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四区”并行
- 格式:pdf
- 大小:592.84 KB
- 文档页数:1
生态规划:题库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1生态规划;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特定目标或空间单元所进行的旨在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调控和生态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的规划工作。
2生态保护;针对特定生态对象或空间单元,从隔离外界干扰角度出发,所进行生态安全维护工作。
3生态恢复;通过人为管理,隔离受损生态系统的外部人为干扰冲击,促使生态系统依靠自我恢复能力,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过程。
4生态建设;针对某一特定发展或保护目的,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人工强化的生态工程手段所进行的建设工作。
5景观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
与异质性相反的景观特征被称为均质性。
6生态修复;通过人工强制性的技术和管理等综合介入,促使受损生态系统尽快恢复结构域功能的过程。
7生态调控;利用人工生态调节和控制措施,对特定生态管控目标或区域进行生态关系和结构的梳理与重建,以期使之能满足特定的发展需求。
8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扌II、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
9生态服务功能;各类生命组建单元所提供的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和过程。
10景观;指一组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中尺度异质性地表区域,其范围一般为几十至几百平方公里。
11生态安全格局;景观中一些重要的区域、节点和廊道能够得到合理保护并形成合理的空间格局配置,就可以保证景观的主要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合理实现。
12生态承载力;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某种食物供给类型在不影响自身食物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能够供养的捕食者个体的数量。
13生态足迹;生产一定人口消费的资源及吸纳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面积。
14尺度效应;在观察生态现象或过程时一个特定空间分辨率或标准时间单元被称为尺度,优势景观现象或过程特征随尺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土地利用规划学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4.居民点:也称“聚落”,是指居民按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它是由建筑群、道路网、绿化系统以及其它工程设施等物质要素所组成的综合体。
5.平曲线半径:公路在平面拐弯地形成的圆弧称平曲线,圆弧的半径即为平曲线半径。
6.停车视距:为了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应使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7.耕地组织形式:指实施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轮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
8.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指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9.基本农田:是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10.土地整治:是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
11.区位论:指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
解释了区位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规律。
12.水资源:是指通过水循环年复一年得以更新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13.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的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其重要特性是未来导向性。
14.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 67页二、简答题1.土地具有哪些特性和功能?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特性: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沃度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2.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这一矛盾。
福 建 建 筑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2021年第01期总第271期No 01 • 2021Vol - 271城市双修背景下福州旧城区空间重塑策略研究----以金鸡山南片区为例陈晨(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350001)摘要:“城市双修”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旧城发展矛盾问题的探索性规划实践。
基 此,以福州市旧城更新面临的矛盾问题为切入点,以福州金鸡山南片区为研究案例,整合融入城市设计手法,将城市双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城市空间重塑,提出以区域整体统筹为前提,以专项系统规划为基础,以城市设计要素 控制和开发建设控制为手段的空间重塑策略,构建纵向、横向交叉并行的技术框架的旧城区空间重塑的新技术思路。
关键词:城市双修;旧城区;城市更新;空间重塑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6135(2021)01 -0001 -05Research on Spatial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Fuzhou Old Cit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 UrUan Double Repair " ------Taking Jinjishan South Area at An ExampleCHEN Chen(Fuzhou Plann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 Fuzhou 350001)Abstract :H Urban double repaic" is an importani means of urban renewrl and developmeni undec the new normrl of China's economy & andis an exploratory planning practice te solve tie contradiction of olO city developmeni. Based on this ,thm paper takes tie contradiction of olOcity renewaV in Fuzhou at the breakthrough poini ,takes tUe south area of Jinjishan in Fuzhou at the research case ,inteerates the urban de- si )n techniques ,applieo the concept and methode of urban double repair te the specific urban space reconstruction & and puts forward the i dea of taking the reaionai overall planning as the premise & taking the special system planning as the basis & and taking the urban desicn ele ments control a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ntrol as the core. It is a new technical idea te reconstruct the space of the olO urban areaby mean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ross parallel technical Oramework.KeyworUt :Urban double repair ; Old town ; Urban renewal ; Spacc remodelingo 引言经过40多年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 发展水平已进入中高级阶段,开始了由增量发展向存量发展的转变。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23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1.30•【字号】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已经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1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1月30日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23年11月30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国土空间规划第三章耕地保护第四章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第五章建设用地管理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土地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领导,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和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持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严格执行国家用地控制标准,依法制定地方用地控制标准,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管理和监督等相关工作。
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贾若祥【摘要】@@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促进区域协调rn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整体上形成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加快发展的良好格局,井创新性地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rn主体功能区概念是指,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分别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发展相协调.【期刊名称】《中国中小企业》【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4页(P60-63)【作者】贾若祥【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按照类型区调控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创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探索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整体上形成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加快发展的良好格局,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主体功能区概念是指,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分别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发展相协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酝酿,主体功能区战略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并将成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调控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杨荫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和框架【内容提要】我国空间规划体系虽具雏形,但不明确、不健全及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不适应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既损害了空间规划的形象和效力,也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
