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18岁后2年内可依父母民族成分申请变更一次
- 格式:pdf
- 大小:181.26 KB
- 文档页数:2
公安窗口知识题库100题(附答案及解析)一、单选题(100题)1.公民变更姓名,未满()周岁的人需要父母或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A. 10B. 16C. 18D. 202.户口迁移证的有效期一般是()。
A. 15天B. 30天C. 45天D. 60天3.新生儿申报户口,其父母民族成分不同的,()。
A. 应当根据父亲的民族成份登记B. 应当根据母亲的民族成份登记C. 由父母双方商定后登记D. 随机登记4.公民申请办理分户,需()。
A. 有独立的住房B. 年满18岁C. 有稳定收入D. 有单独的户口5.公民因入伍而注销户口,()。
A. 凭入伍通知书注销B. 凭部队接收函注销C. 凭个人申请注销D. 凭武装部证明注销6.以下哪种情况可以办理户口补登?()A. 从未登记过户口的无户口人员B. 户口迁移证丢失C. 身份证丢失D. 户口簿损坏7.办理夫妻投靠落户,被投靠人应是()。
A. 当地常住户口居民B. 当地暂住人口C. 当地人才引进人员D. 当地购房人员8.办理户口迁移业务时,如涉及全户迁移的,()。
A. 原户口簿收缴并销毁B. 原户口簿由迁出地公安机关保存C. 原户口簿由迁入地公安机关保存D. 原户口簿退还申请人9.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分,()。
A. 可以随意变更B. 每年可以变更一次C. 未满18岁的由父母或监护人提出申请,18岁以上的由本人提出申请D. 只能在结婚后变更10.办理出生登记时,出生医学证明()。
A. 是必须提供的材料B. 可有可无C. 如遗失可以不提供D. 可以用其他医院证明代替11.公民申请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应当由()向户口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A. 本人或者监护人B. 单位领导C. 居委会代表D. 学校老师12.办理市内户口迁移,一般需要()。
A. 迁入地房产证明B. 原户口簿C. 工作证明D. 社保证明13.对于被收养的儿童办理户口登记,需要提供()。
A. 收养登记证B. 收养协议C. 收养人的身份证明D. 以上都是14.户口登记的出生日期,原则上()。
第1篇一、引言民族成分变更,是指公民在法定条件下,依法申请改变其民族成分的行为。
民族成分的变更涉及到民族身份的认定,关系到民族政策的实施和民族团结的大局。
为了规范民族成分变更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民族成分变更的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民族成分变更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民族成分登记管理办法》《公民民族成分登记管理办法》是规范公民民族成分变更的主要法规,于2004年6月18日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4.《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成份变更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成份变更工作的意见》是2009年8月26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对民族成分变更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民族成分变更的条件根据《公民民族成分登记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成份变更工作的意见》,公民变更民族成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本人自愿申请,并提交书面申请。
2.申请变更民族成分的公民,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3.申请变更民族成分的公民,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无犯罪记录。
4.申请变更民族成分的公民,应当提供下列证明材料:(1)本人身份证、户口簿;(2)与申请变更民族成分相关的证明材料;(3)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四、民族成分变更的程序1.申请:公民向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变更民族成分的申请。
2.审核:公安派出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变更条件的,报县级公安机关审批。
3.审批:县级公安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批,对符合变更条件的,予以批准。
民族成分变更-办事指南
一、事项名称:民族成分变更
二、法律依据:《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
第七条公民民族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
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
族成份一次。
(一)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的一方不同的;
(二)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三)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第八条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本人提出申请。
三、申请资料:
1、未满18周岁(以下资料均一式两份):
(附件一)
民族成份变更申请书
XXX (民宗部门):
本人身份证号:,民族:,父亲身份证号:民族:,母亲身份证号:民族:,根据《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申请随(父/母)民族族别变更,由族变更为族。
申请人(未满18周岁的由父母代签):
年月日XX省更改、更正民族成份申请表
此件一式二份,分别由县市区和市州两级民族工作部门存档。
变更民族成份申请
(未满18周岁申请变更民族成份)
根据《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
(一)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的一方不同的;(二)父母婚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三)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因符合上述规定中的第种情形,特申请将子(女)的民族成份族,随生(继、养)父(母)变更为族。
生(继、养)父(签字):
生(继、养)母(签字):
年月日
变更民族成份申请
(18-20周岁申请变更民族成份)
根据《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因符合上述规定,特申请将本人的民族成份族,随生(继、养)父(母)变更为族。
申请人(签字):
年月日
此表一式两份,州(市)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及县(市、区)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各留存一份。
第1篇一、引言民族成分,是指一个人在民族识别中所归属的民族类别。
在我国,民族成分的认定关系到个人的身份认同、民族政策待遇以及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的演变,民族成分变更的需求日益增多。
为了规范民族成分变更的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围绕民族成分变更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民族成分变更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这一规定为公民变更民族成分提供了宪法依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民族成分的变更,依照法律规定办理。
”该法明确了民族成分变更的法律程序。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户口登记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户口登记机关对户口登记事项应当及时予以变更或者注销。
公民变更民族成分的,应当在户口登记机关登记变更。
”该条例对户口登记机关在民族成分变更中的职责进行了规定。
