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贻耆民以志别(其一)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词(共90首)1.《观刈麦》唐朝·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2.《悯农二首》唐朝·李绅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宿新市徐公店》宋朝·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四时田园杂兴》宋朝·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12首)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5.《乡村四月》宋朝·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新晴野望》唐朝·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7.《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宋朝·苏轼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排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8.《屯田词》唐朝·戴叔伦春来耕田遍砂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9.《蚕谷行》唐朝·杜甫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10.《春中田园作》唐朝·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1.《村晚》宋朝·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关于描写闽南的183个诗句1.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2.家在闽山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
——怀浚《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3.无水不如三峡险,有山皆似七闽深。
——阮阅《句·无水不如三峡险》4.牵舟未得还三峡,乘传何堪使七闽。
——高斯得《次韵赵庸斋贺除闽漕》5.离家一月断家书,家在闽山深处居。
——黄公度《题紫溪驿》6.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朱熹《好事近·春色欲来时》7.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
——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8.龙章徒表越,闽俗本殊华。
——骆宾王《晚憩田家》9.人传顾家园,近有闽荔栽。
——沈周《白茅顾氏种荔核成树有感(弘治壬戌)》10.闽吴地殊悬,此物胡来哉。
——沈周《白茅顾氏种荔核成树有感(弘治壬戌)》11.闽岭夏云迎皂盖,建溪秋树映红旌。
——刘禹锡《送唐舍人出镇闽中》12.一瓯之闽古无诸,山奇水透真画图。
——白玉蟾《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13.霍童山在闽之隅,天下第一神仙都。
——白玉蟾《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14.吾疑闽中四五辈,向者曾此话同参。
——白玉蟾《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15.往年入吴闽,宴坐走檀施。
——张元干《奉送真歇禅师往住阿育山兼简黄檗云峰诸老》16.边郎辟掾南闽去,马首春光正十分。
——王冕《送边伯京之闽》17.蚤听闽人说土风,此身常鹆以闽中。
——晃冲之《送惠纯上人游闽》18.闽海风尘鸣戍鼓,江湖烟雨暗渔蓑。
——戴叔伦《寄万德躬故居》19.吾乡美笴鵾鸡翰,闽瓷兔碗霜毛寒。
——贺铸《玉钩环歌》20.行人与流水,共向闽中去。
——皇甫冉《酬李判官度梨岭见寄》21.闽称黄夫子,常恐学不流。
——梅尧臣《哀国子黄助教》22.炽哉吴闽间,佛事不可思。
——苏轼《和陶拟古九首·佛法行中原》23.贾樯通劲越,商颿彻瓯闽。
——穆修《秋浦会遇》24.闽县绿娥能引客,泉州乌药好防身。
古代廉政诗词50首吴隐之(晋)酌贪泉古人去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子兰 (唐)诫贪多求待心足,未足旋倾覆。
明知贪者心,求荣不求辱。
白居易(唐)三年为刺史二首其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赠内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李商隐(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王安石(宋)金陵怀古四首其一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包拯(宋)书端州郡齐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张耒(宋)过孝感县十里,所望一土山,下有渔舟,呼之不来,委舟负鱼,径去不顾。
