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CDM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国际碳交易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碳交易的观念形成(1980年-1997年)在1980年代,科学家开始提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理论,并指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主要的致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
1988年,联合国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致力于集中研究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于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上通过,成为全球第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条约。
该公约的目标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防止危险的人为干扰气候系统。
然而,公约没有确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和措施。
第二阶段:京都议定书与碳市场的建立(1997年-2005年)1997年,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一个重要补充。
该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在指定的期限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建立了碳市场。
碳市场基于“排放权交易”(Emissions Trading)的思想,即将温室气体减排的权利转换为可交易的资产。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通过,碳交易作为一种减排手段正式引入国际气候政策的舞台。
2005年,欧洲碳市场(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碳交易市场,覆盖了欧盟28个国家的工业部门。
该碳市场采取了“顶出”机制,即政府对特定行业的排放设置一个总数,企业可以在碳市场上购买或销售排放权。
第三阶段:巴黎协定与市场机制的发展(2024年至今)202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达成历史性协议,即巴黎协定。
该协定旨在控制全球变暖在2摄氏度之内,并尽可能将其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协定要求各国制定自愿的国家贡献目标(NDCs),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巴黎协定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协定鼓励各方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减排目标,包括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执行(JI)等。
目前,碳交易已经成为国际气候政策中的主要工具之一、除了欧洲碳市场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建立自己的碳交易市场,如中国、加拿大、韩国和新西兰等。
煤矿瓦斯利用cdm项目开发与实践煤矿瓦斯利用CDM项目开发与实践一、CDM项目开发简介1.什么是CDM?CDM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的缩写,是由联合国框架公约气候变化(UNFCCC)设立的一种机制,用于协调现有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发展项目,从而让发展中国家获得自主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2.CDM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在当今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煤矿瓦斯利用CDM项目可以帮助减少煤矿瓦斯排放,降低瓦斯泄漏造成的排放量,有效地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过程。
同时,开发CDM煤矿瓦斯矿山项目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通过资金筹措来改善煤矿瓦斯利用技术,提高煤炭开采安全水平。
二、CDM项目开发方式1.建立CDM项目开发规划CDM项目开发必须建立规划,同时应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保障资金投资的效果和项目的有效实施。
2.给予科学的技术支持CDM项目开发需要技术支持,因此,必须保证在研究和实施CDM项目时,科学的技术手段应得到充分的考虑,形成完善的设计方案,确保CDM项目的实施效果。
3.呼吁社会合力应该进行大力宣传,把CDM项目开发情况告知社会,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让企业和个人了解CDM项目要求,加快项目实施,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开发与实践现状1.成功实施的CDM项目目前,已经有不少CDM项目取得了成果,比如河北省水源涵养林CDM项目、祁家堡能源利用CDM项目等,这些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被用来作为CDM项目开发的范例。
2.未来发展要求CDM项目开发应该尽可能地进行创新,寻求更多新思路。
CDM项目要求应该更为严格,尽可能保证项目的环保性与可持续性。
同时,还要提高开发质量,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保证实施的顺利性。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施现状和政策建议高海然(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1 我国CDM项目实施现状1.1 我国CDM项目实施的特点作为全球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CDM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
经过近4年的国内实践,我国CDM项目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1.1.1 CDM项目发展迅速自2004年11月起,我国政府依据《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及《管理办法》受理CDM项目,已批准项目数稳步增长。
截摘要:近年来,气候变化逐渐成国际社会最受关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降低发达国家减排成本的同时,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额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实现环境和发展的双赢,因此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
但随着实践的深入,中国CDM项目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CDM项目在中国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回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改善我国CDM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实施;建议中图分类号:F4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08)06-0033-05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the most debated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issu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can lower the cost of emis-sion reduction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while bringing additional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advanced