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82.88 KB
- 文档页数:10
湖南省双峰县双峰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文科实验班选拔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60分)月球、金星、木星按照各自的轨迹不停地运动,有时会形成“双星拱月”的形态,远看犹如一张笑脸。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奇观形成时,太阳、地球、月球、金星、木星位置大致符合下图中的2.下列叙述正确的有①“双星拱月”是金星、木星在不同平面上围绕太阳公转所致②月球、金星和木星是夜空中较明亮的天体③金星离地球较近,木星体积大④“双星拱月”是金星、木星在同一平面上围绕太阳公转速度不同所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③太阳光照条件稳定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② B.②④ C.①④D.②③右图是世界一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相邻板块运动方向),完成4~5题。
4、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A.甲乙之间的裂谷、海洋B.甲丙之间的海沟、海岭C.甲丙之间的褶皱山脉、高原D.甲丁之间的海沟、岛屿5、甲板块A.参与了地质循环B.漂浮在莫霍面上C.周边多地震活动、少岩浆活动D.以海岸线与其它板块为界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
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据此回答6-7题。
6.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7.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读下图,完成8-9题。
8.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9.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下图中,左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右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时量:8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字母和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A.a代表岩浆岩B.若b代表沉积岩,则③代表外力作用C.①表示变质作用D.④表示高温熔化作用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西北太平洋台风示意图的是()3.右面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30°N附近B.乙地位于30°N附近C.①是冷气流D.②是盛行西南风等值线能很好地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读等值线示意图,完成4~5题。
4.若a为某区域近地面1000百帕等压面,且甲、乙两地海拔相同,则()A.气压:甲>乙 B.气温:甲<乙C.甲地盛行上升气流D.乙地处于阴雨天气5.若a为南半球某大洋表面的等温线,且甲、乙两地纬度相同,则A.甲处可能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B.乙处附近海域可能有世界性大渔场C.甲处沿岸地区受离岸风影响干旱少雨D.乙处沿岸地区森林广布6.下图ABCD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A B. B C. C D. D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
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
据此完成7~8题。
7.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8.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②汽车性能的改善③科技水平的提高④为节省投资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9.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①“U”型冰川谷②夏威夷群岛的形成③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④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10.右图为某气象站1月上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资料,则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气旋 D.反气旋②①【图3】11.下列自然带中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A. 热带荒漠带B. 寒带苔原带C. 热带雨林带D. 温带草原带12.在人类历史早期,西亚两河流域曾经是林木繁茂、经济昌盛的古代文明中心。
湖南省娄底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4个小题,共6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
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
读表完成1、2题。
1.右表中的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A.瑞士B.巴西C.英国D.意大利 2. 英国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养老金制度 B.医疗卫生条件C.婚姻生育观D.生产力发展水平3.城市六边形的服务范围嵌套规律理论主要用来指导A .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和作物种类的配置B .工业生产和产品的类型C .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D .交通运输和道路的建设 读下左图“人口增长阶段示意图”,回答4~6题。
4.人口迅速增长最快的阶段是A .第一阶段后期B .第二阶段中期C .第三阶段早期D .第四阶段 5.图中,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 .第一阶段后期B .第二阶段中期C .第三阶段早期D .第四阶段早期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四阶段没有人口问题B .第三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期 C.第三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 D.第二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7.上右图中的Y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8.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9.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10.我国海南岛利用光热条件,重点发展蔬菜,花卉的生产供给北京市,主要依靠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③优良的品质和政策优势④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一般情况下商业区多位于①市中心②城市的外缘③街角路口处④交通干线的交汇处A.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D.②④12. 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是A.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C.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D.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3.能正确反映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14.下面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下图是“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5-17题:15.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A.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B.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C. 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D. 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16.关于三种地域类型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地域类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B.甲、丙地域类型农业科技水平高,劳动力投入量大C.乙地域类型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规模大D.丙地域类型农业的产品运输最方便,速度最快。
湖南高一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地球上的气压带有: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同属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2.下图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o N附近B.乙点位于30o N 附近C.①地是冷性气流D.②地盛行西风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信风带的是()4.下图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A.甲丙B.乙丙C.丙丁D.甲丁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之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南极圈内极夜范围变小B.河北种植小麦C.赤道低压北移D.黄河汛期到来【2】在地球由B向C运动的过程之中()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地球公转速度变慢6.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各题。