俄有一舟,不待呼自拏舟直前,取舟中美鱼致之,求价甚贱,予倍与之值,卒辞倍值而去,予语之曰:尔不待招而赴人之求,仁也;售不求厚价,廉也。
子岂有道者乎。
兹楚境也,昔有劝屈大夫以餔糟啜醨者,岂非子耶。
为作一篇。
有道隐屠钓,仁廉非偶然。
倾筐出紫鳜,挥手谢青钱。
昔有离骚客,名高楚国贤。
独醒遭尔笑,吾幸醉终年。
张之才(宋)去任辞汤庙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
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
李廌(宋)李良相清德碑良相百药四世孙也天宝中为尉氏令邑人立此碑旌廉以廉寡,树碑励贪夫。
后人慕前躅,当令德不孤。
第无愧屋漏,斯能远苞苴。
从《延祐四明志》及《至正四明续志》看元代庆元路的回回人【主题词】《延祐四明志》至正四明续志》庆元回人成吉思汗的西征,促进了外民族间的交融,使得中及西亚的色目人大批内附,其中不人成为与成吉思汗共建大的功臣。
因此,蒙古与色人取得了明显高于汉人及南人的优的社会地位。
回回人作为色人的一种,亦不例外。
《域使者哈只哈心碑曾载:“我元始征西诸国,而西域最先内附。
故其人柄用尤多,大贾擅水陆利,天下域区邑,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3][3]回人不仅在经济上占尽势,在政治上更是春风得意。
忽烈统一全国以后改府为路,各路其他机构的最高长官多派蒙古人及目人充当,回回人在其中占很大部分。
元代时所修的《延四明志》及《至正四明志》对此有较详的记。
《延祐四明志》(以下简称四明志》)修于元仁延祐年间,由马泽修袁桷纂,延祐七年(1320成书。
马泽,字润之,以太中大为庆元路总管。
袁桷为元人,自号清容居士,翰林国史院阅官,累迁侍讲学士为元代著名学者。
四库全书总目》云:“桷先世在宋以文学知名,称东南故家,献设后,会朝廷修史遣使求郡国轶文故事,袁氏所传为多,故其于乡邦旧,尤多贯串。
志中考核精审不支不滥,颇有良史之风,视至元禾、至正无锡诸志,更为赅洽![4][4]志分十考,详细记载了四明(今宁波)地的州郡沿革、职官人、山川物产等等,目在“先牧民之本,推其沿革,览山川,知昔时得人之盛宫室户口之无恒,释道遗文之衰,是皆足以增其咏焉者矣!”[5][5]《正四明续志》(一下称《续志》)成书于顺帝至正二年1342),由王元恭、王厚孙纂。
王元恭,字居,自号宁轩,真定人,至元年以正议大夫总管庆元路。
厚孙,字叔载,一字燕贻,自遂初老人,以荐为训导,授象山教谕此书为《延祐四明志》的续作,王恭述修书的缘起时说“余叨守是邦,思所以亘历古,补其缺略,乃命耆髦之,日与讨论,凡一十二,庶几先后该贯,观览无,少补立国立政之要,以备太史氏之采择云。
”[6][6]《四明志》及《续》的职官志详细罗列了有元一代明地各级官吏,本试将于各机构任职的回回人以梳理,希望大家在读后对元代庆元路的回人有一个概括地了解。
50首关于月亮的古诗六年级《50首关于月亮的古诗六年级》这是优秀的古诗词合集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宋代孔榘)却月凌风度雪清。
何郎高咏照花明。
一枝弄碧传幽信,半额涂黄拾晚荣。
春思淡,暗香轻。
江南雨冷若为情。
犹胜远隔潇湘水,忽到窗前梦不成。
2、题姮娥归月画(明代-朱诚泳)嫦娥飞入清虚府,贝阙珠宫隔尘土。
万古青铜竟不磨,谩劳八万三千户。
有时自抱玉兔归,露华沁湿春云衣。
天上高寒谁与侣,桂影婆娑香雾霏。
3、二月三日游风穴白云寺呈通判二首其二(宋代-葛胜仲)秀野班春过梵宫,贤僚况复肯相从。
风缘禦寇来幽穴,云为渊明出远峰。
柳色直将波共绿,花光疑与酒争浓。
一庵此境堪肥遁,寄语山灵幸见容。
4、三月二日被命祈晴上天竺舟中得六绝句(宋代-刘克庄)手写八诗寄,耳聋三日惊。
何须论句法,年自让吾兄。
5、九月八日酬皇甫十见赠(唐代-白居易)君方对酒缀诗章,我正持斋坐道场。
处处追游虽不去,时时吟咏亦无妨。
霜蓬旧鬓三分白,露菊新花一半黄。
惆怅东篱不同醉,陶家明日是重阳。
6、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宋代-杨万里)花密无重数,看来眼转迷。
化为花世界,忘却日东西。
7、奉答原甫九月八日见过会饮之作(宋代-欧阳修)老大惜时节,少年轻别离。
我歌君当和,我酌君勿辞。
艳艳庭下菊,与君吟绕之。
撷其黄金蕊,泛此白玉◇。
君勿爱此花,问君此何时。
秋风日益高,霜露渐离披。
芳岁忽已晚,朱颜从此衰。
念君将舍我,车马去有期。
君行一何乐,我意独不怡。
飞兔不恋群,奔风谁能追。
老骥但伏枥,壮心良可悲。
8、甲子秋八月偶思出游往往累日不能归或远至傍(宋代-陆游)小儿缘天摘列宿,老子含饴弄稚孙。
郊居得此岂不乐,无奈催租人打门。
9、仲秋之月诸弟燕私风月虽佳云雨或间五首其四(明代-皇甫汸)嘉月有馀照,欢娱无限情。
宠弟载旨酒,要我坐华楹。
蓂齐荚复委,桂满轮乍倾。
忽忽愁霖至,浏浏悲风鸣。
圆缺递相运,明晦焉足惊。
太康靖往训,知止崇令名。
当官为老百姓办事的词唐白居易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况钟贻耆民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密如泉。