研究表明,国外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有四个共同点,分别是:配套法律的完备性、协调机构的权威性、规划层级的系统性、制定实施的开放性。
建立完善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应加强法制建设,明确空间规划的法律地位;健全管理体制,强化对空间开发行为的统筹协调;理顺层级关系,明确各类空间规划的地位作用;创新实施机制,保障规划任务目标的实现;鼓励公众参与,着力夯实科技支撑基础。
Although China has presented the embryonic form of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it is not definite and perfect enough. Meanwhile, it doesn't adap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oal.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damaged the image and effectiveness of spatial planning, but also wasted lots of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abroad has four common points, which are the complete supporting law, the authoritative coordinating agency, the systematic planning level and the open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gress. To construct and improve the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of China has the following methods. Firstly, strengthen the legal system and specify the legal status of spatial planning. Secondly,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reinforce the co-ordination of space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hirdly, rationalize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and make the status and role of various types spatial planning clear. Fourthly, innovat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and guarantee the accomplishment of planning mission and objectives. Lastly, encourag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make efforts to lay a solid basi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关键词】区域政策/空间规划体系/区域经济战略regional policy/spatial planning system/regional economic strategy空间是与时间相对应的物质存在形式,从国土和区域角度看是指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总体物质环境。
2013年底召开的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坚持“两高”追求(高起点定位,高品质建设)、推进“四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到2017年在全市提前两年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
到那时,预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2013年为5.27万元),折合成美元是1.4万元左右,比2013年接近翻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比2013年(2013年为88%)提高4个百分点,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万元(2013年为2.6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2013年为1.44元),年均分别增长15.1%、8.9%,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更加富裕,“四区”美好愿景逐步成为惠及百姓的生动现实。
【创业活力区。
创新创业成为社会风尚,创业环境更加优良,科技创业、青年创业、巾帼创业、返乡创业等兴起热潮,民营经济繁荣发展,实体经济基础雄厚,各行各业兴旺发达,城乡发展充满活力。
开放先导区。
融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外向带动成为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
经济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明显增强,开放包容成为盐都发展的显著特质。
生态示范区。
生态与产业并行,环境与民生共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成为鲜明特色,生产空间更加集约集聚。
形成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生活空间更加舒适宜居。
幸福和谐区。
居民就业充分,收入明显增长,生活更加富足。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入学、就医、养老、住房等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健康生活成为时尚,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友爱蔚然成风。
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要求各级干部与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干。
要敢于为天下先,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改革,大胆探索、稳妥推进,着力破解制约盐都发展最现实、最紧迫的难题;以更大的思想解放来释放更大的创新创造活力,以更多的创新创造来巩固改革发展的领先优势。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廊坊市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十条措施的通知正文:----------------------------------------------------------------------------------------------------------------------------------------------------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廊坊市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十条措施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廊坊市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十条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月29日关于廊坊市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十条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十条措施》要求,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保障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措施如下:一、着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做好过渡期的规划实施管理、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与空间规划衔接,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发挥规划的基础性和刚性约束作用,引导建设项目依法合规科学选址。
(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各县(市)要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将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相关专项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统筹保障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二)坚决执行过渡期内规划实施管理要求,各类建设项目选址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纳入已编制报审的国土空间规划,符合“三条控制线”等空间管控要求;对于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原则上要布局在报批的城镇开发边界内。
各地政府要指导用地单位依据现行规划科学选址,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用地方案,本着节约集约的原则,对项目所需建设用地做进一步详细测算,考虑项目建设实施时序,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科学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三)严格界定纳入规划衔接的项目范围,国土空间规划批准实施前,选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一致的建设项目,可由县(市、区)政府编制规划衔接方案,随用地卷宗一并报省政府审批,符合规划衔接政策的建设项目应属于“十四五”近期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项目、重大产业项目,主要包括: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各级“十四五”规划的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和产业项目,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和产业项目等,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创建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9.22•【字号】明政〔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创建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三元、沙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三明市创建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2021年9月22日三明市创建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为推进我市城市更新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公共设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发展。
将城市更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高起点确定城市发展定位,高标准谋划城市更新。
积极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山海联动、城乡融合的区域基础设施发展新格局。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
强化政府对城市更新的规划管控、政策引导和要素保障,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倡导公众参与,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参与城市更新,构建各方参与、多元共建的设施建设与运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