4. 《关于进一步做好户口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对户口登记管理工作中涉及民族成分变更的具体操作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变更条件、程序和要求。
三、民族成分变更的条件1. 自愿原则公民变更民族成分必须出于自愿,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
2. 合法原则变更民族成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民族政策。
3. 年龄限制通常情况下,公民变更民族成分的年龄限制为18周岁以上。
4. 变更原因公民变更民族成分的原因主要包括:民族认同、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四、民族成分变更的程序1. 提出申请公民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 审核审批公安派出所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者报上级公安机关审批。
3. 变更登记经审批同意后,公安机关在户口登记簿和居民身份证上予以变更。
4. 公告公安机关对变更后的民族成分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1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成分变更法律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民族成分,是指我国各民族公民在户籍登记中的民族身份。
第三条民族成分变更应当遵循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尊重各民族公民的民族成分选择权,保障各民族公民依法变更民族成分的权利。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民族成分变更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民族成分变更工作制度,确保民族成分变更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第二章变更条件第六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民族成分:(一)本人或其直系亲属有确凿证据证明其民族成分与户籍登记不符的;(二)因政策性原因需要变更民族成分的;(三)因民族成分变更有利于其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发展的;(四)其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情形。
第七条申请变更民族成分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在本行政区域内有合法稳定的住所;(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无犯罪记录;(四)符合本规定第六条所列情形之一。
第三章变更程序第八条申请变更民族成分,应当向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提出申请。
第九条民族事务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依法进行审查,并在规定期限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十条申请变更民族成分,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申请人身份证明;(二)申请变更民族成分的书面材料;(三)证明变更民族成分依据的材料;(四)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一条民族事务部门审查申请变更民族成分时,应当依法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二条经审查,符合变更条件的,民族事务部门应当作出批准变更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申请人收到批准变更决定后,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到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族事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变造、买卖民族成分证明材料的;(二)骗取民族成分变更的;(三)故意隐瞒真实民族成分,冒用他人民族成分的;(四)其他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2023年统战和民族宗教法律法规专场知识竞赛题库(共200题)一、《宪法》《民法典》(共10题)1.《宪法》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答案:A2.《宪法》序言指出,在()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A.维护社会稳定B.维护民族团结答案:B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A.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B.国家的答案:A4.《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A.不得强制区别对待B.不得强制不得歧视答案:B5.《宪法》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A.民族团结B.社会稳定答案:A6.《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A.正当利益B.合法权利和利益答案:B7.《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从()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年满18周岁起B.出生时起答案:B8.《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三年B.两年答案:A9.《民法典》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A.财产关系B.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答案:B10.《民法典》规定,依法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具备()条件的,可以申请()登记,取得捐助()资格。
法律、行政法规对宗教活动场所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法人法人法人B.非法人非法人非法人答案:A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共40题)1.《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制定的根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共产党章程》答案:B2.统一战线工作对象是()。
公民民族成份变更审批操作规范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一)名称:公民民族成份变更审核(二)性质:其他行政权力—审核转报二、设定依据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民委(政)字〔1990〕217号)第七条:凡依照本规定申请变更民族成份的,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报经县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审批后,方可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2号》办理。
申请人应先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相应材料;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应在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严审(必要时还应进行实地调查)后提出初审意见,出具受理通知书,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退回,出具不受理通知书,书面说明不受理的理由。
