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园区。 第 2 页
A、产业集群 B、产业带 C、产业基地 D、产业链 9、按照 原那么,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开展,以“完善网络、构建枢纽、开展城市公交〞为重点,构建便捷、平安、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A、适度超前 B、综合协调 C、立体网络 D、以人文本 10、支持合肥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加快建立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开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与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 。 A、滨湖大城市 B、全国性特大城市 C、区域性特大城市 D、现代化大都市 11、将 作为全省次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铜池一体化与跨江联动开展,共同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开展格局,努力建立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群。 A、芜湖 B、安庆 C、滁州 D、宣城 12、加快 建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与效劳效能,营造整洁有序、与谐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环境。 A、环境建立 B、数字城市 C、效劳能力 D、管理能力 13、积极开展国家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试点省建立,深入实施 示范工程,科学编制村镇建立与村庄布点规划,高标准建立农村新型社区。 A、千百十 B、万村千乡 C、千村百镇 D、整村推进 14、加快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立,尽快形成以 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观光度假胜地。 A、一山一湖 B、两湖一山 C、两山一湖 D、两湖两山 1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研院所与高校创新动力,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引导与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技术创新“十区提升、 、千企培育行动〞,大力推进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A、百企示范 B、百业示范 C、百强示范 D、百县带动 16、以 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为重点,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立,着力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 第 3 页
安徽省情(详细版)一、省情总介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
介于东经114(25'~119(50'、北纬29(25'~34(40'之间,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国土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6%。
1999年末全省总人口6237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95%。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47人,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3.4倍。
全省共有17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15个省辖市,2个行政公署),107个县级单位。
安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山地相间排列,其中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北绵淮北平原,东迤江淮丘陵,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群峰。
淮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面积3.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40米。
江淮丘陵横亘于江淮地区中部,面积3.64万平方公里,岗沟相间,一般海拔40~100米。
大别山区,婉蜒于鄂豫皖边境,面积1.19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0个,其中主峰天柱山海拔1488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南部,面积2.66万平方公里,以黄山、九华山为主,山峰海拔1000米上。
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为省内最高峰。
沿江平原属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2.61 万平方公里,一般海拔10~20米,河湖星罗棋布。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淮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全年平均气温在14~17(C之间,由南向北递减,淮北和大别山区在15(C以下,沿江以南南部在16(C以上,其他地区在15~16C(之间。
全省年平均无霜期为200~25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770~1700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
全省日照充足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2500小时,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衍。
安徽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湖泊众多,水域辽阔。
长江自江西湖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中南部,至和县乌江进入江苏省境,全长416公里,俗称“皖江”。
长江流域在安徽境内面积6.6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皖河、滁河、青戈江、水阳江,还有巢湖水系和龙感湖、大官湖、菜子湖、升金湖、黄湖、泊湖、武昌湖等湖泊。
其中,巢湖水面784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淮河自洪河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北部,至嘉山县洪山头入江苏洪泽湖,长430公里,在安徽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颖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淠河,还有城东湖、城西湖、瓦埠湖等万亩以上大湖。
新安江源出休宁、祁门的两条支流,在屯溪合流后称新安江,向东流经歙县街口,注入浙江新安江水库,总长194.3公里,流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
安徽矿产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且资源配套情况好,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伴生、共生矿产多,在全国尤其是在华东地区十分突出。
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已探明储量的达67种。
其中,煤、铁、铜、硫、磷、明矾、水泥石灰岩等20多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46.54亿吨,居全国第7位;铁矿储量29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均居全国第5位;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居全国第2位。
安徽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全省共有野生植物3200余种,许多植物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工业、食品、化工、药材的原料。
在农作物中,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山芋、大豆、玉米、高粱、大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烟草、麻类、蚕桑、茶叶、水果、蔬菜、药材等。
林作物主要是木材、毛竹、油茶籽、板栗、松脂、油桐等。
全省野生动物近500余种,饲养动物主要有猪、牛、羊、马、驴、骡、鸡、鸭、鹅、兔等家禽家畜,水产主要是鱼、虾、蟹、贝类,其中鱼类有170多个品种。
在众多的动物种类中,扬子鳄和白鳍豚是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动物种类,被誉为活化石。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计有国家级、省级各类旅游点290多处,其中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5处,历史文化名城3座,另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寺观多处。
