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突破篇专题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课时训练岳麓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二中外近代化的探索背景资料武汉市为建设首义文化区辛亥革命博物馆、纪念碑及首义南轴线,以崭新的城市面貌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拟投资100亿元复建武昌首义古城,建设首义文化区。
文化区首义南轴线自北向南包括红楼、首义文化园、景观水池、纪念广场及纪念碑、博物馆、纪念公园和紫阳湖等景观。
纪念广场的入口处和景观水池中增加了辛亥革命首义人物雕塑,体现首义的革命精神,营造纪念氛围。
辛亥革命博物馆等工程将于2010年建成。
2009年11月8日,台湾当局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基金会”,负责筹备辛亥革命100周年庆祝活动。
基金会董事长廖了以表示,有筹备委员建议在武汉举办“辛亥革命一百年”纪念活动。
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拟建孙中山纪念公园,其中安放一尊高10米的孙中山全身铜像。
专题解读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近(现)代化史观是新时期历史教学的三大核心史观,贯穿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是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学习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入的过程;是中国迈向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科学化、先进化的过程。
中国社会各阶层前赴后继展开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系列重大斗争,体现了各阶层仁人志士心忧天下,为民族独立自强不息,不懈探索的伟大精神,其探索历程中的成败得失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可以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历史的考查,是近年来各省市中考的热点之一。
资本主义酝酿、产生、确立、巩固和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主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改革、民族统一运动等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中考历史复习备课教案岳麓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岳麓版中考历史复习的核心知识点,提高学生的history 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 历史地理:中国的地理特点、历史变迁、行政区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知识。
2. 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发展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2. 运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历史地理知识。
3.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history 知识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各个单元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历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3. 参观历史博物馆,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历史素养。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教案(专题复习)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授课过程:导入: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一、知识梳理:学生朗读学案上的复习目标,并清楚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本节内容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并互相检测过关。
1、快速浏览学案,结合教材完成表格内容(能口述即可)并识记;2、通过学生互问互答进行检测;3、教师抽查、补充、疏导。
(一)洋务运动(二)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2019年中考历史 第二讲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 岳麓版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忧外患,封建统治陷入危机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代表人物: 中央: ;地方:曾国藩、 、左宗棠等 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前期是 ;后期是创办 近代 内容 工业后期:以“求富”为目的,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有 、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 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 创办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历史意义(积极影响)评价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 的进程。
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结果(局限性)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失败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易混警示】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而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主要开启了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开启政治近代化)。
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直接原因:1895年, 的签订 经过:1895年, 、梁启超等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目的: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开始标志:1898年, 颁布诏书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内容 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变法支持者:湖南巡抚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封建顽固派强大势力历史意义 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中国近代史之近代化的探索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创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 同盟会 C. 华兴会 D. 光复会2.清末读书人张一山一直以来以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而从哪一年开始他的这个奋斗目标却再也无法实现了( )A. 1840年B. 1895年 C. 1905年 D. 1912年3.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
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A. 维新法令的颁布B. 中华民国的成立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4.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陈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绘制了下列表格,你认为此表格的主题是 ( )A. 军事工业的兴起B. 政治体制的变革C. 民主思想的传播D. 近代化道路的探索5.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A. 李大钊B. 陈独秀 C. 胡适 D. 鲁迅6.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如果是你来完成,你会参考的报刊是()A. 《万国公报》B. 《民报》 C. 《新青年》 D. 《劳动者》7.《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
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
”材料说明了()A. 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B.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C. 辛亥革命依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D. 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是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8.(2017·潍坊)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
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
体现了()A. 自由思想B. 平等思想 C. 博爱思想 D. 专制思想9.下列哪次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 C. 戊戌变法 D. 日本明治维新10.1898年,一位清朝官员的元老气急败坏的对康有为说:“变法、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这位元老级的官员应属哪一派()A. 顽固派B. 维新派 C. 革命派 D. 激进派11.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的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1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自强”“求富”C. “民族、民权、民生” D. “民主”、“科学”13.“国父”孙中山在临终前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近代化的探索1.近代化的概念: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想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第一阶段,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学习政治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故中国近代化具有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特点。
2.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戊戌变法——在中国首次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第二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再也不能容忍专制帝王的存在了。