况钟(二)捡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
于谦手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李汰(明)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叶存仁清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明东林觉人贺宝莹为官十载一世穷,布衣粗茶慰平生。
何曾不识晋身路,祗缘未忘难为情。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作官,囊中羞涩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山作渔杆。
晋代吴隐之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朱熹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饮时。
清蔡信芳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清末民初,大公报主笔的刘孟扬戒贪铭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
来源果正当,虽多不为贪。
来源不正当,清夜当自惭。
人皆笑我痴,虽痴亦自适。
不痴何所得,痴又何所失。
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
钱多终非福,人格足矜持。
富贵等浮云,虚荣能几日?人生几十年,所争在没世。
夷坚志某官员清廉,以藕作粮。
在离任时,他写了一首小诗;二年憔悴在三鸦,无米无粮怎养家。
一日二餐唯是藕,看看口里吐莲花。
夷坚志中某官员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
只把鱼虾充二膳,肚皮今作小池溏。
宋朝张之才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
我仅仅只是我仅仅只是一只蚁可我毁了千里的堤遥遥传来古人教诲原是千丈之堤,溃于蚁穴我仅仅只是一文钱可我丧了小吏的命那位大人满面怒容他说一日一文,千日千文我仅仅只是一句话可我道了正确的理弥留之际唇吻歙闭且听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仅仅只是一缕风可我抚了百姓的心两管衣袖空空如也笑言清风两袖朝天去我仅仅只是一对联可我显了清官的廉上面的字方方正正那是一丝一毫,民之脂膏我仅仅只是一声叹可我露了帝王的情贞观之治路不拾遗因他愿吾身瘦,天下必肥我仅仅只是一首歌可我唱了铁打的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勿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仅仅只是一首诗可我诉了人民的愿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公仆请把人民装在心里十六字令莲,出于污泥更鲜妍。
龙源期刊网
遍贻耆民以志别(其一)
作者:况钟
来源:《月读》2013年第06期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密如泉②。
【注释】
①耆(qí):古代六十岁曰耆,此处泛指老人。
②酾(shī)酒:斟酒。
点评
况钟,江西靖安人,明宣德、正统间任苏州知府,为官刚正清廉,勤政爱民,被后世称为“况青天”。
20世纪50年代,随着昆曲《十五贯》风靡全国,况钟的清官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况钟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古代清官的代表,受到百姓的景仰,主要是由于他身上具备两种可贵的品质:一是对百姓生命与生存状况的珍视与关心,二是对为官道德操守的坚持。
况钟任职苏州期间,对欺压良善、鱼肉百姓的豪强乡宦坚决打击,对横行霸道、横征暴敛的宦官勇敢抗争,对凌虐百姓、草菅人命的军官严惩不贷,在一定程度上为百姓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
他主动勘问刑狱之事,使得大量冤案水落石出,挽救了蒙冤受屈无辜百姓的生命;而面对苏州官田租税过重,民不堪命的情况,况钟据理力争,减少租税,维持百姓生计。
况钟的爱民之心和爱民之举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
另一方面,正如诗中所说,“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在苏州这样的繁华富庶之地为官数十年,况钟时刻不忘以“清白”自励,不仅生活俭省,而且绝不贪污纳贿,在进京述职之际,两袖清风,不取治下百姓一寸丝绵。
他死后随葬之物除了一根簪子之外,只有几件随身衣物,足见其清廉。
正因如此,况钟赴京之际,他治下七县百姓扶老携幼相送,绵延百里不绝,斟满酒杯的送行美酒密如清泉。
“清官”不是一个空虚、显赫的名声,而是一言一行铭刻在百姓心中的深深印记,历经岁月沧桑,不会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