climate-friendly technologie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hus achieving a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burgeoning of CDM projects in China, a lot of problems resulting fromCDM implementation also emerge. This paper undert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CDM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conduct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merged, and makes suggestions on the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DM projects in China.Key words: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收稿日期:2008-06-05作者简介:高海然,能源研究所CDM项目管理中心工作,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国际项目合作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谈判工作。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方式之一。
“碳排放权交易”通常被简称为“碳交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东京签订的《京都议定书》中。
《京都议定书》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样交易。
《京都议定书》把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二氧化碳、甲烷、全氟化物、六氟化硫六种气体确定为温室气体。
因此,碳排放权交易被泛化为各类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在所有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被简称为“碳交易”,而从事这种排放权交易的市场被称为“碳排放交易市场”。
《京都议定书》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并围绕上述目标还建立了旨在减排的三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约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这中国船级社 秦傲寒 侯星星全球碳排放市场机制现状及发展动向些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碳交易市场灵活完成减排任务,而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相关的技术和资金。
这三种减排机制的提出使得环境资源(温室气体减排量)成为一种可交易的无形商品,碳排放交易市场应运而生,也迅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付诸实施。
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现状为碳排放权定价、构建碳交易市场,已成为国际社会促进低碳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政策工具。
自2005年欧盟启动全球首个碳交易市场以来,国际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9年,全球共有20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已经投入运行,6个国家和地区正建设碳排放权交易体系,1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策划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全球碳市场共覆盖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左右,覆盖地区的GDP之和占全球GDP的37%左右,覆盖范围涉及电力、工业、民航、建筑、交通等多个行业,交易产品主要包括碳配额和自愿核证减排量。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考虑将碳市场作为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碳交易已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核心支柱。
1、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欧盟碳交易市场(EU ETS)于2005年1月正式启动,是在世界上迄今为止较为完善,影响最为广泛且流通性较好的碳交易体系。
国际CDM项目市场分析作者:马贵珍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第03期摘要:在介绍清洁发展机制及其项目市场的基础上,说明CDM项目实施的项目来源、实施程序和交易成本等关键问题,分析国际CDM项目市场的现状以及我国的市场地位,提出我国开展CDM项目所需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1引言1997年,国际社会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为目标,明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2005年2月16日,《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缔结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对温室气体减排达成了确定的承诺,要求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及经济转型国家)在2008 ~2010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内,温室气体全部排放量从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发展中国家暂不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1]。
《京都议定书》限排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等6种。
为促进减排目标的实现,《京都议定书》制定了3种灵活机制:联合履约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 JI),排放权交易机制( Emission Trading,ET)和清洁发展机制。
其中,清洁发展机制是唯一与发展中国家相关的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是指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增加吸收汇的项目,用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 CERs)来抵消其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
对发达国家而言,在发展中国家投资CDM项目的成本远低于其在国内进行减排的成本,而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项目获得资金和技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CDM项目的开展为气候问题市场化提供了一条途径,温室气体排放的权利由此机制可以通过交易转让。
国外CDM发展状况总结
在我国CDM项目迅速发展的同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开展
CDM项目。利用清洁能源机制,通过碳交易市场获得资金与技术的支持。如果我
国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改变现状的话,将会丢失我们应得的利益,不利于
企业的发展。那么我们可以借鉴哪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呢?下面列举几个国家和地
区在开展CDM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
印度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起3年后,印度已经成为出售温室气体排放权数量最
大的国家。该国的能源、建材、钢铁甚至铁路、林业等行业都积极采取更加环保
