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精)
- 格式:ppt
- 大小:183.50 KB
- 文档页数:13
明朝重要历史事件历史是一门古老而有智慧的学科,初中历史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黄金时期,老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明朝重要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到你!明朝重要历史事件篇一:蓝玉案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
朱元璋借蓝玉案彻底铲除了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将军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蓝玉是安徽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
当初隶属于常遇春的帐下,对敌作战勇敢,是个常胜将军。
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称赞他。
蓝玉不仅身材高大,满面红光,富于勇气和谋略,有大将的才华。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死后,蓝玉屡次统帅大军作战,多次立功。
太祖待他十分优厚。
蓝玉渐渐地骄傲自满,畜养了很多庄奴,这些人都仗着蓝玉的威势暴虐凶横。
蓝玉曾经抢占了东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问此事,蓝玉大怒,赶走了御史。
蓝玉北征元军回来时,半夜敲击喜峰关关门,关吏没有及时开门接纳,蓝玉纵容士兵打破关门长驱直入。
太祖听说这件事很不高兴。
先前,太祖想封蓝玉为梁国公,因他犯错改封凉地,还把他的过错刻在铁券上。
蓝玉仍然不知悔改,在侍奉皇上的宴会上出语傲慢。
蓝玉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皇帝多次责备他。
他西征回朝,太祖让他做太子太傅。
蓝玉对位居宋、颍两公之下感到不高兴,说:“难道我不能胜任太师一职吗?”等到他入朝上奏。
太祖往往不听他的,他更加不高兴。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
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
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
列名《逆臣录》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蓝玉一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明代历史资料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
他的建立改善了汉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今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明代历史资料资料,供大家参阅。
明代历史资料明朝(1368年—1644)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南明郑氏台湾政权于1683年结束。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明朝共传十六位皇帝。
明朝的领土曾囊括今日内地十八省之范围,并曾在今东北地区、新疆东部等地设有羁縻机构。
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朱棣在位时以顺天府(今北京)为京师,应天府改为留都。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北进蒙古,南征安南。
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
至正统七年,宦官王振开始擅权;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永乐以来的军事优势遭到破坏,但景泰皇帝任用于谦击败瓦剌,保卫了国土。
弘治时期是明朝政治作为清明的时期,历史上称为"弘治中兴"。
正德、嘉靖朝始逐渐中衰,社会矛盾萌发,并面临蒙古、倭寇两大外患。
明神宗万历朝初期在名相张居正的辅政之下曾一度中兴。
后世计当代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可称世界第一。
惟至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关外女真兴起,明朝开始走向衰亡。
天启年间阉党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
至崇祯年间,多处爆发民变,后金军队也突破长城,五入关内。
公元1644年,大顺军队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但由明朝宗室在华南建立的若干个南明政权又延续了数十年,直到清朝康熙年间(1680年代)方被清军彻底灭绝。
明朝的经济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都属于较发达的阶段。
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
明朝的历史典故历史是故事的一部分,历史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历史故事运用到课堂中来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实用性。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明朝的历史典故,希望能够帮到你!明朝的历史典故篇一:万历皇帝“不朝”不是怠政万历十五年,为了躲避群臣的骚扰,万历宣布实行“静摄”,从此不上朝。
许多人认为万历长年“不朝”,是万历怠政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国事艰难的原因。
事实上,不上朝和不理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就是在不上朝的时期取得的。
“万历三大征”指的是平定宁夏蒙古哱拜之乱、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以及抗倭援朝战争。
这三场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困难重重,但最终取得完全的胜利。
在君主专制的政体下,如果没有万历皇帝的运筹帷幄,就不可能决胜千里之外,可以说万历的战功远超康乾。
在明代,上朝就像是召开全会,人多嘴杂,并不适合问政,尤其是在口水满天飞的时期,上朝只能是给大家提供吵架的机会,对于政务的处理,没有什么益处,将其取缔,对于遏制不正之风,倒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渠道,跟今天有相通之处,也是召开小范围会议,召见相关人员或是通过公文(奏折)等渠道。
打开《明史·神宗本纪》可以看到,关于万历十五年以后朝政的记载,与万历十五年以前的并没有区别。
赈济荒灾、整顿吏治、平定叛乱、治理河道、发展经济、对外交往等工作,一个也没有少,丝毫也看不出怠政的样子,反而能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万历的执政能力也在不断增长,许多疑难杂症得到妥善处理,尤其是“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尤其来之不易。
工人喜欢把活干在明处,老板则愿意在幕后控制,万历作为明朝最大的老板,每天不上朝,改为“静摄”,其实质也是在幕后操纵。
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有制度的保证和道家理论的支撑。
明代完善的制度,为万历实行“静摄”提供了条件。
朱元璋夺得天下以后,为确保皇权不受威胁,子孙后代长治久安,在总结历代政治得失和自身统治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一整套制度法令,集中体现在《皇明祖训》、《太祖宝训》中。
中国明朝历史资料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
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明朝历史资料,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历史开国统一主词条:元末农民起义、明灭元之战、明朝统一战争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无道。
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
“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
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
1352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
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
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34-35]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今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
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1360年,鄱阳湖水战中歼灭陈友谅的主力。
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
1363年,陈友谅败亡。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初步建立政权,史称“西吴” 。
与占平江府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
[38-39] 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他先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夏和云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
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的军队。
洪武之治朱元璋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恢复社会生产。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中国明朝历史关于中国明朝历史有哪些呢?很多历史事件实际上就可以被定位为故事,而这些故事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兴趣,并由此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的发展顺序。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国明朝历史,希望能够帮到你!中国明朝历史篇一:庚戌之变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蒙古俺答率军犯大同。
大同总兵仇鸾重赂俺答,请求勿攻大同,移攻他处。
八月,俺答遂引兵东去,自古北口入犯,长驱至通州,直抵北京城下。
时勤王兵四集,仇鸾也领兵来。
明世宗即拜仇鸾为大将军,节制诸路兵马。
兵部尚书丁汝夔请问严嵩如何战守。
严嵩说塞上打仗,败了可以掩饰,京郊打仗,败了不可掩饰,俺答不过是掠食贼,饱了自然便去。
因而丁汝夔会意,戒诸将勿轻举。
诸将皆坚壁不战,不发一矢。
于是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凡骚扰八日,于饱掠之后,仍由古北口退去。
事后,严嵩又杀执行他的命令的丁汝夔以塞责。
因这年是庚戌年,史称“庚戌之变”。
中国明朝历史篇二:嘉靖大地震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地震发生最为频繁的朝代,其中以发生在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的大地震最为著名,史称嘉靖大地震。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陕西省华县,据历史记录,地震强度为8至8.3级,烈度为11度。
由于地震于午夜(子时)发生,多数人还在熟睡之中,因此逃生者寥寥。
这次地震最终导致83万人死亡,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据了解,此次地震共有101个县遭受了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
地震使当地民房、官署、庙宇、书院沦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如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
由于地震时正值隆冬,灾民冻死、饿死和次年瘟疫大流行造成的死者无数可计。
地震发生后,陕西等地的地方官员第一时间便将灾情上报给了中央。
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一旦出现隐瞒灾情不报的情况,该省督抚罚俸一年;如果延误上报时间超过三个月,地方官就会被革职。
然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灾情到达京城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