【1】甲地的时间为()A.15时B.9时C.3时D.12时【2】北京为()A.6日8时B.7日8时C.6日20时D.7日20时【3】在上图中,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甲地时间为()A.8时B.9时C.15时D.16时7.黄道面和地轴的夹角为()A.黄赤交角B.23026′C.66034′D.9008.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
读图回答各题。
【1】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A.玄武岩B.花岗岩C.板岩D.砂岩【2】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10.下图中宏观地形M是()A.巨大裂谷B.岛弧—海沟C.低缓高原D.山脉—海沟11.湖陆风是沿湖地区在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一天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双峰一中2016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飞机飞行航线( )A .一直不变B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C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 .先向北后向南 2.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 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 A . 8小时 B .12小时 C .16小时 D .20小时下图中, ①、②、③、④、⑤表示某区域地形类型中的山脊和山谷,点a 、b 、c 对应的海拔分别为900米、600米、300米。
读图完成各题。
3.其中表示山谷的有(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4. ①、②、③、④沿线坡度最平缓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校在操场积雪融化期间,测得的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旗杆影子方向和长度(图中时间均为地方时)。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 ) A .12月22日 B .6月22日C .3月21日D .9月23日6.上述测量结束后一个月内,该旗杆正午的影长将( ) A .逐渐变长 B .逐渐变短 C .先变短后变长 D .先变长后变短下图中L 为北半球某一纬线,K 为晨昏线,晨线与昏线分别交L 于M 、N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若MN 经度差为120°,此时,晨线交赤道于Q 点。
当Q 点日落时,M 的地方时为( ) A .17:00 B .18:00图例 1241 海拔(米) 山峰1241(米)a a a ab b b b cc c c c·· · ·· ·· ··· · ····a b①② ③④ ⑤C.20:00 D.21:008.若MN的经度差减小,则()A.L 纬线的纬度减小 B.海口地面物体正午日影渐长C.北京日出更偏东北 D.K线最高纬度度数增大下图是以极点C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昏线,CD、CE是日期分界线,内圆表示极圈。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理科)一、单选题(80分)1.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从根本上看取决于(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D.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率2.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增长较快B.农业革命之后,人口数量高速增长,一直到工业革命前C.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增速减缓甚至停止增长D.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减少3.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 B.世界区域战争减少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不断发展读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图L111),完成4~6题。
图L1114.2002—2003年上海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5.997‰B.5.961‰ C.-5.8‰ D.-3.2‰5.下列关于上海市1993—2003年人口自然增长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人口在增加,但速度放缓 B.人口在减少,且速度加快C.有波动但一直为负值 D.20世纪末减少最快6.上海市人口不断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图L113为某国1960—2060年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及预测图。
读图完成7~8题。
图L1137.该国可能在( )A.1960年净增人口最多 B.1980年人口增速最快C.2010年老年人口最多 D.2035年人口总量最大8.该国目前的人口增长特点为(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的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下图表示某时期四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4个小题,共6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
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
读表完成1、2题。
1.右表中的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 A.瑞士 B.巴西 C.英国 D.意大利2. 英国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养老金制度 B.医疗卫生条件 C.婚姻生育观 D.生产力发展水平 3.城市六边形的服务范围嵌套规律理论主要用来指导A .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和作物种类的配置B .工业生产和产品的类型C .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D .交通运输和道路的建设 读下左图“人口增长阶段示意图”,回答4~6题。
4.人口迅速增长最快的阶段是A .第一阶段后期B .第二阶段中期C .第三阶段早期D .第四阶段5.图中,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 .第一阶段后期B .第二阶段中期C .第三阶段早期D .第四阶段早期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四阶段没有人口问题B .第三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期C.第三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D.第二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7.上右图中的Y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8.造成X 、Y 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 .经济水平B .教育水平C .历史条件D .自然条件9.属于Y 类型的国家有A .尼日利亚B .印度C .泰国D .日本10.我国海南岛利用光热条件,重点发展蔬菜,花卉的生产供给北京市,主要依靠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②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③优良的品质和政策优势 ④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11.一般情况下商业区多位于①市中心 ②城市的外缘 ③街角路口处 ④交通干线的交汇处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D .②④12. 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是A.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C.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D.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3.能正确反映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14.下面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下图是“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5-17题:15.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A.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B.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C. 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D. 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16.关于三种地域类型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地域类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B.甲、丙地域类型农业科技水平高,劳动力投入量大C.乙地域类型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规模大D.丙地域类型农业的产品运输最方便,速度最快。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1~3题。