的措施,也从该机制中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收益。印度在《京都议定书》还未生效
的时候,就看好并着手CDM项目,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CDM项目开发的部门,
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CDM项目的政策。
自该项目2005年实施后,印度的许多行业都积极参与。从风能、生物能等
可再生能源行业,到传统能源行业技术改造、工业行业流程改进、固体肥料排放,
再到建材、钢铁、铁路等行业,乃至农村边远地区植树造林等,参与的行业和参
与形式多种多样。
除了私人企业外,印度的大型国有企业也积极参与该机制。印度更看重在节
能和环保方面获得的技术支持。甚至连印度边远山区的农民也在申请CDM项目。
印度政府内,还设立了专门的CDM局负责该项目的推进工作。目前印度在利用
CDM机制方面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印度CDM市场的运作管理、政府作用等有如下特点:1)印度政府积极寻求
适合本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CDM持非常积极的态度;2)为推动CDM项目发
展,建立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包括CDM主管机构及许多中介咨询机构)
和较完善的体制框架,注意加强部门之间和各种机构之间的联系,提高各部门的
专业水平,促进私人部门积极参与。印度电力部门为解决环境问题,将能源部门
(包括新的能源技术,发电厂的改造等)确定为优先发展CDM项目的部门;3)政
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使得CDM咨询机构非常活跃,为企业做中介和包装。
拉美
拉美在实施CDM减排项目方面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拉美温室气体减
排项目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和巴西等经济大国,巴西还是建立碳交易市场的第一个
发展中国家。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也非常活跃。拉美国家政府越
来越重视CDM减排项目,减排项目一般由各国政府进行协调安排,并向私人投资
者、地区政府和相关机构全面开放,积极推动CDM减排项目和该地区的可持续发
展。
南非
与其他发展中大国相比,南非获得的碳信用额数量可谓微乎其微。认知不足、
税收的不确定性及对CDM的常见误解只是妨碍南非进入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碳信
用额市场的障碍中的一部分,很多人不了解CDM,进而反对整个概念。对此,南
非政府通过推出一系列的研讨会,尝试教给人们关于CDM的知识,让他们了解
CDM如何运作,同时界定政府的角色,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富产煤
炭的国家,南非CDM项目的增长主要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及能效项目。政府已经向
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了补贴,这将鼓励项目开发商拿出计划来,尤其是在可再生
能源领域。
日本
去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这份计划阐述了在
未来三五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等多项有关减排的措施,其
重要内容都与开发新能源有关。今年4月,日本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
变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
经济。日本未来加强能源和环境领域研发的思路还体现在2009年度各部门的预
算申请中,根据日本内阁府2008年9月发布的数字,在科学技术相关预算中,
仅单独列项的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00亿日元,其中创新性太阳能发
电技术的预算为35亿日元。
为了推动能源和环境技术发展,日本还在两个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政策措施。
一是限制措施,比如日本《建筑循环利用法》规定改建房屋时有义务循环利用所
有建筑材料,使得日本由此发明了世界先进的混凝土再利用技术;二是提供补助
金,目前日本政府正在探讨恢复对家庭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制度,还
准备降低对中小企业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门槛。另外,日本今年已开
始向购买清洁柴油车的企业和个人支付补助金,以推动这种环保车辆的普及。
欧盟
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一揽子能源计划,旨在带动欧盟经济向高能效、低排放的
方向转型,并以此引领全球进入“后工业革命”时代。为进一步推动能源供应的
多元化以及实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欧盟各国领导人于
2007年3月通过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一揽子能源计划,从而带动欧盟经济向高
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转型,并以此引领全球进入“后工业革命”时代。
根据该计划,欧盟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提高
到20%,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减少20%,将生物燃料在
交通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10%。此外,欧盟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
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如果其他的主要国家采取相似行动则将
目标提高至30%,到2050年希望减排60%至80%。而2007年年底,欧盟委员
会通过了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明确提出鼓励推广“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欧
盟未来能源可持续利用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欧盟国家利用其在可再生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
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合作,力图通过技术转让为欧盟企业进入发
展中国家能源环保市场创造条件。
英国
英国政府2003年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不仅着力
于解决其国内的减排和替代转型问题,而且积极推动世界范围的低碳经济,从低
碳技术研发推广、政策法规建设到国民认知姿态等诸多方面,都处在领先位置。
其主要做法是:
1、把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2008年颁布实施的“气候变化法
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并成立了相应的
能源和气候变化部。按照该法律,英国政府必须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到2050
年达到减排80%的目标。英国也是全球率先推出并开始征收气候变化税的国家。
从2001年开始,所有工业、商业和公共部门都要缴纳气候税,依据其煤炭、油
气及电能等高碳能源的使用量来计征,如果使用生物能源、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
源则可获得税收减免。
2、政府为主导,大力促进商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占领低碳产业的技术制高
点。英国知识产权局近日推出向低碳技术发明在专利体系中提供优先权的举措,
并与其各大贸易伙伴就签署该环保专利快速通道体系展开协商。3、英国社会运
用多种手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比如,要求所有新盖房屋在2016年
达到零碳排放,目前新建房屋中至少有三分之一要体现碳足迹减少计划,不使用
一次性塑料袋,等等。
4、致力于开辟新的洁净能源。英国发挥其海岛国家的自然优势,技术研发
和运用上注重利用海洋资源,在发展海上风能、海藻能源等低碳能源方面居于全
球领先水平。2008年英国政府确定在十年内建成33GW风力发电能力的目标,届
时可向2500万户家庭供应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