第三次:新文化运动——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空前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场运动都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批判中国封建思想,且一场比一场深入、彻底,后者是前者的继续。
(注:世界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3.洋务运动为什么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洋务派是封建统治阶层中的开明官员,其学习西方技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故从不宣传和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也从不触动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
(延伸:一定的政治制度总有相应的思想体系为之服务,如:中国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正统思想;基督教会神学思想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而自由、平等、民主的启蒙思想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思想根基。
)4.19世纪60年代世界史上有三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体现出当时的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
同时期中国的洋务运动没有顺应时代潮流,反要维护封建制度,逆流而上,故而不可能成功。
5.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有哪些?a.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b.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c.提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d.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e。
专题训练3__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2017·孝感】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
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师夷长技、自强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原创题】“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这里的“实际行动”指的是( )A.兴办新式学堂 B.筹建海军C.创办民用工业 D.训练新式陆军3.【2017·泰安】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4.【原创题】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
下列报纸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主旨的是( ) A.《申报》 B.《民报》C.《新青年》 D.《万国公报》5.【2017·赤峰】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A.裁撤冗员B.开办新式学堂C.训练新式军队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6.【2017·襄阳】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7.【2017·潍坊】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
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
专题训练(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孝感]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
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原创题]“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这里的“实际行动”指的是( )
A.兴办新式学堂 B.筹建海军
C.创办民用工业 D.训练新式陆军
3.[2017·泰安]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4.[原创题]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
下列报纸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主旨的是( )
A.《申报》 B.《民报》
C.《新青年》 D.《万国公报》
5.[2017·赤峰]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裁撤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6.[2017·襄阳]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7.[2017·潍坊]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
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
说明胡适( )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
8.[2017·德州]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D.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9.[2017·烟台]近代以来很多仁人志士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推翻清朝统治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国
10.[2017·江西]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话题展开讨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乙: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丙: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丁: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自由”两面大旗
二、非选择题
11.[2017·邵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湖南学者认为:说一部中国近代史,一半是湖南人的历史,并不为过。
近代湖南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五个重要的人才群体推动着中国近代历史前进:一是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人才群体代表人物;二是19世纪50—60年代洋务派湘军集团代表人物;三是19世纪末维新志士群体代表人物;四是20世纪初辛亥革命志士群体代表人物;五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家群体代表人物等。
有广东学者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广东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甚至是主导作用,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广东人的身影,如洪秀全、康有为、詹天佑、孙中山……
——摘编自红网
(1)将湖南历史名人中的“曾国藩、魏源、谭嗣同、毛泽东、蔡锷”与下列表格中的“人才群体”相对应。
(2)近年,就“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是湖南人还是广东人”这一问题,部分网友展开了激烈争论。
你对这种争论持何种态度?为什么?
12.改编题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是希望通过“师夷长技”以“自强”,A项符合题意。
B 项词汇在新文化运动中频繁出现。
C项词汇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D项词汇是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中的观点。
2.C
3.B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随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请求光绪帝变法图强,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4.B [解析] 本题考查《民报》。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了《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申报》创办于1872年,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民报》是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新青年》宣传民主和科学等思想。
5.D [解析]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最能体现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6.B [解析]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7.B [解析]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胡适反对“犯上”“悖主”“叛逆”等忠君纲常的旧道德思想。
8.C [解析] 本题考查张之洞和张謇的功绩。
A项和D项表述只符合张之洞;B项表述只符合张謇;C项表述正确。
9.C [解析] 近代以来很多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康有为、孙中山和张謇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0.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A、C、D三项说法错误。
B项符合题干要求。
11.(1)①魏源;②曾国藩;③谭嗣同;④蔡锷;⑤毛泽东。
(2)态度:支持或反对。
理由:支持——在争论中增长知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热爱家乡,缅怀家乡先辈等。
(任写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反对——这种争论过于突出地域意识,不符合历史事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推动我国近代社会历史前进),不利于团结,耽搁学习时间等。
(任写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注:如答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并说明理由亦可)
12.(1)鸦片战争。
《辛丑条约》。
(2)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
(3)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杂志。
(5)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
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6)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三个层次,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救不了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具有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探索精神、爱国精神、牺牲精神;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