以黄山、九华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山水人文交相辉映,是我国品位最高、景点最集中、特色最鲜明的山岳风光旅游区。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九华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齐云山是江南道教圣地,太平湖和新安江,素有“山水画廊”之誉。
江淮之间有历史上享誉数百年的古南岳天柱山,有因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驰誉古今的琅郎山。
采石矾、敬亭山、桃花潭、五松山、齐山和秋浦河等江南山水,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的钟情之地,诗踪遗迹十分丰富。
此外,小孤山、浮山、巢湖等名胜景观,都各具特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毫州、寿县,分别以其悠久的文化,古老的名胜建筑和著名的典故、传说而闻名遐迩。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
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
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
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安徽省是中国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产生出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学派,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
道家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今安徽涡阳县人)、庄子(今安徽蒙城县人)创立了道家学说,老于主要著作有《道德经》,庄子主要著作有《庄子》。
其主要哲学思想是: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解释宇庙万物的产生。
天文历法。
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
西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淮南子》。
他以道家思想的"道"和"阴阳二气"为理论解释四季变化,并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历法,至今仍指导我国农业耕作。
刘安在寿县八公山练丹求变,研制出中华美食-豆腐,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食品文化。
理学学说。
朱熹,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为江西省婺源)。
南宋时期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也是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有《资治通鉴纲目》。
朱熹以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之分为定论阐发理学,完善了"二程"理学,并对孔子儒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安徽省文学对中国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
东汉末年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以其现实主义手法和清新的风格,形成建安学派,并对后世五言诗、七言诗产生深远影响。
清初桐城人方苞、刘大槐、姚鼐主张散文应宣扬儒家思想,倡导唐宋古文传统,形成桐城文派,在清代文坛产生重大影响。
安徽是戏曲之乡,保存着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和古老的"目连戏";发源于安徽的徽剧则是京剧的前身之一。
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安徽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其中以淮河岸边流行的花鼓灯最为有名,被誉为"东方芭蕾"。
黄梅戏原系皖鄂交界山区民间流行的采茶小调,经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演出《天仙配》、《女附马》等电影戏剧片,五、六十年代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进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经新一代艺术家的再创作,并广泛出访欧美、东南亚,黄梅戏已成为中外广受欢迎的大剧种。
安徽自古人杰地灵,这块土地上曾孕育出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科技方面,主要有在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技术的东汉医学家华伦,西汉天文历法创始者刘安,中国珠算的集大成者、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现代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中国两弹元勋、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等;文化方面,主要有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庄子,汉末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清初新安画派代表人物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清代桐城散文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清代戏剧家、徽剧领袖程长庚,现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著名学者胡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经济方面,主要有清代经济学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等;政治、军事方面,主要有春秋时期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周瑜,北宋时期执法如山、为官清廉、被百姓誉为"包青天"的清官包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李鸿章,中国共产党和新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等。
二、基础设施安徽多年来一直适度超前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已取得显著成效。
公路:目前全省总里程达到7.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94公里。
以省会合肥为中心,在500公里范围内,有上海、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徐州、连云港、杭州、九江、南昌、武汉、郑州、济南等大中城市,乘汽车均可在2-5小时内到达。
未来5年内,安徽省还将安排公路建设投资780亿元人民币,新增高速公路1800公里,实现“东西3小时、南北6小时过境”的发展目标。
铁路:京沪、京九、陇海、宁西等铁路干线穿越省境,是华东地区铁路密度最大、通车里程最长的省份。
航空:拥有合肥、黄山、阜阳等6个机场,可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30多个大中城市直接通航。
水运:安徽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内河航运前景广阔。
在400多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沿岸座落着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4个一类口岸,其中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可停靠万吨级巨轮。
邮电通信:已形成程控电话网、长途传输数字网、移动通信网等相结合的现代化主体通讯网。
2004年,全省有程控电话1191.6万户、移动电话873.4万户、因特网用户190.4万户。
电力:2004年发电量为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
三、区位优势安徽省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中国全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安徽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安徽省处于中国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较为有利的位置,便于客商将其产品和技术输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铁路陇海线亦称欧亚大陆桥和长江通道,分别横贯安徽北部和南部,向西可以挺进中西部腹部开拓市场,向东则可以经长江从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港经数小时到达上海;经陇海线到达连云港,便捷地进入海外市场。
铁路津浦、京九两条干线南北纵贯全省,北上直达中国首都北京,南下直达上海、香港两个国际大都市。
乘汽车通过合肥至上海的高速公路,只需6小时即可抵达上海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