初审同意后,上报市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审批,市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核实并出具书面审批意见反馈给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
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将审批意见告知申请人,审批同意的,将审批意见、公民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材料抄送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
公安部门应当根据市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的审批意见,严格按照公民户籍主项信息变更的管理程序,—1 —办理公民民族成分变更手续。
三、实施权限和实施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2号》第二十二条规定,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此前有关公民民族成分登记管理的文件、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依照本办法依法执行。
申请人应先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相应材料;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应在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严审(必要时还应进行实地调查)后提出初审意见,并上报市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审批,市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核实并出具书面审批意见反馈给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
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2号《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5月20日国家民委第5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公安部同意,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王正伟公安部部长郭声琨2015年6月16日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公民民族成份的管理工作,根据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民族成份,是指在户口登记中填写的经国家正式确认的民族名称。
第四条国务院民族事务部门和公安部门负责指导、监管公民民族成份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
本办法所称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与继子女有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
第六条公安部门在办理新增人口户口登记时,应当根据新增人口父母的民族成份,确认其民族成份。
新增人口的父母民族成份不相同的,应当根据其父母共同签署的民族成份填报申请书予以确认并登记。
第七条公民民族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
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
(一)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的一方不同的;(二)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三)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第八条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本人提出申请。
第九条未满十八周岁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需提交以下证明材料:(一)书面申请书;根据生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直接抚养的一方签署;根据养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公民养父母共同签署;根据继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与公民共同生活的生父(母)与继母(父)共同签署。
个人少数民族成分变更
一、工作程序:
⑴相对人申请;
⑵受理;
⑶不合格退回并说明理由,合格的登记;
⑷审核备案;
⑸核发通知;
⑹归档
二、需提供的申报材料:
(1)本人户口本、身份证;
(2)所在单位或居住地乡、镇(办)核实证明;
(3)本人申请材料;
(4)变更民族的证明材料、依据。
三、依据文件:《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1990年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联合下文)规定:
(1)确定公民的民族成分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不得以国家未确定的族称为自己的民族成分;
(2)个人的民族成分,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确定;
(3)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安部门公证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分在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
满十八周岁者可由本人决定,年满二十者不在变更民族成分。
(4)不同民族的公民再婚,双方原来的子女系幼儿,其民族成分在十八周岁以前由母亲或继父、或父亲和继母商定;双方原来的子女已满十八周岁的,不改变原来的民族成分。
(5)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不改变各自的民族成分。
(6)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分的,不得随意变更为其他民族成分。
公民18岁后2年内可依父母民族成分申请变更一次
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消息,国家民委、公安部日前公布《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该办法已经2015年5月20日国家民委第5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公安部同意,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
办法所称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与继子女有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
公安部门在办理新增人口户口登记时,应当根据新增人口父母的民族成份,确认其民族成份。
《办法》规定,公民民族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
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3种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办法》要求,各级民族事务部门应当建立民族成份变更定期备案制度。
各级民族事务部门与公安部门应当建立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的协商联络和监督检查机制。
《办法》明确,公民隐瞒真实情况,伪造、篡改、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变更民族成份的,民族事务部门应当撤销审批意见,公安部门应当撤销变更登记,同时通报相关部门收回该公民依据虚假民族成份享受的相关权益;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办法》强调,违规确认或者更改的公民民族成份,由公安部门按照市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出具的调查处理意见书予以更正。
《办法》还要求,中国公民同外国人结婚生育或者依法收养的子女取得中国国籍的,其民族成份应当依据中国公民的民族成份确定。
外国人取得中国国籍的,其民族成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