1.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A.乙 B.甲 C.丙 D.丁2.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3.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甲 B.乙 C.丁 D.丙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4—5题.4.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A.1 B.2 C.3 D.45、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 B.中国C.新加坡 D.德国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1[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6~8题。
6.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A.1970年前后B.1990年前后C.2010年前后D.2030年前后7.据图可知,日本“人口机会窗口”期约为A.20年左右B.35年左右C.45年左右D.60年左右8.“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
读图回答下题:9.下列符合非洲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0.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A.商业区用地 B.工业区用地C.住宅区用地 D.绿化用地右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
完成11~12 题。
11.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C.交通便捷 D.传统工业集聚12.甲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A.低级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C.工业区 D.文教区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3-14题。
13. 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而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地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读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图(极夜期不考虑负值),回答16~17题。
16. 满足①至②区间变化幅度的最大纬度范围为A.23.5°—66.5°B.0°—23.5°C.66.5°—90°D.0°—90°17. ①处不可能A.四季分明B.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半年极昼,半年极夜D.全年昼夜平分若右图城市功能区分布合理,据此回答18~19题18.高级住宅区适宜布局在城市的A.M处B.N处C.O处D.P处19.沿图中EOF线所作地租水平曲线正确的是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下图回答20—21题。
20.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21.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图4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中两个时刻的人口聚集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4左、右两图分别对应的时刻及甲地带所属功能区最有可能的是A.0:00和10:00 住宅区 B.0:00和10:00 工业区C.10:00和15:00 住宅区 D.10:00和15:00 工业区23.为缓解该市人口“钟摆式”移动造成的交通拥堵,城市中心地区可以A.迁出部分人口 B.发展第三产业C.优化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部分企事业单位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表示意2015年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读表根椐所学知识回答24~25题.24. 四个国家中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25. 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读右图,回答26~28题。
26. 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①甲地②乙地③丙地④丁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7. 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②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③一年中只有3.21和9.23昼夜平分④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8. 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①4时40分②8时40分③16时40分④20时40分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读某年12月8日某时局部等压线分布图(L线为冷锋面),完成29~31题。
29.下列关于此时气压的描述,正确的是A.郑州的气压高于北京B.武汉的气压低于上海C.华北平原的气压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D.渤海海域的气压普遍低于长江下游地区30.下列关于图中各地天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郑州即将出现阴雨 B.南昌即将转晴C.上海正出现雨雪 D.武汉即将出现降温31.下列关于L处冷锋成因的叙述,最可能的是( )A.L线北侧冷气团移动较快B.L线南侧暖气团移动较快C.L线西侧大陆气团移动较慢D.L线东侧海洋气团移动较快32.当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中海沿岸炎热干旱B.三亚昼短夜长C.日本盛行偏北风D.长江进入枯水期33. 下面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B.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C.①②均向北流动D、②是寒流,位于南半球34. 北京城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而不是商业区,主要是受A.地价因素影响B.宗教、民族影响C.政治、历史因素的影D.自然环境影响35. 关于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区域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城市中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C.组团式便于扩大城市规模,有利于城市的环境保护,如重庆市、浦东新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二.综合题36.图1示意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2示意局部地区环流分布,完成(1)—(4)题。
(1)图2中与图1的季节相同的是(填甲或乙),乙图中M、N气压带之间的风向为,在N气压带控制下,气温和降水特点是。
(6分)(2)丙洋流的性质是,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4分)(3)图1中甲国(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与乙国(中国)相比,甲国的城市化水平,速度。
(6分)(4)比较图1中A、B两地风力大小,并分析成因。
(4分)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摩洛哥是非洲经济落后,发展缓慢的国家。
下图是摩洛哥位置地形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摩洛哥人身材一般都很高大,男子经常穿一种袍服,头上包着一条厚厚的头巾。
袍服很宽大,既可当作大衣、外套,又可当毯子和睡衣。
头巾天气炎热时可防暴晒,天气寒凉时可以御寒,起风时又可防止风沙的吹袭。
女子一般穿直垂脚踝的白色裙袍,整个身体,连同脸部被层层包起,只露两只眼睛。
(1)据图归纳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从摩洛哥的民俗服装,说出当地显著气候特点。
(4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31---35 AABCB二、综合题(共30分)36.(20分)(1)乙(2分)东北风(2分)高温多雨(2分)(2)暖流(2分)增温增湿(2分)(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分)高(2分)慢(2分)(4)A大于B(2分) A处等压线密集;且摩擦力较小(答对1点即可)(2分)37.(1)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西北部)沿海地区(2分)原因:北部、西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2分);地形绝大多数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2分)。
(2)光照强,温差大(2分);风沙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