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 格式:docx
  • 大小:15.15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按照时间顺序,他将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1)信任对不信任(0~1岁)

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是人对周围现实的基本态度,是健康人格的根基。它在第一年就开始形成,而后逐渐发展。如果这种不信任感扩展下去,就会形成缺乏安全感、猜疑、不信任、不友好等人格品质。

(2)自主对羞怯(2~3岁)

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该阶段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孩子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开始摆脱过去的依赖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欲求。如果父母或成人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表扬鼓励孩子,那么,孩子将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养成自主、自立的人格特征。

(3)主动性对内疚(4~5岁)

第三阶段是幼儿后期。这时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因而,儿童特别好奇,好问,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

(4)勤奋对自卑(6~11岁)

第四阶段是学龄期。进入小学,儿童追求自己学习上获得成功和得到赞许。(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8岁)

第五阶段是青年初期,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时期。自我同一性是在前四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对自己心理面貌的整合,即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与别人的异同,以及认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联方式。(6)亲密对孤独(18~ 30岁)

第六阶段是青年晚期,成人初期,是形成亲密对孤独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年人已走向社会,进入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之中。他们需要与伴侣、朋友、同事

等建立爱情、友谊、团结与亲密的关系。

(7)创造性对自我专注(31~55岁)

第七阶段是成年期,是形成创造感或自我专注(停滞感)的时期。这一阶段正是成家立业之后,一方面自己承担着社会任务,有工作,有事业,要求为社会创造价值,发挥创造性;另一方面又有家庭,有孩子,需要照顾料理家务和孩子。(8)完善对绝望(约60岁以上)

第八阶段是晚年期,是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趋于完成和进行反省的时期。当对自己的一生作肯定的评价,觉得没有虚度时光,未竟事业由下一代接替延续,对一生不存在奢望时,就会产生一种完善感。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

青少年时期包括初中和高中阶段,个体进入青春期并且向青年和成年初期过渡。在整个青少年时期,其人格发展也由青春期的一系列的身心矛盾的危机期发展到人格更加的丰富和稳定,达成了“自我同一”。青少年在人格发展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是伴随着生理的

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是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第三是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青少年人格的发展集中体现在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上,对自我的认识、探讨以及对自我的整合。同时,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又是人格发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